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囊管影像学基础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囊管的变异及病变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精确的影像学检查能避免胆系手术时损伤胆囊管,对明确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因也能提供参考。重点对胆囊管无创性影像学检查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胆囊管的变异及病变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精确的影像学检查能避免胆系手术时损伤胆囊管,对明确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因也能提供参考.重点对胆囊管无创性影像学检查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结石嵌顿于胆曩管引发急性胆囊炎时,成功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经验。方法2001年1月—2007年12月,对67例胆囊管结石嵌顿并急性胆囊炎,实施LC手术。采用于嵌顿结石与胆总管之间耐心仔细解剖胆囊管,放置钛夹或缝扎,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用加长型气腹针,自右锁骨中点的肋缘下穿刺孔,Trocar旁,进入腹腔,穿刺胆囊底部,接吸引器抽出胆囊内液体,达到减压目的。可钝性自胆囊床上剥离下胆囊。放置腹腔引流。结果67例病人LC均获得成功。术后1例并发现胆总管结石,行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治愈。67例术中均发现结石嵌顿于胆囊管或胆囊管并胆囊颈部,术后病理证实为急性胆囊炎。手术时间40~140min,术中失血约20~100ml。术后腹腔引流管总量20~150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4~72h。术后平均住院日5.6d。结论挤压方法常不能推动胆囊管内的嵌顿结石。仔细耐心游离或辨认出嵌顿结石与胆总管之间的胆囊管部分,是该类LC手术成功的关键。长气腹针减压、放置腹腔引流增加了手术安全性、可行性。早期急性胆囊炎已不再是LC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4.
对手术危险性很高的病人用非手术疗法处理胆结石疾病代替手术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有重要意义。经皮胆囊管堵塞把胆囊同胆管小肠循环分离,消除了胆结石复发的危险性。然而,分离的胆囊仍旧是完整的,理论上可能会发生恶变或由于感染而产生粘液囊肿。作者的目的是:①证实95%酒精和3%十四烷基磺酸钠(STS)在动物中化学硬化胆囊的可行性。②尝试用激光热凝固术经皮闭塞胆囊管后立即进行化学硬化。③评价硬化后胆囊中的组织病理改变。作者对13只重约25kg的家养母猪进行了经皮、经肝胆囊切除术(5F导管),并对胆囊管进行了钬:YAG激光热凝固术。在凝固术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胆囊管解剖变异在胆囊切除术中的注意事项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9~2009年200例胆囊切除术时所发现的32例胆囊管变异对其病理类型和手术处理技巧进行讨论。结果:胆囊管低位汇入肝总管下端者合并胆总管结石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胆囊管变异者(P〈0.001);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2例,皆发生在有胆囊管变异的患者,其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胆囊管变异的患者,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前酌情选用ERCP或PRCP,可发现胆囊管变异,并有较高的准确性。术中探查及必要的术中胆道造影和胆道镜是发现和处理胆囊管变异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胆囊管打结法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腔内打结技术在处理胆囊管胆囊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600例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和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行打结法处理胆囊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行钛夹法处理胆囊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处理胆囊管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右上腹异物感发生率.结果 A组处理胆囊管手术时间明显延长,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右上腹异物感发生例数高于A组.结论无钛夹腔内打结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异物感少,无钛夹留置体内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所谓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X线检查有关的,主要是胆囊管残端过长,残留结石,俄狄氏括约肌功能障碍,胆管狭窄和胆瘘等,为了引起注意,提高认识,我们选择1975-1985年4月,因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术后有“T”管造影者320例,结合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定位并首先解剖胆囊壶腹部,从后三角入路处理胆囊三角预防胆管损伤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壶腹部定位、后三角入路法为268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总结临床资料、手术技巧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成功完成261例LC手术,7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率2.6%,2例因术中发现合并有Mirrizi综合征,其中1例合并胆囊胆管瘘,1例因术中胆囊管短合并Mirrizi综合征导致胆总管横断,3例胆囊三角冰冻样粘连无法分离,1例术中发现双胆囊管畸形,1例因胆囊床肝中静脉损伤出血。胆管损伤率0.37%。结论:采用壶腹部定位、后三角入路行LC有利于准确解剖胆囊三角,可减少术中胆道损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胆汁瘘除因介入治疗、各种肝穿刺术、胆囊穿刺置管等原因所致外,绝大多数是胆道手术所引起的并发症,常与术后膈下感染有关;其次为手术中未发现肝外胆管或其他变异肝管的损伤,胆囊管残端结扎不牢等。我科2000年以来,施行单纯胆囊切除手术,造成胆汁瘘4例,经再次手术而愈。  相似文献   

10.
胆石症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疾病,10%~20%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有继发性胆总管结石[1].临床上针对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胆道探查手术有两种途径:一是经胆囊管途径,二是直接胆总管切开途径.这两种途径中,尽管经胆囊管途径最为理想,但受到结石大小、胆囊管粗细等条件限制,导致部分病例无法通过该途径完成手术[2,3].腹腔...  相似文献   

11.
胆囊管残留过长的X线诊断(附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直接法胆系造影发现的33例胆囊切除术后胆囊管残端过长,均经再手术证实。对胆囊管残留过长的解剖学原因和临床病理表现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避免胆囊管残留过长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微创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病人的治疗经验。方法 从 2 0 0 2年 2月至今 ,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方式经胆囊管途径对 12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病人进行了微创治疗。结果  10例手术获成功 ,2例改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及术中胆道镜取石 ,无中转开腹手术 ,无残留结石及严重并发症 ,手术时间稍长 ,但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二镜联合行胆囊切除经胆囊管途径治疗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对有较高内镜及腹腔镜技术水平的医疗单位是切实可行和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腹彩超诊断胆囊管残端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3种手术方式治疗的胆石症患者的术后超声资料,统计彩超诊断胆囊管残端病变的准确率。结果:胆囊管残端结石39例,其中29例再次切除残端,经腹彩超准确诊断20例,准确率69.0%。10例保守治疗,临床症状缓解。胆囊管残端扩张42例。胆囊管残端炎46例。结论:经腹彩超无创、可重复性好且廉价,是胆石症术后患者复查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付由池  高志清 《人民军医》2000,43(9):518-519
胆道术后胆漏 (胆漏 )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有报道为 4 1 % ,本院近 1 0年为 1 6%。此并发症可发生于胆道手术的各个环节中 ,处理失当常给病人造成痛苦 ,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腹内脓肿、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乃至死亡等。为避免此并发症发生 ,对其病因、预防及处理予以探讨甚有必要。1 胆囊切除术后胆汁漏近半数胆漏与胆囊切除相关 ,其原因是 :1 1 胆囊床副肝管、迷走小胆管损伤与开放 胆囊副肝管发生率为 0 7% ,一般为 2~ 4支 ,胆囊切除术中易疏忽伤及。未将胆囊与胆囊床间行径在纤维结缔组织中的无法明晰的细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 RCP)及常规M R I序列,探讨胆囊管变异与胆囊结石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382例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比较常见变异胆囊管与正常胆囊管患者胆囊结石患病率差异。胆囊管变异由两位影像医师根据MRI常规及2D-MRCP序列独立盲法诊断,胆囊结石经手术或MRI和B超检查共同证实。结果:正常胆囊管154例,胆囊管变异228例(变异率59.7%),其中胆囊管高位汇合20例,汇合于肝总管前或后壁130例,中间汇合24例,低位汇合16例,平行胆囊管20例,胆囊管低位汇合伴胆囊管平行走行11例,短胆囊管7例。变异胆囊管中,胆囊管低位汇合和胆囊管低位汇合伴胆囊管平行走行患者结石患病率(分别为68.8%、63.4%)较正常胆囊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3),胆囊管高位汇合、汇合于肝总管前或后壁、中间汇合、平行汇合、短胆囊管患者胆囊结石患病率(分别为20.0%、26.9%、25.0%、40.0%、0)较正常胆囊管患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管变异率较高,变异胆囊管中,胆囊管低位汇合、胆囊管低位汇合伴胆囊管平行走行是促进胆囊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钟成昆 《西南军医》2009,11(5):906-906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早期黄疸的诱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7例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出现黄疸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系急诊胆囊切除术后出现黄疸,其中胆总管结石术后4例,胆总管或肝总管结扎2例,胆囊管迟发破裂1例。再次手术4例,保守治疗3例,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急诊胆囊手术易出现术后黄疸,提示手术者应重视术前准备,术中应仔细操作,避免或减少胆囊术后黄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手术方法、术中转开腹指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8年在我院施行的38例腹腔镜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成功完成手术,4例患者中转开腹,无术后出血及肝外胆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50~150 min,平均为(90±20)min;开始进食时间18~24 h,平均为(20±2)h;引流管留置时间为27~120 h,平均为(48±10)h;住院时间5~10 d,平均(6±2)d;5例患者术后出现胆漏,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随访6~12月,未出现与手术有关的远期并发症。结论(1)根据不同胆囊管情况,采用相应的正确处理胆囊管方法。(2)了解术中中转开腹手术的指征,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3)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对于炎症重,分离困难患者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孔丝线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三孔丝线打结的方法替代经典的四孔钛夹法结扎胆囊管。结果:124例患者中无1例中转开腹,均顺利完成LC手术,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三孔丝线打结结扎胆囊管的方法是可行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道5例胆囊颈或胆囊管的大块结石引起的肝外梗阻,并形成胆管-胆管瘘。经皮肝穿胆管造影(PTC)可清楚显示出这种瘘道。瘘道分为(1)胆囊-肝总管瘘和(2)胆囊管-肝总管瘘两利类型。 Mirizzi综合征是大结石嵌顿胆囊颈或胆囊管并引起肝外梗阻的疾病。引起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解剖学基础是胆囊管较长、其与肝总管汇合部低;胆囊管与胆总管有一平行段(有时甚至是部份重迭)胆囊管与胆总管平行段合为一个共同壁。也曾有报告指出这种综合征可继发于术后胆囊管残端结石。发病机理是结石嵌顿引起与肝总管邻近的胆囊颈部慢性炎症,胆囊逐渐趋向水平位,结石逐渐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的经验与教训。方法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常见原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式。结果胆总管损伤3例行修补术加胆总管T管引流,肝总管损伤1例,外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横断损伤转入1例及1例右侧副肝管行胆肠吻合术,l例为外院胆总管损伤初次修复术后出现胆总管梗阻再次行胆肠RouxY吻合术。结论术中辨认清楚胆囊三角和胆囊管、胆总管、肝总管、胆囊壶腹结构及“三管、一壶”关系极重要,手术时如解剖不清严重粘连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