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5 -雄甾-2-烯-17-酮(Ⅱ)羟溴化反应产物的分离与结构。除正常产物2β-羟基-3 -溴-5 -雄甾-17-酮(Ⅳ)外,三个付产物(Ⅳa、Ⅳb和Ⅳc)的结构均经波谱及化学方法确证。它们分别为2β.3 -二溴-5 -雄甾-17-酮(Ⅳa),3 -溴-4β-羟基-5 -雄甾-17-酮(Ⅳb)和3 -羟基-4β-溴-5 -雄甾-17-酮(Ⅳc)。实验结果表明表雄酮的3-对甲苯磺酸酯(Ⅰ)经2.4.6-三甲基吡啶热消除法制备Ⅱ时,也生成并伴有5 -雄甾-3-烯-17-酮(Ⅲ)。  相似文献   

2.
从13α-醋酸去氢表雄酮经7步反应得到13α-雌甾-4-烯-3,17-二酮,随后在丁基锂中进行17-位加成得到其17位衍生物,同时还合成了这些化合物的13β差向异构体以比较其在各方面的差异,并以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与孕酮受体的相对亲合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甾体化合物雄甾-4-烯-3,17-双酮(andros-t 4-ene-3,17-dione,4AD)是制造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关键药物中间体之一,开展4AD的微生物转化,以探索具有新活性的4AD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本研究通过摇瓶培养转化,TLC分析,筛选能够对4AD进行有效转化的菌株,利用硅胶柱层析对转化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TOF-MS、IR、1 HNMR、13 C NMR光谱数据分析,同时与相关文献报道结合,确定转化产物的结构。结果本研究筛选到了一株能够对4AD进行有效转化的菌株,初步确定其为茄病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得到2种转化产物:具有较大生物活性潜力的17-hydroxy-pregen-1,4-dien-3-one和重要的药物中间体雄二烯二酮(ADD)。结论本研究筛选得到的茄病镰孢菌能够对4AD进行有效转化,对于利用微生物转化的方法生产17位羟基化甾体物质和ADD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雌二醇对肿瘤部位有特别的亲和力 ,例如以雌二醇为载体苯丁酸氮芥就能够选择性地聚集在肿瘤部位并显示强抗肿瘤作用。在报道过的雌二醇载体中 1 甲基 3 羟基 1 ,3,5 ( 1 0 ) ,9( 1 1 ) 雌甾四烯 1 7 酮( 1 )的特点是对肿瘤部位的亲和力高和雌激素活性低。为了满足对雌二醇载体的需求 ,通过 1 1 α 羟基雄甾 1 ,4 二烯 3,1 7 二酮 ( 2 )和雄甾 1 ,4,9( 1 1 ) 三烯 3,1 7 二酮 ( 3)的硝甲基化和硝乙基化制备重要的雌二醇载体。用乙二胺作催化剂回流 2和硝基甲烷 ,使硝甲基化选择性地发生在 1 7位羰基以 60 %收率生成1 1α 羟基 1 7 硝基甲烯雄甾 1 ,4 二烯 3 酮 ,3位羰基不参与反应。采用相同的操作使 2和硝基乙烷以 2 3%收率生成 1 1α ,1 7β 二羟基 1 7α 乙基雄甾 1 ,4,8( 1 4) 三烯 3 酮 ,3和 1 7位羰基都不参与反应。在对甲苯磺酰氯存在下使 2以 94%收率转化为 1 1α 对甲苯磺酰氧基雄甾 1 ,4 二烯 3,1 7 二酮 ( 4 )。 90℃在醋酸钾和醋酐存在下使 4发生消除反应 ,以 80 %收率生成 3。发现 3和硝基甲烷回流 ,期间蒸去至少 1 0 %硝基甲烷 ,残留物再用乙二胺处理 ,然后回流 1h可以以 96%收率得到 1。若将 3、硝基甲烷及乙二胺的混合物简单回流 ,则以 45 %收率得到 1 7 硝基甲烯 雄甾 1 ,3,1 1  相似文献   

5.
Jones试剂(26.72 g铬酐溶于含有23 ml浓硫酸的水溶液中,用水稀释到100 ml)可将仲醇氧化为酮,伯醇氧化为羧酸。作者在用Jones试剂氧化化合物(1c)以获得化合物(2b)时,意外地发现主产物是化合物(2c)。鉴于这一异常反应的出现,我们对具有4-烯-3~-酮结构的甾体化合物17β,19位羟基Jones试剂氧化产物作了研究。 用Jones试剂氧化化合物(1a)或(1b),分别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缺氧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现象,通常由机体组织供氧不足或无法有效利用氧导致。羟基化及甲氧基化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缺氧活性。本研究旨在探索6-羟基染料木素(6-hydroxygenistein,6-OHG)及其甲基化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和抗氧化与抗缺氧活性。方法:以鹰嘴豆芽素A为原料,经甲基化反应、溴化反应、甲氧基化反应及去甲基化反应得到6-OHG及其4个甲基化衍生物[4’,6,7-三甲氧基-5-羟基异黄酮(化合物3)、4’,5,6,7-四甲氧基异黄酮(化合物4)、4’,6-二甲氧基-5,7-二羟基异黄酮(化合物6)、4’-甲氧基-5,6,7-三羟基异黄酮(化合物7)]。采用氢-1核磁共振波谱法(1H-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NMR)和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MS)表征产物结构;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化合物的纯度;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检测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将PC12细...  相似文献   

7.
从13α-醋酸去氢表雄酮经7步反应得到13α-雌甾-4-烯-3,17-二酮,随后在丁基锂中进行17-位加成得到其17位衍生物,同时还合成了这些化合物的13β差向异构体以比较其在各方面的差异,并以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与孕酮受体的相对亲合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广西血竭Dracaena cochinchinensis脂溶性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色谱,制备TLC,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广西血竭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脂溶性化合物,分别为:1,2,4,5-四氯-3,6-二甲氧基苯(I)、胆甾-4α-甲基-7-烯-3β醇(Ⅱ)、胆甾-4α-甲基-7-烯-3-酮(Ⅲ)、正二十六烷(Ⅳ)、胆甾-7-烯-3β醇(V)、胆甾-7-烯-3-酮(Ⅵ)。结论化合物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哈蟆油中甾体类化合物的成分及含量。方法将粉碎后的药材用皂化法预处理,以乙醚萃取未皂化物——甾体类成分,水浴蒸干,利用气质联用色谱法对甾体类化合物进行鉴别及含量测定。结果哈蟆油中共鉴定出8个化合物,即胆固醇(32.236%)、胆甾-3-酮(0.925%)、胆甾-3,5二烯-7-酮(2.811%)、菜油甾醇(0.611%)、胆甾-4-烯-3-酮(7.657%)、胆甾-4,6-二烯-3-酮(1.395%)、豆甾醇-22,23-二氢(0.316%)、胆甾-8-烯-7-酮(0.768%)。结论本法可用于哈蟆油中甾体类化合物的成分与含量的测定研究。  相似文献   

10.
米非司酮17位侧链代谢物[17β-羟基-11β-(4-二甲氨基苯基)-17α-(1-丙炔醇基)-4.9雌甾二烯-3-酮(4)]是米非司酮口服后主要代谢物之一。本文以3,3-乙二氧基-5(10),9(11)-雌甾二烯-17-酮(5)为起始物,经环氧化、11β位芳香烃化、17位丙炔醇化、水解制得目标产物(4),中间体和产品均以红外、核磁共振等波谱数据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益肾胶囊中胆甾-4-烯-3-酮、胆甾-3,6-二酮的含量,为该制剂制订质量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尖海龙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尖海龙中分得18个化合物,16个为首次从该动物中分得,其中11个为甾体化合物,cholestane-3,6-dione、cholesta-4-ene-3β,6β-diol系新天然产物。2-bydroxy-4-methyoxy-acetophenone为首次从动物药中分得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研究了六种查耳酮的制备方法,查耳酮是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中间体。方法:在氢氧化钠催化下,苯乙酮与苯甲醛反应。结果:制备1-苯-3-(4-二甲氨基苯基)-2-丙烯酮(5),1-苯-3-(3-硝基苯基)-2-丙烯酮(6),1-苯-3-(2-羟基苯基)-2-丙烯酮(7),1-苯基-3-(4-甲氧基苯基)-2-丙烯酮(8),1-(2,4-二甲氧基苯基)-3-(4-甲氧基苯基)-2-丙烯酮(9)和1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了羟化酶抑制剂8-羟基喹啉和113种抗生素来研究提高诺卡菌8401选择性地氧化胆甾醇3位羟基为酮基的专一性。实验结果指出:8-羟基喹啉能促使选择性氧化比对照提高7.38%;在前基础上加氨苄青霉素比对照提高77.8%,加头孢唑啉比对照提高51.3%,而加其他抗生素起负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卷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鳞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和重结晶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①β-D-葡萄糖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苷,②β-D-果呋喃糖基-α-D-吡喃葡萄糖苷,③甲基-α-D-吡喃葡萄糖苷,④甲基-α-D-吡喃甘露糖苷,⑤腺嘌呤核苷,⑥胡萝卜苷,⑦1-O-对香豆酰基甘油酯,⑧薯蓣皂苷元3-O-{O-α-L-鼠李糖基-(1→2)-O-[β-D-木糖基(1→3)]-β-D-葡萄糖苷},⑨(25R)-3β,17α-二羟基-5α-螺甾烷-6-酮-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⑩(25R)-3β-羟基-5α-螺甾烷-6-酮-3-O-α-L-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11)(25R)-螺甾烷-5-烯-3β-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12)二十九烷醇,(13)正二十二烷酸,(14)豆甾醇,(15)β-谷甾醇。结论化合物2、3和化合物5~11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研究桑科葎草(Humulus scandens)茎叶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制备型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从桑科中药葎草(Humulus scandens)茎叶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应用理化数据和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杨芽黄素(1)、白杨素(2)、5-羟基-3,4’,6,7-四甲氧基黄酮(3)、(2S)-5-羟基-7,8-二甲氧基二氢黄酮(4)、欧前胡素(5)、珊瑚菜内酯(6)、4-羟基-3-(3’-甲基-2’-丁烯基)苯甲酸乙酯(7)、对羟基苯丙酸(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乙酯(9)、对羟基苯甲醛(10)、anofinic acid(11)、5,6-去氢卡文内酯(12)、大黄素甲醚(13)、齐墩果-12-烯-3,11-二酮(14)、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15),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外消旋3-环己烯-1-甲酸的手性拆分,获得单一构型异构体。方法 通过化学拆分法中的生成非对映异构体拆分法来拆分外消旋3-环己烯-1-甲酸,以手性苯乙胺为手性拆分剂,外消旋3-环己烯-1-甲酸在丙酮中形成非对映体异构体并利用它们的溶解度差别来进行拆分。结果 拆分为(R)-(+)-3-环己烯-1-甲酸(收率28.3%)和(S)-(-)-3-环己烯-1-甲酸(收率28.7%),光学纯度均大于99%。结论 获得外消旋3-环己烯-1-甲酸的单一构型异构体。  相似文献   

18.
The term cytochrome P450 refers to a group of hemoproteins whose Fe(2+)-carbon monoxide complex shows an absorption spectrum with a maximum near 450 nm. There is a broad interest in the P450s because of their significance in a variety of disciplines ranging from medical genetics to inorganic chemistry. Cytochrome P450 enzymes are involved in the metabolism of drugs, carcinogens, steroids, pesticides, hydrocarbons and natural products. The toxicity of many of these products may be modulated, either via replacement or by the various oxidations catalyzed by the cytochrome P450 enzymes. In recent years the roles of cytochrome P450 enzymes in the metabolism of endogenous compounds have been partially elucidated. Physiological compounds such as steroids, fatty acids, prostanoids and other eicosanoids, fat-soluble vitamins and mammalian alkaloids have been shown to be substrates. Aside from their roles in metabolism, certain of these enzymes were found to be involved in the metabolic activation of a variety of chemical carcinogens and possibly in the overall process of chemical carcinogenesis. Studies show that alterations in cytochrome P450 activities toward various substrate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diseases which affect human health. The roles are reviewed of the various cytochrome P450 enzymes in the metabolism of substrates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 disease states.  相似文献   

19.
大叶山楝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大叶山楝(Aphanamixis grandifolia)的枝叶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对大叶山楝枝叶的95%乙醇提取物分别经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乙酸乙酯部分反复利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凝胶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MS和NMR来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叶山楝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aromadendrane-4β,10β-diol(I),spathulenol(Ⅱ),eudesm-4(15)-ene-1β,6α-diol(Ⅲ),3α-cimnamoyloxykaur-16-en-19-oic acid(Ⅳ),phillygenin(V),3-methoxybenzoic-4-hydroxy acid(Ⅵ)。结论:6个化合物均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