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脂溢性角化病12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对近10年来128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六种类型脂溢性角化病的组织象均可见到,并以棘层肥厚型和角化过度型为主。51岁以上发病者占71.9%,头、面、颈等暴光部位发病者占53.9%,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89例,临床误诊率30.47%。结论发病年龄虽有提前,但年龄的增加与脂溢性角化病的发病率仍成正比;暴露区域比非暴露区域更易患病,过度日光照射可能是其重要诱因;临床常易误诊,需与相关皮肤病鉴别。  相似文献   

2.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4年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153例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情况。病理诊断主要是棘层肥厚型、角化过度型、棘层肥厚型和角化过度型的混合型、腺样型、刺激型、菌落型与黑素棘皮瘤型。该病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性,本组临床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的115例中,组织病理符合91例,临床误诊率为20.9%;病理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的153例中临床误诊62例。应注意与相关疾病鉴别,日光对脂溢性角化病的形成及其发病年龄提前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RCM)在不典型脂溢性角化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RCM观察临床表现不典型的5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结果 5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虽然临床表现不典型,但其皮肤RCM检测均能发现其共同的且具有特异性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表皮乳头瘤样增生,呈脑回样结构,可见假性角囊肿形成等,从而辅助临床诊断。结论 RCM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皮肤科检查方法,有助于不典型脂溢性角化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细胞棘皮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9例大细胞棘皮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细胞棘皮瘤多发生于老年人头面部和四肢,多表现为浅褐色斑块,临床上与脂溢性角化病不易鉴别。组织病理学表现为棘层肥厚及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在部分皮损周围可见到日光性黑子或脂溢性角化病样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大细胞棘皮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与脂溢性角化病及日光性黑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Smad7在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以及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对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及基底细胞癌标本(各30例)和30例正常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3例脂溢性角化病标本、23例日光性角化病标本和28例基底细胞癌标本中Smad7染色阳性,阳性细胞率分别为(31.0±23.0)%,(32.7±26.3)%和(62.6±32.1)%,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6.7±5.0%)。结论: Samd7可能与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以及基底细胞癌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owen病的临床特点、病理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对我院病理确诊为Bowen病的31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1例Bowen病患者中60岁以上者占74.2%。本病可见于身体任何部位,临床表现上易与脂溢性角化病、湿疹、Paget病等疾病相混淆,但其组织病理学表现上有很大差异,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结论:Bowen病在临床表现上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诊断时需将病史、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相结合,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特点及组织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特征.结果:①男女患病比例为1∶1.08,发病年龄23~89岁,病程2个月~30年;②头、面部为好发部位,51~70岁患者最为多见;③皮损单发性37例,皮损多发性111例,皮损直径1~30 mm,大多表现为圆形或...  相似文献   

8.
90例确诊日光性角化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日光性角化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8年12月间病理确诊日光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数据采用Excel整理与分析,用SPSS10.0统计结果。结果1997~2008年共有790851人次的门诊量,取组织病理检查14550例,其中确诊日光性角化病90例,构成比为1.13/万,平均年患病构成比为9.4/十万,以1997至2002年及2003年至2008年前后6年来划分,两阶段确诊病例与确诊未患病例数(χ2=3.934,P〈0.05)、与门诊量之比(χ2=23.751,P〈.001)差异有显著性。男女性别比为1:1.5,发病以农民为多见,发生于50岁以上者占92.12%,平均患病年龄65.94±10.46岁,病程平均2.6年,发生于面部占93.3%,进展成鳞状细胞癌者2例占2.22%。临床诊断与组织病理诊断符合率仅为42.2%,最易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色素痣及Bowen病等。结论日光性角化病确诊病例在该院有增加趋势,发病女性高于男性,面部高发,临床易误诊,需引起临床医师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肤镜在诊断脂溢性角化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20例临床拟诊为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由两名医生参照脂溢性角化病皮肤镜特点,盲法独立诊断,再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皮肤镜在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120例患者中,86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80例经医生A皮肤镜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82例经医生B皮肤镜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病。与组织病理诊断比较,医生A皮肤镜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一致百分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Youden指数、Kappa值分别是91.67%、90.70%、94.12%、5.89%、9.30%、0.848、0.805,医生B诊断的上述各项值分别为93.33%、93.02%、94.12%、5.88%、6.98%、0.871、0.841。两名医生经皮肤镜诊断脂溢性角化病的水平经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异(2=0.08,P>0.05)。结论:脂溢性角化病皮肤镜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0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肿瘤,为探讨其临床和病理特点,我们对110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1)24.54%脂溢性角化病发生于中青年及以下年龄段。(2)多发生于头、面、颈等暴露部位,并以棘层肥厚型和角化过度型为主。(3)其临床与组织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仅为70.91%。(4)临床上极易将其误诊为色素痣等其他皮肤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反射式共聚焦扫描显微镜(RCM)下日光性角化病的形态学特征及在诊断日光性角化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6例拟诊为日光性角化病患者进行RCM技术扫描并与常规组织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36例患者RCM成像特征为棘细胞层排列紊乱及角质形成细胞异型性,与日光性角化病组织病理改变一致,符合率100%。结论:日光性角化病在RCM下具有典型特征,可作为无创诊断日光性角化病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脂溢性角化病(SK)与日光性角化病(AK)的临床及病理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门诊2006年1月-2011年7月经病理确诊的96例SK和28例AK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数据用Excel整理与分析。结果①SK好发于中老年人,而AK好发于老年人;②SK皮损好发于头面、躯干及四肢,而AK好发于头、面和颈等光暴露部位;③组织病理:SK以角化型和棘层肥厚型为主,而AK以原位癌型和萎缩型为主;④SK临床与组织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为70.83%,而AK临床与组织病理的诊断符合率仅为46.43%,临床上易将AK误诊为SK。结论 AK发病晚于SK,临床上AK误诊率高于SK,两者鉴别诊断主要依赖组织病理。  相似文献   

13.
脂溢性角化病231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常见病,但临床上易与多种疾病相混淆,通过对西京医院皮肤科门诊1990年-2000年252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发现脂溢性角化病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仅为69.44%,结果显示:(1)脂溢性角化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2)黑色丘疹性皮病不应看作独立疾病,而是早期发生的脂溢性角化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日光性角化症(AK)和脂溢性角化症(SK)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4月间就诊经手术切除和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61例AK和99例SK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①AK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SK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②AK与SK的在发病性别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AK皮损好发于头面颈部等暴露部位,而SK皮损可发生于头颈面、躯干、四肢、会阴等全身各个部位;④AK组的组织病理分型以萎缩型和肥厚型为主,SK组的组织病理分型以角化过度型和棘层肥厚型为主;⑤AK误诊率为75.41%,AK误诊为SK占13/23;SK误诊率为46.47%,SK误诊为AK占3/23。结论 AK发病年龄相比SK略晚,在发病性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K皮损可发生于体表各个部位,AK则好发于曝光部位;临床上AK的误诊率高于SK,AK与SK易相互误诊,且AK更易误诊为SK;误诊原因主要与皮损临床表现相似及部分医师经验不足有关;病理诊断为AK与SK诊断的金标准,临床诊断需与病理诊断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脂溢性角化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溢性角化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但是其病因不甚明了。近期的研究认为其发病与年龄、日光照射、细胞凋亡受阻等相关,因而新的治疗方法也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脂溢性角化病 (SeborrheicKeratosis)是老年人常见的良性肿瘤 ,临床及病理诊断不难 ,有时误诊为基底细胞癌 ,色素痣 ,日光性角化症等病。我们对 1993年 7月至 1998年 8月44例手术切除经病理确诊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 ,探讨其规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4例中 ,男性 31例 ,女性 13例 ,男女比例2 38∶1,年龄最小 48岁 ,最大 83岁 ,平均 6 4 3岁。1 2 病程 最短 30天 ,最长 2 3年 ,平均 4年 10个月。1 3 发生部位 面部 18例 ,躯干 14例 ,头皮 3例 ,四肢 7例 ,女阴 1例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光线性角化病的临床、组织病理特点,提高本病的诊断率。方法 :对西京医院皮肤科门诊2008年1月—2013年1月间694例临床诊断为光线性角化病的患者资料进行临床与组织病理回顾性分析。结果:光线性角化病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仅为21.18%。临床最易误诊为脂溢性角化病,而且,组织病理上也易与脂溢性角化病相混淆。结论:光线性角化病虽然临床常见、多发,但不易正确诊断,临床医生需要提高对光线性角化病临床、组织病理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Bowen病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Bowen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Bowen病患者中,发病年龄28~86岁(男女比例为1.5∶1),病程2d~40年,单发皮损居多,且皮损呈红色、褐色至黑色不等,临床表现多样,易与脂溢性角化病和鳞状细胞癌等疾病相混淆,误诊率达30.00%。结论 Bowen病有其自身发病特点,但临床仍易被误诊,可结合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的基因突变.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DNA直接测序技术对84例脂溢性角化病组织DNA中的FGFR3外显子7、10、15进行基因突变检测,以2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皮肤组织的FGFR3基因均为野生型,脂溢性角化病组织的FGFR3基因突变检出率为63.1%(53/84).外显子7的突变位点为R248C和S249C,26例占突变总数的49.1%(26/53);外显子10的突变位点为G372C,S373C和Y375C,14例占突变总数的26.4%(14/53);外显子15的突变位点为K652E和K652M,13例占突变总数的24.5%(13/53).突变类型均为碱基替换引起的错义突变,以R248C(C→T)突变检出率最高为39.6%(21/53).结论:约2/3的脂溢性角化病中存在体细胞遗传性的FGFR3基因突变,其原因可能与日光照射和年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 mRNA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脂溢性角化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FGF10 mRNA正常皮肤组织和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28例脂溢性角化病皮损表皮的全层或中下层均可见FGF10 mRNA表达(100.0%);正常皮肤表皮的基底层或个别细胞内可见FGF10 mRNA的表达(3.57%);脂溢性角化病皮损表皮中FGF10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FGF10 mRNA在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