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4岁。因“发热、咳嗽、咳痰、咯血”2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最高达38.3℃,伴全身乏力,轻度咳嗽,咳少量黄色黏痰,无胸痛、盗汗。X线胸片示右肺下叶高密度片状影。血常规:白细胞(WBC)计数8.27×109~18.7×109/L,中性粒细胞0.682~0.758,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中毒程度和血白细胞计数 ,尤其是与中性粒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7~ 2 0 0 2年间急诊收入院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 ,统计入院时的末梢血白细胞计数。结果 重度中毒患者白细胞计数 >1 2× 1 0 9/L者占 89.7%,中性粒细胞计数>9× 1 0 9/L者占 92 .3%;死亡患者中白细胞总数 >1 4× 1 0 9/L者占 69.7%,中性粒细胞计数 >1 1× 1 0 9 L者占 73.9%。均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组。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正常者无 1例死亡。结论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对了解中毒程度 ,判断预后及转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咳嗽、咯血、发热1个月余"于2017年10月18日收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患者于2017年9月初受凉后出现阵发性咳嗽、咳痰,初为黄黏痰,1 d后为棕红色血痰,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9℃。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红蛋白(Hb)114 g/L,白细胞计数(WBC)10.0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6%;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5岁,于1991年2月27日出现发热伴咳嗽、血痰,血白细胞12×10~9/L,中性粒细胞0.82,淋巴细胞0.18;X 线表示右中叶肺炎,给予青霉素治疗,并于3月12日收入(院。查体:体温36.5℃,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血白细胞6.5×10~9/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29,嗜酸性粒细胞0.01,肝、肾功能,血沉均正常,IgG27.14g/L,IgA、IgM 均正常,痰脱落细胞及细菌、霉菌培养均阴性。胸片:两肺纹理增多,肺 CT 示右中肺少许炎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右中肺刷检物中少许脓性分泌物,意见:慢性炎症改变,中叶结核待排。活检病理报告:“右肺中叶”角化物中有大量真菌孢子。细胞刷培养:生长黄曲菌(经中科院皮肤病研究所真菌室吴绍熙教授  相似文献   

5.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在国内报道仅30余例,实属少见病种,现将1例报告如下。男患,63岁。住院号211452。半年前因着凉后发热,咳嗽,咯黄痰。经当地医院检查:白细胞42×10~9/L,胸透:右肺片影,诊为肺炎。静滴红霉素6天热退,仍有咳嗽,咯少量白色泡沫样痰。白细胞持续性升高,最高值84×10~9/L,最低值18.4×10~9/L。应用庆大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3个月,症状虽消失,但血象无改善,经血培养及骨穿等多种辅助检查,一直未找到白细胞增高原因,于1989年6月5日入院。检查:血压23.2/10.7kPa,体温及脉搏正常,  相似文献   

6.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22岁.咳嗽、咳黄痰近1周,胸透见肺支气管炎表现,血常规见白细胞10 9×109/L,中性粒细胞83 4%,余未见明显异常.因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故选用盐酸林可霉素1 8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滴,1次/d.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42岁 ,上海人。因反复咳嗽、胸闷 3个月 ,于 2 0 0 0年 3月 8日入院。该患者 1999年 1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 ,伴低热 ,曾咳出有一口鲜血 ,在外院摄胸片示 :右肺呈云絮状浸润阴影 ,诊断为“肺炎”,给予青霉素 6 40万 U/ d、阿米卡星 (丁胺卡那霉素 ) 0 .4g/ d抗感染治疗 3d,症状缓解。 1周后复查胸片 :两肺纹理增粗、炎性病灶已吸收。于 2 0 0 0年 1月吹笛后觉胸闷、气促 ,咳嗽加剧 ,就诊我院门诊 ,查血常规 :白细胞 10 .7× 10 9/ L ,中性粒细胞 0 .35 ,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 480 0× 10 6 / L。胸…  相似文献   

8.
戴然然  瞿洪平 《上海医学》2005,28(12):1064-1064
患者男,58岁。乏力、畏寒、进食困难1个月,加重伴咳嗽2周,于2005年5月收入我科监护病房。患者无明显诱因下感乏力、吞咽困难,频繁呛咳,咳白黏痰,反应迟钝,言语含糊。胸片示双下肺片状模糊影,血电解质示血钠127.3 mmol/L,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中性粒细胞0.84。在外院予青霉素抗感染治疗9 d后复查胸片病灶较前无明显变化,但患者咳嗽加重伴黄痰并感胸闷,痰培养见肺炎杆菌,先后更换抗生素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奈替米星,症状无好转。入院前1周乏力加重,神志淡漠,仅进食少量流质。复查胸片见双下肺感染灶吸收,但双上肺出现斑片状…  相似文献   

9.
<正> 患儿男,9个月,经常咳嗽、吐奶,本次以“咳嗽,发热”入院。体检:体温39.3℃,营养发育一般,神志清,呼吸平稳,两肺可闻及湿性罗音。腹软,肝肋下2cm,剑下3cm。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0.1×10~9/L,中性粒细胞0.57,淋巴细胞0.43。胸片见右肺下野大片阴影,病灶内侧有一圆形透亮区,右肺外侧显示不清。诊断:支气管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0岁。咳嗽、胸痛月余入院。体温38.3℃,右肺下部呼吸音略低。血常规:白细胞17.9×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84,淋巴细胞0.08。肺部CT:右肺下叶类圆形低密度灶,约8.9cm×6.7cm,边缘光滑,CT值约16Hu,中心密度不均匀,可见多发气体影。病灶穿刺抽出浑浊脓性液约100ml,  相似文献   

11.
头孢曲松钠致过敏性休克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50岁,一周前因受凉,出现阵发性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痰易咳出。伴咽干、咽痛、发冷发热,血常规:白细胞13.8×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79.4%、淋巴细胞比率18%;胸正位片示:双肺纹理增粗。诊断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门诊给予口服抗生素及抗病毒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变,要求门诊静点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瑞血新)对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用rhG—CSF治疗30例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Ⅲ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小于1.9×10^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小于0.9×10^9/L时开始用rhG—CSF100ug皮下注射,每日1次,白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或中性粒细胞大于2.0×10^9/L时停药.结果rhG—CSF能使化疗后Ⅲ度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的白细胞恢复至正常范围。平均时间为5天。结论rhG—CSF可有效治疗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减少感染机会,能保障化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在链球菌暴发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某单位员工集体宿舍暴发链球菌感染所有患者就诊时及治疗后两次IL-6、血白细胞计数、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数值,比较患者就诊时和治疗2d后的IL-6、血白细胞计数、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变化,分析炎性因子变化的意义及原因.结果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水平就诊时升高明显,治疗2d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均明显低于就诊时,分别为(6.5±1.9)×10^9 vs (11.6±3.2)×10^9、(61%±8%)vs(79%±10%)、25.1(16.9,39.2) ng/Lvs1.5(1.5,1.5) ng/L,P=0.000;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就诊时[0.7(0.3,1.6) mg/Lvs2.7(0.9,4.7) mg/L,P=0.000];降钙素原阳性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7).结论 IL-6在细菌感染早期反应迅速,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趋势一致,C反应蛋白升高相对滞后,降钙素原在急性局部细菌感染时无明显升高;IL-6、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此次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患儿,男,6个月,出生后15 d出现湿疹样皮疹,出生后4个月起间断咳嗽、发热,皮疹逐渐加重,当时体质量为6.5 kg。曾检查血常规:白细胞20.47×109/L,血红蛋白98 g/L,血小板38×109/L,嗜酸细胞23%;胸片示两肺纹理粗多;查血支原体抗体和血培养均阴性;痰培养结果为金黄色葡萄菌。先后给予多种抗生素抗感染及丙种球蛋白静脉点滴治疗,病情时轻时重。出生后5个月出现纳奶时呛咳,且逐渐加重,纳奶量少,体质量减轻。遂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救中心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33.9×109/L,血小板221×109/L,中性粒细胞63.9%,嗜酸性粒细胞26%。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性,60岁,维吾尔族。以发热、活动后头晕、心慌、乏力、面色苍白2周为主诉于1998年12月2日收入我科。查体:体温39℃。重度贫血貌,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压痛阴性,肝脾肋下未及。B超:脾轻度肿大,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3×10~9/L,分类:原粒0.01:淋巴细胞0.70,嗜酸粒细胞0.02,中性杆壮粒细胞0.03,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24。血色素53g/L,血小板计数24×10~9/L,并见有气球样血小板。多次多部位骨穿均表现为干抽。骨髓相:有核细胞增生欠活跃,髓细胞  相似文献   

16.
病人,男,30岁。因劳累后突然持续性心前区闷痛4d而就诊。入院查体:血压为18.7/10.7kPa.心率84次/min,律整,未闻及杂音。白细胞16×10~9/L,嗜酸性粒细胞0.25.给予心痛定、维生素类治疗,症状不缓解,并感全身乏力。1月后白细胞升至19.6×10~9/L,嗜酸粒细胞0.56,中性和淋巴细胞分别为0.20和0.24,血红蛋白155g/L,血小板112×10~9/L,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10.1×10~9/L,心电图示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以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于1987年9月住院。骨髓:增生活跃,粒:  相似文献   

17.
1例在妊娠期间发生急性髓样白血病(AML)的妇女经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后,临床显效,血液学参数改善,保证了胎儿充分生长发育,安全分娩。这位27岁妇女在妊娠第26周时出现严重骨痛。全血计数:血红蛋白8.4g/dL,白细胞8.2×10~9/L,嗜中性白细胞14%,母细胞35%;血小板72×10~9/L。骨髓检查示95%被恶性母细胞取代,流式细胞计数检查这些母细胞对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血象的转归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海河医院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共100例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统计产前、产后第1天、产后第2天、产后第3天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计数。并将产前合并胎膜早破20例患者为观察组,产前不合并胎膜早破8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产后第三天白细胞总数和嗜中性粒细胞转归正常的例数。结果产妇产前白细胞总数(9.81±2.04)×10^9/L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75±0.12),产妇产后第一天白细胞总数(13.07±1.28)×10^9/L,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数(0.79±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产后第二天白细胞总数(10.48±0.74)×10^9/L,中性比率(0.73±0.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产后第3天白细胞总数(9.76±0.89)×10^9/L,中性比率(0.72±0.08),与产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观察这100例产妇,只有13例患者第三天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未恢复正常。进一步分析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未恢复原因。将产前合并胎膜早破20例患者为观察组,产前不合并胎膜早破80例患者为对照组,胎膜早破组较无胎膜早破组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恢复慢。结论产后白细胞计数和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监测在孕妇产后产褥早期发现和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血液检查检测血象的数值可以很好地反映身体感染情况,既简单又有效,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1 男性,40岁。因右侧胸痛、痰血5天,于1989年2月10月入院。患者于2月4日突感右侧胸痛,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胸透,未发现异常。第2天出现畏寒、高热,T39.7℃,咳嗽及铁锈色痰。胸片示:右肺中、下部及左下肺大片状及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伴胸膜反应。拟诊两下肺炎。给予先锋霉素V号静滴治疗3天,体温下降,症状减轻,因胸痛及呼吸困难未缓解而入院。查体,T36.7℃,P82,R25,BP13.3/9.23kPa,右下肺叩诊呈浊音,呼吸音减低,深呼吸时可闻细湿罗音。心脏、腹部无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9.23×10~9/L,中性粒细胞0.59;血气分析示:低氧血  相似文献   

20.
1病例资料患者,男,25岁,因咳嗽、咯痰、胸闷伴午后低热半月入院。查体:体温37.2℃、血压14/9kPa。左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较右侧减弱,左第7后肋以下叩诊呈实音,未闻及呼吸音,右肺呼吸音粗糙。心、腹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7.7×109/L,中性粒细胞0.71,淋巴细胞0.22,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