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70岁。因"乏力、气短7个月,腹痛、黑便6个月,加重3 d"于2010年9月2日就诊。患者7个月前上楼后出现乏力,伴大汗,就诊于当地医院测血红蛋白为54 g/L,给予输血治疗,好转后未进一步诊治。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阵痛,伴黑  相似文献   

2.
1病例介绍 患者,女,57岁。农民,因"脐周腹痛1年腹泻1月"于2012年9月7日08点入院,患者1年前始出现脐周腹痛,为隐痛不适,间断发作,以夜间明显,腹痛发作时有便意,便后腹痛缓解,无恶心呕吐,无明显腰背部放射痛,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始出现腹泻,每日大便4~5次不等,稀糊样便,伴粘液,无血便,患者在当地医院胃镜检查提示胃溃疡,肠镜提示慢性结肠炎,予制酸护胃、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未见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3.
胶囊内镜检查是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方法,而胶囊内镜滞留于小肠是检查过程中最主要及严重的并发症,常发生于克罗恩病、小肠肿瘤、肠道憩室、肠结核及腹部手术史等致肠腔狭窄的疾病。发现胶囊内镜滞留小肠,要密切观察有无肠梗阻症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适时采取小肠镜下取出异物或外科手术干预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武峪峰 《临床荟萃》2003,18(22):1305-1305
克罗恩病 (crohn′sdisease,CD)可以侵犯胃肠道的任何部位 ,但是小肠是最常受犯的部位。当今检查小肠的方法为X线和内镜检查。该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无线胶囊内镜检查对采用过传统方式检查未能明确的小肠可疑CD患者的诊断效果。符合录入标准的 17例患者 [8例男性 ,平均年龄 (40± 15 )岁 ]完成了研究 ,9例患者为缺铁性贫血 [平均血红蛋白 (10 .5± 1.8) g/L],8例腹痛 ,7例腹泻及 3例体重下降。小肠和胃肠内镜所见正常。诊断前的平均症状持续时间为 (6 .3± 2 .2 )年。方法为每个受试者吞下一个MZAGivenCapsule,胶囊含有一部微型视频像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评价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怀疑有小肠疾病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共检出小肠病变48例(55.8%)。其中小肠血管发育异常17例,小肠绒毛萎缩10例,小肠息肉5例,小肠溃疡3例,小肠炎症8例,小肠隆起性病变2例,小肠钩虫病1例,疑似炎症性肠病1例,末端回肠炎症伴回盲部占位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23例中,检查出小肠病变19例,阳性率82.6%,其中小肠血管发育异常或伴活动性出血11例,小肠溃疡3例,钩虫病1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多发隆起灶1例。胶囊内镜正常电池范围内对小肠检查情况:86例中有14例未能完成抵达回盲部,占16.3%。但其中10例已经发现小肠病变。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率高,尤其适用于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6.
小肠出血占所有消化道出血的3%~5%,不能为常规胃镜及肠镜检查所发现,其定位、定性诊断给临床消化科医生带来一定的难度。随着双气囊小肠镜和胶囊内镜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以往难以确诊的小肠出血病因得以明确。胶囊内镜具有无痛苦、操作简单、无创、检查范围广等独特优点。适合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本次研究对71例小肠出血性疾病进行了OMOM胶囊内镜检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陈伟  姜琦 《中国内镜杂志》2016,22(10):94-9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对小肠出血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该科112例诊断小肠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其诊断率及安全性。结果 1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共检出小肠病变94例,阳性率83.93%。受检患者对胶囊内镜检查顺应性好,未发生胶囊梗阻及嵌顿等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对小肠出血病因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以及小肠CT成像(CTE)联合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9月-2016年4月在玉溪市人民医院诊治怀疑小肠疾病的患者198例,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行CE、CTE检查、CE及CTE联合检查,对3组病例的病变检出率及病因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探讨CE及CTE联合检查在小肠疾病的应用价值。结果 CE患者72例,检出病变43例,漏诊4例,误诊2例,病变检出率59.7%(43/72),病因诊断符合率87.2%(41/47)。CTE患者86例,检出病变48例,漏诊7例,误诊3例,病变检出率55.8%(48/86),病因诊断符合率81.8%(45/55)。联合检查患者40例,检出病变32例,漏诊2例,病变检出率80.0%(32/40),病因诊断符合率94.1%(32/34),联合检查的病变检出率高于另外两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诊断符合率与另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及CTE联合检查可提高小肠疾病的病变检出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胶囊内镜对小肠钩虫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期以来,小肠疾病的诊断始终缺乏诊断率较高而无创的检查方法。近年胶囊内镜的应用,提高了小肠疾病的诊断率,无疑是一种无痛、安全的胃肠道检查新方法。2001年以来,我们在150例怀疑小肠疾病(其中有106例怀疑小肠出血)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中发现3例小肠钩虫病,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66岁,农民。因反复柏油样便伴上腹隐痛不适1月余就诊。发病以来每日排柏油样便1或2次,每次量约100~200g。查体:重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腹平软,脐周及上腹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医技检查:血白细胞4.5×109/L,红细胞1.91×1012/L,血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探讨可能影响其检查结果的因素。方法:疑有消化道疾病但经胃镜、肠镜和腹部超声后均不能明确诊断的患者37例,按年龄分为2组,其中≥70岁为高龄组(20例)。对37例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并对可能影响胶囊内镜检查的因素如年龄、性别、腹部手术史、糖尿病史、是否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等做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37例患者经胶囊内镜检查后,明确诊断16例(43.2%);可疑诊断13例(35.1%);阴性病例8例(21.6%)。总检出率为78.4%。胶囊内镜检出小肠克隆氏病1例,小肠腺癌1例,出血性空肠炎1例,升结肠癌1例,血管显露、血管发育不良26例,小肠炎症10例,小肠息肉11例。本研究中,高龄患者的食管内时间、胃内时间和小肠内时间较长,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例均无胶囊滞留体内,但有1例食管滞留和1例胃内滞留,且均发生在高龄组;1例褐色肠液多影响观察,1例图像存在干扰影响观察。本研究有5例胶囊未进入结肠,视为未完成小肠检查,均发生在高龄患者中,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5,P=0.027),说明年龄对于小肠的检查有影响。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腹部手术史、糖尿病史、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药物史等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怀疑小肠疾患而无检查禁忌的高龄患者,胶囊内镜可作为首选检查,因其具有安全、无痛苦、顺应性好等优点而易于被患者接受。但高龄患者的胃肠道活动减弱,食管和胃内滞留率增高,小肠通过时间延长,所以在胶囊内镜的检查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可予增加胃肠蠕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Rösch T 《Endoscopy》2004,36(9):763-769
Capsule endoscopy (CE) is still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 and, as 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abstracts have been devoted to CE in various possible indications. As with the other reports, only the most relevant studies and those covering special and new aspect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here. The remaining abstracts feature in the tables and in the reference list. Push enteroscopy (PE) is still the method of choice with which CE has to be compared, but 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is emerging as another interesting alternative or complementary method.  相似文献   

12.
内镜家族中的新成员--胶囊内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内镜技术的发展大约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主要经历了硬式内镜(1868~1932年)、半曲式内镜(1932~1957年)、光导纤维内镜(1957~1983年)、电子内镜(1983年至今)4个发展阶段。2000年出现的胶囊内镜,是一种无痛苦、无放射性:无交叉感染危险、使用方便的检查工具,它的问世标志着内镜技术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的诞生。  相似文献   

13.
包洁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133-213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疑似消化道疾病或不能耐受胃镜检查的患者施行胶囊内镜检查,统计检查结果。【结果】150例患者中消化道病变检出率高达78.6%(118/150)。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小肠病变占71.0%(49/69),慢性腹痛患者中单纯小肠病变59.2%(29/49),慢性腹胀患者中单纯小肠病变占11.1%(3/27),慢性腹泻患者中单纯小肠病变占40.0%(2/5)。【结论】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检出率,且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5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CT资料,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31例、嗜铬细胞瘤17例、原发性皮质腺癌8例、髓质脂肪瘤1例。分析肾上腺各类病变的CT表现,讨论对各类病变的定性诊断。认为CT扫描可以从综合病灶大小、形态、范围、密度等方面较明确地对肾上腺肿瘤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5.
小肠血管瘤病:病例报导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瘤是肠道的良性肿瘤,很少见,发病率为1/14,000。小肠钡餐检查可见到类似息肉样病变的粘膜下充盈缺损,与小肠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不易区别。本文报导我院遇到的1例小肠血管瘤病并提供这方面的文献复习资料。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总结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38例疑有出血性小肠疾病的患者,检查前均行胃、肠镜检查,排除上、下消化道疾病,部分患者行消化道钡餐检查,采用重庆金山科技公司OMOM胶囊内镜系统进行检查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所有胶囊均排出体外,2例患者胶囊在胃内滞留2小时后通过胃镜送入小肠,检查成功率为100%。胶囊在小肠运行时间86~507分钟,平均296分钟。共发现小肠病变31例,未见异常7例,阳性率81.5%。结论 OMOM胶囊内镜检查安全、可靠、方便,可作为小肠出血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杜娟 《中国临床医学》2009,16(5):784-784
1病史摘要 孕妇,30岁,孕25周,孕2产2。第1胎为女婴,双足6趾。本次怀孕1个月内曾口服左氧氟沙星。超声检查:胎头双顶径6.47cm,胎心规律。胎儿脑中线居中,侧脑室扩张,距脑中线距离最宽处约1.32cm(图1)。胎盘位于子宫前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