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在于邪正斗争和机体内部的阴阳失调。在邪正斗争的发病过程中则以“正虚”为主要关键。《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过程,又因邪、正的消长盛衰而有虚证、实证的分别。“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虚证指正气虚损,实证为邪实而正气不虚。正气是否虚损为区别虚证、实证的主要根据。因此,形成了中医学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中医虚证进行探讨,本文通过测定部分虚证患者的免疫反应及观察使用扶正固本药前后免疫反应的变化,初步阐述了虚证与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中医的虚与实,是辨别机体正气盛衰情况的两个辨证纲领。“虚”是指正气不足,“实”,指邪盛而正未衰。《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正气”,“精气”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2):101-103
目的分析耐多药肺结核中医证候与肺部影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10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医证候进行分析,并分析证候分布和影像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10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根据证候分型,阴虚火旺证所占比高于肺阴亏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不同证候分型的占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部空洞与阴虚火旺证呈正相关(P0.05),而与肺阴亏虚证、阴阳两虚证无显著相关性(P0.05);阴虚火旺证与≥4个肺野数量呈正相关(P0.05),而阴阳两虚证中≤3个肺野、≥4个肺野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四种证候患者中肺阴亏虚证患者肺部病变范围较轻,阴虚火旺证患者肺部空洞病变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析“络以通为用”理论,总结刺络放血从络治虚的理论基础,为刺络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拓展思路。[方法] 通过查阅古今文献及临床观察,从“络以通为用”理论出发,探讨刺络放血的作用机制及虚证的治疗,并浅析刺络放血从络治虚的理论基础。[结果] 《黄帝内经》及张从正、李东垣、杨继洲、傅青主等医家的著作中均有刺络放血用于治疗虚证的记载,但对其作用机制的探讨尚不充分。叶天士在《黄帝内经》“以通为用”理论和通络法的基础上,提出“络以通为用”。从“络以通为用”的角度分析,刺络放血有“以通为补”之效,临床疾病多正虚与邪实并存,虚证可“以通为补”,从络论治。刺络放血治虚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清为通平寒热、以消为通理气血、以和为通调阴阳三方面。[结论] 刺络放血治虚的机制根本在于“通”,具体可从寒热、气血、阴阳论,络脉理论对其临床应用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COPD阳气虚衰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细胞因子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阳气虚衰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TNF-α、IL-8、IL-1β的浓度并比较其差异。方法分别检测30例COPD阳气虚衰证患者、30例COPD气阴两虚证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TNF-α、IL-8、IL-1β的浓度。结果 COPD阳气虚衰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血清TNF-α、IL-8、IL-1β的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阳气虚衰组高于气阴两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气阴两虚证患者相比,阳气虚衰证患者气道炎症反应更明显;通过扶阳固本延缓气阴两虚证向阳气虚衰证发展的治法,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带来的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疾病(CKD)3,4,5各期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选择慢性肾脏疾病患者29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观察正虚证和标实证在CKD3,4,5各期分布情况及正虚标实证兼夹分布情况。结果CKD3期正虚证中脾肾气虚出现频率最高,标实证中湿热出现频率最高;CKD4,5期正虚证中脾肾阳虚出现频率最高,标实证中湿浊出现频率最高。结论CKD3,4,5期正虚证的演变遵循由脾肾气虚到脾肾阳虚的规律。标实证主要为湿热、湿浊和血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标实证和本虚证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探讨湿热证与本虚证的关系,以及湿热证的分布特点。方法选择50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根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辨证分型。观察本虚证各型分布及交叉分布情况;观察不同原发病中本虚证的分布;观察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湿热证兼夹标实证分布情况;观察湿热证症状分布;观察湿热证、非湿热证中本虚证的分布。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本虚证中脾肾气虚为最常见的证型,脾肾气虚最常合并脾肾阳虚;标实证中湿热为最常见的证型,可与血瘀兼夹出现;慢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最常见证型均为脾肾气虚证;湿热证中出现率高的症状为腰困痛、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小便黄赤、灼热或涩痛不利,口干不思饮;湿热证中本虚证以脾肾气虚为主。结论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本虚证中脾肾气虚为最常见的证型,标实证中湿热证的发病率最高,并且可以合并各种肾脏病的本虚证,也可以兼夹血瘀证。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候及证型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珠三角地区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医证候及证型特点,为南方地区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研究提供比较客观可靠的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择珠三角地区4家三甲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佛山市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中山市中、医院)确诊为DN的患者.收集包括人口学一般情况、个人既往病史、四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选病例共292例,其中DN分期为Ⅱ期14例,Ⅲ期42例,Ⅳ期210例,Ⅴ期26例,以临床期病例为主.中医证候出现频率以神疲乏力、精神萎靡、口干、腰脊酸痛最多见,而咽干口燥、肢体麻木、目睛干涩、大便干燥亦常见;以善太息、盗汗潮热最少见.中医证型方面.虚证中,五脏虚依次为肾虚证、脾虚证、心虚证、肝虚证、肺虚证;气血阴阳虚证依次为阴虚证、气虚证、血虚证、阳虚证;复合虚证以气阴两虚证最多见,其次为脾肾气虚证,而肺肾气虚证、阴阳两虚则少见.实证中以血瘀证最多见,其次为湿热证、水湿证,气滞证最少见.[结论]珠三角地区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特点有:虚证中,五脏虚以肾虚证、脾虚证多见;气血阴阳虚证中以阴虚、气虚证多见;复合虚证中以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多见.实证中以血瘀证、湿热证最多见.病属本虚标实,虚以气阴两虚为主,病位主要在脾肾;实则以瘀血内阻为主.气阴两虚、肾络瘀阻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了正常人PFN水平及虚、实证患者PFN含量。正常人PFN水平为308±48μg/ml((?)±SD)。虚证及虚证夹实患者PFN含量均降低,与实证患者及正常人之间差异具显著意义,而实证患者与正常人之间PFN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结果提示PFN含量下降可作为临床诊断虚证及虚证夹实患者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1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虚证证候分布规律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中医虚证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80例CRF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其中中医虚证证候分布特点。结果:CRF患者虚证以脾肾气阴两虚为主,占45.6%;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次之,分别占20.0%与17.8%;阴阳两虚证占10.6%,肝肾阴虚证占6.1%。同时,CRF患者虚证证侯分布有其阶段性,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以脾肾气阴两虚和脾肾气虚为主;尿毒症期虽然仍以气阴两虚为主,但脾肾阳虚和阴阳两虚均有所增加;肝肾阴虚散见于各期。结论:脾肾气阴两虚证为CRF虚证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1.
《难经·七十五难》说:“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说明治虚证用补法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措施。一是用于久病体虚,有促进病人早日恢复健康的作用。另一种是扶正祛邪,扶助正气与病邪作斗争,从而战胜疾病。补法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但  相似文献   

12.
该文主要探讨从虚论治眩晕的理论源流及理论基础。先秦时期《内经》认为眩晕证与气、血、精、髓虚有关,搭建虚证眩晕的基本框架;汉代提出心虚、胆虚、脾胃虚弱可导致眩晕;隋唐时期认为卫气不固、阳气衰弱可引发眩晕,创眩晕养生防病理论;宋金元时期继承及发展了虚证眩晕理论,又提出下虚致眩。张介宾结合先贤各家之说提出"无虚不作眩"理论,在治疗上提出"以治虚为先,而兼治为佐"的原则,从理、法、方、药各方面发展这一理论。从虚证论治眩晕的理论基础,与五脏均有关联,其中以肝、肾为本,脾胃在虚证眩晕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虚证眩晕以脾气虚弱、气血两虚、肾精不足、阴虚阳亢、虚风上扰、阳虚水停为主要证候。眩晕从虚论治有着深远的理论源流和理论基础,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针刺复式手法治病的探讨较多,临床常将“烧山火”针法结合相关腧穴配伍用于治疗虚证。基于此,文章通过析源溯流,结合现代研究,探讨“烧山火”针法补虚的理论和临床基础,以期为“烧山火”针法更好地应用于临床虚证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患者阴阳证型的脑血流特点。【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深圳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经头颅核磁敏感成像(SWI)检查确诊为CMBs且资料完整的患者共127例,根据四诊资料将患者分为阳偏虚组90例和阴偏虚组3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各种危险因素以及经颅多普勒脑血流速度(CBF)等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总体CBF分布情况及大脑后动脉(P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前动脉(ACA)的平均CBF值,并观察中医证型与CBF的相关性。【结果】(1)在127例患者中,阳偏虚证型占70.9%(90/127),阴偏虚证型占29.1%(37/127)。(2)经Fisherχ2检验,2组患者在CBF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阳偏虚组患者以CBF减慢为主,占85.6%(77/90),而阴偏虚组患者以CBF正常为主,占73.0%(27/37);经Mann-Whitney检验,阳偏虚组患者左大脑后动脉(LPCA)、右大脑后动脉(RPCA)、左大脑中动脉(LMCA)、右大脑中动脉(RMCA)、左大脑前动脉(LACA)和右大脑前动脉(RACA)的平均CBF值均较阴偏虚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阳偏虚组患者大脑血管血流速度减慢者均较阴偏虚组多。(3)经Kendall双变量相关分析,中医证型与CBF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538,P=0.000)。【结论】结合临床实际,认为CMBs患者的病机以阳偏虚为主,并可兼有痰湿、血瘀、气滞、气血亏虚等;CMBs阳偏虚证型患者的脑血流速度更低,可能与CMBs患者阳虚气化不利,气血运行乏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太阳表虚证,是指风邪侵袭太阳经,以致卫强营弱所表现的证候。它属伤寒六经病证中太阳经病的类型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在对本证的虚实属性认识上,一直见解不一.但结合《伤寒论》的原意及其形成的病因病机以及治法综合进行分析,便不难看出,太阳表虚证虽有“虚”字,但其证候属性并不是虚证,而恰恰为实证。而且,太阳表虚证又不同于表虚与表虚证,故三者之间也不可相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风后焦虑抑郁常见中医证候。方法:采用证候要素评定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对283例中风后焦虑抑郁患者进行四诊资料的收集,并进行评定。与“郁病”标准对照。结果:283例患者,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常见证候比郁病标准稍多。初步拟定8类证候主症。结论:继发郁病需在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探讨。中风后焦虑抑郁症病机复杂,虚证以气血两虚为主,实证以气郁、痰阻、血瘀为主,辨证病位在心、肝、脾、肾、脑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7.
虚劳治法不单纯是"虚则补之",而是根据虚证的轻重深浅、夹杂的邪气、患者脾胃的状况等不同而辨证施治,攻克"虚不受补"之难。危重症患者的早期肠内营养是重要支持手段之一,其实施方式及效果影响疾病转归。该文试结合虚不受补理论探讨目前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8.
曹恩泽教授认为IgA肾病属本虚标实证,其中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湿热、热毒、脉络瘀阻为主,常与本虚证互相兼夹出现。其创立清补通络法治疗IgA肾病,包括“补脾益肾,益气养阴”“清热止血,兼顾脾胃”“化瘀通络,贯穿始终”等学术思想,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心阻抗图,心机械图对心脏病应证患者心房收缩时间间期(ASTI)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除心阴虚外,心气虚,心阳虚及气阴两虚患者APEP、LAPEP及APEPc明显缩短,TAET明显延长,APEP/LAET、LAPEP/LAET及APEPc/LAET比值明显减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心虚证各型组间比较ASTI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APEP、LAPEP及LAPPc缩短及LAET延长,心虚证程度加重,其规律为气阴两虚>心阳虚>心气虚>心阴虚。提示心脏病虚证患者心房被动性收缩加强是由于左室顺应性降低和左室舒张末压的增高所导致,故ASTI既可作为反映心室舒张期顺应性变化的指标,又可作为心虚证诊断的重要依据及评价心虚证疗效的客观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讲介绍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治疗各种虚弱证候的药物。 虚证,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之分,而补益药具有补气、补阳、补血、补阴之效,故能改善人体虚弱症状,促进机体恢复健康;还用于邪盛正虚或正虚而病邪未尽的病证,配合适当的祛邪药物以扶正祛邪,也能促进疾病的治愈。根据补益药功效和临证应用范围可分为补气、补阳、补血、补阴四类。现按四类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