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MSCT对肾动静脉畸形(rAV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DSA或术后病理证实的14例rAVM患者的MSCT及其后处理影像资料,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结果:14例患者中8例畸形较小,病灶位于皮髓质交界处,MSCT及其后处理图像均可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4例畸形较大,大部分畸形血管位于肾轮廓外,少部分畸形血管位于皮髓质内;2例合并肾下极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显示清晰。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图像可清晰显示rAVM的畸形血管团,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该病无创性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SCT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 VRT)的成像方法,并评价其在小肠病变的临床应用方法和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小肠病变81例病例,对其MSCT平扫及双期增强资料进行回顾性容积再现技术处理并与其它后处理技术进行对照,比较它们的CT影像特征.结果:几种后处理方法各有特点,容积再现技术能准确、立体地显示小肠病变的具体病灶及与其供血动脉之间的关系,结合薄层轴位图像及其它后处理方法能明确病灶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结论:容积再现技术为临床提供详细、立体的影像学资料,对明确小肠病变的诊断,制定手术方案和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再现(VR)技术在鼻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采用高分辨CT(HRCT)和HRCT 结合VR技术回顾性分析30例鼻骨骨折患者资料.比较单纯观察HRCT法和HRCT结合VR技术诊断鼻骨骨折的差异. 结果 采用HRCT及HRCT结合VR两种方法诊断鼻骨骨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HRCT 结合VR技术可以准确诊断有无骨折、准确区分不伴移位的线性鼻骨骨折和鼻骨孔. 结论 MSCT中HRCT结合VR技术在鼻骨骨折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扫描正常内耳容积再现技术成像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VRT)正常内耳成像的最佳成像参数。方法:对10例(20耳)健康志愿者进行MSCT扫描,并对双侧耳分别进行重叠放大重建,重建间隔分别采用0.1mm(重叠86.7%)、0.2mm(重叠73.3%)、0.3mm(重叠60%)、0.4mm(重叠46.7%)和0.5mm(重叠33.3%),然后以容积再现技术(VRT)对内耳进行图像重组,比较不同重建间隔对VRT图像质量的影响。调整VR重组的阈值,分别选择-1000~0HU、0~ 1000HU和-1000~ 1000HU,比较3组阈值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三组阈值间VRT图像质量有明显差异,其中以-1000~ 1000HU为最佳,其图像内耳结构显示完整、清晰,边缘清晰锐利,立体感较强,无明显伪影;以阈值-1000~0HU所得图像最差,内耳结构显示粗细不均、密度不等,半规管显示不完整。重建间隔为0.1和0.2mm时图像立体感较强,分辨力较高,内耳结构显示清晰。结论:MSCT内耳成像0.75mm准直器宽度时选择0.2mm重建间隔所得VRT图像质量最佳;VR图像重组时阈值-1000~ 1000HU时内耳三维结构显示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4排容积CT尿路成像(VCTU)在诊断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方面的成像方法、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完整的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患者27例均行VCTU检查,图像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后处理.结果 VCTU诊断27例共31侧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其中单侧23例,双侧4例.VCTU获得的后处理图像不仅能直观显示重复畸形的肾盂及输尿管,清晰地显示双输尿管汇合部位,明确诊断,还可以了解有无合并结石、积水及肾功能改变等情况.结论 VCTU对显示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的整体解刮形态能力强,对重复输尿管的定位、定性更加直观准确,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明显提高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的临床检出率,给临床医师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64层CT新技术VRT(容积再现)成像对眼眶进行系统研究,与常规断层条件进行对比,以期提高确诊率,降低漏诊率。方法①通过VRT成像特点,更改重建层厚,寻找眶壁的最薄弱点,并进行统计学处理;②利用VRT成像的"各向同性"原理,重建出眶壁,进行二次诊断。并与常规断层条件下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①眶壁的最薄弱点位置的所在无统计学意义(χ2=1.20,P=0.273>0.05),对本次研究无影响;②眶壁骨折的发生位置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857>0.05);③VRT重建条件下的诊断检出率78.75%明显高于常规断层条件的诊断检出率71.25%。结论螺旋CT轴位薄层扫描加VRT三维重建技术对眼眶骨折的诊断清晰、明确,在寻找特殊位置的结构时直观准确,此特性在司法鉴定中有着积极作用,应该作为眼眶螺旋CT扫描的常规后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先天性镫骨畸形及其分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SCT诊断为先天性单纯中耳畸形的94例患者(125耳),均行听小骨MPR及听骨链CPR,分析镫骨畸形的类型。结果:125耳中,镫骨畸形107耳(85.6%),畸形类型包括:完全缺如、异位、单纯底板固定及发育不良。结论:镫骨畸形占先天性中耳畸形的大多数,且畸形类型复杂多样;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听骨MPR及听骨链CPR)能精确显示镫骨畸形类型及有无合并面神经移位,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8.
宋芸  乔瑛  韩庆元  喻朋辉  王静  董青霞 《武警医学》2006,17(10):754-758
 目的 探讨64排容积CT在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56例临床诊断及可疑诊断冠心病患者包括冠脉搭桥术后2例、PTCA术后6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64排容积CT冠脉成像检查,在不同心电相位窗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行冠状动脉重建并分析其病变,12例诊断为冠脉中重度狭窄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56例中心率<75次/min的冠脉重建相位窗多数位于心动周期R波后75%,心率>75次/min冠脉重建相位窗多数位于心动周期R波后45%,56例成功显示冠脉各主干(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221支,显示率98%;直径大于2 mm的分支(后降支、左室后支、对角支、钝缘支、窦房结支、圆锥支)237支;64排容积CT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12例行选择性冠脉造影,11例结果同64排容积CT.结论 64排容积CT下的冠脉造影成像检查是一种安全、准确、经济的检查方法,可以作为可疑冠心病及冠心病的筛选普查及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双能量CT增强扫描在肺部血管容积再现(VR)中的价值。方法:40例患者行胸部双源CT双能量增强扫描,把监测点设置在上腔静脉,分别获得80kV(组1)、140kV(组2)、M=0.6(组3)、最佳单能量(组4)和非线性融合(组5)图像。由两位影像科医师分别测量肺动脉干、左下肺动脉与左上肺静脉CT值并计算平均值,计算肺动脉干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左下肺动脉与左上肺静脉CT值差值,使用单因素方差检验比较上述各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获得最佳质量组图像并行VR重组,规定肺动脉为红色,肺静脉为蓝色,由两位影像科医师共同评价VR图像质量并取得一致意见,根据肺动静脉颜色差异把VR图像分成优、良和差三个等级,探讨VR图像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结果:5组图像的SNR和CNR总体有显著差异(分别为F=25.049,P<0.001;F=24.882,P<0.001),组5具有最高的SNR、CNR,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5组肺动静脉CT值差值总体有显著差异(F=21.120,P<0.001),组5肺动静脉CT值差值最高,与组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它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非线性融合数据行VR重组,32例VR图像评为优,6例评为良,2例因呼吸运动导致监测点移位病例VR图像评为差。结论:双能量CT非线性融合图像具有很高的SNR、CNR,且肺动静脉CT值差值最大,VR重组时增加了肺动静脉色差,有利于肺段血管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容积测量在眼眶发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眼眶容积的发育规律。方法:应用螺旋CT(SCT)扫描及重建技术测量12 3例正常眼眶容积,分析其与年龄、性别、内眶距的关系,并观察2 1例筛窦炎患者与正常人的眼眶容积的差异。结果:14岁前眼眶容积增长迅速,正常成人眼眶容积男性大于女性,平均眼眶容积男女分别为2 5 .0 4±2 .37ml,2 2 .89±2 .6 7ml。眼眶容积与内眶距无相关,筛窦炎患者与正常人的眼眶容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SCT可用于眼眶容积的测量,眼眶容积呈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容积重建(VR)法的技术参数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简称VR)的实用方法和技巧,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方法:VR三维重建100例包括:①血管组49例,②骨关节组30例,③其它部位组21例。扫描层厚为1mm、2mm、3mm、5mm,重建间隙0.9mm、1.4mm、2.3mm,螺距1~2,重建方式为容积重建。结果:全部病例三维立体显示良好。图像柔和自然,病变整体形态及周围结构的关系明确,并  相似文献   

12.
容积重建术和表面成像术在椎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容积重建术(VR)和表面成像术(SSD)在椎动脉CT血管(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疑诊为椎动脉椎病患者作椎动脉CTA检查,采用VR和SSD两种方法重建图像,VR通过容积漫游,SSD通过设置双阈值来显示椎动脉。结果:65例,130例血管显示129例,1支全程闭塞不显示,发现先天变异31支;血管因骨质增生受压移位17处,血管狭窄21例;颅内段血管呈串珠状45处;钙化3处,讨论:VR能清晰显示椎示椎动脉全貌和伴行骨骼的解剖关系,大大提高椎动脉病变的检出阳性率。SSD优良图像仅占50%左右,约半数的病人椎动脉显示不满意,实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多层螺旋CT的容积重建技术在胸廓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的容积重建(VR)技术在诊断胸廓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对350例胸部外伤病例作MSCT扫描,从中随机抽取80例作VR成像与普通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胸廓骨折诊断中的实效性、敏感度及准确度.结果MSCT的VR技术诊断肋骨骨折、胸椎横突骨折、胸骨骨折以及胸锁关节脱位与半脱位的实效性、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普通X线平片(P<0.01).结论 MSCT的VR技术是诊断胸廓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技术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VR)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6例疑脑肿瘤或脑血管病患者行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术,准直1mm,层厚1.25mm,应用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DSA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正常3例;脑肿瘤19例,包括13例脑膜瘤,4例听神经瘤,2例颅咽管瘤;脑动脉瘤6例;脑血管畸形8例。VR图像可清晰明确地显示多血供肿瘤的大小、形态及与脑血管和颅骨的三维关系;能明确脑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及瘤颈宽度;可准确显示血管畸形的大小、形态以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数量。结论 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VR成像能清晰明确地显示颅内病变与血管间的解剖关系,可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并对手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CT容积漫游技术(VRT)在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病史证实的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狭窄32例,所有病例均行多层CT薄层扫描及支气管树VRT重建,评价VRT在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狭窄的诊断优势及不足。结果:VRT立体显示气管、主支气管及叶支气管近端单发或多发狭窄32例,其中环形狭窄8例,不规则狭窄15例,锥形狭窄9例;累及长轴范围最长46mm,最短2mm;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3例,重度狭窄11例。18例阻塞性肺气肿中,VRT清晰显示16例,患侧肺组织体积增大,含气增多,其中6例伴有纵隔疝。结论:多层CT-VRT可立体显示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狭窄部位、范围、程度及阻塞性肺气肿,弥补了CT轴位长轴范围显示不足,图像不直观的缺点,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叶支气管远端及以下支气管狭窄、局限性肺不张及阻塞性肺炎显示有一定限度,诊断时应结合CT二维图像。  相似文献   

16.
16层螺旋CT在足、腕骨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3D)与多平面重组(MPR)在足、腕骨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足、腕骨病例均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在工作站上进行3D及MPR影像后处理,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32例病例中正常足骨5例,腕骨3例,拇指外翻畸形2例,跟骨粉碎性骨折后致慢性骨髓炎,骨质疏松2例,距骨骨折5例,舟月骨骨折并月骨缺血性坏死1例,跟骨结核6例,腕骨骨髓炎、骨质疏松3例,跟骨粉碎性骨折5例.16层螺旋CT的3D图像可清晰显示正常小关节及其病变的立体形态,MPR图像则可以多平面多角度地观察骨关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的改变,对病变显示满意.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能提供骨关节病变非常有价值的空间关系信息,其表现接近病理解剖,临床应用价值大,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制订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对肺减容术前的形态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再现技术(VRT)显示肺气肿组织最佳的重组阈值区间,及其作为肺减容术(LVRS)靶区(拟行切除的肺气肿组织)显示手段的价值。方法对56例拟行LVRS的肺气肿患者行呼气相肺部扫描,按照CT检查时间的先后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以-1024~-960HU、-1024~-910HU分别作为LVRS手术靶区的重组阈值区间,对A组的原始薄层图像行VRT重组,并将2种重组阈值的VRT图像分别与轴面图像、多平面重组(MPR)图像对比,确定显示LVRS靶区的最佳重组阈值区间。B组根据A组选定的重组阈值区间进行VRT重组,计数并对比VRT与二维图像中直径≥3cm的肺大泡在各肺叶的分布,应用配对t检验验证2种计数结果。结果A组中以-1024 — -960HU作为肺气肿重组阈值区间的VRT图像对LVRS手术靶区显示较佳,与相对正常肺组织对比较鲜明,病变的程度、范围与二维图像符合程度高。B组中VRT图像与原始图像分析结果一致,对肺大泡的定位及计数结果与原始图像基本一致,肺右上、右中、右下、左上、左下叶计数对比,二维图像分别显示:(4.22±2.09)、(4、44±2.59)、(2.18±0.92)、(3.54±2.03)和(4.40±2.42)个;VRT分别显示:(4.12±2.12)、(4.44±2.59)、(2.18±0.87)、(3.50±1.99)和(4.28±2.28)个(t值分别为1.98、0.00、1.77、1.76、1.81,P值均〉0.05)。结论以-1024~-960HU作为肺气肿组织的重组阈值,VRT成像可以准确显示肺气肿的分布类型,立体直观的显示LVRS手术靶区,为术前形态评估和术后效果预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测正常新生儿脑容积,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提供正确的CT解剖数据。方法:从行颅脑CT扫描的新生儿中选取42例无异常发现者的CT图像进行测量,利用容积测量软件,用等灰度法均匀涂布所选区域,测量项目为脑容积9项。结果:获得新生儿脑容积9项指标的平均值,全脑容积(419.15±5.33)cm3,左侧大脑半球容积(187.62±2.91)cm3,右侧大脑半球容积(187.61±3.38)cm3,左侧小脑半球容积(17.15±1.05)cm3,右侧小脑半球容积(16.99±0.85)cm3,左侧侧脑室容积(3.76±0.07)cm3,右侧侧脑室容积(3.75±0.08)cm3,第三脑室容积(0.22±0.01)cm3,第四脑室容积(0.24±0.01)cm3,左右大脑半球容积、左右小脑半球容积及左右侧脑室容积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MSCT可准确测量正常活体新生儿脑容积,从影像学角度认识正常新生儿脑容积的解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