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组成:芍药、炙甘草各12g。功效: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主治拘挛疼痛诸证。用法:水煎服。用方指征:四肢拘急,心腹挛痛,口燥咽干等。传统方义:芍药酸寒,甘草甘温,酸甘化阴,并均有缓急止痛之功。可治阴虚诸证,阴虚经脉失养所致拘急挛痛。  相似文献   

2.
芍药甘草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和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的著名方剂,由芍药和甘草各等分组成。药虽二味,但结构严谨,配伍精当,为近代常用的缓急止痛良方。该方原为伤寒误汗后阴阳俱虚,筋脉失濡,以致脚挛急等变证而设。意在养血和营,扶中缓急,合而用之以酸甘化阴,俾阴津复,筋脉得养而脚挛急自解...  相似文献   

3.
孙家贺 《河南中医》2011,31(7):719-721
芍药甘草汤首见于<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系仲景为伤寒误汗亡阳,阳复后脚挛急而设.本方由芍药、炙甘草组成,药少而力专,芍药与甘草配伍可达酸甘化阴、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之功效.主治营阴不足、肝脾不和引起的脘腹诸痛,四肢挛急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解痉、镇痛、抗炎、止咳、平喘、抗过敏作用,临床广泛用于神经、消...  相似文献   

4.
芍药甘草汤新识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篇,组成:芍药、炙甘草各12 g.功效: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主治拘挛疼痛诸证.用法:水煎服.用方指征:四肢拘急,心腹挛痛,口燥咽干等.传统方义:芍药酸寒,甘草甘温,酸甘化阴,并均有缓急止痛之功.可治阴虚诸证,阴虚经脉失养所致拘急挛痛. 1 现代新识  相似文献   

5.
芍药甘草汤临床应用举隅牛喜伟(河南省中医院,450002)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原为误汗伤阴,筋脉挛急而设。从其药性而言,白芍味酸而入肝,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作用,为常用养阴补血药;甘草昧甘,通行十二经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二药配伍,有酸甘化...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中四逆散方由甘草、枳实、柴胡、芍药组成。方中柴胡苦平 ,微寒 ,疏达肝气 ,升脾胃之清阳 ;枳实辛苦酸 ,微寒 ,泻热行气 ,降脾胃之浊阴 ;白芍苦酸 ,凉 ,益阴血 ,敛肝阴 ,缓中调胃 ;甘草甘平 ,益太阴之气 ,缓急止痛。柴胡配枳实 ,两者一升一降 ,可升清降浊 ,解郁开结 ,疏达阳气 ;柴胡甘草同用 ,和中疏郁 ;枳实配芍药 ,一气一血 ,调其血气 ;芍药与甘草相伍 ,和血利阴 ,缓急舒挛 ,调和肝脾。四药辛、苦、酸、甘、寒 ,共呈疏肝理脾 ,升清降浊 ,缓急止痛之功效。四逆散选药精当 ,配伍独特 ,疗效突出 ,是古今常用之效方。后世疏肝诸方 ,…  相似文献   

7.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百日咳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甘草汤系《伤寒论》方,由芍药、甘草组成。方中芍药养营和血,甘草补中缓急,二药合用,酸甘化阴,阴复而筋得所养,挛急自解。本方具有缓急止痛之作用。笔者引伸其意,运用本方加味治疗百日咳33例,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33例中,男13例,女20例;  相似文献   

8.
<正>张仲景将芍药与甘草配伍用于治疗气血虚损、阴阳失调、营卫不和导致的拘挛疼痛,后世医家仿效并予以发挥,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1]。芍药配甘草缓急止痛,其用量比例、白芍与赤芍、生用与炮制尚存争议。现将芍药与甘草配伍止痛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1芍药配伍甘草止痛芍药与甘草合用源于《伤寒论》芍药甘草汤,为伤寒误汗亡阳阳复后脚挛急证而立,有缓急止痛、舒筋柔肝之效。其法开酸甘化阴之先河,缓急止痉(痛)之典范。  相似文献   

9.
叶涛  陶夏平 《江苏中医药》2018,50(12):50-52
正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由芍药、甘草两味药物组成。《伤寒论》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方中芍药酸苦,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补中缓急。二药合用,酸甘化阴,具有滋阴养血、缓急止痛的功效。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头面部、胸腹部、男性泌尿系等痛症及肌肉骨关节病变[1]。笔者将芍药甘草汤化裁后应用于多种  相似文献   

10.
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甘草二药组成 ,是伤寒家推为群方之魁的桂枝汤基本组成部分。在《伤寒论》1 1 2方中 ,有 31方用芍药 ,70方用甘草 ,2 4方芍药和甘草配伍使用 ,用芍药而不配甘草的只有 5方。由此可见 ,仲景十分重视此二药的作用及其配伍关系。后世医家对本方极为推崇 ,认为二药合用 ,酸甘化阴 ,具有缓肝和脾 ,益阴养血 ,缓急止痛等功用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该方对缓解横纹肌、平滑肌痉挛 ,无论是中枢性还是末梢性均有作用。认为本方缓急止痛作用确切。笔者以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多种病证 ,获效良好 ,现举隅如下 :1 慢性萎缩性胃炎姜某 ,男 ,…  相似文献   

11.
芍药甘草汤为仲景方,原载《伤寒论·太阳篇》,治疗误汗后发生的变证。清·程钟龄《医学心悟》言及此方可治腹痛,吴遵程评赞本方为“真血虚挟热之神方”。该方由芍药、炙甘草二味药组成,具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等功效,且有组方配伍之巧,药力攻专之精,酸甘相宜之妙。据近代药理研究,它对横纹肌、平滑  相似文献   

12.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后世医书亦多有论及,方由芍药,甘草、随证不同,笔者选用白芍或赤芍,生甘草或炙甘草组成,它具有酸甘化阴,养营和血、补中缓急,复阴养筋之功效,笔者在临床中治疗痛证运用此方另味,取效满意,现择医案3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甘草具有益气通阳、清热解毒、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之功,于《伤寒论》中使用高达70次。生、炙甘草于体内的走行方向不同,生甘草偏于向下,炙甘草则向中心聚集。于剂量之中也有巧妙的运用,汤剂最大量用至4两,小至6铢,散剂仅为方寸匕,以补益通阳、缓急止痛为君药用量最重,发汗为佐使者则剂量最小。在配伍上,仲景以辛温发散药与甘草配伍辛甘化阳,以芍药与甘草配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急症、脏腑实证、痰热湿热互结者皆不用甘草,但病位于中焦或虚实夹杂证者除外。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甘草二药组成,具有缓急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也认为该方具有明显的解痉、镇痛等作用。但此方在应用时有取白芍生品、酒炒品等不同饮片规格入药,也有取不同比例白芍入药的报道。为此,比较了不同比例生白芍或酒炒白芍组成的芍药甘草汤的解痉镇痛作用。结果表明:生芍与甘草以1:1配伍组成的芍药甘草汤,对小鼠肠平滑肌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中药对的应用颇为广泛,为后世医家遣方用药提供了新思路。对《伤寒论》中桂枝-甘草药对的药物性能、方药使用情况、量效特点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伤寒论》中共有35首经方用到桂枝-甘草药对,主要有3∶2、2∶1、1∶1 3个比例。分析不同比例发现,桂枝-甘草药对可以起到调和营卫、外解风邪,辛甘化阳、温补阳气,舒畅气机、调和气血,健脾益、以化寒饮,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的功效。两者配伍严谨,构建合理,临床使用广泛。  相似文献   

16.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是方由芍药、甘草两味药组成,具有酸甘化阴功效.近年来,笔者运用该方加味治疗多种疑难杂病,疗效较好,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7.
酸甘化阴是补阴法中一种特殊的方式 ,以酸味和甘味药联合应用 ,从而产生相辅相承的综合作用。酸甘化阴法的代表方剂首见于《伤寒论》记载的芍药甘草汤 ,芍甘相伍 ,酸以收之 ,甘以缓之 ,酸甘相合 ,以补阴血。后世医学以此方为鉴 ,继承创新 ,对其内涵加以引申发展 ,把具有敛阴补阴、生津作用的酸味药 (乌梅、五味子、山萸肉、五倍子 )与具有滋阴、益精、补血功能的甘味药 (甘草、大枣、麦冬、地黄、枸杞子 )等配伍应用 ,以化生阴血、滋润脏腑、收敛浮阳、以缓急迫 ,产生酸甘化阴的临床作用 ,使酸甘化阴法在临床实践中得以升华 ,拓宽了补阴法的…  相似文献   

18.
芍药甘草汤为《伤寒论》方,此方剂为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之良方。经临床验证应用非常广泛,辩证得当疗效十分显出。本人以本方为主治疗辩证属于阴血不足所致的经脉失养、肌肉挛急、疼痛等症状均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对酸甘化阴法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甘化阴法为张仲景首创 ,代表方剂为芍药甘草汤。纵观《伤寒论》112方 ,芍药与甘草配伍者达二十五处 ,可见仲景对酸甘化阴法之重视。我科窦金发主任对此体会颇深 ,笔者结合其多年随诊所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学习体会。1 酸甘化阴 ,顾护津液太阳病发汗太过 ,营阴耗伤 ,然表证未解。仲景用新加桂枝汤为治 ,桂枝汤和解阴阳 ,同时大剂量芍药以其酸收之功敛营阴之汗液 ,若发汗太过 ,阳气随汗出 ,加附子温经复阳 ,固表止汗。然附子之大辛大热 ,易耗阴津 ,故此方中芍药、甘草有着双重作用 ,一制附子大热 ;二护阴津 ,使解表而不伤正 ,温阳而不耗阴…  相似文献   

20.
芍药甘草汤加味辨治痛证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后世医书亦多有论及 ,方由芍药、甘草 ,随证不同 ,笔者选用白芍或赤芍、生甘草或炙甘草组成。它具有酸甘化阴 ,养营和血 ,补中缓急 ,复阴养筋之功效。笔者在临床中治疗痛证运用此方加味 ,取效满意 ,现择医案 3则介绍如下。1 胃脘痛案柴某 ,女 ,47岁 ,1 981年 5月 1 5日初诊。患胃脘胀痛 3年 ,胸翳 ,病甚连及两胁 ,纳不佳 ,口苦、口淡有时泛酸 ,大便不成形。经 X线钡透诊为“浅表性胃炎”,舌质淡有瘀斑 ,苔微厚腻 ,脉弦细。证属肝胃不和 ,兼气滞血瘀型胃脘痛。治以疏肝理气合胃 ,佐以祛瘀。药用 :杭芍 2 5g,甘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