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灸“人神禁忌”学说中的“尻神”辨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戎 《中国针灸》2002,22(8):571-571
针灸学中有一种“人神禁忌”(又称“日禁”或“日忌”)学说。“人神禁忌”本不源于医学 ,大约盛行于我国的汉代 ,医籍受其影响 ,遂被针灸家所取。《灵枢》、《甲乙经》等均载有日禁内容 ,《灵枢·官能》更强调“必知天忌 ,乃言针意” ,我国第一部针灸日禁专书《黄帝虾蟆经》大约也出自汉代。针灸医籍中的“人神禁忌” ,多半杂有迷信内容 ,荒诞不经 ,即便是古代的针灸学家 ,也有不屑于兹者 ,如明代高武即在其《针灸聚英·胡侍郎奏过尻神指诀》中加按指出 :“以上诸禁忌 ,惟四季所忌似合《素问》 ,其馀不知何时何人所起 ?如所谓‘尻神’、‘人…  相似文献   

2.
针灸日时避忌在针灸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强调针灸施治的禁忌时间以及与此相应的针灸部位。其学术思想出自《内经》,具体方法则主要形成并盛行于隋唐时期,包括太乙忌、虾蟆忌、人神忌、尻神忌、血忌、建除忌等,这些方法后世已很少应用。本文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神不使”一词首见于《素问.汤液醪醴论》,指人神如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用,则针刺难以取效。“神不使”中的“神”包含了精神与人身之神两个层次的含义。分析了“神不使”的原因,其中人身之神“不使”源于病人正气虚极、邪气盛极或脉症相逆;精神“不使”则包括了医患两方面的原因。文末提出了“神不使”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人身之"神"是中医学对生命本质的解读,指人的生命活动,既具有不可测度性,又具有可知性.阴阳(包括精、气、血、津液等物质)是"人神"之主.人身之"神"可分为先天之神和后天之神.先天之神又称元神,元神又称脑神,但都与精神思维等神志概念不同.后天之神可分为生理之神和心理之神.根据脏象学说对人体的划分,后天之神又可分为心神、肝神、脾神、肺神、肾神等"脏神",并可根据五脏与相应的腑、五官或手足的关系再细分为更低层次之"神".  相似文献   

5.
神乱即精神错乱或神志异常,其临床表现为焦虑恐惧、狂躁不安、神情淡漠或痴呆以及卒然昏倒等症,常见于癫病、狂病、痫病、脏躁等病人。失神即无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症表现,可见于久病虚证和急性病邪实病人。 神乱与失神都有精神症状,如语言错乱、反应迟钝、烦躁不安、神昏谵语等,但二者却有着本质区别。神乱是由特殊的病因病机和发病规律所决定的,多为邪气干扰心神所引起的神气变化,如痰火扰心、痰  相似文献   

6.
论“神”的系统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内经》建立了新的神系统:天神-人神-五脏神系统。它把人为小宇宙之天人相应思想延伸到五脏,又把各藏认为是另一个宇宙。《内经》的这种天神-人神-五藏神之系统认识就是《内经》精神观之另一个特征,它认为天、人、藏是一个整体即太极体。天神、人神、藏神是主宰各太极体的规律,而且自身亦以一个整体存在,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邵经明教授在学术研究、医疗实践中身体力行,逐渐形成了重神的学术思想。于养神讲究修为不辍、重视日常养生练功,以养医者自身之神;临床诊治体察患者心理、工作、生活等情况,广开思路,重视顾护患者之神;治疗配合精神疏导,倡导根据患者神气合理运用各种治法,或针、或灸、或药、或针药并用,取穴精简,用药平和。临床针刺治疗前务必静心安神,明确诊断;针刺治疗中务必宁神定志,注重细节,善始善终,将针刺与气功融为一体,创用热感手法。其重神思想对后学深有启迪。  相似文献   

8.
《黄帝蝦蟆经》不著撰人,从其内容考证似成书于汉代。它作为一部专论针灸禁忌的古老文献,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指导下,重视针灸与天时的关系,根据月亮的圆缺和四季时辰的不同变化,说明人体气血周流的影响,明确指出刺灸禁忌部位。如果误犯禁忌,灸刺伤及"人气"、"神气",就会助长病邪而发生不幸。《黄帝蝦蟆经》分别从逐日人神所在处禁忌灸刺、逐时五神所舍处禁忌灸刺、四季人神所在处禁忌灸刺、各年人神所在处禁忌灸刺等不同方面阐述"因天时而调血气"的论点,对施灸材料也提出了八木之火的禁忌,奠定了后世针灸禁忌学术的基础,对针灸学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神"字在中医中应用很广,涉及到的含义颇多,如自然界物质变化的内在规律、人体内生命活动的主宰、生物生命力的综合表现以及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1].如五脏之中"心"有"藏神"的功能,这里"神"的含义侧重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而腧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的"神"字,则更侧重于"生物生命力的综合表现"这样一层意思.但上述四层含义之间并非独立而各不相干,而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心藏神"与腧穴的功能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腧穴中还有一类以"神"命名的穴位,更是与"心藏神"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人神避忌是中医古典文献中一个很具特色的学术论点,尤其是涉及到外科疮疡和针灸避忌时,人神避忌尤其被诸多医家强调.  相似文献   

11.
李甲民  滕晶 《江苏中医药》2019,51(11):11-13
五神包括神、魂、魄、意、志,临床实践证明从经络调节五神偏颇每能获得良效。基于中医五神理论进行经络调神是中医诊疗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回归了《黄帝内经》的原旨,亦是中医医学模式建立的基石。"神机"与"气立"是经络调神的理论依据,中医五神理论指导下的经络调治将五神按照神、魂魄、志意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辨证分析。"神使"是经络调治的前提,而经络调神的靶点多在肌腱附着处、肌肉交界处、关节附近。重新深化完善中医五神理论,挖掘基于中医五神理论的针刺调神理论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内经》对"五神"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神”即“神、魂、魄、意、志”,是中医学重要的概念。《内经》虽无“五神”一词,然神分为五而分藏于五脏,源于《内经[》1]。本文试对《内经》中有关“五神”内涵及其界定的论述,加以分析。1神“神”在《内经》中含义不一。就人的心理活动而言,神则是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的总称  相似文献   

13.
陶春祥 《养生月刊》2005,26(10):868-871
人在养生祛病过程中,贵在一个“神”字。祖国医学非常重视“神”,《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这里将养生的重要性列在治病之前,而治神又列在养生之前。神由形体产生,精与气为其基础,故将精、气、神称为人之三宝。但神一旦产生就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尤其在养生之中,神是精气的综合表现,精气足则神旺,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筋,与肝、脾、肾等脏腑相关,治疗多从脏腑辨证出发,忽视了调神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该文从脑神、心神、五脏神3个方面,阐述帕金森病与中医学“神”的关联,为临床应用调神法针刺治疗帕金森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健忘是指学习记忆功能衰退的一类病症,“健忘”一词,最早见于《太平圣惠方》,在此之前,《内经》称之为“喜忘”或“善忘”,《千金方》、《外台秘要》则称之为“好忘”。几千年来,中医对健忘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多将其作为一种症状或兼症而散见于气血脏腑证治之中,作为主症治疗者较少见。学习记忆作为一种精神活动,中医学归之为“神”或“神志”范畴,“神志”作为生命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由五藏精气所化生,又具有整体协调的特点,对此,《内经》提出了“五脏藏神”的理论,充分理解“五脏藏神”论的内涵,理清历代健忘症论治的理论渊…  相似文献   

16.
"七情"、"五志"是中医基础理论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在病因学中多情志并称,因此有些学者便将"七情"与"五志"等同起来,还有人将"神"也与七情混为一谈。但实际上,情、志、神是3个既密切相关,又有所区别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神使与神机的适度开阖、发令行气、运转周流有关。若神机发挥的精气血虚衰以及营卫周流失常,不能正常调节脏腑生理功能活动,并不能顺从各种治疗措施而作出相应的反应,导致"神不使",使治疗效果不显或无效,病情骤进而危厄,甚或生机灭亡。"神不使"为全身气机气化偏离常态的疾病状态,临床多种常见疑难杂症,尤其是中晚期恶性肿瘤,在发生、发展、转移的不同病理阶段,均存在不同类型的"神不使"病机。纵观"神不使"研究的整体情况,数量偏少,内容单一,十分缺乏围绕"神使"及"神不使"机制的实验研究以及多病种"神不使"临床证治经验总结,亟须大样本的"调神"法逆转"神不使"状态的临床试验研究,以夯实"神不使"理论基础,拓展其临床应用范畴。  相似文献   

18.
论《内经〉中的治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内经》中的治神黑龙江中医学院张东军嫩江农场局中心医院王珺哈尔滨市量具刃具厂医院马玉新祖国医学认为神的活动是人体脏腑活动的表现之一。人是“形神合一”的整体。“形传神以立,神须形以存”。[1]“形俱神生”。而在形神之中.精神意识对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协...  相似文献   

19.
《内经》中有关“神”的概念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内涵极易使人混乱。我们从辨清神机、神志、心神入手对神志中的五神概念以及五神的关系进行了阐释,此外还对五神与睡眠、五神与阴阳的关系做了初步的探讨,最后阐明了神志理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心主神脑主神心脑共主神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医理论公认"神"的概念有三个层面内涵,即:①泛指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规律及其表现;②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现象的总称(以下简称为广义神);③指人的精神意识,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是思维.中医论神有广狭之分,又有元神、识神之别,元神即广义神,识神即狭义神.在何脏主神的认识上,近些年,尤其是近10多年来出现了心主神、脑主神、心脑共主神之争,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有关神的观点,以及<黄帝内经>以降中医理论中有关神及何脏主神的历代有代表性的论述后不难发现,心脑共主神是中国人所持的一贯看法,这一观点从中医理论中无法剔除,应当将心脑所主之神的内涵统一到"蕴涵狭义神在内的广义之神"的认识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