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联合螺钉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38例(观察组)外伤性三踝骨折患者采用用腓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固定外踝,可吸收内固定螺钉固定内踝、后踝;选择既往临床资料完整、采用其他方法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38例手术成功,术后随访,其中优29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8%(2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型钢板联合螺钉治疗三踝骨折是治疗三踝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中后踝骨折复位与固定方法。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52例三踝骨折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技巧。术后随访评定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Baird-Jackson评分优46例,良4例,差2例,除1例骨折延迟愈合外,余下骨折全部愈合。结论三踝骨折均应先复位、固定后踝。术中尽可能直视踝关节面,复位效果则较满意。应用C型臂需多角度透视,以减少C型臂透视过程中造成的假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后外侧入路治疗合并后踝骨折的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价值。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合并后踝骨折的外旋型踝关节骨折33例,外踝骨折钢板放置于腓骨后侧或外侧,后踝骨折行螺钉或钢板固定。观察术后的伤口愈合、骨折愈合情况,根据美国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踝关节功能术后3个月评价优良率84.8%,术后12个月评价优良率90.9%,无一例并发伤口感染,2例发生腓肠神经麻痹,2例发生腓骨肌腱炎。结论后外侧入路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针对合并后踝骨折的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可吸收螺钉及固定棒在踝关节骨折中优点。方法 作者采用SR—PGA可吸收螺钉、固定棒选择性应用于踝关节骨折中内踝及后踝骨折的固定l7例,weber A型5例,weber B型8例,weber C型4例。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7个月。结果 疗效判定根据术后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优良16例,可l例。所有病例骨折均在伤后8周内愈合,无移位;均无感染,无非特异性积液。结论 作者认为SR—PGA材料的可吸收螺钉及固定棒是踝关节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三踝骨折38例,术后康复治疗。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改良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38例均获得随访,优20例,良12例,可6例,差0例,优良率84.2%。结论三踝骨折切开复位,以可吸收螺钉固定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胫骨中下1/3、腓骨上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隐匿性骨折的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2009年4月至2013年6月,共收治8例胫骨中下1/3、腓骨上段螺旋形骨折同时合并单纯后踝隐匿骨折,术前踝关节x线片怀疑有后踝骨折,均行三维CT检查,术中均采用胫骨髓内钉固定,后踝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1-24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骨折均迟骨性临床愈合。术后疗效按Baird—Jackson评分评定:优7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胫骨中下1/3、腓骨上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多为独立裂纹骨折,往往容易漏诊导致踝关节功能障碍,术前踝关节三维CT检查及术中轻柔仔细操作,精确固定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刘磊  杨峰  纵成成  杨耀坤  李硕  刘梦鲲 《安徽医药》2022,26(7):1398-1401
目的比较后踝解剖钢板与空心螺钉在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探索后踝骨折更为合理的手术固定方法。方法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累及后踝踝关节骨折 154例,其中采用后踝解剖钢板固定的 87例,空心螺钉固定 67例,从两组中抽取年龄范围为 24~45岁共 44例病人,每组 22例,空心螺钉固定为螺钉组,后踝解剖钢板固定为钢板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踝关节 AOFAS(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后足评分、骨折解剖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的活动度。结果两组病人均获得术后全程随访,随访时间 12~14个月。钢板组手术时间( 82.14±2.34)min与螺钉组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erne入路(髋关节手术脱位)在髋关节后脱位合并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12例髋关节后脱位合并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患者,PipkinⅠ型4例、Ⅱ型8例,全部采用Berne入路行股骨头骨折复位固定,采用可吸收钉固定10例,钛质空心钉固定2例。结果采用Epstein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疗效优7例,良2例,差3例,优良率75%。结论 Berne入路(髋关节手术脱位)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理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外侧手术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骨折22例。对所有骨折均采用后外侧跟腱-腓骨间入路行切开复位固定外踝及后踝骨折,合并内踝骨折的采用踝关节内侧入路固定,术后定期门诊随访,观察骨折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及内植物稳定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5—16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1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9%。结论经后外侧入路固定后踝骨折,操作简便,显露清晰,固定确实,可直接地精确复位关节面,并且可以可以同一切口完成外踝及后踝骨块的内固定,临床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应用胫骨内侧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方式对合并后踝骨折的胫骨下1/3螺旋骨折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某院就诊的合并后踝骨折的胫骨下1/3螺旋骨折疾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7例。采用常规内固定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胫骨内侧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踝骨和胫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骨折疾病治疗总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胫骨下1/3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胫骨内侧解剖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方式对合并后踝骨折的胫骨下1/3螺旋骨折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V形夹板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作用。方法用杉树树皮制成五块夹板,其中后侧夹板双面粘上橡皮膏沿纵轴对折成V形夹板。手法复位成功后,在后踝放置一梯形垫,足跟放一空心垫,按不同部位放置相应之夹板,务必使后侧V形夹板能稳妥压迫后踝之梯形垫。最后用踝关节背伸活动夹板固定踝关节轻度背伸位。结果治疗后踝骨折27例,治愈22例,好转3例,未愈2例。结论采用后侧v形夹板外固定,治疗后踝骨折,避开了跟腱的阻挡,对后踝骨折固定比较牢固可靠,有利于骨折的对位、愈合及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正>三踝骨折即脚内踝、外踝和后踝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骨折或骨裂,多为外展或外旋型暴力引起,骨折情况复杂,治疗困难~([1])。目前临床治疗三踝骨折多采用后外侧入路,能直接显露胫腓骨后方结构,进行修复。且内固定物还能得到良好的肌肉软组织覆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2])。本文对2010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结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取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可吸收螺丝钉在后踝骨折内固定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123例后踝骨折患者应用可吸收螺丝钉内固定治疗并进行分析。结果:可吸收螺丝钉治疗后踝骨折无非金属物置入引起的局部炎性反应,固定效果确实,临床优良率达95.6%。结论:可吸收螺丝钉在后踝骨折的治疗中,消除了置入的金属物电解引起的内固定物松解及电解液导致的局部炎性反应,避免两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再次手术可能造成的跟腱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骨中下1/3、腓骨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漏诊原因及应对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9月到2012年11月收治的12例胫骨中下1/3、腓骨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诊治过程。结果 8例于术前发现后踝骨折,其余4例在手术中透视或术后复查X片时发现。经皮空心钉固定5例,石膏外固定7例。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胫骨中下1/3、腓骨下段骨折常合并隐匿的后踝骨折,单纯X线检查易漏诊,CT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不同类型转子周围骨折手术内固定的选择。方法 :采用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多的髓内外两种固定 ,Gam -ma钉与 Richard钉治疗转子周围骨折 4 2例 [1 ] ,并对 Gamma钉 12例 ,Richard钉 30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Gamm a钉髓内固定 ,力矩短 ,抗弯应力强 ,对非稳定型骨折 (Evan′s 型~ 型 )效果最好 ;Richard钉动静力加压固定 ,抗弯、抗旋转性好 ,适用于稳定型骨折 (Evan′s 型~ 型 )固定治疗更满意。结论 :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选择内固定方法应更有倾向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后踝骨折进行分类。用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入院患者进行物理检查。主要是对初次X线片进行测量、归纳,44例根据手术所见。结果:通过对175例后踝骨折病例进行分析。发现后踝骨折是由于踝关节受到由后向前向下的冲力及足剧烈内翻或外翻产生的扭矩应力。距骨撞击后踝和下胫腓后韧带牵拉所致。依据:①后踝骨折的生物力学机制;②后踝骨折移位的特点;③骨折波及关节面的损伤程度;④是否合并周围组织损伤及踝穴的稳定状况,将后踝骨折分为4度。并应用于临床。应用本分类标准治疗175例后踝骨折。取得了95.6%的优良率。结论:对后踝骨折实行分类。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骨折18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吸收钉内固定在骨与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86例骨折病人,应用范围为四肢关节及邻关节部位,长骨的骨端以及长斜面的骨干骨折,尤其是深部的髋关节周围骨折更适宜。手术方法与普通金属钉内固定方法大致相同,不同之处需要攻丝。术后处理与金属钉内固定完全相同。结果:随访178例未见可吸收钉自身引起的直接并发症,2例术后过早拆除外固定,其中1例发生再骨折,另1例出现骨不连;1例因皮下留量过长,2月后继发感染。结论:可吸收钉作为一种新的内固定材料,其生物相容性好,可在体内溶解并吸收,勿需二次手术,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生物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方式,手术要领,从而提高三踝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出本院近3年间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25例三踝骨折病例,重视腓骨长度恢复以及外踝生理外翻的恢复,12例后踝骨块超过关节面15%,复位后,予空心钉固定,对下胫腓不稳定的6例均作下胫腓的弹性固定。术后不作石膏或支具辅助固定。结果 25例三踝骨折的患者均满意随访,随访时间8~24月,平均12月,无一例发生骨不愈合,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的断裂。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术后疗效评定:优18例,良:5例,可:2例,差:0例。结论精确良好的骨折复位以及踝关节稳定性的重建,可最大限度减少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早期的合理的术后功能锻炼可以使三踝骨折患者获得较为满意的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吸收软骨钉结合植骨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9年9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桡骨小头骨折案例中选取28例,对其进行切开复位、采用可吸收软骨钉结合植骨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采用可吸收软骨钉结合植骨内固定的治疗方法,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21例(75%),良6例(21.43%),一般1(3.57%),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采用可吸收软骨定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关节镜下治疗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一种新方法。方法6例新鲜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内固定。结果6例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术后随访3~12个月,X光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钉内固定治疗髁间棘撕脱骨折具有微创、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的特点,同时为治疗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