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节段心肌的二维应变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及41例正常人,分别记录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的左室短轴图像和心尖四腔心、二腔心及左室长轴切面的二维灰阶图像。应用GEPAC软件测量左室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及纵向应变。结果: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节段峰值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及纵向应变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能较好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室壁运动异常,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提供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于不同部位心肌梗死,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判断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及心脏整体收缩功能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二维超声记录左室长轴和短轴切面高帧频图像,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室心肌各节段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前壁心肌梗死组左室16/17节段的纵向应变值、11/18节段的径向应变值、12/18节段的圆周应变值减低,其中前、侧壁、室间隔及心尖部应变值减低较其余节段更为显著(P<0-05);下壁心肌梗死组左室15/17节段的纵向应变值、 5/18节段的径向应变值、10/18节段的圆周应变值减低,其中下、后壁应变值减低较其余节段更为显著(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平均纵向应变、平均圆周应变及平均径向应变值均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值显著相关(r=-0-74,r=-0-78,P<0-001;r=0-69,P<0-05),下壁心肌梗死组仅平均纵向应变值与LVEF值显著相关(r=-0-82,P<0-05)。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是准确、定量评价心脏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及整体收缩功能新的无创方法。纵向应变值可能是全面、准确、定量评价心功能的指标,而圆周及径向应变值的作用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分析梗死心肌及缺血心肌节段心肌纵向、径向及周向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评价其对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35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组)、25例心肌缺血患者(缺血组)和25例正常体检者(正常组),接受超声检查,采集左心室长轴观、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及左心室短轴观(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灰阶图像,按左心室18节段划分法,分析各个切面观心肌节段的纵向、径向和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结果心肌缺血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低于正常组(P<0.05),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和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低于正常节段,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径向、周向、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节段(P<0.01),也较缺血组节段低(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准确评价梗死心肌和缺血心肌局部运动异常,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反映心肌缺血较其他指标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早期改变,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50%)6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30例和糖尿病合并左心室壁肥厚组(B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测量左心室长轴及短轴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径向、圆周峰值应变,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收缩期纵向、圆周峰值应变及平均应变均明显减低(P<0.05),B组低于A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径向峰值应变及平均应变亦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技术可早期检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心肌局部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方法2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超声心动图观察其左心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切面的二维灰阶动态图,二维斑点追踪分析软件获取各节段的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率和圆周应变率曲线,分别测量各节段从心电图QRS波起始至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率、圆周应变率的时间及其标准时间:Trs、Tcs、Trsr、Tcsr、Trs—SD、Tcs—SD、Trsr—SD、Tcsr—SD。将心肌梗死组患者左室心肌分为梗死节段和非梗死节段,比较两组心肌间Trs、Tcs、Trsr、Tcsr的差异。结果心梗组患者Trs—SD、Tcs—SD、Trsr—SD、Tcsr—SD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节段Trs、Tcs、Trsr、Tcsr较非心肌梗死节段延长(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肌存在收缩不同步运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6.
斑点追踪技术观察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心肌力学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心肌缺血患者力学改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组)和3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接受STI检查,采用18节段法采集左心室心肌的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峰值、达峰时间,对比两组相应节段的差异;采集左心室短轴基底部和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达峰时间,并计算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达峰时间;比较两组心尖及心底舒张早期旋转角速度峰值(A-vel及B-vel)。结果 心肌缺血患者各缺血节段纵向、径向及圆周应变峰值均较对照组减低,且达峰时间均明显延迟,除后壁纵向应变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基底部、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及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峰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减低,且达峰时间均延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肌缺血组A-ve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B-ve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能定量检测心肌缺血患者的左心室多方力学改变,评价心肌局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期形变及解旋运动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1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A结果分成心肌梗死组(60例)、心肌缺血组(31例)及对照组(26例).常规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A)及二尖瓣后瓣环的运动速度(E'、A'),计算E/E'.运用STI技术测量左心室舒张期各方向应变率、解旋率.结果 与心肌缺血组、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组E/E'增大,纵向、径向、圆周方向舒张早期及晚期应变率、解旋率减低(P<0.001);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缺血组仅解旋率、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舒张早期与晚期圆周方向应变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TI技术能有效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期各方向的形变及解旋运动;与常规超声参数相比较,左心室舒张期径向、圆周方向应变率及解旋率能更早地反映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减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室壁运动正常的心肌缺血患者左室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探讨其检测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2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二维应变软件分析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图像,获取左室短轴各节段心肌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均值.结果 CHD组径向应变和圆周应变均较对照组减低(P〈0.001);ROC曲线表明径向应变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80.0%;圆周应变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63.3%;径向应变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圆周应变增高.结论 二维短轴应变能较敏感地发现心肌缺血,径向应变较圆周应变能更准确地评价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变化。方法 将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LVEF≥50%)分为室壁厚度正常组(n=13)及室壁厚度增厚组(n=27),以健康体检者40名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行常规超声参数测定及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分析。结果 室壁厚度增厚组及室壁厚度正常组心尖部及左心室短轴位心肌各节段较正常对照组的二维纵向收缩期、二维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明显减低(P均<0.05),室壁增厚组减低更为明显。室壁厚度正常组、室壁厚度增厚组二尖瓣水平前壁、前间隔及室壁厚度增厚组乳头肌水平左心室后壁二维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均<0.05),其余节段心肌二维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M患者在常规超声检查出现特征性改变之前,心肌纵向及径向收缩功能均已出现减低,但圆周运动未出现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STI)定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正常人及30例心肌梗死的患者,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别记录心尖部四腔、两腔、左室长轴以及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及心尖水平)各节段的纵向(LS)、径向(RS)及圆周(CS)应变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组各节段LS、RS、CS均减低(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中,前间隔及前壁应变值减小尤为明显。下壁心肌梗死组中,下壁及后壁应变值减少尤为明显。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准确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为今后应用于临床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定量分析左室短轴收缩功能,评价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检出胸部放疗后对心脏早期损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接受胸部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按照放疗进程分为3组:A组:放疗前(对照组);B组:放疗时间2.5~3周、照射剂量26~30Gy;C组:放疗时间5~6周、照射剂量50~60Gy。测量左心室基底段、中段短轴方向峰值径向应变(RS)及圆周应变(CS)。结果:①C组前壁、前间隔和后壁各节段的RS和CS较A组明显减低(P<0.01);C组前壁、前间隔和后壁各节段的RS和CS较B组减低(P<0.05);B组前壁、前间隔和后壁各节段的RS和CS与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下壁、侧壁和后间隔各节段的RS和CS在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研究表明胸部放疗达到一定时间和剂量时,被照心肌组织的RS和CS均比放疗前明显减低,说明已出现心脏局部的收缩功能受损。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评价胸部放疗后的早期心脏损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正常成人左房肌主动收缩运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正常成人左房肌主动收缩运动特性。方法选择28例健康受检者,STI测量左房主动收缩时前壁、下壁、侧壁、房间隔各节段(下段、中段、上段)的峰值速度(Vmax)、纵向应变峰值(LS)、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LS)、径向应变峰值(RS)、径向应变达峰时间(TRS)。结果①左房收缩时,各房壁间相同节段的Vmax、LS、RS和TL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房壁间相同节段TRS比较,下段和上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房壁自身各节段间Vmax、LS和RS从下段到上段递减,除前壁和房间隔的RS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各房壁自身各节段间比较,除侧壁TRS外,运动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技术可以较准确地评价正常成人左房肌主动收缩运动特性,左房肌的收缩峰值速度、应变和达峰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精确评价犬不同形式心肌收缩运动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分离结扎11只健康杂种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犬急性心肌梗死,于梗死前后分别行超声心动图STI检查,应用观察实验犬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及心尖长轴纵向应变(LS)的变化.结果 正常状态下左心室心肌各节段RS、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CS高于LS(P<0.05),心尖位左心室心肌LS在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依次递增,基底段最小,心尖段最大(P<0.05),心肌梗死后左心室中间段前壁、前间隔及心尖段前壁、前间壁和后间隔RS、CS及LS均明显低于梗死前(P<0.05).结论 STI可精确评价犬心肌不同形式的运动产生的应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在评价猪闭合性心肌挫伤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小型撞击器撞击9只实验猪,建立闭合性心肌损伤模型,应用二维应变技术测量撞击前及撞伤后各时间点左室短轴切面的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旋转角度(ROT)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撞伤前左室心肌各节段RS、CS、ROT无统计学差异(P〉0.05);撞伤后0.5h、2h、4h、8h、12h左室心肌各节段RS、CS、ROT均较撞伤前下降(P〈0.05);撞伤后8h、12h LVEF较撞伤前降低(P〈0.05)。结论二维应变技术为定量评价闭合性心肌挫伤后左室收缩功能提供了一种快速、操作简便、无角度依赖的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在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正常对照组与冠心病组各30例,应用VVI技术检测两组左室侧壁、前壁、室间隔及下壁基底、中间段、心尖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e)、应变(ε)及应变率(εR),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左室壁各节段心肌运动的Vs和Ve均由基底部向心尖部递减;左心室各节段心肌的ε和εR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冠心病缺血节段Ve、ε及εR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部分节段V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VVI技术能定量检测局部心肌的运动情况,有助于临床诊断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犬缺血心肌局部功能及侧支循环建立的应用价值.方法 10只杂种犬,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主干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前、LAD结扎后即刻、30、60、180、240、360 min,采集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二维灰阶动态声像图,QLAB软件分析左心室短轴基底部及乳头肌水平12节段心肌整体收缩期平均峰值周向应变(CS)、径向应变(RS)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的变化.实验结束后行心肌组织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结果 ①与术前相比,LAD结扎术后30~60 min,左心室短轴缺血节段(前间隔、前壁及侧壁)的心肌应变CS及RS收缩期峰值均显著降低(P<0.05);60 min后CS及RS收缩期峰值均有恢复趋势,但与术前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非缺血节段后壁及下壁术后部分CS及RS收缩期峰值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后间隔CS及RS无明显变化.②与术前相比,LAD结扎术后60~360 min,左心室短轴缺血节段(前间隔、前壁及侧壁)的LVFS均显著降低(P<0.05),非缺血节段LVFS均无显著改变.③TTC染色结果显示,左心室短轴心肌梗死节段为LAD供血的前间隔、前壁及侧壁,与CS和RS的结果相一致.结论 心肌应变参数CS、RS能够敏感反映急性心肌缺血的范围、程度及侧支循环建立后局部心肌节段应变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超声心动图中三维斑点追踪显像(3D-STI)技术的研究,探讨该技术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左心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评价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8月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10例,其中男68例,女42例,年龄(63.2±8.9)岁。所有受试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检查前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利用3D-STI技术得到左心室16节段所对应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LS)和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LS)。根据CAG结果按照冠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5组:冠脉正常组、冠脉微狭窄组、冠脉轻度狭窄组、冠脉中度狭窄组和冠脉重度狭窄组。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不同冠脉狭窄组所对应室壁的LS和T-L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着狭窄程度的加重,病变血管所对应的部分室壁节段的LS下降,T-LS延长,尤其在重度狭窄组中尤为显著。结论:应用3D-STI技术对不同程度冠脉狭窄患者左室局部纵向收缩功能进行评价具有可行性,为无创技术诊断冠心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