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辉 《陕西中医》2012,33(2):190-191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生肌汤类中药配伍治疗肛肠病术后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消肿止痛生肌汤(三七、黄柏、白芷、乳香等)治疗肛肠病术后对照组用高锰酸钾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90.3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消肿止痛生肌汤用于肛肠病术后可使创口生肌收敛,病程缩短之功效。  相似文献   

2.
包学龙 《中医研究》2007,20(2):36-37
目的:观察肛肠病患者术后行生肌玉红膏外治配合中药熏洗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用常规治疗 凡士林油纱条换药 1∶5000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组60例,用常规治疗 生肌玉红膏油纱条换药 中药熏洗,2w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肌玉红膏外治配合中药熏洗用于肛肠病术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当白生肌膏治疗肛肠病术后诸症20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止痛类中药配伍治疗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00例痔,肛裂,肛周脓肿和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00例采用当白生肌膏换药,对照组2000例采用雷夫奴耳换药,两组疗效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当白生肌膏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壮骨麝香止痛膏防治肛肠病术后尿潴留27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壮骨麝香止痛膏防治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278例肛肠病手术患者,在手术前2h于脐周贴敷壮骨麝香止痛膏,观察手术后患者解出小便的能力和时间。结果:痊愈166例,显效98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7.84%。结论:脐周贴敷壮骨麝香止痛膏是预防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生肌止痛膏对混合痔术后止痛及促伤口愈合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以生肌止痛膏纱条敷于创面,每于便后换药1次;对照组50例以凡士林纱条敷于创面,每于便后换药1次。结果:治疗组显效3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4%。创面愈合天数治疗组为12.39±1.78天,对照组为16.6±4.31天。结论:生肌止痛膏对混合痔术后止痛及促进伤口愈合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扶正生肌油纱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修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扶正生肌油纱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肛肠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应用扶正生肌油纱和凡士林油纱换药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扶正生肌油纱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出血,促进术后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穴位推拿治疗肛肠病术后重度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肛肠病术后重度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采用穴位推拿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7例,好转6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1.48%;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4例,未愈25例,总有效率为3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推拿治疗肛肠病术后重度尿潴留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中药熏洗促进肛肠病术后恢复4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肛门为特殊污染环境,且神经末梢丰富,术后伤口疼痛、感染、创缘水肿等并发症比较严重.2003-01-2007-10,我们采用自制中药熏洗促进肛肠病术后恢复40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狼毒汤洗剂在肛肠病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狼毒汤洗剂用于肛肠病术后坐浴治疗252例,疗效显著,突出表现为消肿止痛、化瘀止血、祛腐生肌、减少渗出物、促进创面愈合,与高锰酸钾组相比,创面愈合时间平均缩短5 d~7 d,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2003~2005年,我们采用自制生肌止痛洗剂治疗肛肠病术后95例,并与高锰酸钾溶液治疗98例、温水治疗92例对照观察,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观察285例术后患者均来自我院病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药制剂紫草生肌膏在肛肠病术后换药减轻疼痛,预防创口感染,促进愈合的效果.方法 对476例肛肠病手术患者,配对分为治疗组320例,采用紫草生肌膏纱条创口换药,对照组156例采用凡士林油纱条换药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创面疼痛轻,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紫草生肌膏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效果,能明显减轻创面疼痛,改善肉芽组织生长速度,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祛腐生肌膏对肛肠病术后创面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80例肛肠病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祛腐生肌膏外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炎症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祛腐生肌膏联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明显促进肛肠术后患者创面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陈浩  陆薇 《河北中医》2009,31(1):20-21
术后疼痛严重地影响了肛肠病手术患者术后的康复与生活质量,对患者的生理与心理有着重大的影响,尤其是术后换药会加重疼痛,从而导致不配合术后的创口处理,延误治疗,加重病情,甚至酿成不良后果。2007—01—2008-01,我院肛肠科将自制黄芩油纱布合绿药膏用于患者术后创面,在减轻术后疼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肛肠病以痔、瘘多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生直肠以下及肛周,需手术治疗。2008—01-2008—06,我们进行心理状态分析,心理护理肛肠病患者151例,并与常规护理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扶正祛瘀法对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60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分别应用扶正生肌油纱和凡士林油纱换药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创面疼痛、出血、水肿、分泌物变化、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扶正祛瘀法可以明显地促进肛肠病术后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为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85例肛肠病术后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采取西医镇痛治疗,将4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施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较对照组患者的22.5%显著降低(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治疗肛肠病术后疼痛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慧真 《四川中医》2003,21(8):78-79
目的:观察血竭生肌膏治疗外科疾病的疗效。方法:应用血竭生肌膏治疗外科疾病219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Ⅰ期愈合68例,Ⅱ期愈合115例,Ⅲ期愈合19例,不愈7例,治愈率为96.8%。结论:该药膏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创面愈合后平整,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滋阴润燥汤治疗便秘患者肛肠病术后排便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以中药滋阴润燥汤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聚乙二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77.14%.结论:滋阴润燥汤治疗便秘患者肛肠病术后排便困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生肌玉红膏促进环行电刀切除术后创面愈合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婕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0):710-711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膏促进环行电刀切除术(LEEP)术后创面愈合效果。方法:LEEP治疗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在行宫颈LEEP术后用生肌玉红膏涂于宫颈表面,对照组单行LEEP术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阴道流血量减少、时间缩短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术后阴道排液量少于对照组(P〈0.01),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肌玉红膏治疗LEEP术后创面愈合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研究肛肠病术后疼痛问题。[方法]对100例肛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肛肠病手术后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创面疼痛感明显减轻;本组100例中手术后无痛及Ⅰ°疼痛81例,占81%:Ⅱ°疼痛18例,占18%:Ⅲ°疼痛1例,占1%。[结论]采用自拟中药汤剂口服并联合复方亚甲蓝配比液术区注射进行综合治疗能有效减轻肛肠病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