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髓外浸润性较其他白血病强,白血病细胞髓外浸润是导致白血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缓解率低、容易复发、预后较差的一种亚型,参考国内外文献,常有报道颌下腺浸润、皮肤浸润、胸腔浸润、牙龈和中枢神经系统浸润表现,但胆道浸润的报道甚少,复习国外文献报道侵犯浆膜腔的白血病以淋巴系统的白血病为多(不包括淋巴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uPA,uPAR,PAI-1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直肠癌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uPA,uPAR,PAI-1及VEGF蛋白表达情况,同时对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癌和癌周比较uPA,uPAR,PAI-1及VEGF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P〈0.01),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癌细胞胞质。侵及浆膜组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及浆膜组(P=0.000,0.014,0.016,0.000)。uPA,uPAR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2,0.008)。PAI-1蛋白在低分化组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中分化和高分化组(P〈0.05)。uPA,uPAR及VEGF蛋白阳性率在直肠癌组织不同分化程度间差异无显著性。在直肠癌组织中uPA,uPAR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53,P〈0.001)。在uPA,uPAR蛋白同时阳性的41例病例中,有28例发生淋巴结转移,与阴性组(4/15)相比,转移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直肠癌组织中uPA蛋白表达与VEGF表达显著正相关(r=0.300,P〈0.05)。PAI-1蛋白表达与VEGF表达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r=0.413,P〈0.01)。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并采用向前逐步回归法,仅浸润深度、uPA表达和病理类型对淋巴结转移有影响。结论uPA,uPAR,PAI-1及VEGF蛋白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增强,uPA,uPAR与直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肿瘤的浸润转移和血管生成与细胞外基质降解密切相关,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与多种蛋白水解酶有关,其中尿激酶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uPA)及其受体(uPAR)系统在介导基质蛋白降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uPA/uPAR系统可能在宫颈癌细胞增殖、血管生成、浸润转移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uPA/uPAR系统的表达可能成为宫颈癌的防治靶点。  相似文献   

4.
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尿激酶(uPA)及其受体(uPAR,CD87)表达与肿瘤细胞的侵袭与转移能力相关[1]。uPAR是一种由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PI)锚定于细胞膜的糖蛋白,通过将uPA活性定位于细胞表面(即胞周)而调节蛋白水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trichostatin A,TSA)诱导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TSA诱导HL-60细胞、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单个核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和CD86及细胞活力;RT-PCR法分析CD80和CD86 mRNA的表达情况;75Gy(gray,Gy)照射TSA诱导的HL-60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共刺激分子表达增高后,HL-60细胞对健康人单核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TSA使HL-60细胞CD86的表达上调,也可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单核细胞CD86的表达上调,TSA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后,可促进健康人单核细胞的增殖。结论:TSA诱导HL-60细胞、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单核细胞共刺激分子CD86表达增高,促进健康人单核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正>急性髓性白血病是一种髓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疾病,以骨髓与外周血中原始和幼稚髓性细胞异常增生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发热、脏器浸润、代谢异常等~([1])。环加氧酶-2(COX-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E2F1基因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2,3])。本研究旨在分析COX-2、bFGF及E2F1基因在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CD56+表达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患者,随机分为CD56+组与CD56-组,各16例。对两组临床生物学特征、诱导缓解率、缓解时间及复发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CD56+组有7例高白细胞血症,CD56-组有3例高白细胞血症;CD56+组有13例髓外浸润,CD56-组有9例髓外浸润。CD56+组诱导缓解达CR约占56.25%,复发率68.75%,平均缓解时间为(4.2±2.1)个月,与CD56-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56+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非常容易患高白细胞血症与髓外浸润,且缓解率低,缓解期间短,复发率较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基因(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66例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36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检测1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7.3%(51/66),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阳性表达率为88.9%(32/36)在阳性表达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M1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水平最高,M3型较低,各亚型相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WT1基因表达水平异常增高,且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便于评估白血病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先进诊断技术及新的有效化疗药物的不断出现,以及支持治疗的加强,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率逐年提高,但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仍是白血病髓外浸润及复发的主要原因,是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现将我院收治的42例CNS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观察对象均来自本院1998年1月~2006年12月门诊及住院确诊的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患者,共526例。其中男296例,女230例;年龄15~70岁。发生CNSL42例,发生率7.9%。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白细胞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48例高白细胞性白血病(HLAL)和189例非高白细胞性白血病(NHLA)患者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并对结果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HLAL与NHLAL比较,患者起病急,进展快,完全缓解(CR)率低(P<0.05),髓外浸润明显,骨髓增生活跃(P<0.05)。高白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HLALL)可以同时表达不同系列的抗原。HLALL、高白细胞性急性髓系白血病(HLAML)、非高白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HLALL)与非高白细胞性急性髓系白血病(NHLAML)4组CD7抗原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ML和NHLAML,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较高的均为CD33和CD13。结论 HLAL与NHLAL相比进展较快,骨髓增生更为活跃,预后不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白血病细胞异质性更高,尤其是HLALL。CD7系列特异性不明显,CD33和CD13作为髓系的特异性抗原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人类造血细胞抗原 (h HCA)在急性髓性白血病 (AM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 ,流式细胞仪对 36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和 7名正常对照者进行检测。结果  36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 h HCA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 ,频率范围为 1%~ 88.1%。 h HCA阳性组病例更多出现髓外浸润征象 ,较 h HCA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在诱导化疗疗效方面 ,h HCA阳性组完全缓解 (CR1 )率为 (2 7.3% )低于 h HCA阴性组 (38.9% ) ,获 CR1 后 6个月内的复发率 ,h HCA阳性组高于 h HCA阴性组。结论  h HCA在AML 中的表达明显异质 ,h HCA阳性患者更易出现髓外浸润征象。至于急性髓性白血病预后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rokinaseplasminogenactivatorreceptor,uPAR)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鄄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uPA、uPAR在85例胰腺癌和10例胰腺炎组织中mRNA和蛋白抗原的表达。HPIAS图像分析各组标本相对密度,t检验各组相对密度差异,字2检验uPA、uPAR与胰腺癌肿瘤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uPA、uPARmRNA和蛋白抗原在胰腺炎组织中低表达,胰腺癌组织中uPA、uPARmRNA和蛋白抗原的高表达,胰腺癌中伴有转移者uPA、uPAR的mRNA和蛋白抗原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者。uPA、uPAR的表达与胰腺癌的转移程度高度相关。结论uPA、uPAR是反映胰腺肿瘤进展和生物学特性的指标,是临床上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105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D105的表达。结果CD105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表达率[(30.39±8.69)%]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61)%](P〈0.05);且急性淋巴白血病表达CD。阳性率[(49.92±16.71)%]高于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表达率[(22.21±9.95)%](P〈0.05);化疗缓解后CD。表达率[(3.99±1.45)%]比化疗前[(48.74±16.45)%]显著减低(P〈0.05);浸润组CD105表达率[(41.39±14.05)%]高于非浸润组[(21.06±9.14)%](P〈0.05)。结论CD105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白血病发病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种恶性血液性疾病,指骨髓造血异常,致使原始及幼稚细胞异常增殖,并浸润肝脏、脾脏及淋巴结等髓外正常组织,最终导致贫血、出血、感染及多器官脏器损伤,严重损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1])。最初,急性白血病仅分为三类,急性髓性白血病、急性淋系白血病和急性双表型白血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免疫表型检测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样本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5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主要表达CD117(91.4%)、CD33(89.7%)及CD13(74.1%),淋系抗原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也有阳性表达(Ly+AML),其中CD7表达率最高,占22.4%;M3较少表达CD34及HLA-DR。结论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对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诊断有重要意义,伴有CD7+的AML患者CR率低于CD7-的AML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液素3(Tim-3)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初诊的3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和20例良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疾病分为观察组(急性髓系白血病,34例)和对照组(良性血液病,2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CD3+T细胞Tim-3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水平,以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髓Tim-3 mRNA和PD-L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CD3+细胞Tim-3的表达、骨髓Tim-3 mRN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CD3+细胞PD-L1的表达、骨髓PD-L1 mRN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Tim-3和PD-L1表达水平升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结合中外文献对2例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经CAG方案诱导治疗后NR,随后HA方案化疗1疗程,仍然未达CR;1例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a,经DA方案化疗1周期达PR。2例均因疗效欠佳而放弃治疗,1例病死,1例间断输血维持。结论强直性脊柱炎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较为少见,AS常于1020年后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上以化疗、最佳支持为主,但缓解率较低,预后较差,有条件者可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8.
<正>在急性白血病分型中,过氧化物酶染色(POX)的阳性率是区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主要化学染色反应。通常情况下,单核细胞白血病呈弱阳性反应,有些病例可呈强阳性反应;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呈阳性反应。本文2例过氧化物酶染色阴性的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1例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b),1例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例1男,77岁。排尿不畅3年,既往体健,因下蹲扭伤腰部于2012-05-25入院。轻度贫血貌,全身皮肤黄染,散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系统(uPA系统)中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及其受体(uPAR)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上的表达,探讨三者与内异症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和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病理蜡块标本中的uPA uPAR PAI-1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uPA uPAR PAI-1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uPA uPAR PAI-1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uPA、uPAR、PAI-1的表达的变化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二烯丙三硫(DATS)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对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uPA)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细胞增殖活性(MTS)比色法测定20、40、60μmol·L-1DATS处理前列腺癌PC-3细胞24、48、72h后PC-3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体外侵袭试验检测20、40、60μmol·L-1DATS对PC-3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划痕试验观察40μmol·L-1DATS处理PC-3细胞24h后PC-3细胞迁移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40μmol·L-1DATS作用PC-3细胞后的uPA、uPAR和PAI-1的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20、40、60μmol·L-1DATS对PC-3细胞的生长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DATS呈浓度依赖抑制细胞的浸润能力,其中40μmol·L-1与体内试验更接近;40μmol·L-1DATS明显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并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显著上调PAI-1的表达,但对uPA和uPAR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DATS抑制PC-3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迁移,该效应可能与DATS显著上调PAI-1的表达有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