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临床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本组共39例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31-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岁。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为2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12例,高血压肾损害3例,慢性间质性肾炎2例。结果本组39例患者当中,行腹透液培养,培养出细菌25例,阳性率达64.1%。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1例、革兰阴性杆菌13例、真菌1例。革兰阳性球菌中表皮葡萄球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屎肠球菌2例,革兰阴性杆菌中大肠埃希菌7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鲍曼氏不动杆菌2例,阴沟肠杆菌1例,其中2例大肠埃希菌为多重耐药菌(EBLS+),屎肠球菌为多重耐药,其中治愈38例,拔管1例。结论有效地避免各种感染因素,对于预防腹膜炎的发生及其重要,头孢唑啉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从而降低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09年8月-2013年2月收治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93例患者,对其进行细菌培养,观察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例数,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KB法进行病原菌鉴定及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患者的转归,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在93例感染患者中发生多重感染性腹膜炎共24例,占25.8%,其中有2例为两种真菌感染、5例为真菌与革兰阳性菌混合感染、2例为真菌与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4例为两种革兰阳性菌感染、3例为单纯两种革兰阴性菌感染、6例为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混合感染;对革兰阳性菌最敏感的为万古霉素,敏感率达100.0%,其次是利福平和加替沙星,均为94.0%;对革兰阴性菌最敏感的为美罗培南,敏感率为100.0%,常规用药如庆大霉素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较低,分别为64.0%和55.0%,抗菌药物对真菌的敏感率均较好;24例多重感染性腹膜炎患者中17例继续进行腹膜透析,占70.8%,5例退出腹膜透析并改为血液透析治疗,占20.8%,2例死亡,病死率8.4%;在其余69例单一性腹膜炎感染患者中,57例继续进行腹膜透析,占82.6%,10例退出腹膜透析改为血液透析继续治疗,占14.5%;2例死亡,病死率2.9%。结论研究腹膜透析相关性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包括主要致病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发病患者的转归,可以有效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性多重感染性腹膜炎的发生,且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因,以降低腹膜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接受连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腹膜炎发生情况、病因及可能的相关因素.结果 腹膜炎发生率为58个月/例次,平均0.21例次/年.39例次腹膜炎因操作不规范引起24例次,占61.5%.白蛋白(Alb)≤30 g/L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为64.7%(11/17),显著高于Alb>30 g/L患者的27.9%(1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为24.5%(13/53),显著低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的60.0%(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居环境较好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为15.5%(9/58),显著低于家居环境较差患者的95.0%(1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腹膜炎发生率28.6%(4/14),与非糖尿病患者的37.5%(24/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操作不规范是引起腹膜炎的主要病因.营养状况好、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家居环境较好患者腹膜炎发生率低.糖尿病患者控制好血糖可使腹膜炎发生率相似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分析腹透液培养的致病菌及患者转归情况。结果 63例患者中,51例患者腹透液培养阳性,阳性率高达81.0%。主要致病菌包括革兰氏阳性球菌37例,革兰氏阴性菌11例和真菌3例。3例真菌感染患者拔管后均给予抗真菌治疗,其中1例死亡,2例改用血透治疗。结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提高腹透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有助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腹膜透析腹膜炎致病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CAPD膜腹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物性。结果:31例培养阳性,透出液培养阳性率为26.5%,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1例,革兰阴性杆菌9例,真菌11例,所有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大部分(85.7%),对环丙沙星敏感;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对阿米卡星(71.4%)、舒普深(83.3%)、亚胺培南(100%)敏感,庆大霉素耐药率为44.4%,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比例有所增加,革兰阳性球菌大部分对环沙星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大部分对阿米卡星,舒普深,亚胺培南敏感,对传统使用的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国产腹膜透析双联系统对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效果。方法选择保持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358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使用进口与国产腹膜透析双联系统的两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感染率和平均感染间隔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的感染率分别为28.7%与27.3%,平均感染间隔时间为26.9±14.2个月与27.2±13.8个月,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效果上,国产腹膜透析双联系统与进口腹膜透析双联系统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CAPD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耐药性和转归。结果 31例培养阳性,透出液培养阳性率为63.27%;共培养菌株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革兰阴性菌9株,真菌3株,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对阿米卡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最低,分别为0、0、4.76%、5.56%,其次为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分别为35.00%、36.36%、37.50%;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均为0,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均为37.50%,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77.78%。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腹膜炎患者经验治疗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一用药;头孢唑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无残存肾功能者可单独选用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8.
腹膜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2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ARF的治疗经验,对200例采用综合治疗和腹膜透析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发现200例ARF117例(58.5%)治愈,好转脱离透析4例(2%),改血透2例(1%),正在腹透6例(3.0%),自动出院9例(4.5%),死亡62例(31%)。显示腹膜透析是治疗ARF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腹膜透析病人退出原因的分析,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回顾11年来因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的病人83例,统计其退出病例并分析原因。结果共有31例病人退出腹膜透析,占37.3%。主要原因为腹膜炎(48.4%),超滤衰竭(25.8%),透析液引流不畅(19.4%)。结论腹膜炎和超滤衰竭是退出腹膜透析的重要原因。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尽早控制感染,限制水盐摄入,制定个体化透析处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患者腹膜透析液中病原菌分布、耐药特征及预后转归,为临床防治PDAP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 - 2018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243例PDAP患者腹腔透析液330份,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腹透液培养阳性217例次,检出230株细菌,阳性率为65.76%。其中革兰阳性菌132株(57.39%)、革兰阴性杆菌68株(29.56%)、真菌30株(13.04%);主要分离菌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5.65%)、大肠埃希菌(19.57%)。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77.32%),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92.16%),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均敏感。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组的治愈率与真菌组及混合感染组相比、真菌感染组的退出率与其余三组相比、混合感染组的病死率与培养阴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我院PDAP患者疗效及转归存在病原体差异;合理选择抗生素对PDAP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护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爱红  张霞 《泰山卫生》2003,27(1):38-39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PD)相关性腹膜炎、隧道感染的菌种及预后.方法:统计腹透患者腹膜炎及隧道感染的发生率、细菌种类、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自2000年始至今收住的46例腹透患者共发生腹透相关性腹膜炎27人次,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葡球菌(37.0%)和表皮葡萄球菌(25.9%)为主,隧道感染7人次(3例金葡菌、2例绿脓杆菌、1例表葡菌、1例大肠杆菌).经治疗,25人次腹膜炎治愈,2例因严重的霉菌性腹膜炎而拔管,6人次隧道感染治愈,1例绿脓杆菌感染合并腹膜炎未愈而拔管.结论: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3.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系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透析材料、方法不断改进,使CAPD过程中发生腹膜感染的概率大为降低,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并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停止治疗.现总结我科室6年来防治腹膜透析感染的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腹膜转运特性与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患者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我们观察了 3 9例CAPD病人 ,采用腹膜平衡试验将患者分为 3组 :高转运 +高平均转运组 (H +HA) ,低平均转运组 (LA) ,低转运组 (L)。测定 3组CAPD患者在腹透前后的营养指标 :标准化蛋白氮呈现率 (nPNA)与血清白蛋白值 (ALB) ,同时观察透析充分性指标 :每周肌酐清除率 (Ccr/W)与每周尿素清除指数 (KT/V .W)。并对 3组间的差异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 +HA组患者在腹透后其nPNA、血清白蛋白值均明显低于另两组〔nPNA (g/kg.d) :0 84± 0 13和 1 0 7± 0 3 1、 1 0 4± 0 15 ,P值均 <0 0 5 ;ALB (g/L) :3 2 83±2 41和 3 6 2 2± 4 0 1、 3 5 2 3± 1 5 8,P值均 <0 0 5〕。H +HA组患者每周肌酐清除率显著高于另两组〔Ccr/W(L) :77 91± 2 8 3 2和 5 5 66± 8 41、 5 4 3 7± 8 68,P <0 0 5〕 ,但 3组病人在每周尿素清除指数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P >0 0 5 )。结论 腹膜转运性高的患者尽管透析更充分一些 ,但其营养状况要更差 ,腹膜转运特性可能是影响CAPD患者营养状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孙晶 《山东卫生》2006,(3):53-53
一、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感染性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直接影响到患透析疗效和病死率。经连续可活动性腹膜透析(APD)的尿毒症患患感染性腹膜炎的感染途径有逆行感染、隧道口皮肤感染致细菌进入腹腔及血行感染等。腹膜炎诊断标准:①有腹膜炎症状和体征;②腹透液混浊,白细胞计数〉100个/mm^3,中性粒细胞比例〉50%;⑧细菌涂片或培养阳性,真菌性腹膜炎必须找到真菌方可确定诊断。符合上述三条中两条可确诊,具有任何一条为疑诊.  相似文献   

16.
腹膜透析自1923年应用临床后,已成为广泛用于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药物中毒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利用生物半透膜(腹膜)或人工合成发半透膜代替肾脏功能。为了达到较理想的透析效果,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我院自2003年8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72例腹膜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郑忠志  祖静  王莹 《工企医刊》2002,15(2):46-47
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腹膜透析疗法治疗中,重度安定中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76例,男性26例,女性50例,年龄15岁~56岁,平均32岁。其中,中度中毒16例,重度中毒60例。主要症状:昏睡16例,轻度昏迷20例,中度昏迷26例,重度昏迷14例。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取左麦氏点切口,以2%利多卡因局麻生效后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顿性分离腹横肌,以纹氏钳交替提夹腹膜,切开,缝双荷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特点,以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就诊的腹透相关性腹膜炎病例,统计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对203例次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出病原菌16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5株占59.4%,革兰阴性菌62株占38.8%,真菌3株占1.8%;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为81.1%,酿脓链球菌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8.3%、25.8%,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耐药率均较高,分别为81.8%、45.2%。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推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或利福平作为革兰阳性菌腹膜炎的经验用药;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较低,故可作为首选经验性用药,同时,在培养结果出来后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时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长腹膜透析龄患者腹膜炎发生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04—2016年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生腹膜炎患者,按初次感染发生在各一倍透析龄3年内及3年后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感染菌种及预后差异;同时分析不同透析龄及不同自然年致病菌的变化情况。结果本院2004—2008年间应用普通培养方式寻找致病菌,培养阴性率高达68%~95%,2009—2016年间改用血培养方式,培养阴性率降为18%~0%,血培养方式明显提高了培养阳性率。研究共纳入188人,初次发生感染在透析3年内135人,初次感染发生在透析3年后53人,初次感染发生在透析3年后患者更容易发生混合感染,并转血透及死亡风险更高。透析3年内感染共计204人次,透析3年后感染人次共计118人次,后者感染链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风险更高,透析3年后感染者培养阴性率更低,死亡风险更高。结论长龄腹膜透析患者初次发生腹膜炎有更高的混合感染风险,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related peritonitis,PDRP)是儿童腹膜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将探讨终末期肾脏病患儿PDRP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原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019年在本院儿童肾脏科接受腹膜透析患儿共37例,收集患儿住院期间病原学等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