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肾损伤误诊病例的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利于减少临床误诊。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5月~2006年8月我院收治2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肾损伤患儿误诊为肾炎或肾病等临床表现,尿常规及肾功能在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26例疑诊为肾炎或肾病的患儿中主要症状为眼睑浮肿11例(42.3%)、血尿5例(19.2%)、蛋白尿3例(11.5%)、一过性尿素氮升高1例(3.8%)、肾脏B超改变6例(23.0%),所有病例均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及对症等治疗7~10d后,随着临床症状的改善,23例指标均恢复正常,3例自动出院未检测。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并发症常见且多样,可累及多种器官,预后不一。尤其出现血尿、蛋白尿者易误诊为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以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0月-2010年11月我科26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和误诊情况。结果:误诊时间4~14d,经多次实验室检查确诊。结论:提高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仔细的体格检查,反复多次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动态的观察外周血异常淋巴细胞及临床体征,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 ,11岁 ,30 kg。 1999— 10— 2 8因颈部肿大 5天入院 ,患儿在家长为其洗脸时发现颈部两侧肿大 ,T37.5℃ ,无盗汗、乏力、食欲差等。查体 :耳后及颈两侧明显肿胀 ,耳后下方可及质地稍韧、无囊性感、大小约 4 cm× 4 cm肿块。颈至锁骨上部有弥散的大小 2 cm× 3cm成簇的淋巴结群 ,活动好 ,轻触痛 ,质韧。化验 :WBC2 2 .3× 10 9/ L ,N0 .32 3,L 0 .6 77,异形淋巴细胞2 0 % ,Plt182× 10 9/ L。B超 :颈部呈群样、大小 1.5 5 cm× 1.11cm及 1.76 cm× 1.33cm淋巴结 ,呈肿大改变 ;肝脾不大。EBV阳性(PCR法检测 )。以先锋必、病毒唑…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处,易误诊。现将我院近3年来误诊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所致的小儿常见病,其特征是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以及外周血中出现大量的异型淋巴细胞,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且常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引起相应的相关性疾病,容易造成误诊。现将我科2006年12月-2009年3月收治的IM早期误诊1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资料和19例误诊的临床资料,并对误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例误诊,主要误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误诊时间为3~12d,经过1~3次实验室检查确诊。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需要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并且配合实验室检查确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合理的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0年误诊的IM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的IM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临床表现均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及扁桃体Ⅱ°以上肿大,83.3%有咽痛,58.3%有皮疹,50%有肝和(或)脾肿大,33.3%有胸闷、心悸,16.7%有关节疼痛,16.7%有眼睑水肿.实验室检查12例患者淋巴细胞比例均增高,异型淋巴细胞均≥10%,白细胞计数升高83.3%,肝功能均不同程度异常,心肌酶谱异常41.7%,血嗜异性凝集试验58.3%阳性,EB病毒IgM抗体75%阳性.结论:IM多为散发病例,涉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表现不典型,易误诊.  相似文献   

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由于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故易造成误诊。现将2000年9月-200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EB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性、极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7年1月-1999年12月收住的13例误诊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患儿,女,4岁。20余天前因发热,皮肤紫癜伴黏膜出血就诊于当地卫生院。当地卫生院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半月治疗无效后转入我院小儿科。血常规检查:WBC8.3×109/L;Hb105g/L;PLT50×109。血涂片瑞特染色检查时发现大量异型淋巴细胞,于当日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11.
姜彦  刘建英 《河北医学》2001,7(8):735-736
我科 1997年至 2 0 0 0年共收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 3例 ,其中合并肾损害 9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 9例中 ,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5~12岁 ,其中 5~ 8岁 3例 ,~ 12岁 6例 ;发病情况 ,均有不同程度发热 ,热程 6~ 12d ,热峰 >39℃。咽峡炎 8例 ,淋巴结肿大 9例 ,肝脾肿大 6例 ,皮疹 2例 ,眼结膜炎 3例 ,尿检均有不同程度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表 1  9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肾损害肾脏表现  症状尿常规 肾功能(Cr ,umol/L ,BUNmmol/L)例 1无BLD + +  PRO -(-)例 2无 BID + +…  相似文献   

12.
目的:增强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对3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误诊原因。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常见症状发热35例,咽峡炎32例,淋巴结肿大32例,肝肿大25例,脾肿大21例;少见症状眼脸浮肿4例,鼻塞、呼吸困难3例;合并心、肝功能受损。14例误诊病例中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7例,淋巴结炎、急性胃炎各2例。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误诊,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合理的实验室检查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病例介绍 患者,男,8岁,因颜面浮肿、发热六天伴少尿入院,六天前,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颜面部浮肿,发热,最高温度达39℃。在当地卫生院查尿常规:隐血(++)、蛋白(+),疑尿路感染而给予炎琥宁、强的松、双氢克尿塞等治疗后,浮肿减退,  相似文献   

14.
15.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于儿意及青少年,老人及婴幼儿亦偶有发生,是由EB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传播途径主要由鼻咽腔通过飞沫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16.
患男 ,6岁。因间断发热 1 0 d于 2 0 0 0年 8月 2 0日入院。 1 0 d前无诱因开始发热 ,不伴有寒战、皮疹及惊厥 ,用退热药后热降 ,数小时后体温又回升。 4 d前接触“流腮”病人当日双耳下肿帐 ,无疼痛 ,服强的松 3d未发热。 1 d来又发热。患病以来 ,不咳嗽 ,无盗汗 ,无关节肿痛 ,未述腹痛 ,大、小便正常。无结核接触史。查体 :T38℃ ,P1 1 0次 /min,R30次 /min ,BP1 4 /1 0 k Pa,体重 1 7kg。神志清楚 ,精神差 ,呼吸平稳。无黄疸 ,无出血点及皮疹。各组浅表淋巴结均肿大 ,颈部、颌下、腹股沟等处淋巴结成串 ,约黄豆至枣大 ,质中 ,光滑 ,活…  相似文献   

17.
18.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2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简称IM)是病毒所致的常见病,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脏肿大以及外周血中出现大量的异常淋巴细胞为其特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且没有特异性,部分患儿缺乏典型的临床经过,约三分之一的患儿嗜异性凝集试验(HA)的结果与临床不尽一致,极易造成误诊、漏诊。我科近10年共收治IM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4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病多见于学龄前男童,临床特点为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发现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增高,EB病毒外壳抗原IgA抗体阳性,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所有患儿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本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是由Epstein—Barr病毒(EBV)所致的一种传染病,临床呈急性或亚急性病程,多见于儿童,临床表现呈多样性。1999年1月-2003年6月我院收治IM患儿86例,现就其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