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景国际 《北京中医药》2009,28(8):631-632
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中药炮制技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两者相辅相成.临床医生对中药炮制技术认识是提高临床疗效、处方规范化、社区中医师深入开展特色中医和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发展的需要.可通过在院校中医专业开设中药炮制学课程、院内开展中药炮制的培训与实践、规范处方书写、炮制法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方式加强临床医生对中药炮制认识的主动性,促进中医药事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是保证中药质量、疗效的制药加工技术。古代医学家对中药炮制十分重视 ,潜心研究中药加工炮制 ,给我们留下了光辉的中药炮制典籍 ,阐述了中药炮制的理论 ,总结了炮制的经验。建国后 ,国家在发掘研究中药炮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应该说是十分重视的。但目前就全国来看 ,不管是中药经营单位 ,还是医疗使用单位的中药炮制现状令人担忧。炮制品种愈来愈少 ,炮制质量明显下降。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与中药炮制管理有关 ,故就如何加强中药炮制管理 ,谈几点设想。1 制定中药炮制管理规范我国 1 984年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炮制对临床用药的影响。方法:本文从中医中药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对中药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辅料炮制,论述中药炮制对临床用药的各种影响。结果:中药炮制能够增强中药疗效,保证用药安全。结论:中药炮制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制药技术,炮制方法与临床疗效关系十分密切,直接影响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4.
加强“中药炮制学”学科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炮制学是区别于中药专业和药学专业的特色学科,重点研究中药炮制学的理论、方法工艺、饮片规格、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和发展方向.其外延学科有中药材加工学、中药炮制化学、中药炮制药理学、中药炮制工艺学、中药炮制工程学和临床中药炮制学.设立中药炮制学重点学科并加强学科建设,对于保持和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和保证中医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药炮制学研究既是中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药现代化所必须首先揭示的理论基础内容之一。目前对于中药炮制文献的研究分析却未见报道,而《中国中药杂志》经文献统计学统计为我国中药炮制学首选核心期刊[1],能反映当代中药炮制的最高水平。因此,笔者采用文献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国中药杂志》近10年中药炮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中药炮制学近10年研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揭示出中药炮制学研究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为今后中药炮制学研究提供借鉴。 1 资料和方法 《中国中药杂志》在1999年以前均设有“炮制”栏目,对…  相似文献   

6.
基于组学的中药炮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行之有效的现代中药炮制研究体系,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遵循中医与中药相结合、系统论和还原论相结合、整体与部分研究相结合、体内和体外研究相结合的原则,以中药化学组学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尝试提出包括化学物质基础研究、现代药理学研究、代谢组学研究在内的现代中药炮制研究体系,并结合中药炮制的具体研究实例,对该研究体系指导下的中药炮制现代化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提出的中药炮制研究体系为中药复方的现代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将有助于系统、深入地揭示中药炮制的科学内涵,指导新的中药炮制方法研发,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药炮制原理应注重中药特性淄博市淄川区医院(255000)高玉华关键词中药炮制中药特性实验研究目前在研究中药炮制原理工作中,存在着只重视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而忽视了中药特性研究。这种倾向有悖于中药传统的炮制原理,不利于对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中药之...  相似文献   

8.
李松涛  郑云峰 《中药材》1994,17(7):25-27
明代是中药炮制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的中药炮制方法及理论都有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发展。许多方法至今沿用,许多理论一直做为中药炮制的依据。本文根据古今资料对明代中药炮制发展做一简要概述。 1 明代中药炮制简况 明代是中药炮制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9.
杨允爱 《光明中医》2022,(19):3617-3619
中药临方炮制即中医师在处方开具时结合中药性质、药效和治疗需求对中药饮片进行现场炮制。其炮制方法包括捣碎、截切与小炒等,作为临方炮制的主要工序,其在中药炮制中占据重要地位。炮制操作可体现出中药特色技术,且是中医药炮制技术的传承和发展。中国注重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要求培养综合性中药人才,进而促进中药事业的长足发展。中医药管理局应国家响应,大力开展中医特色技术培训项目,旨在培育高层次的中医技术人才。中药临方炮制作为较典型的中医特色技术被各大医院视为人才培训重点项目。更有学者提出,中药临方炮制对于临床中医学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其实践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中药炮制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张仲景中药炮制学术思想的探讨,总结了张仲景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考证了张仲景中药炮制方法的科学性,分析了张仲景中药炮制学术思想的历史意义,认为其奠定了后世中药炮制理论的基础,堪称中药炮制的鼻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方剂学中的美学意象。方法:依据传统美学的审美观念和原则,采用逻辑总结、归纳、分析的方法,对方剂学中所体现的传统美学意象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方剂学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美学的观念,如结构秩序之美、刚柔动静之美、齐整之美、物象之美等。结论:研究方剂学的美学意蕴,对于增加学习兴趣、加深理解方剂,以及拓展中医研究的文化视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性与中药药性物组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刘培勋  龙伟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4):1769-1771
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对中药药性理论加以现代诠释,让全人类共享中华文明的成果,是当务之急。作者首次提出中药药性物组学的新概念,认为中药药性物组学是研究中药药性物质组组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并对中药药性物组学的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相互关系等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中药药性的科学研究,最终阐明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日本汉方医学的盛衰消长及其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红斌 《中医教育》2005,24(2):64-68
日本汉方医学的形成、隆盛、衰落及至复兴从多方面给我们带来了启示:①要政府的支持才能得以发展;②应重视理论实践,密切联系临床;③摒弃门户之争,协调发展才能创新;④尊古而不泥古,才能与时代同步发展;⑤坚持自身优势,中医才能得以生存.  相似文献   

14.
陈锐深辨治晚期乳腺癌的方法与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锐深教授认为正气不足、冲任失调是晚期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内因,病性本虚标实,本虚以肝肾虚损为主,标实以气滞、血瘀、痰浊为多;强调对晚期乳腺癌的治疗要重视整体调理,因人制宜,综合治疗;重视循经用药,疏肝理气,调和冲任;强调肿瘤特性,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清热解毒;注重固本,宜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等。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和中国古代哲学存在着紧密相连的关系,本文通过探讨东西方哲学之同异,提出中医的发展必须从我们思维的源头做起.  相似文献   

16.
中药中成药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60,自引:3,他引:57  
罗国安  王义明  饶毅 《中成药》2000,22(1):71-79
从中药基础研究、中药生产、中药标准规范、生物技术的应用四个方面介绍了我国中药中成药现代化的研究进展,特别从中药化学成分、中药药理、中药材资源及中药质量标准三方面较详细介绍了中药基础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应用中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方法:对以往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毒性中药的合理使用对策进行讨论。结果:中药的不良反应既有中药本身的原因,也有对中药认识及制用不当的问题。结论:建立、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和研究技术平台,制定合理的中药使用规范,普及有关中药的不良反应知识,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陈彬  赵爱光 《世界中医药》2014,9(3):396-399
通过分析中药汤剂(传统煎煮与机器煎煮)、中药配方颗粒剂以及中药微粉的优缺点,表明中药新煎法的使用及新剂型的开发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此文以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为背景,根据实地踏查新发现,报道了发现于成都市温江区天府街道金府社区四组金马河边的四川兰科(Orchidaceae)植物一个地理分布的新记录品种——线柱兰[Zeuxine strateumatica(L.)Schltr.]介绍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线柱兰在该分布区域的生境情况及植株花、叶、茎、萼...  相似文献   

20.
建立台湾中医基本护理训练课程审查认定制度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中医护理教育体系包括:①研究所、大学、专科等正规教育开设中医护理课程;②推广教育中心开设中医护理学分班;③护理学会及学校、医院办理中医护理研习会及讲习。台湾中医护理学会为增进中医护理人员专业知能,建立中医基本护理训练7学科9学分课程审查认定基准及认定作业制度,統一全国各学校、学会及医院办理中医基本护理训练课程之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