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肺梗死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4月间怀疑肺动脉栓塞的30例患者,行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可获得常规CT肺血管造影图像、单能量图像及碘基物质图像,观察肺动脉内有无栓子,记录栓子数、栓子部位以及栓塞程度,分析碘基物质图的影像学表现,记录肺内灌注减低区的位置及数目。结果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患者12例,共检出36处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子,左、右肺动脉主干8处,肺叶动脉16处,肺段动脉12处,共测得肺内灌注减低区16处。结论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不但能够降低对比剂用量,最大限度减少对比剂的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利用最佳单能量图和碘基物质图及定量测量等工具,能够更准确、安全的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肺梗死。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评估等渗低浓度对比剂在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行CTPA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低浓度组和对照组。低浓度组和对照组对比剂分别为碘克沙醇40mL(270mg I/mL)或碘普胺40mL(370mg I/mL)。对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平均CT值、噪声值、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则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使用秩和检验,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上腔静脉硬化伪影显示率和肺动脉栓塞诊断阳性率差异。结果:低浓度组和对照组受试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及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图像质量评分、腔静脉评分、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干平均CT值、噪声、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上腔静脉C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的辐射剂量CTDIvol和DL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渗低浓度对比剂CTPA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减少了患者碘负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低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宝石能谱CT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60例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PE)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行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检查.A组为常规组,使用浓度为370 mg I/mL的对比剂碘帕醇,用量为60 mL,扫描管电压为120 kVp.B组为能谱组,使用浓度为300 mg I/mL的对比剂碘帕醇,用量为20 mL,扫描方式为能谱模式(GSI).比较常规组和能谱最佳单能量组肺动脉CT值、图像背景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B组肺动脉最佳单能量图像能量水平集中在63~68 keV.能谱组(7.5g)较常规组(24.0g)所用的碘总量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最佳单能量组图像质量与常规组CTPA相比,两者肺动脉CT值、图像噪声、SNR、CNR、DLP、ED以及主观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石能谱CT低浓度、低剂量对比剂CTPA检查,在降低人体碘摄入量的同时,能达到与常规120 kVp结合高浓度、常规剂量对比剂相当的图像质量,且辐射剂量未增加.  相似文献   

4.
低剂量对比剂在256层CT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256层CT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患者分为3组,对比剂采用不同用量:A组60ml、B组50ml、C组40ml;流速4.5ml/s,利用对比剂跟踪技术,阈值为110HU,图像后处理采用VR、MPR、CPR、MIP;测量颈动脉不同水平CT值,观察锁骨下静脉和头臂静脉有无残留对比剂造成的伪影。结果 3组病例颈动脉内对比剂浓度均在250HU以上,无统计学意义,均满足诊断要求;3组病例在锁骨下静脉和头臂静脉残留对比剂的干扰方面存在差异,C组(40ml)图像质量明显优于A、B组。结论 256层头颈部CTA低剂量对比剂的应用更具有可行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碘浓度对比剂联合低管电压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而行CTPA检查的患者纳入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碘含量350 mgI/ml,滤波反投影(FBP)算法重建;B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碘含量280 mgI/ml,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重建(AIDR3D)标准水平重建;C组:管电压80 kV,对比剂碘含量245 mgI/ml,AID3D高水平重建。记录各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测量各组图像的肺动脉强化CT值和背景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3组间的CTDIvol、SNR、CNR和主观评分。结果 肺动脉主干及各叶肺动脉平均CT值A组明显低于C组(F=2.65,P<0.05),但B组与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景噪声A组明显高于B、C组(F=16.38,P<0.001),但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SNR和CNR均明显低于B、C两组(F=17.17、19.13,P<0.001),但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CTDIvol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非过度肥胖患者,在CTPA成像中,注射稀释低碘浓度对比剂,并联合低管电压扫描和迭代重建算法,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控制辐射剂量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试验注册 北京协和医院,PUMCH-PULMONARY DISEASES 2011BA11B17。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64层螺旋CT头颈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加例患者行头颈CT血管成像(CTA),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根据对比剂使用剂量将患者分成2组,低剂量组(A组):50ml对比剂+20ml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70ml对比剂。采用双盲法,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独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1)2名医师在颈动脉、颅底动脉环显示、静脉伪影以及CT值测量上的Kappa值分别为0.895、0.814、0.702、0.836。(2)在颈动脉的显示上,2组评分结果A医师分别为1.3、1.2分,B医师分别为1.4、1.2分,2名医师A、B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73、128,P值均〉0.05);在颅底动脉环的显示上,2组的评分结果A医师分别为1.4、1.2分,B医师分别为1.2、1.2分,2名医师A、B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60、106,P值均〉0.05);在注射侧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腔静脉的伪影上,2组的评分结果A医师分别为1.3、2.1分,B医师分别为1.2、1.9分,2名医师A、B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75、82,P〈0.05)。(3)2组各血管CT值的测量结果,A医师分别为329.1、322.9、241.4、194.6HU和353.3、342.7、245.8、204.5HU,B医师分别为337.3、329.5、239.2、192.8HU和345.6、341.2、247.1、210.5HU;2名医师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98、0.233,P〉0.05)。结论:64层螺旋CT进行头颈血管CTA检查时,应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可获得良好的CTA图像,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进行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按低剂量方案(50例)及常规方案(50例)行头颈部CTA扫描患者的原始数据,将低剂量方案组定A组,常规方案组为B组,每组男女各25例。A组注射30 m L对比剂+60 m L生理盐水,B组注射70 m L对比剂+30 m L生理盐水,将扫描后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分别对颅内血管和颈部血管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对2组方案主动脉弓、基底动脉末端、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和双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的强化程度(CT值)进行对比。结果:2种方案图像质量等级(优、良、中和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图像质量平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强化程度A组均低于B组(均P0.05)。基底动脉末端和双侧大脑中动脉强化程度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头颈部CTA中,采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能够获取良好的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且适用于更多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周星  张常青  黄刚  王平  张文文 《放射学实践》2016,(11):1041-1046
目的:探讨光子双源CT Flash模式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在肺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组50例,对比剂注射方案:A组,40mL对比剂+40mL生理盐水,流率4.0 mL/s;B组,40 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流率4.0 mL/s;C组,40 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流率4.5 mL/s;D组,40 mL对比剂+40 mL生理盐水,流率5.0 mL/s.A组对比剂采用欧乃派克(350 mg I/mL),B、C、D对比剂采用威视派克(270 mg I/mL).分析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碘总量.结果:患者的一般资料及CTDlvol、DLP、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其他三组相比,摄入的碘总量每位患者减少了3200mg.四组间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优良评分病例数最多(40例).4级肺动脉显示率B组98.4%,其他三组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两组5、6级肺动脉显示率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组各支血管CT值、SNR、CNR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肺上叶动脉、下叶动脉噪声有差异(P<0.05).A、D两组各支血管CT值均大于250 HU,B组共有37支血管CT值<250 HU,C组病例共有10支血管CT值<250 HU(P<0.05).结论:光子双源CT Flash模式联合低浓度对比剂(270 mg I/mL),注射流率5.0 mL/s的扫描方案在肺动脉血管成像中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同时降低患者的碘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9.
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sp iral CT pu lmonary angiography,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u 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25例,采用单/多排螺旋CT扫描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 IP)和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结果本组25例PE共行29次SCTPA检查,中央型PE 23例(92%),周围型PE 2例(8%)。主肺动脉、左及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叶肺动脉、舌支肺动脉的显示率均达100%,对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97.77%,对亚段肺动脉的显示率也达68.00%。PE受累血管主要集中在叶、段肺动脉,受累率在46.58%~75.00%之间。结论SCTPA技术为临床及早发现并明确诊断PE的可靠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对比剂用量和注射流速情况下CT肺动脉成像(CTPA)的影像质量,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中对比剂应用的优化方案。方法 60例临床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对比剂用量和注射流速分别为:A组35ml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注射流速5ml/s;B组25ml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注射流速4.5ml/s。比较分析两组的肺动脉节段、上腔静脉、升主动脉的CT值以及肺动脉节段的影像质量。结果两组各肺动脉节段CT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动脉影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应用256层螺旋CT进行肺动脉成像时,较低的对比剂用量和相对较低的注射流速条件下,肺动脉显示良好,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部能谱CT血管成像低浓度对比剂扫描方案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收集因临床怀疑腹部病变需行全腹动态增强CT扫描的332例患者,根据患者首诊时间分为低浓度对比剂组(A组,含碘270 mg/ml)和高浓度对比剂组(B组,含碘350 mg/ml)2组,再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别分为3个亚组,BMI≤22 kg/m2为A1组或B1组,22 kg/m2<BMI≤25 kg/m2为A2组或B2组,BMI>25 kg/m2为A3组或B3组.均采用能谱CT设备扫描.A1组采用管电压80 kVp,50%自适应统计迭代(ASIR)重组;A2组采用管电压100 kVp,50%ASIR重组;A3组采用能谱成像模式,管电压为80、140 kVp瞬时切换;B组均采用管电压120 kVp,滤波反投影(FBP)重组.各组均注射对比剂100 ml,对右肾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测量计算图像对比噪声比(CNR)、图像灵敏度(FOM),记录各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比较两组总碘量.A、B两组的3个亚组间(A1和B1、A2和B2、A3和B3)右肾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CNR、FOM、CTDIvol的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4例图像质量不佳不能用于分析,328例患者最终纳入研究,A组169例,其中A1组78例、A2组30例、A3组61例;B组159例,其中B1组63例、B2组35例、B3组61例.A1、A2和A3组右肾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59±0.52)、(4.16±0.65)和(4.13±0.69)分,B1、B2和B3组分别为(3.70±0.69)、(3.91±0.70)和(4.18±0.66)分,A1组评分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4,P<0.01);A2与B2、A3与B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1、A2和A3组CNR分别为18.35±3.66、14.12±2.78和20.10±6.96,B1、B2和B3组CNR分别为12.02±3.01、11.82±2.77和13.32±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79、3.33和6.11,P均<0.01).A1、A2和A3组FOM分别为68.28±33.78、30.41±10.87和26.78±17.76,B1、B2和B3组FOM分别为18.08±9.05、14.21±7.12和11.72±7.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7.91、7.20和5.14,P均<0.01).A1、A2和A3组CTDIvol分别为(5.48±1.33)、(6.87±1.39)和(16.87±0.00)mGy,B1、B2和B3组分别为(9.12±2.87)、(11.02±3.28)和(18.47±5.84) mGy,A1、A2和A3组CTDIvol分别较B1、B2和B3组降低39.91% (3.64/9.12)、37.66%(4.15/11.02)和8.66%(1.60/18.47).A组每例患者检查总碘量为27 000 mg,B组为35 000 mg,A组较B组每例患者总碘量降低22.86%(8 000/35 000).结论 应用低浓度对比剂行能谱CT腹部CTA检查时,可根据患者BMI采用相应的扫描方案,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需接受冠状动脉CT(CTA)检查者,按照对比剂注射方案个体化原则,对比剂总量(ml)=患者体重(kg),对比剂流率ml/s=对比剂总量/(扫描时间+8)ml/s,同样流率追加30ml生理盐水}进行冠脉CTA检查,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左冠开口处CT值并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进行评分,分析对比剂注射方案个体化的可行性。结果按照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行冠脉CTA检查后,100例检查者升主动脉根部左冠开口处平均强化程度为(420.19±56.59)HU,冠状动脉显示评分得3分比例为88.78%,得2分比例为11.22%,无得1分者。结论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256层CT冠状动脉成像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择适宜的对比剂用量,改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时对心脏结构的显示能力。方法:160例接受Defini-tion第一代双源CT冠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对比剂用量分别为:A组=采集时间×注射流速(X ml),B组=(X+5)ml,C组=(X+10)ml,D组=[X+(15~20)]ml。各组均采用碘海醇(350mgI/ml),体质量<75kg者注射流率为4.8~5.0ml/s;体质量≥75kg者注射流率为5.5ml/s。应用Circulation分析软件,采用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分别测量各组冠状动脉各段、左右心室CT值,观察并记录对比剂伪影及严重程度、对比剂混合液是否均匀、室间隔显示是否清晰等。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比较组间CT值、图像质量评分等有无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室间隔等结构显示情况及对比剂伪影等。结果:各组间一般情况、质量评分、冠脉各段和左心室CT值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心室腔内CT值A、B、C、D组分别为(142.1±35.5)HU、(144.4±43.5)HU、(186.1±66.1)HU、(223.3±119.3)HU,C组与A、B、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室间隔尚能分辨(2分)的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D组显示清晰(3分)的例数多于A、B组;C组条状伪影少于D组。综合分析,C组对比剂方案优于其他组。结论:本研究采用个性化的对比剂方案,对比剂用量=扫描采集时间×流率+10ml,结合患者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计算对比剂注射流率,可以获得良好的冠脉CTA图像及较为满意的心脏结构、肺动脉显示效果,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自然呼吸状态下小剂量对比剂CT肺动脉成像(CTPA)的可行性及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方法:64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行CTPA检查,按随机表分为A、B两组:A组(n=32),自然呼吸状态下扫描,管电压100kV,螺距3.2,对比剂为碘海醇(350 mg I/mL)25 mL;B组(n=32),常规扫描模式,管电压120 kV,螺距2.2,对比剂为碘帕醇(370 mg I/mL).测量各级肺动脉CT值、标准差(SD)、上腔静脉CT值;计算肺动脉主干及双下肺动脉基底支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记录对比剂用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肺动脉各级分支CT值及两下肺动脉基底支SD值、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SD值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肺动脉主干SNR、CNR及左右下肺动脉基底支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上腔静脉CT值[(469.93±196.22) HU]、对比剂用量(25.00mL)明显低于B组[(870.72±426.87)HU、(49.47±7.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CTDIvol、DLP、ED较B组明显减低[(2.81±3.86) vs (5.65±1.14),P=0.000;(86.25±0.40) vs (163.63±39.00),P=0.000;(1.21±0.18)mSv vs (2.29±0.55)mSv,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检出肺动脉栓塞24例(A组11例,B组13例),两组间阳性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腔静脉线束硬化伪影显示率(A组9例,B组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呼吸状态下小对比剂用量CTPA检查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要求,可减少上腔静脉线束硬化伪影,降低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根据体重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均使用双期对比荆注射。A组采用对比剂总量(75 ml)注射法;B组根据体重13 s对比剂注射法;C组根据体重16 s对比剂注射法。分别比较各组冠脉分支显示情况和评分,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左心室...  相似文献   

16.
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PA及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多层螺旋CTPA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影像资料,并应用MPR、MIP、VR等后处理方法不同角度显示肺动脉及其栓子情况,观察肺动脉栓塞的征象,10例经临床治疗后行CTPA复查并与临床结果对照指导治疗。结果:40例肺动脉栓塞(PE)病例中,中央型PE32例,周围型PE8例。肺动脉内栓子表现为中心型、偏心型及闭塞型的充盈缺损。经治疗复查CTPA显示栓子变小或消失。结论:MSCTPA已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靠方法,并为肺动脉栓塞的治疗提供必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