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颖  张双红  激扬 《安徽医药》2007,11(2):157-158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GE LightSpeed16 16层螺旋CT机对12例肺栓塞病人行造影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再处理.结果 共分析12例病人738支肺动脉,其中193支肺动脉分支显示栓塞,占26.2%.直接征象为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30支,偏心型充盈缺损102支,附壁血栓16支,完全闭塞15支;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1例,肺梗死3例,胸腔积液4例,肺动脉高压2例.结论 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方便、快捷、无创,可以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16排西门子Emotion16CT机,进行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扫描诊断。结果本研究组40疑似PE患者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检测出27例,经临床诊断,最终确诊PE 29例,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漏诊2例,为6.8%,误诊0例,正确率为93.10%。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够有效进行肺动脉栓塞诊断,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振刚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96-97,10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造影对肺栓塞表现和严重性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0例确诊的肺栓塞患者并与30例拟诊但后来经临床排除肺栓塞的患者比较,CT显示支气管动脉扩张和中央肺动脉受累情况,计算栓塞指数判断CT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肺动脉栓塞组CT造影显示支气管动脉扩张和中央肺动脉受累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肺动脉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比例亦显著高于非肺动脉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栓塞组的栓塞指数显著高于非肺动脉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于肺栓塞患者的检查,具有无创、快捷、可重复等特点,且其敏感性高,是一种初诊急性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应用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采取64排螺旋CT进行肺栓塞诊断32例临床及影像资料回顾总结。结果 32例肺动脉栓塞病例经64排螺旋CT检查,均获得良好造影图像,良好显示了肺动脉及其分支内栓子部位;发现肺动脉84处栓子。结论 64排螺旋CT检查具有无创性、优良的后处理、可重复性强、外界影响小等特点,可以清晰的显示肺动脉及肺动脉栓子,准确及时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可以作为对肺动脉栓塞首选方法,有取代肺动脉造影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5例下肢64排螺旋CT静脉造影患者,这些患者同时要做下肢静脉的超声检查,1例患者由于肺部功能的原因还同步进行了肺动脉CT造影。病例在5mm厚度的层厚间距的环境下进行扫描监测,增强了扫描效果,得到的扫描后的图像经过1.25mm层厚和重叠的效果处理后进行图像分析处理。结果 64排螺旋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血栓除了1例由于下肢慢性静脉的功能不健全外还有84例患者,并把由于肺功能的原因已经在做造影的患者合并了肺栓塞。检测结果与超声检测对比,分析得出利用64排螺旋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极好,极为明显。结论 64排螺旋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和超声检查的效果一样好,并且64排螺旋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方法可以作为常规检查方法,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高祥英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86+89-86,8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MSCTPA)技术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PE)的患者与D-二聚体升高相关性调查。方法:收集16排螺旋CT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13例,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前行D-二聚体检测。结果:本组13例明确诊断肺栓塞的患者D-二聚体检查均增高,因此,对于D-二聚体检查增高的患者,需高度重视,及时排除肺动脉栓塞的可能性,以便及时发现、治疗。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胸闷、气促、咯血,化验检查D-二聚体升高的患者,应及时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以便明确肺动脉栓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对栓子的显示情况,以提高对PE的诊断水平。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4月接收的127例PE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比较4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并比较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观察、记录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主肺动脉、肺动脉干,叶、段、亚段肺动脉的分支数及栓子的类型、数量显示情况。结果 127例PE疑似患者经肺动脉造影确诊89例,除外38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阳性85例,阴性42例(其中假阴性4例);肺部CT平扫阳性69例(其中假阳性16例),阴性58例(其中假阴性36例);胸部X线平片阳性50例(其中假阳性13例),阴性77例(其中假阴性52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P〈0.05)。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共显示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叶、段、亚段肺动脉3588支,肺动脉栓塞940支,栓塞率为26.2%。各动脉栓塞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段肺动脉(30.0%)〉叶肺动脉(29.4%)〉段肺动脉(26.8%)〉左/右肺动脉(12.2%)〉肺动脉干(8.1%)。栓子类型从大到小依次为:偏心型(497)〉附壁型(155)〉中心型(154)〉完全堵塞型(134)。结论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PE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能清晰地显示栓子的类型和数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的放射诊断效果和体会,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39例,收集患者肺部 X 线片、肺动脉螺旋 CT 血管造影检查、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资料,分析急性肺栓塞的影像学特征。临床确诊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肺部 X 线片显示,肺野透亮度升高的阳性率为76.92%,横隔抬高的阳性率为56.41%,胸腔积液的阳性率为66.67%,片状实变影的阳性率为43.59%;肺动脉螺旋 CT 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病变累及的肺动脉有113处,其中右侧下叶肺动脉栓塞有26处,右侧上叶肺动脉栓塞有22处,左侧下叶肺动脉栓塞有17处;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显示,22例肺动脉血流减少或者消失,26例出现肺动脉管腔充盈缺损,13例出现肺动脉分支狭窄或者阻塞;患者经过抗凝和溶栓治疗后,36例病情好转,预后良好,3例由于病情发展迅速,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放射诊断是早期急性肺栓塞诊断的重要手段,肺部 X 线片检查可作为该病的筛查方法,肺动脉多层螺旋 CT 检查可为该病的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确诊该病和进行介入溶栓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CAG)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09年2月高度疑似冠心病患者8例,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后1周行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指标,采用16排螺旋CT对8例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16排螺旋CT能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分支狭窄、钙化、开口起源异常及桥血管病变,对冠脉狭窄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高,但对慢性闭塞性病变诊断性的准确率稍差.结论: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心肌桥、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冠脉支架、搭桥术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10.
于洋  于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267-268
目的通过对10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观察和分析,探讨冠状动脉病变时应用64排螺旋CT进行检查的准确度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例资料的分析。结果 CT冠状动脉造影(CTCA)检查共发现各类冠状动脉内斑块样病变193个,其中包括软斑块74个,钙化斑块96个,以及混合斑块23个。通过分析可知,冠状动脉病变位置及程度的诊断与64排螺旋CT检查一致性好,对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较高。结论 64排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准确度高,能够为冠心病等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胸膜间皮瘤多排螺旋CT征象,提高胸膜间皮瘤多排螺旋CT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选取胸膜间皮瘤患者53例,分析胸膜间皮瘤患者的多排螺旋CT征象。结果 53例胸膜间皮瘤患者均有胸膜不规则增厚表现,其中弥漫性胸膜增厚39例,局限型胸膜增厚14例;良性病变16例,恶性病变37例。结论多排螺旋CT对提高胸膜间皮瘤诊断准确性,确定病变形态、范围及胸壁纵隔结构侵犯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最终确诊该病还需进行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2.
赫崇安 《首都医药》2006,13(16):36-37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研究16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临床诊断PE患者的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资料的影像学表现,并与其肺动脉造影(DSPA)或随访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27例均与临床诊断相符,中心型11例,周围型13例,混合型3例。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叶及叶以上肺动脉的显示率达100%,检出PE阳性14支,段肺动脉清楚显示435支(显示率达81.0%),检出PE阳性77支,亚段肺动脉清楚显示801支(显示率达74.3%),检出PE阳性55支。PE的直接征象包括血管腔完全闭塞、部分充盈缺损、轨道征和附壁血栓;间接征象有肺梗死灶、“马赛克”征、右室增大和/或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PE简便、安全、无创、准确、可靠,尤其对亚段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先进的方法,可以代替有创的肺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3.
作为肺栓塞(PE)诊断的传统“金标准”,导管法肺动脉造影因属有创性检查,且检测外周血管栓子的准确性较低,在应用上已基本被多层螺旋CT所取代。随着多层螺旋CT普及,CT血管造影术使基层医院及时诊断肺栓塞成为可能。现将我院近年来采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糖尿病足病提供科学、有效的检查手段。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糖尿病足病患者67例,对其进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学诊断进行比较,分析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率。结果所有血管重建图像均显示良好,其中确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20例,动脉狭窄18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11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6例,小腿血管瘤9例,总准确率为95.52%。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足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检查,图像清晰、准确率高,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比较两种不同的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结果比较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诊断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SCA)的准确率可见,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患者中,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准确率稍低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P<0.05,具有比较意义。而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中二者的检查准确率无显著差异,P>0.05。CTA发现钙化病变66节段,SCA仅发现钙化病变31节段。结论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具有无创、对患者的伤害小、易于发现钙化病变、诊断准确率高,敏感性强、定位准确等优点,是有效的冠心病筛查手段,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胸部创伤或开胸术后急性肺栓塞的早期诊断经验.方法 对胸部创伤和开胸术后临床高度疑诊肺栓塞的9例患者,分别进行胸部X线摄片、螺旋CT血管造影、心电图检查、V/Q检查、D二聚体水平测定、动脉血气分析等各项检查并进行相关资料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获确诊,其中8例经溶栓治疗,1例经抗凝治疗,均获痊愈.结论 急性肺栓塞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肺栓塞安全、快捷、经济、敏感性高且特异性强的无创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钡双重造影和16排螺旋CT对于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试验研究对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0例病理检查确诊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对比分析患者气钡双重造影和16排螺旋CT临床检查结果。结果气钡双重造影检出率略高于16排螺旋CT检查,但二者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敏感度和特异性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气钡双重造影和16排螺旋CT均为较为有效的胃癌临床诊断方法,但16排螺旋CT检查技术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PACS系统内2013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临床资料,观察30例患者肺动脉栓塞分级、分型情况。结果肺栓塞中心型16例(53.3%)、周围型12例(40.0%)均高于完全型2例(6.7%),χ~2=16.78、14.26,左右肺动脉主干6例(20.0%)、叶间肺动脉及叶动脉14例(46.7%)、段及亚段肺动脉9例(30.0%)均高于主肺动脉1例(3.3%),χ~2=15.36、14.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应用,可以清晰的显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利用其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诊断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6年来共计28例肺动脉检塞的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利用其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重建(VRT)等后处理技术重建肺动脉,分析其检塞情况。结果入选患者中经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叶、段、亚段动脉均获得了良好的显示,显示受累肺动脉196支,右肺113支,左肺83支,其中左右肺动脉主干36支,叶肺动脉72支,段肺动脉76支,亚段以下肺动脉12支。结论 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技术在诊断肺栓塞方面,具有安全、准确、无创伤、速度快等诸多优点,已经成为临床诊断肺栓塞的主要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28例临床诊断为肺动脉栓塞(肺栓塞)的患者应用4层螺旋CT行肺动脉成像。CT后重建技术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结果 28例患者共发现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子172支,包括肺动脉完全闭塞29支(占16.9%),肺动脉不规则充盈缺损116支(67.4%),肺动脉中心性充盈缺损(轨道征)27支(15.7%)。结论 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是基层医院诊断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