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生脉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生脉注射液"、"应用"、"不良反应"等作为检索词,对2000~2014年万方、知网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其中国内期刊发表的有关于生脉注射液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研究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系统评价,主要分析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检出文献3000余篇,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有324篇,共计患者14000余例,主要用于心衰、休克、低血压、心血管疾病等病症中;共计发生不良反应106例,包括过敏反应28例,其他不良反应如全身各系统与组织器官等有78例,所有不良反应皆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并无患者死亡。结论:生脉注射液在国内的临床应用比较广泛,比如心衰、休克及心血管疾病中都有涉及,而过敏反应属于常见不良反应,除了与患者体质有关,还与不合理用药、年龄等有关,临床应加强不良反应防控,规范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8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对1990~2004年文献报道的88例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21~40岁的青壮年和41~60岁的中年人群发生率较高,过敏反应主要发生在用药开始的10 m in以内,占所有过敏反应发生的47.13%,过敏反应的主要类型为心血管系统反应、过敏性休克和过敏性皮肤病。结论临床应用参麦注射液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辨证用药,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疏血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特征、发生率等安全性信息,该研究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医院集中监测的设计方法,在全国54家医疗机构中,以使用疏血通的住院患者为监测对象,进行用药周期的全程监测。监测内容为患者的一般信息、诊断信息、用药信息、不良反应/事件信息等。共纳入32 546例病例,发生不良反应6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97%,发生特征主要是皮肤瘙痒、皮疹、感冒状、呼吸困难、心悸、头痛、胸闷等过敏反应;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用药特征基本符合说明书。以上结果说明,疏血通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姜俊杰  廖星  谢雁鸣  张辉  杨虎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8):3555-3558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疏血通注射液可疑过敏反应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信息系统中使用疏血通的数据,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的设计方法,对比使用疏血通后,发生过敏反应患者与未发生过敏反应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病情、过敏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基于现有数据,表明疏血通可疑过敏反应影响因素可能是入院病情、单次给药剂量、合并用药。结论:提示临床上使用疏血通时,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应谨慎用药,并注意给药剂量、合并用药的选择。该研究的结论尚需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文献,以了解其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相关文献,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分析其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结果:共纳入文献57篇。发表机构中,县市级发表机构较多。研究类型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主,用药疗程多为14 d,剂量以每日6 m L为主,溶媒多使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与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等药物联合应用的情况较多,共有21篇文献报道了61例不良反应,多为过敏反应。结论: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用药方面多数遵照说明书,但仍需注意疗程、剂量、溶媒、联合用药等多个方面,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院常用静脉用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查看药库管理系统,统计我院2010~2014年静脉用中药注射剂的用量和销售金额,汇总年度用量排名前十静脉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和我院上报的不良反应事件。结果:连续5年用量排名前十的静脉用中药注射剂共6个品种,分别为醒脑静、血栓通、疏血通、痰热清、参芪扶正和葛根素。5年内这些品种都或多或少出现过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疹、瘙痒、呕吐、过敏反应等,但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发应或死亡情况。结论:我院用量较大的静脉用中药注射液都属于临床常用药品,使用过程中并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情况,基本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今后应该继续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力度,提高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疏血通注射液临床安全性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全面了解疏血通注射液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为疏血通注射液临床合理应用和上市后的再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医学期刊数据库,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文献,并提取资料,按不同类别分别计算疏血通注射液ADR发生数,根据有对照的临床研究中可获得的用药人数与ADR病例数估算ADR发生率。结果:共纳入88篇涉及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的文献,其中临床研究65篇,个案报告20篇,不良反应监测或分析报告3篇;共计报告不良反应174例;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或器官主要集中在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属器;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以皮疹(44.3%)以及消化系统反应(23.0%)为主;65篇有对照组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结论: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多个研究疏血通ADR的发生率差别大,有必要进行严格设计的前瞻性ADR监测重新评估疏血通的ADR发生率、分析不同研究间异质性的可能原因;文献中安全性的信息缺失严重,报告质量不高,建议在临床试验中加强主动、规范、系统的不良反应报告。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获取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类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风险预警。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河南省两家三甲医院使用疏血通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病例,以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病例组,描述性统计分析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特点及转归,以年龄和性别1:4在未发生不良反应的队列中匹配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个人药物/食物过敏史、家族过敏史、单次用药剂量、合并用药种类等对疏血通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结果 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2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4.42%)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24.42%)最为常见,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20.93%)、头晕(17.44%)。所有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或中度,停药或对症治疗后不良反应均为好转或痊愈转归。发生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个人药物/食物过敏史(OR=3.997, P=0.000)。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在一般人群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有个人药物/食物过敏史的患者使用疏血通注射液需谨慎。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开展药品上市后临床安全性研究是获取临床安全性证据的一种可靠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令允 《中医药信息》2013,30(1):107-109
目的:统计分析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常用11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为中药注射液的规范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院内管理系统,抽查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2011年11个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数据,统计各产品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 DDC)并进行排序,同时对监测中心数据库以及ADR报表分析相关产品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统计不良反应占比,总结不良反应特点.结果:1)2009 ~2011年销售金额较好的前4位品种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塞通(冻干粉针)、舒血宁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且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呈逐年增长趋势;2)2009年~2011年DDDs(用药频度)排比前6位品种为血塞通(冻干粉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灯盏花素粉针、舒血宁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且血塞通(冻干粉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呈逐年增长趋势;3)11品种的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合计值逐年增长;4)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以皮肤附件及消化系统受累最为严重,二者不良反应合计占比为64.41%,明显高于其他系统受累,预后不良的不良反应为呼吸系统及药物热.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呈明显增长趋势,但不良反应的数量亦在增长,应加强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规范使用的监管,有效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当地5家医院的葛根素注射液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并整理分析。结果: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10d左右。不良反应主要有溶血反应、过敏反应等。结论:临床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时,应重视其所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注意适应证与禁忌证,以安全合理用药,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积极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方法:抽查2010年至2012年期间我院常用的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不同产品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用药金额,同时对数据库以及ADR报表分析产品的不良反应,统计其比例,对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行总结。结果: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塞通、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以及疏血通注射液为年销售金额排名前四位的品种,并且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以及疏血通注射液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有11个品种的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合计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同时不良反应的比例也在增高。结论: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了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并且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但随着使用数量的增长出现不良反应的数量也在增加,这时就需要加强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使用规范的监管力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疏血通注射液临床用药特征,为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全国18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数据,采用频数分析法描述使用疏血通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适应症。利用Apriori算法、Clementine12.0软件建立疏血通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的相关模型,得出疏血通常用的合并用药种类。结果疏血通的目标人群多为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常用剂量范围是2~6 m L,常用溶媒是0.9%氯化钠注射液,常用给药途径是静脉注射;临床上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与抗凝及血管扩张类药物联合使用居多,如阿司匹林、肝素、硝酸异山梨酯、氢氯吡格雷等。结论疏血通注射液的使用方法多遵循药品说明书,但在使用剂量、溶媒等,特别是合并用药方面仍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谨慎处理,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纳洛酮合并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茵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7):1231-1232
目的观察纳洛酮、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治疗组予纳洛酮,疏血通注射液入液静滴,纳洛酮组仅予纳洛酮液静滴,疏血通组仅予疏血通注射液入液静滴;比较各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纳洛酮组与疏血通组,各组均未发生消化道、皮肤黏膜出血及过敏反应。结论纳洛酮、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从痰热清注射液从上市后临床应用着眼,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注册登记式临床安全性监测嵌套巢式病例对照设计,检测与分析过敏反应患者相关血液指标,探讨其过敏反应可能的机制。共监测使用痰热清注射液的患者3006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3例,其中2例为过敏反应。每例过敏反应患者,按1:4匹配4例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纳入5例健康志愿者组成健康组,对各组之间总IgE,IgA,IgG,C3,C4,IFN-g,IL-2,IL-4,IL-6,IL-10等过敏反应相关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基于现有的研究数据发现痰热清注射液的过敏反应可能为由IgE介导的Ⅰ型过敏反应,这也为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通过对1例痰热清注射液所致过敏性休克的表现、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痰热清注射液所致过敏性休克经抢救后患者转危为安。结论:虽然痰热清注射液是一种已被广泛认可的安全、有效、低毒的中药注射剂,但是仍有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可能。临床医师应重视痰热清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支英杰  张辉  谢雁鸣  杨虎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14-2717
目的:采用频数分析的方法分析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中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患者的相关指标分布情况,以便了解真实世界中使用疏血通注射液的患者群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选择全国20家三甲医院使用疏血通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信息,参照集成数据仓库构建模式,使用频数分析方法对使用疏血通注射液的患者选取其人群特征、性别、住院费别、给药科室、给药途径、合并用药等方面进行描述分析;采用关联规则方法统计患者合并用药的分布情况。结果:在HIS数据库中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分布的2个峰值,分别是56,71岁;享有医保或国家其他医疗保险的患者占有效信息的75.8%;95.76%的信息显示给药途径采用静脉滴注方式;患者人群常被诊断为高血压、脑梗死和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其合并用药多以阿司匹林、胰岛素、肝素等为多;临床多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做为溶媒。结论:使用疏血通注射液的人群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并以医保患者或享有国家医疗保险等相关政策的患者居多。给药途径基本符合药品说明书,多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联合用药,但请临床医生注意并重视患者的受益与风险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红花注射液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方法使用互联网技术对CHKD以及CNKI数据库中2001年—2018年发表的关于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检索,分析文章内容,探讨该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及安全性。结果本次研究一共检索到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文章54篇,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为280例,其中,男患者有124例,占比为44. 29%;女患者共156例,占比为55. 71%。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药物引起全身损伤以及过敏反应,分别占比32. 70%、25. 14%。结论将红花注射液应用于临床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进而引起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而且症状进展较快,严重威胁着患者健康,医务工作者要明确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好防范,出现问题时及时处理,做到临床用药的安全、规范,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ADR)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份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的资料,对患者基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以及用药情况等内容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女性53例,占51.9%;男性49例,占48.1%。ADR患者主要发病年龄段为51~60岁,占28.43%;参麦注射液ADR发生时间主要为≤10min内,占40.19%;累及皮肤系统及附件的比例最多,45例占31.03%。结论: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临床用药时,医护人员与药师要加强监测,保证合理、正确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近年来丹参注射液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和原因,为丹参注射液规范、合理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整理、归纳丹参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类型和原因。结果:丹参注射液可引起多个系统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泌尿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个体差异、药品合理使用、药品品质等因素相关。结论:临床应用丹参注射液,应加强对药品生产环节的监控,规范药品和注射器材使用,避免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联合用药,对患者病史、过敏史等应当详细询问,降低及避免丹参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0.
方献军  费心学 《新中医》2015,47(12):191-193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诱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降低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丹红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等进行总结分析,探寻临床合理应用丹红注射液的对策。结果:出现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用药后30 min内,不良反应累及的组织以皮肤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潮红、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症状。结论:临床需重视丹红注射液的不良反应,采取加强监管、合理用药、科学给药等对策,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应用丹红注射液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