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我国使用非甾体消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的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胃肠道和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对服用NSAIDs的胃肠道危险因素的认知。方法全国28家医院进行多中心横断面非干预现场问卷调查研究,共1649例OA患者参与调查问卷。结果服用NSAIDs的OA患者主要是膝关节受累(74.89%)。胃肠道危险因素最常见的是使用高剂量NSAIDs(56.03%)、高龄(38.75%)和吸烟(30.50%),32.93%的OA患者存在3个以上的危险因素,52.82%存在1个或2个危险因素。知晓NSAIDs可增加胃肠道风险的危险因素依次是酗酒(61.40%)、胃肠道溃疡(54.35%)、消化道出血/穿孔病史(45.92%)。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的OA患者中,28.04%知晓服用高剂量糖皮质激素会导致胃肠道风险增加。心血管风险因素主要是高血压,其次是高血脂。结论使用NSAIDs时应均衡胃肠道和心血管风险后再选用。NSAIDs使用应以缓解症状的最小剂量为宜。  相似文献   

2.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胃肠道损害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胃肠道损害的危险因素有消化性遗疡病史、高龄、大剂量多种NSAIDs长期联合使用、联合应用激素和抗凝药等。对高危人群联用保护性药物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临床中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样,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除了经常引起关节肿胀、压痛外,心脏受累是RA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且与RA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与普通人群相比,RA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明显升高,从而会进一步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除了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肥胖、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等外,一些非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如炎症、免疫、抗风湿药物的使用等被发现在RA患者的CV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对RA患者合并心脏损害的相关临床表现及危险因素等展开综述,旨在为此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4.
朱剑  黄烽 《中华内科杂志》2013,52(4):282-284
 非甾体消炎药(NSAIDs)在短时间内即可明显改善多数脊柱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1],是目前治疗中轴型脊柱关节炎[包括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一线用药[2]。有研究发现,NSAIDs对患者的某些炎性指标(如C反应蛋白)产生了虽然很弱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3],长期连续用药在延缓脊柱结构改变方面比按需使用更有效[4],长期服用NSAIDs对某些AS患者甚至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5]。但另一些研究表明,长期使用NSAIDs有可能导致胃肠道和心血管不良反应,尤其是具有共患病和存在NSAIDs危险因素者(如高龄、吸烟、酗酒、有胃肠道溃疡病和心血管病史等)[6-7]。  相似文献   

5.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各个系统都可受累。RA患者患心血管系统疾病(CVD)的风险要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其危险因素包括常见的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等,同时亦与RA的慢性炎症、抗风湿药物的应用有关。众多研究表明,抗风湿药物的应用可提高疾病缓解率,但有些药物可能会增加CVD的风险,还有一些不改变或者可降低CVD风险。本文主要综述了治疗RA常用药物对CVD风险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国北方敬老院男性人群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及其聚集情况。方法 2010年12月到2012年6月对北方地区15个敬老院1269名男性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调查其一般状况和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肥胖、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的发生情况。结果北方敬老院男性人群中93.1%有一种及以上的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最常见的依次为高血压(71.9%)、超重或肥胖(44.3%)、吸烟(41.8%)、血脂异常(40.1%)、糖尿病(9.4%),60岁以上人群尤其明显;合并两种(及以上)或三种(及以上)患者的比例分别为69.3%和34.5%。结论北方地区敬老院男性人群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高,并且多数男性人群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2种心血管病风险预测方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危险分层的影响.方法 上海淮海和白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高血压患者1464例通过问卷调查和生化检查了解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和糖尿病史以及血压、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等.除外已有靶器官受损和心血管事件的高血压患者.应用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和20...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风险增加。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肥胖和体力活动缺乏传统危险因素不能完全解释RA心血管风险。炎性反应在RA和心血管病之间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内皮功能障碍、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而且还能加速传统心血管风险,如血脂异常、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目前关于RA和心血管病之间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RA心血管风险管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正>长期服用低剂量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减少一系列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是心血管事件二级预防的主要手段并推荐在高危患者中作为一级预防措施,但发生胃肠道出血的危险显著增加,有报道称低剂量阿司匹林使用者中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是对照组的2倍,且肠溶或缓冲配方并不会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1〕。质子泵抑制剂(PPI)在防治NSAIDs相关性胃肠道黏膜损伤中的作用得到广泛的承认,但新型制剂如埃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种类和程度.方法 调查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506例,统计合并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糖尿病、缺乏体力活动、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以及冠心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比例,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级别的高血压患者的差异.结果 ①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例较高,尤以高脂血症(42.9%)和腹型肥胖 (65.6%)明显,且普遍存在多重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比例为19.0%、27.1%、32.0%.危险度分层高危和很高危达78.9%.②老年高血压患者,男女比较,合并危险因素及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除吸烟外无显著性差异.③老年1级高血压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的比例及危险度分层与2、3级高血压接近.结论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多存在多重危险因素和较高比例的心脑血管并发症,高脂血症、腹型肥胖尤其突出.1级高血压在本组患者中占大多数,其危险度与2、3级高血压相似,均是社区防治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西安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329例,根据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分为低危组62例,中危组77例,高危组108例,极高危组82例,又按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283例及认知功能障碍组46例。对不同分层及不同认知功能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随着心血管危险程度的增加,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的MMSE总分及各分项定向力、记忆力、回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得分依次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知功能正常组与认知功能障碍组在年龄、职业、体育锻炼、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脑卒中及TG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不参加体育锻炼、不做家务、不参加社会活动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越高,认知功能障碍越重。高龄、不参加体育锻炼、不做家务、不参加社会活动是其认知功能障碍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PBSCT)后高血糖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allo-PBSCT至今仍无病生存的血液病患者62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高血糖分为高血糖组15例和对照组47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将移植后糖尿病和糖耐量受损(IGT)、空腹血糖受损(IFG)均做为移植后高血糖,结果移植后高血糖15例(24.19%)。②单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后高血糖的发生与移植年龄、回访时年龄、移植前体质量、服用环孢菌素A时间、服用糖皮质激素时间及用量、移植前吸烟史及移植后高血压密切相关(P均〈0.05)。③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糖皮质激素累积使用剂量、环孢素A使用时间、移植后高血压的发生是引起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紊(P均〈0.05)。结论高血糖是血液病患者allo-PBSCT后常见的并发症,糖皮质激素累积使用剂量、环孢素A使用时间以及移植后高血压的发生是引起移植后高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心血管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10年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随访到的380例住院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在10年间新发主要心血管事件分为两组:事件组(n=159,至少新发主要心血管事件中的一项),无事件组(n=221,没有新发任何一项主要心血管事件),分析两组高血压患者的基线危险因素的特征及其对新发心血管事件的的影响。结果:159例新发心血管事件中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脑血管病(23%)、冠心病(22%)、心脑血管病死亡(17%)、肾功能受损(15%)、心功能不全(12%)、糖尿病(11%)。事件组高血压患者合并基线危险因素的平均个数显著高于无事件组(2.17±1.05比1.36±0.97,P0.001)。事件组高血压患者高龄、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比例显著高于无事件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并调整年龄、性别、血压水平、高血压病程、脉压影响后,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与新发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比值比(OR)分别为2.667(95%CI:1.449~4.478)、1.854(95%CI:1.027~3.346)、1.657(95%CI:1.028~2.672)。调整混杂因素后,每增加一个危险因素,新发心血管事件危险增加46%。结论:吸烟和糖尿病是高血压患者发生新发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可改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四省市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用药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阿司匹林在我国部分地区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现状.方法 入选来自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变迁调查研究中湖南、广东、四川、辽宁四省的9000例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是否服用阿司匹林、服用频率及剂量.总体人群心血管一级预防治疗标准依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心血管及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02)10年心血管风险>10%的推荐,计算阿司匹林实际使用率;糖尿病和高血压亚组则分别将美国糖尿病协会(2010)指南和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高血压协会高血压指南(2007)的相关推荐作为治疗标准.结果 共收回7186份有效问卷,其中233例有明确的心血管疾病.总人群中符合一级预防人群实际阿司匹林使用率为14.09%,二级预防人群使用率为26.61%;糖尿病亚组无心血管疾病患者实际阿司匹林使用率为32.47%,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阿司匹林使用率为51.16%.高血压亚组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阿司匹林使用率为19.93%,二级预防人群使用率为29.52%.所有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中,87.67%为每日1次,10.35%为不规律服用,1.98%为隔日1次,半数受试者(50.25%)服用剂量低于指南推荐的最小剂量.结论 我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人群阿司匹林使用率过低,在使用阿司匹林预防的人群中,使用剂量也不规范,半数每日应用少于75 mg.应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中高危患者及已有心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的使用率并规范其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该文研究不同危险分层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围手术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方法:选择高血压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126例,依次分为Ⅰ组(中危)、Ⅱ组(高危)、Ⅲ组(极高危),每组42例。随机选取无高血压病史和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使用依托咪酯、丙泊酚、七氟烷、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与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分别利用超  相似文献   

16.
年龄增长是影响血压晨峰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引起致残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与≤80岁高血压患者预后相比,高龄老年高血压属于高危患者,具有更高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2〕。≤80岁高血压经降压治疗能有效抑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常用高血压治疗指南一线降压药有培哚普利与吲哒帕胺等〔3〕,但对于高龄老年高血压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成都市心血管疾病患者脑卒中高危人群所占的比例,评价各项脑卒中高危因素在脑卒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患者9174例,根据弗明翰(Framingham)卒中风险评估得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将男性≥10分和女性≥6分定义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统计高危人群在入组人群中所占比例,并统计各项脑卒中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包括卒中史)、糖尿病、左心室肥厚、房颤、吸烟]的发生率。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在入组患者中占比52.46%(4813/9174),其中男性较女性高危人群占比更高[69.99%(2831/4045)vs.38.64%(1982/5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卒中的高危因素中,最常见的是脑血管疾病史(86.72%),其次是高血压(59.01%),所纳入的脑卒中危险因素中仅吸烟在男性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其他均是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成都市心血管疾病患者中脑卒中高危患者比例较高,而高危因素中又以脑血管病史和高血压最为主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治疗中服用甲氨蝶呤(MTX)及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以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记录325例RA患者服用MTX及其相关不良反应.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①服用MTX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11例,占34.2%,其中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最高(64例,占19.7%).总停药43例,占13.2%,其中肝功能损害停药率最高(17例,占5.2%).胃肠道反应及口腔溃疡发生时间在1周之内,肝功能受损、白细胞减少一般1~2个月.②MTX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服用剂量的增加而升高.③服用叶酸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未服叶酸组.结论 MTX治疗RA不良反应较常见,程度较轻,但应定期随访,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补充叶酸可明显增加患者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因具有良好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胃肠道不良反应较明显。目的:探讨风湿性疾病患者NSAIDs胃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服用NSAIDs至少2周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行问卷调查和内镜检查。结果:共109例患者纳入研究。52例(47.7%)患者发生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其中黏膜糜烂36例(33.0%),溃疡13例(11.9%),糜烂和溃疡同时存在3例(2.8%);29例(26.6%)患者病变位于胃部,11例(10.1%)位于十二指肠球部,12例(11.0%)为复合性损伤。各类风湿性疾病患者间的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服用不同种类NSAIDs患者间的损伤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溃疡发生率随NSAIDs暴露时间的延长而上升(P〈0.05)。高龄(≥60岁)、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联合应用泼尼松可增加NSAIDs胃病发生的风险。结论:风湿性疾病人群中NSAIDs胃病的发生率较高,损伤多发生于胃部,以糜烂为主。传统NSAIDs、高龄(≥60岁)、且pylori感染和联合应用泼尼松是风湿性疾病患者发生NSAIDs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新一代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道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业已证实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可致胃肠粘膜损害,主要表现为出血、糜烂和溃疡,故在使用NSAIDs时应注意监测。 高危人群 高危人群包括年老体衰者,尤为女性、肝肾功能衰竭以及有消化性溃疡和/或胃肠道出血病史的病人,还包括饮酒或服用抗凝剂的病人,大量服用NSAIDs、阿司匹林和NSAIDs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