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超声造影在肝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经皮肝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常规超声检查诊断的肝占位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根据病灶内微灌注情况,对其中31例进行常规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穿刺标本送病理科行组织学检查。取材量满足病理诊断为取材成功。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提示32例肝占位性病变病灶内坏死、液化3例,超声造影提示病灶内坏死、液化10例;肝多发占位病灶4例,其中1例(2个病灶)1灶造影剂呈"快进快出",另1灶造影三期与肝实质呈同步等增强,其余3例多发病灶超声造影均呈"快进快出";6例常规超声检查病灶未显示血流,5例超声造影检查有不同程度增强,1例病灶三期均呈无增强,考虑局灶性坏死结节未行穿刺活检。31例肝占位性病变于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区取材,平均穿刺2.13次(66/31),取材成功率100%(31/31),确诊率96.80%(30/31)。结论超声造影可敏感地反映肝占位病变微灌注情况,准确分辨肝占位病变坏死、液化区,初步判断病变的良、恶性,指导常规超声准确进行定位取材,在肝占位病变穿刺活检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超卢引导经皮活检诊断肝内小的(≤3 cm)局灶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从2000-2006年共190例病人193个肝内小病灶通过肝活检来明确病变的性质,病灶平均大小为(2.3±0.7)cm(0.6~3 cm),肝内病灶直径≤1 cm 22个,1.1~2 cm 74个,2.1~3 cm 97个,活检全部采用自动活检枪,配18G活检针,采用超声引导下徒手穿刺技术.结果 没有并发症发生,有187例(98.4%)取样足够用于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包括恶性肿瘤149例.良性肿瘤19例,非肿瘤性病变22例.诊断敏感性为98.0%,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2.7%,准确性为98.4%.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活检对于诊断肝内小的病变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68例肝脏良性占位病变(≤5.0cm)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均获得确诊。其中肝脏炎性假瘤9例,良性坏死灶8例,局灶性结节状增生L9例,非均匀脂肪肝13例,炎性病灶12例,肝血管瘤3例,肝结棱及肝寄生虫病各2例。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就其声像图特征与组织病理作了对照分析。结果袁明,超声虽能显示肝良性占位病变的某些与组织病理相关的特征,但仅凭声像囝作肝良恶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尤其是不典型病例还有一定的困难,确诊则有赖于对病灶的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4.
肝脏少见良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提高肝脏少见良性占位性病变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自1990年~1999年1月经病理让实的肝少见的原发性良性占位性病变15例(肝腺瘤8例、肝炎性假性瘤1例,肝炎性肉芽肿2例,肝脂肪瘤1例、肝纤维瘤1例),结合文献对该类肝占位病变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进行探讨。结果 肝脏少见占位性病变临床表现无牧民性,术前易误、漏诊,本组15例病理检查有均误诊为肝癌。结论 B超引导下多径路肝穿刺活检及剖腹探查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与BARD活检针在乳腺触诊阴性病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经乳腺钼靶X线检查、乳腺超声检查发现而临床触诊结果为阴性的90例乳腺肿瘤患者(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BARD活检针穿刺活检、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活检,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计算和比较BARD活检针穿刺活检、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活检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析其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比较两种活检方法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90例乳腺肿瘤患者中,有3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证实为乳腺癌,其余60例乳腺肿瘤为良性病变。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参照,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活检对乳腺癌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较BARD活检针穿刺活检更高(P0.05);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活检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良好,而BARD活检针穿刺活检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间的一致性中等。②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活检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BARD活检针穿刺活检更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旋切系统活检可提高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定性诊断准确性,还可提高其穿刺活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和超声活检诊断,并以病理诊断为参考依据。分析乳腺占位病变超声诊断价值和乳腺占位性病变超声经皮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比较超声活检诊断和乳腺占位性病变超声引导诊断价值。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引导活检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活检诊断和乳腺占位性病变超声引导诊断在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漏诊率和误诊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别(P<0.05),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的诊断效能优于超声诊断。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不仅诊断效果理想,而且大大降低了患者诊断过程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了诊断准确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肝良性占位病变误诊为肝癌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生  钟晓刚  宋彬  彭玉兰 《腹部外科》2004,17(4):222-223
目的 探讨易误诊为肝癌的肝良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的新途径。方法 通过对被误诊为肝癌及难与肝癌相鉴别的 33例肝良性占位病变的回顾性研究 ,探讨其误诊原因。结果 误诊原因为病史的疏漏与误导、临床表现缺乏特征以及影像学检查没有特征性表现。结论 提高肝良性占位病变鉴别诊断水平的途径在于纠正“肝占位即癌”的错误思维模式 ,切勿疏漏病史 ,进行系统全面的体检 ,以及综合分析检验资料 ,尤其是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及应用肝细针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FNH )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1999年以来收治的 17例FNH并复习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超声、CT检查均未确诊本病 ,2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而获得明确病理诊断。 15例行手术切除 ,术后恢复良好 ,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FNH的发生可能与肝先天性血管畸形形成血流高灌注有关。FNH临床鉴别诊断极其困难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获明确病理诊断。无症状的FNH无须手术治疗 ,但当结节直径 >5cm ,病人有症状时 ,或结节位于中肝 ,压迫门静脉、下腔静脉时 ,或性质未明 ,不能排除肝细胞癌 (HCC)和肝腺瘤时应积极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9.
肝脏良性实性占位病变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和分析肝脏良性实质性占位病变术前误诊问题,提高临床确诊率.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肝胆胰外科自1998年1月至2004年6月,术前诊为肝癌接受肝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肝脏良性占位24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术前采用统一的诊断方法和步骤,即常规检查血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B超、CT、MRI),少数病例接受肝穿刺活检.结果术前误诊为恶性的24例良性占位中,肝血管瘤9例,肝局灶性结节状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4例,肝腺瘤2例,肝硬化结节性增生2例,肝孤立性坏死结节2例,肝寄生虫性肉芽肿3例,肝结核瘤1例,炎性假瘤1例.术前误诊的原因主要有病灶影像学表现不典型、临床及影像医生认识不足等.24例误诊患者术后发生轻微并发症2例,无需特殊处理;无1例死亡;所有患者经平均3年1个月的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肝脏良性实质性占位术前易误诊为肝癌.合理地选择联合检查方法和遵循诊治流程,可提高肝脏恶性占位性病变的术前确诊率,减少误诊误治,对术前不能排除恶性的肝脏占位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经直肠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枪前列腺穿刺26O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经直肠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枪前列腺穿刺在诊断早期前列腺癌方面的意义.方法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230例为经每年一次PSA筛选,PSA>4ug/L而进行直肠指检(DRE)和经直肠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枪穿刺(TRUS)加活检的澳大利亚患者;第2组30例为DRE有可疑结节而进行TRUS加活检的国内病例.结果经直肠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枪前列腺穿刺所获标本取材全部优良,符合病理诊断的要求.第1组检出前列腺癌82例,其中T2a期以内80例,T2b2例,不典型增生19例;第2组检出前列腺癌8例,其中1例属T2b,已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另外7例至少在T3期以上.所有患者穿刺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直肠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枪前列腺穿刺是确诊早期前列腺癌的重要的方法,而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13.
肝脏穿刺活检在诊断移植肝病理改变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肝穿刺活检标本的病理变化与特征。方法回顾分析从2004年10月至2005年4月间39例肝脏移植术后患者53例次诊断性肝脏穿刺活组织检查。用HE染色方法显示其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采用Banff国际排斥反应病理诊断标准及参照临床检查和治疗结果,53例次肝脏穿刺检查分别被诊断为急性排斥16例次、保存性灌注再损伤12例、胆道并发症9例次、药物性肝脏损伤11例次、慢性排斥3例次、急性肝坏死2例。结论保存性肝脏损伤时肝内的小灶性坏死、肝细胞气球样变性及药物损伤所诱导的多形态肝细胞变性是区别急性排斥反应的重要病理特征。早期胆道狭窄通常显示为小胆管的反应性增生和伴有轻度肝细胞损伤的微胆管胆汁淤积。  相似文献   

14.
15.
16.
曾婕  郑荣琴  任杰  许尔蛟 《器官移植》2010,1(4):204-20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移植肝内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67例肝移植术后确诊有移植肝内局灶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不同病变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3个时相的造影剂灌注模式。以延迟期仍保持高增强或等增强或造影中始终无增强判定为良性病变,以延迟期消退为低增强或无增强判定为恶性病变,计算超声造影诊断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与假阴性率。结果与良性病变比较,在动脉期表现为高增强或等增强的病灶中,恶性病变在门静脉期或延迟期有显著的增强消退倾向(P0.01)。超声造影诊断良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0%(19/21),假阴性率为10%(2/21),2例假阴性均为肝脓肿;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100%(46/46)。结论超声造影对移植肝内局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有助于区别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The value of hepatobiliary scanning in complex liver traum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 evaluate the use of biliary scintigraphy with 99m Tc-dimethyl analogs (HIDA) in traumatic liver injuries, a group of 26 patients with penetrating and blunt liver injuri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IDA scanning is an effective noninvasive method of evaluating the hepatobiliary tree in the post-traumatic setting. The HIDA scan is a sensitive tool for studying the hepatic parenchyma and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bile leaks. Its evaluation of the extrahepatic biliary ductal system is not specific and should be assessed with further studies. Gallbladder nonvisualization by HIDA scans in this setting cannot be presumed to be secondary to acute cholecystitis and should be interpreted with extreme caution.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TCGA及Oncomine数据库,分析SUB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评价SUB1在肝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利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及及基因集变异分析(GSVA)分析受SUB1影响的细胞通路。方法 下载TCGA的肝癌队列RNA-seq数据,通过质量控制及标准化后分析其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的表达变化,进一步在Oncomine数据库中进行分析验证;根据SUB1中位数表达量将TCGA数据库肝癌队列患者分为高表达及低表达两组,进行总生存(OS)分析及无复发生存(RFS)分析;GSEA及GSVA方法用于分析受SUB1调控的细胞通路。结果 SUB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01;高表达SUB1的肝癌患者OS及RFS均低于低表达SUB1的肝癌患者;高表达SUB1可激活细胞周期、DNA复制等细胞通路。结论 SUB1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 SUB1可以作为肝癌患者总体生存和无病生存的预后因素。SUB1高表达激活了DNA复制及细胞周期等细胞通路。  相似文献   

19.
原位肝移植术中肝素酶修正凝血弹性图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原位肝移植术再灌注期肝素酶修正前后的全血凝血弹性图 (TEG)的变化 ,探讨其在鉴别再灌注期凝血障碍原因时的价值。方法  16例终末期肝病病人择期行原位肝移植术 ,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于新肝再灌注前 5分钟及再灌注后 5分钟、12 0分钟同时检测经肝素酶修正后的全血TEG与未经肝素酶修正的TEG(R、R +K、α角、MA)。若两种TEG图形差异明显 ,静脉注射鱼精蛋白并重复检测。上述血样中均加有硅燥土。结果 再灌注前 5分钟及后 12 0分钟 ,肝素酶修正前后的TEG各参数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再灌注后 5分钟 ,经肝素酶修正与无肝素酶修正的全血TEG各指标值差异显著 ,与前者相比 ,后者R与K明显延长 (P <0 0 1) ,α角与MA明显减小 (P <0 0 5 ) ,其中 13例静脉注射鱼精蛋白 (5 6 4± 40 2 )mg后 ,两种血样TEG各参数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肝素酶修正的全血TEG可提示再灌注期体内存在肝素样活动 ,需用鱼精蛋白拮抗 ,在鉴别肝移植术再灌注期异常出血的潜在原因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 1年10月解放军第八十一医院收治的1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行CT等检查收集二维影像学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性行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模拟手术操作以制订手术方案.术中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选择性阻断肝血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或非解剖性局部肝切除术.采用电话和门诊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77例患者术前完成三维重建,39例患者行ICG R15检查,95例患者在术中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14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采用Pringle法行入肝血流全阻断4例、肝蒂部分阻断48例、未行肝门阻断89例.其中行解剖性肝切除术者占85.11%(120/141).手术时间为(188±56)min,术中出血量为(230±100) mL,围手术期输血者12例,术后当日腹腔引流量为(147 ±58)mL.术后ALT、AST和TBil峰值分别为(219±121)U/L、(214±104) U/L和(32±14) μmol/L.术后8例患者发生胸腔积液、膈下感染、腹腔积液、胆汁漏等并发症,5例发生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9.22%(13/141).所有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尢肝衰竭和围手术期死亡发生.术后住院时间为(11.0 ±2.6)d.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肝细胞癌130例、胆管细胞癌11例,切除肿瘤直径为(5.8 ±1.7)cm,其中1例患者切缘阳性.13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0±10)个月,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5%、75.9%和65.2%,生存时间为(43±5)个月.结论 精准肝脏外科理念运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术后并发症少,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