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盛仙 《保健医苑》2006,(12):50-51
古往今来,世界上有许多学家都非常重视体育锻炼,他们有的爱好舞剑,有的爱好游泳,有的爱好打猎,有的爱好爬山……并留下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9月在全国实施的体育课程改革首先强调"健康第一",体育课程名称也被"体育与健康"所替代.理解课程内涵以及开展未来课程教学改革,需要我们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名称中"健康"的实质,弄清"健康"在课程中的内涵,真正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结合具体实际进行灵活多样的探索实验,使改革不仅仅是停留在名称的变化和理论上的说教.  相似文献   

3.
王有康 《长寿》2005,(8):34-34
人到老年,除了合理的营养和有规律的生活起居外,不可忽视体育锻炼。老年人经常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在此介绍适合老年人的几则运动处方。  相似文献   

4.
生命在于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那么名人都青睐哪些简便易行的健身方式呢?  相似文献   

5.
宋子良  张俊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248-3250,3252
[目的]探索体育活动与大学生社会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自评的方法,对周口师范学院523名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体育活动促进大学生社会健康效果显著。[结论](1)体育活动量越大、项目越激烈,对大学生社会健康的影响越显著;(2)混合类项目且运动量达到中等以上的体育活动促进大学生社会健康的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体育运动与美容的关系,运动使人美丽,皮肤运动美容法、咀嚼美容法等都是简便易行的健美方法。应用大量的理论依据和实证研究,指出运动有助于长高和减肥,保持完美体型,还使人心情舒畅,增进人际交往,促进身心健康,生活多姿多彩。文章详细介绍体育活动的运动量和方式,强调掌握好科学的运动方法是健身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进入中年,机体开始老化,许多老年病出现"苗头",并潜伏隐匿在不同器官.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是延长寿命、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但中年人锻炼必须讲究科学,注重安全和效果,遵守以下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泰安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关系,为推进全民健身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结合KISH表法在泰安市随机抽取3120名15~69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泰安市经常锻炼、偶尔锻炼、从不锻炼居民分别为41.99%、20.58%、37.44%。健康素养总体具备率为19.26%,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具备率分别为33.11%、26.86%、17.82%。多因素分析显示,与从不锻炼人群相比,倾向偶尔锻炼的人群具有年龄分布在15~24岁、25~44岁、45~59岁,受教育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上,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特征。与从不锻炼人群相比,倾向经常锻炼的人群具有60岁及以上、肥胖、居住在城市、高中/中专及以上、分居/离异/丧偶、退(离)休、经济比较富足、社会地位比较高、具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特征。结论:提高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对促进体育锻炼,推进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体育运动与美容的关系,运动使人美丽,皮肤运动美容法、咀嚼美容法等都是简便易行的健美方法。应用大量的理论依据和实证研究,指出运动有助于长高和减肥,保持完美体型,还使人心情舒畅,增进人际交往,促进身心健康,生活多姿多彩。文章详细介绍体育活动的运动量和方式,强调掌握好科学的运动方法是健身有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先波 《健康向导》2011,17(2):60-60
如今,对于上班族来说,下班后或周末走进健身房挥汗如雨已成为了时尚。专家提醒,健身方法要得当,否则,盲目的健身方式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健康的两个基本教育环节。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健康及其教育的观念都发生了变化,现代健康观的确立对真教育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本文旨在从现代健康观出发提出建立与此相应的教育模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的关系及相应的课程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陶于 《中国健康教育》2004,20(7):631-632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它既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的集中体现,也是贯彻教育方针、落实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从2 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着手进行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这是一项跨世纪的素质教育工程,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世界、适应时代变化的重大举措。在这项工程中,传统的体育课将改造为“体育与健康”课。这一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对体育理念的全面提升。但是,如何正确理解“体育”和“健康”的关系,进行相关课程的整合,仍然是当前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面临的最大理论障碍。本文就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在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体育健身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就显得尤为重要。运动处方健身把科学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有效地指导人们进行科学锻炼,深受健身的青睐。  相似文献   

14.
左彬  黄山鹰 《中国卫生经济》2024,43(1):53-56,71
体育与医疗卫生融合(以下简称体卫融合) 发展是促进全民健康的关键举措。文章在对体卫融合的内涵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体卫融合在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优化健康资源配置方面展现出了实践价值,但也存在体制机制协同障碍、居民健康认知不足、专业人才相对匮乏、成果推广难以落地的现实困境。据此,提出了如下优化路径:加强统筹协调管理,全面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居民健康认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人才培养机制;强化成果应用引导,健全应用推广平台。  相似文献   

15.
谈医院门诊健康教育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谈医院门诊健康教育的方法(150001)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杨鸿飞(150001)黑龙江省卫生学校王琳医院是人民群众医疗、预防疾病的窗口;医院门诊,是人民群众进行健康教育的窗口。因此向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是非常方便和十分必要的。一、口头宣传口头宣传是一种最...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安全问题已成为阻碍学校开展体育运动的主要因素。为解决安全问题与学校体育教学的矛盾,切实推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本文结合学校体育课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学校体育课发展的安全因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期待为更好地开展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在健康与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糖生成指数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测定各类碳水化合物的血糖生成指数,对于指导人们的日常膳食,改善糖尿病人、心脑血管病病人和肥胖者等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血糖生成指数选择食物,对人体生理和代谢等产生显著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其身心健康,从而在某些慢性病的防治中起作用。旨在强调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对于疾病人群的意义及其对于健康者的潜在益处。  相似文献   

18.
"健康第一"思想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近年已明确要求学校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1 ] 。为了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健康第一思想,本文从教学目的、课程与教材、教学方法、教师、学生、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健康第一”思想在教学目的中的体现1 在促进学生体质方面体现 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体育项目和运动技能教学,加强有关健康知识和健身方法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使其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2 在培养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体现 ( 1 )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 2 )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家庭医学》2008,(9):1-1
赵之心 健身专家 北京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 专家简介: 原北京体育大学教师,1985年曾连续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和体育科学进步一等奖。现任中国企业家健康工程运动健康课题组首席专家,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北京市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秘书长,中国田径协会业训处健康走跑推广中心技术总监,中国保健协会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病研究会理事,中国国家击剑队签约体能教练,北京市长跑俱乐部副主席。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是目前倍受社会关注的问题 ,据调查 ,大学生有 3 2 0 %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其中 ,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 2 8 0 % ,中度的占 3 9% ,重度的占 0 1 % [1 ] 。心理不健康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大量的研究表明 ,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不仅能使大学生学会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 ,提高身体素质 ,更重要的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2 ] 。但目前大学体育教学常常重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 ,而忽略利用体育教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此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