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Kom.、兴安升麻C.dahurica(Turcz.)Max-im或升麻C.foetidaL.的干燥根茎[1]。升麻配方颗粒是升麻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等工序制成的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剂。文献报道升麻中含有异阿魏酸、阿魏酸及其他三萜化合物、香豆素等成分[2]。异阿魏酸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为本品主要成分之一[3],《中国药典》2005年版将测定异阿魏酸作为评价升麻质量优劣的指标。本实验采用符合....  相似文献   

2.
1、秦汉至唐宋以“非升”立论,对升麻功效的认识以清热解毒为主。《神农本草经》将升麻列为中品,能“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温疫、瘴气、邪气、蛊毒”。说明当时升麻作为清解温热毒邪之药而应用,并未提出其升举阳气之功。同时代的《伤寒论》、《金匮要略》与《神农本草经》的认识一致。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仍以清热解毒为主,临床应用方面,既有内服,亦有外用。宋代,由升麻所组方剂更为丰富,所治病证亦较广泛,但升麻的方中发挥的功效总以清热解毒为主。  相似文献   

3.
升麻的来源、性状及混淆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莉  桑伟 《北京中医》2006,25(12):745-745
升麻始载于《名医别录》,被列为上品。陶弘景说:“旧出宁州者第一,形细而黑,极坚实,今惟出益州,好者细削,皮清绿色,谓之鸡骨升麻。北部亦有,形又虚大,黄色。建平亦有,形大味薄,不堪用。”李时珍说:“其叶如麻,其性上升,故名升麻。”又说:“今人惟取里白外黑而紧实者,谓之鬼脸升麻。去须及头芦,锉用。”由此可见,古代本草所载的升麻除正品之外,仍有其他植物做升麻用,但以毛茛科升麻属的植物为主。  相似文献   

4.
正交法优选升麻最佳蜜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麻为常用中药,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等功能,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其原植物有大三叶升麻C im icifuga heracleifoliaKom·、兴安升麻C·dahuricaMaxim·和升麻C·foetidaL·3种。升麻炮制方法在古代有蜜制、酒制、醋制、黄精汁制、盐炒、土炒等多种方法,现代临床主要使用生片和蜜制片。传统方法蜜制升麻多用蜜水拌炒法,但由于炒制法温度难以控制,不能保证工艺的可重复性和饮片质量的稳定性,当温度过高时易造成....  相似文献   

5.
<正> 升麻为毛茛科植物,药用部份为根状茎。其名称有周升麻(《本经》)、周麻(《别录》)、鸡骨升麻(《陶宏景》)、鬼脸升麻(《本草纲目》)等等。在临床上,升麻对温毒、火毒、疫毒和误食某些药物或食物引起的中毒等类中医辨证时可以定性为“毒”的情况,均可收到不同程度的疗效。但宋元以后,逐渐形成升麻主升散阳气的认识,片面地过份强调其所谓主“升”的作用,因此使后人一直未能正确发挥升麻的治疗作用。兹就临床点滴体会,谈谈对升麻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倡升麻辛温主升散说首见于张元素《医学启源》,其引《主治秘要》云:“(升麻)性温味辛,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又说:“其用有四,……升阳于至阴之下二也,……去风邪在皮  相似文献   

6.
“悸”是一种跳动不能自主的自觉症状。《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心悸”“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脐下悸”等多种描述。考其病机,《伤寒明理论》云:“不外二种,一者气虚也,二者停饮也。”因此其治法有二,一者扶正,如桂枝甘草汤;一者祛饮,如小半夏加茯苓汤、苓桂术甘汤等。  相似文献   

7.
刘萌田 《中医杂志》2008,49(12):1102-1102
升麻,其性微苦微甘而兼辛,因"其叶似麻,其性上升"而得名.<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其药源广且价廉,用途广泛,使用量小但效奇功殊,实为佳品.  相似文献   

8.
泄泻新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泄泻又称腹泻,在古医籍中名目繁多,分类不一。《内经》以大便性质分类,有飧泻、洞泻、水泻、濡泻等。《难经》则以脏腑立论,又有胃泻、脾泻、大肠泻、小肠泻等名。《伤寒论》、《金匮要略》称腹泻为“利”或“下利”,腹泻完谷不化者称“下利清谷”。里急后重者称“下利脓血”。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以“痢”称之,以与泄泻相区别,“天行毒病,挟热腹痛下痢”已经认识到痢疾有传染性。宋.严用和《严氏济生方.痢疾论治》谓:“今之所谓痢疾者,即古方所谓滞下是也”,首次提出“痢疾”之名。而在《类证治裁.泄泻门》则以三焦论:“泻由水谷不分,病…  相似文献   

9.
升麻常见伪品的性状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麻,始载于《名医别录》,是一味常用中药。李时珍日:“其叶似麻,其性上升,故名。”它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的功能。主要含有:p谷甾醇、升麻醇、升麻醇木糖苷、去羟北升醇等化学成分。《中国药典》(2000版)对其来源定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Turcz.) Maxim,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干燥根茎。但因升麻在各地有很多异物同名品,加之历代本草对其记载又不统一,故升麻的品种较混乱,有些品种虽有升麻之名,但与正品升麻无论是在植物基原方面或是在功效主治方面均有不同。为便于基层中药工作者及时,方便的鉴别升麻之真伪,现将其正品及常见的伪品野升麻、南升麻、白升麻、腺毛马兰等主要性状特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升麻是一味临床常用的中药,《本草纲目》中对其释名为"其叶似麻,其性上升,故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于上品之中,谓其"味甘,平。解百毒,杀百精老物殃鬼,辟温疫、瘴气、邪气、蛊毒。久服不夭。"可见,在秦汉时期,人们对升麻功用的认识主要为解毒,可以解百毒,  相似文献   

11.
张桂荣 《河北中医》2009,31(10):1504-1504
《伤寒论·厥阴病》357条云:“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仲景所创麻黄升麻汤,为治疗厥阴误下变证,上热下寒,虚实互见,阴阳错杂之证。由于本方适应证很少见.故自仲景以来,历代医家应用其治验者亦极少。笔者偶得临证验案1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阴阳毒证治更易升麻鳖甲汤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篇所曰“阳毒之为病……升麻鳌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升麻鳌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在遗方用药时为什么用雄黄、蜀椒使人存疑,而“阳毒之为病”用之、“阴毒之为病”反去之更令人费解。笔者通过反复研读其文理、医理认为,更易使用升麻鳌甲汤是适宜的,其原因如下。 其一,应从概念上认识阴阳毒证。隋《巢氏诸病源候论》曰:“此谓阴阳二气偏虚则受于毒,若病身重腰脊痛、烦闷、面赤斑出、咽喉痛或下利狂走,此为阳  相似文献   

13.
督脉命名别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督脉”一语,《素问》凡六见,《灵枢》有五处。“督”字也有“督脉”义。《庄子·养生主》:“缘督以为经。”郭庆藩集释引王夫之曰:“身后之中脉曰督。”其脉所以命名为“督”,多据其功能,取其“督率”义。如《素问·骨空论》王冰注:“所以谓之督脉者,以其督领经脉之海也。”  相似文献   

14.
升麻 日本药典中所记载的升麻是毛茛科植物单穗升麻(Cimicifuga simplex Wormskiord)及其同属植物的根茎。药典中还补充记载了3种其同属近缘植物即中国产的北升麻(C.dahurica Maximowicz)、关升麻(C.heracleifolia Komarov)和西升麻(C.foetida Linné)。日本的单穗升麻是一种野生升麻,主要生长于长野、群马、  相似文献   

15.
桑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的干燥带叶茎枝,别名寄生、广寄生,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原名“桑上寄生”,历代本草均有记载。槲寄生为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V iscum coloratum(Komar.)Nakai的干燥带叶茎枝,别名北寄生。两药在历史上用名较为混乱,《名医别录》、《本草纲目》及一些本草著作中,将槲寄生类植物作为桑寄生药材来源之一加以描述。而历代本草均无槲寄生之名,槲寄生一词首见于近代植物学,《植物学大辞典》1918年将Lorantheceae译为槲寄生,于是“槲寄生”一词才在药学界广为应用。由于历史…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厥阴篇》356条云:“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泻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笔者反复琢磨,细心品味,颇感虽系经典圭臬,然其理难明,不敢苟同。今试作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升麻为临床常用药材,然历代所用品种复杂、屡有变迁,有必要通过对其进行系统深入的考证,正本清源,为含有升麻药材的不同历史时期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参考。以历代本草、医籍方书为基础,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及著作,对经典名方中所用升麻类药材的名称、基原、道地产地、品质、药用部位、采收加工及炮制的变迁进行系统梳理,考证结果表明古代药用升麻的来源主要为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次为兴安升麻C.dahurica(Turcz.) Maxim.、大三叶升麻C.heracleifolia Kom.及其他非正品植物,建议在开发升麻类药材经典名方时优先采用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为主要药用基原。然目前升麻野生资源较少,尚未实现人工栽培,需尽快开展升麻的人工驯化。采收加工炮制方法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相似文献   

18.
“悸”是一种跳动不能自主的自觉症状。《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心悸”、“心动悸”、“心下悸”、“心中悸”、“脐下悸”等多种描述。考其病机 ,《伤寒明理论》云 :“不外二种 ,一者气虚也 ,二者停饮也。”因此其治法有二 ,一者扶正 ,如桂枝甘草汤 ;一者祛饮 ,如小半夏加茯苓汤、苓桂术甘汤等。其病机虽由“一虚一饮”统摄 ,但变化复杂 ,涉及五脏六腑 ,关乎阴阳气血寒热 ,因此张仲景多以相反相成之法配伍治疗心悸。相反相成两种方法结合应用 ,有利于治疗错综复杂的证候 ,包括调和阴阳、调和气血、调和寒热、和解少阳、调和肝脾等多种…  相似文献   

19.
“肝者,罢极之本”语出《素问·六节藏象论》。对其内涵,历代医家观点不一。笔者重温有关文献,将其归为十说,并作简要评述。一、“罢极”训“疲劳”“罢”,《释文》作“疲”,《广  相似文献   

20.
三、生命的主宰——“神” 1.“神”的由来:“神”,原本是我国古代原始宗教迷信天命神权论中的一个幻想名词,其含义有二: (1)指“天神”。《说文》:“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书大禹谟》:“乃圣乃神。”《孔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