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萍  鲍云华  吴进冬 《癌症》2000,19(5):481-489
目的:Dukes‘B期大肠癌患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53.9%~84.9%。有部分患者5年内出现局部复发或/和远处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淋巴结微小转移灶(lymph nodes micromdtastasis,LMM)的表达对评估经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及肠周淋巴结的Dukes’B期大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性和指导术后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52例Kudes‘B期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淋巴结石蜡标本,同时获得这些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层粘连蛋白(LN)及p53蛋白在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以MVD、LN及p53的单克隆抗体检测三者在57例大肠腺癌、81例肠腺瘤及17例正常肠黏膜中的表达并进行分析。结果 腺癌中LN阳性表达率为64.9%(37/57)腺瘤为95.3%(62/65),腺瘤恶变为87.5%(14/16);腺癌中p53阳性表达率为54.3%(31/57),腺瘤恶变为68.7%(11/16),腺瘤为24.6%(16/65);MVD随着肠道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呈上升趋势。结论 肿瘤血管形成及LN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病理分期及转移密切相关,并受p53的调控。联合检测MVD、LN、p53蛋白的表达可以对临床判断肠癌的浸润转移倾向、估价恶性程度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 )微转移(micrometastasis,MM)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研究64例行根治性手术的Dukes B期大肠癌患者,对其中61例定位成功的122 枚SLN 应用常规HE染色联合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前哨淋巴结中细胞角蛋白20(CK20)及端粒酶的表达,随访3 年,记录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和生存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61例中有6 例患者9 枚SLN 经常规HE检测阳性。2)免疫组化法检测SLN :CK20阳性表达27.3%(15/55);端粒酶阳性表达21.8%(12/55)。 3)两者联合检测前哨淋巴结微转移(SLNMM)检出率为38.2%(21/55)。 4)Dukes B期患者SLNMM(+)组癌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同期SLNMM(-)组(P<0.05),生存率较低(P<0.05),而与Dukes C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NMM(-)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生存率与同期Dukes C期患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CK20、端粒酶免疫组化法均可检测出大肠癌SLN 中存在的微转移(MM),两者联合可提高检出率;大肠癌SLNMM的检出使大肠癌的Dukes分期更加精细,从而有助于指导术后的辅助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4.
5.
Dukes′A、B期大肠癌微小转移灶的检测及研究进展海军总医院(北京市100037)张丽萍综述鲍云华吴进冬审校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肠癌发病率占常见恶性肿瘤的第一、二位,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症死因(1)。我国的...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血清P53抗体和组织P53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p5 3抗体 (p5 3A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并了解其与肿瘤组织p5 3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 2 0 0 2年 7月至 2 0 0 3年 12月的结直肠癌病例 178例。对照组为 4 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血清p5 3Ab检验采用酶联免疫法 :肿瘤组织p5 3蛋白表达测定应用免疫组化SP染色法。结果 :178例结直肠癌中33例血清p5 3Ab阳性 ,阳性率 18.5 4 % ;4 0例对照组检测阴性 ,特异性 10 0 %。血清p5 3Ab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发生的部位无关 (P >0 .0 5 ) ;血清p5 3Ab阳性为Dukes’分期B期 (16 / 71,2 2 .5 4 % )、C期 (12 / 5 5 ,2 1.82 % )和D期(5 / 30 ,16 .6 2 % )。 10 3例肿瘤组织p5 3蛋白阳性 (5 7.87% ) ,75例阴性 (4 2 .13% ) ;血清p5 3Ab阳性者 6 9.7%组织表达阳性 ,30 .3%组织表达阴性 (P <0 .0 5 )。随访 6~ 2 4个月 ,肿瘤复发率在血清p5 3Ab阳性和阴性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平均存活时间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研究表明血清p5 3Ab的产生伴有肿瘤组织p5 3蛋白的积聚 ;因为抗体检测的低敏感性 ,血清p5 3Ab不能作为术前的肿瘤指标 ;但由于它的高特异性 ,对今后的随访可能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5 3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在大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已得到广泛研究 ,但伴随着 p5 3基因改变 ,大肠癌患者血清 p5 3抗体状况的研究 ,国内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及免疫组化法 (IHC ) ,分别检测大肠癌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 p5 3抗体及肿瘤组织中 p5 3蛋白表达状况 ,探讨 p5 3抗体作为 1种非侵袭性肿瘤标记物 ,替代组织中p5 3蛋白表达的特异性及其在大肠肿瘤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肿瘤标本随机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1998年 9月~ 1999年 5月间病理活检证实为…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骨髓微小转移灶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乳腺癌骨髓微小转移灶早期检测的研究状况,着重介绍了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及PCR技术检测早期乳腺癌骨髓中的微小转移灶,并结合近年来押外文献,探讨其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P53蛋白和CEA表型与其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P5 3蛋白和CEA表达类型与大肠癌预后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 ,观察 79例大肠癌中P5 3蛋白的阳性率和CEA的表达类型。结果 大肠癌P5 3蛋白阳性率为 6 0 .8%。其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 ,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低分化癌患者为 83.4% ,高分化癌患者为 35 .1% ,浸润达肌层至全层患者为 6 4.8% ,浸润未达肌层为 12 .5 % ;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为 74.2 % ,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为 11.8%。CEA表型中 (Ⅱ +Ⅲ )型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低分化癌患者为 88.1% ,高中分化癌患者为 18.9% ;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为 6 6 .1% ,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为 17.6 %。P5 3阳性率与CEA表达类型有关。结论 检测P5 3阳性表达和CEA表达类型对评估大肠癌预后及指导临床治疗有相应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RT-PCR检测大肠癌患者CK20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栋  郑树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8):473-475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大肠癌患者中,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肿瘤治疗后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大肠癌患者中寻找可检测出肿瘤早期转移/微转移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栋  郑树 《中国肿瘤临床》2004,31(18):473-475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大肠癌患者中,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肿瘤治疗后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大肠癌患者中寻找可检测出肿瘤早期转移/微转移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Ⅰ期乳腺癌患者虽然预后良好,但仍有20%患者最终死于本病[1]。在手术时这些失败的患者可能已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但由于病灶太小而常规检查难以发现[1]。通常在连续切片或免疫组化染色时才能检测到极小转移灶,常常以单个或2~3个细胞组成的肿瘤团形式存在。我们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2例Ⅰ期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进行检测,对微小转移进行研究并对其与预后因素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均取自于我院1997~1999年间52例手术切除Ⅰ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2~74岁,平均52岁。其中单纯癌21例,浸润性导管癌14例,髓样癌11例,其…  相似文献   

13.
近来有研究发现p5 3基因突变及编码产物 p5 3蛋白生物学功能的丧失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并影响大肠癌患者的预后。我们比较了p5 3蛋白表达对不同年龄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为有完整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的 80例大肠癌手术患者 ,按不同年龄划分 ,青年组 ( <40岁 ) 2 4例、中年组 ( 4 0~6 0岁 ) 2 9例、老年组 ( >6 0岁 ) 2 7例。生存期以手术当天开始计算 ,随访 5年以上或随访至死亡。材料为大肠癌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应用 p5 3单克隆抗体D0 7,检测癌组织中 p5 3蛋白…  相似文献   

14.
大肠癌p53抑癌基因突变与组织类型,Dukes‘分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PCR-SSCP方法对30例大肠癌组织p53基因突变状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30例大肠癌p53基因的突变率为20%(6/30),其中1例在第4外显子,5例在第5外显子,第2、3外显子未检出突变。高分化和中等分化肠癌p53基因突变率均为1/8(12.5%),低分化为3/10(30.0%),未分化为1/4(25.0%);在Dukes分期中的突变率分别为:B2期为1/10(10.0%),C1期为2/12(16.7%),D期为3/8(37.5%)。结果提示p53基因突变与Duckes分期有关,且肠癌的p53基因突变很少发生在第2、3外显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p53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1例大肠癌标本和42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PTTG和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PTTG蛋白和p5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过度表达率分别为73.2%和70.4%,均明显高于其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7.1%和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PTTG的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01),p53的过度表达则与淋巴结转移不相关(P>0.05)。[结论]PTTG在大肠癌组织中呈过度表达,并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以作为判断大肠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6.
p53蛋白表达对不同部位大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5 3蛋白过度表达对不同部位大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75例大肠癌组织中 p5 3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p5 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46.7% (3 5 / 75 )。远侧大肠癌 p5 3蛋白表达率 (5 9.5 % )显著高于近侧者(3 0 .3 % ) (P <0 .0 5 )。p5 3蛋白表达与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全组中位数随访时间为 60个月 ,p5 3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术后总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在远侧大肠癌组织中 p5 3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差 (P <0 .0 1)。而在近侧大肠癌中 ,2组患者的预后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不同部位大肠癌 p5 3蛋白表达存在一定差异 ,p5 3蛋白过度表达对远侧大肠癌患者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胃癌病人骨髓微小转移灶的定量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3年2月开始,采用抗上皮细胞单克隆抗体(抗EMA单抗)为探针,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胃癌患者进行骨髓内微小转移灶的临床研究。经对65例胃癌患者的检测,阳性细胞检出率为58.4%,对阳性结果患者进行了综合治疗对照观察,治疗前、后阳性结果有显著性变化,治疗前阳性细胞平均数为9.45,治疗后为2.18,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阳性细胞数发现率有显著性变化(t=2.77P<0.005)。分析结果表明,此项技术不但对胃癌病人有无血道转移提供客观依据,而且对临床的综合治疗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1979年Lane等SV40感染的小鼠细胞中发现p53基因以来,人们对p53基因的认识经历了:癌蛋白抗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三个阶段。近几年来,人们对p53基因在大肠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上的意义十分重视。现就p53基因的结构、D53蛋白功能的研究现状及其与大肠癌的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P53和P21过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53和P21表达变化与胃癌肿瘤组织分型、细胞增殖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发现P53阳性染色率为48.9%,P53阳性染色与胃癌肿瘤浸润深度及癌细胞增殖活性呈正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分别为P=0.32和P=0.35,P<0.05)。同时发现P21阳性染色率为70.0%,P21阳性染色与胃癌肿瘤组织分型及癌细胞增殖活性呈正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分别为P=0.33和P=0.52,P<0.05)。P53和P21阳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率(93%和81%)分别均明显高于其阴性表达的肿瘤(60%和55.5%,P<0.05)。P53和P21过表达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率的贡献为以P53过表达为主的独立的联合作用。提示P53和P21过表达在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增殖中起重要作用。P53过表达与肿瘤浸润有关,而P21过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肠癌转移与p53基因突变及染色体倍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异合成引物对p53基因7-8外显子进行PCR扩增,结合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和银染技术,检则22例大肠癌手术标本p53基因的突变;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其染色体的倍性。结果:在有淋巴结转移10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者占6例(60%);在无淋巴结转移的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者占1例(8.3%)。在有p53基因突变的7例大肠腺癌中异倍体者6例(85.7%);无p53基因突变的15例大肠癌中异倍体者6例(40%)。在有淋巴结转移的10例大肠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5例(50%);无淋巴结转移的12例大肠腺癌中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者1例。结论:大肠癌p53基因突变及DNA异倍体共同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