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7,(5):649-650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3例单纯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76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收集可能导致肝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研究组的血氨(AM)、血糖、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发生率均高于照组(P<0.05),而血钠(Na+)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低于照组(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63.16%,低于对照组的83.13%(P<0.05)。结论针对肝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提前干预,可预防肝性脑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王艳波  张华平 《现代保健》2010,(21):136-137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68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抢救护理成功,10例死亡。结论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这需要护士掌握相当全面的医护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才能准确、及时地护理好患者,保证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是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数有明确的诱因,在临床中如能及时发现肝性脑病的先兆,去除诱因,及早控制肝昏迷的发展,预后较好。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自1997—2003年共收治患者36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拮抗剂,有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大脑功能恢复等作用.国内曾有在治疗酒精中毒、各种急性中毒昏迷等方面的报道,而用于治疗酒精性肝硬化肝性脑病目前少有报道.用该药治疗酒精性肝硬化肝性脑病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性脑病(HE)为各种肝病终末阶段,是各种肝病特别是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由各种诱因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和重要致死原因之一。因此了解HE的诱因,对预防这一严重病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治疗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就本科5年来收治的53例次有较明确诱因的HE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LC)介入治疗后并发肝性脑病(HE)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行介入治疗的PLC患者93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好转组(32例)和恶化组(61例).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家族史、Child-Pugh分级、HE分期、肝癌分型、肝外转移、肝癌合并症以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等22项PLC介入治疗后并发HE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癌合并症≥3个、肝癌合并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尿素氮、胆碱酯酶、Child-Pugh分级C级、HE分期Ⅲ~Ⅳ期为影响PLC介入治疗后并发HE的预后相关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肝癌合并症≥3个、Child-Pugh分级C级、HE分期Ⅲ~Ⅳ期为影响PLC介入治疗后并发HE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癌合并症≥3个、Child-Pugh分级C级、HE分期Ⅲ~Ⅳ期可以作为评价PLC介入治疗后并发HE预后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以便进行早期干预。方法收集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活动度〈40%的急性重症肝炎患者69例,对69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等临床背景资料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浆白蛋白、胆碱脂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等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年龄、血胆红素水平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在肝性脑病组和非肝性脑病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约30%的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发展成为肝性脑病。高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动度下降、高血浆总胆红素等是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发展成为肝性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和减少误诊的措施,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6例肝硬化合并低血糖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误诊为肝性脑病的5例患者均存在缺糖症状.结论 临床工作中,对于肝硬化合并低血糖症的患者,应详细采集病史、体征,结合检验及其他辅助检查和病情变化仔细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关系。方法对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MELD评分,并观察患者肝眭脑病的发生情况。结果12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发生肝性脑病53例,发生率为44.17%(53/120)。肝性脑病患者MELD评分为(21.69±9.22)分,非肝性脑病患者MELD评分为(9.32±4.63)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性脑病发生率随MELD评分的增高而增加(P〈0.01)。MELD评分预测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最佳临界值是14.13分(敏感度86.05%,特异度88.37%),MELD评分≥14.13分患者3个月内肝性脑病发生率显著高于MELD评分〈14.13分患者[63.16%(48/76)比11.36%(5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32,P〈0.01)。结论MELD评分有助于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拉米夫定长期治疗失代偿肝炎后肝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方 《中国医师杂志》2006,8(7):999-999,1002
目的探讨肝炎后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拉米夫定长期治疗的疗效。方法拉米夫定组16例,对照组15例,观察临床表现,血清生化指标,病毒学以及ch ild-pugh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14例临床表现及肝功能明显好转,HBV-DNA<103拷贝/m l,ch ild-pug积分降低(均P<0.01)。对照组9例无显著改变。结论长期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肝炎后肝硬化,能有效抑制HBV-DNA,阻止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脑氧利用率(O2UCc)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西溪医院住院的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肝硬化无肝性脑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采血,检测颈内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O2);根据氧利用率的计算公式推导出O2UCc=S(a-j)O2/SaO2;分析O2UCc与肝性脑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SjO2〉75%的患者有38例(95.0%)。观察组Sj02高于对照组【(86.22±6.34)%:(65.74±5.92)%】,而O2UCc低于对照组【(13.13±4.84)%:(32.7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57,P〈0.05;t=26.76,P〈0.01)。观察组中10例死亡患者与30例生存患者Sa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黔0.05),SjO2高于生存患者[(91.26±2.11)%:(82.25±6.17)%】,O2UCc均〈9.50%,低于生存患者【(7.57±2.01)%:(15.76±5.0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69、28.64,P〈0.05)。结论肝性脑病患者常伴脑氧代谢动力学障碍,以高SjO2和低O2UCc为主要表现,O2UCc〈9.5%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数字连接试验对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数字连接试验对肝硬化肝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数字连接试验(NCT)对肝硬化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发现肝硬化患者较慢性乙肝患者正常人均明显延长(P<0.01),且NCT时间随肝梗化分级加重而延长,并发临床肝性脑病的肝硬化患者较无临床肝性脑病患者明显延长,抗肝昏迷治疗有效者NCT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NCT对于肝性脑病尤其是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诊断及疗效判断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且该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生轻微型肝性脑病(MHE)的影响因素,研究乳果糖治疗MHE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消化病医院的246例肝硬化患者。通过数字连接实试验-A(NCT-A)和数字符号试验(DST)对MHE进行筛查,分析发生MHE的危险因素,研究乳果糖对MHE的治疗效果。结果 血氨(P<0.001)、血清白蛋白(P=0.002)、凝血酶原时间(P<0.001)、血钙(P=0.005)、血钠(P<0.001)、腹水史(P=0.043)、上消化道出血史(P=0.002)是发生MHE的独立危险因素。乳果糖治疗MHE可改善病人NCT-A(t=2.363,P=0.020)、DST(t=2.369,P=0.020)测试结果。结论 临床上应密切监测与MHE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一旦发生MHE,可应用乳果糖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HCV感染致肝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时间、感染的途径、性别、肝功、病毒载量及基因型等因素对疾病的发展至肝硬化的影响.方法:35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为肝硬化组和非肝硬化两组,对感染HCV致发展为肝硬化的几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组AST水平高于非肝硬化组,ALT水平、HCV RNA水平、性别构成均无差异;基因型1b患者、感染HCV的时间较长的患者、输血感染HCV的患者,更容易发展为肝硬化.结论:感染HCV致发展为肝硬化的受感染时间、感染的途径、AST水平、病毒基因型等因素影响较大,与ALT水平、病毒载量、性别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分析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血清代谢产物水平.方法 选取18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和53例肝硬化未合并肝性脑病患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和常规生化分析检测血清样品,比较分析血清代谢产物水平和常规生化指标水平.结果 与肝硬化对照组比较,肝性脑病组患者血氨水平及血清...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月~2004年5月我科收治15例重症肝炎并发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患者,现将救治观察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仲军  何学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4):6516-6517,6520
目的 探讨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收治的68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性脑病总的死亡率为52.9%,其常见诱因依次为消化道出血(36.8%),感染(29.4%),医源性因素(26.4%),电解质紊乱(25%),肾功能不全(17.6%),高蛋白饮食(5.8%)及其他(4.4%).诱因的多少、Child分级程度和肝性脑病分期程度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 积极去除诱因是治疗肝性脑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1987年5月~1997年12月共收治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834例,其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126例,占15.1%。本文分析了其诱发因素及治疗转归。1 临床资料1.1 分析对象病人均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依据:(1)病人均为乙肝病毒血清标志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方法对33例的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胰岛素释放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为12.18%,其中乙肝肝硬化为9、42%,丙肝肝硬化为23、53%,酒精性肝硬化为14.10%,其它原因肝硬化为4.76%。肝源性糖尿病临床表现不典型,空腹血糖大多正常或轻度升高(84.85%),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以升高为主(90.90%),餐后胰岛素水平大多延迟(57.58%)。结论肝硬化并发肝源性糖尿病发生率较高,临床表现不典型,生化检查隐蔽。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个体化原则及及早使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