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MR检查在颈静脉球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例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其部位、信号及其侵袭性表现等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右侧病变8个(8/15),左侧7个(7/15);肿瘤形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12例较大病变不同程度侵犯颈静脉孔区、乳突、岩骨、岩尖、斜坡等处骨质;肿瘤信号欠均匀,12个(12/15)肿块在MR平扫出现“盐和胡椒征”,以“胡椒”表现最为显著;13个肿块(13/13)均有明显强化,其中10个肿块出现“盐和胡椒征”。9例行MRA检查,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不同程度移位和包绕。结论根据肿瘤的部位、“盐和胡椒征”等MR表现,可在手术前正确诊断颈静脉球瘤。  相似文献   

2.
颈静脉球瘤的DSA表现及术前栓塞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颈静脉球瘤的DSA表现,评价栓塞治疗的作用。材料和方法:患者5例(男性3例,女性2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并造影;栓塞剂采用明胶海绵颗粒和/或真丝线段,分次缓慢注入栓塞材料,栓塞过程中监测肿瘤血管及供血动脉闭塞情况。结果:5例颈静脉球瘤。DSA动脉期表现为颈静脉孔、乳突区或后颅凹大片血管团块影,其间血管婉蜒迂曲,颈外动脉之咽升动脉、耳后动脉、枕动脉为主要供血动脉,颈内动脉脑膜垂体干、椎动脉之脑膜支、小脑后、前动脉可参与供血。实质期肿瘤呈湖状、巢状染色。静脉期2例肿瘤较大者见粗大的引流静脉丛向下引流至颈内静脉。栓塞后肿瘤的供血动脉大多被栓塞,肿瘤染色明显减少或消失。栓塞术后7天内行手术,肿瘤完全或大部分切除。结论:DSA是显示颈静脉球瘤供血动脉的最佳方法,根据DSA表现,可以准确确定肿瘤的位置和侵犯范围。术前栓塞为手术切除提供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3.
MRI在颈静脉球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总结颈静脉球瘤的MRI特点,评价MRI对颈静脉球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7全经手术及病理证实颈静脉球瘤均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对其MRI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主要位于颈静脉孔区,1例同时见于颈静脉孔区和中耳鼓室。T1WI均呈近肌肉之等信号,T2WI均呈等到稍高信号。所有病灶内均可见流空表现,增强后均有明显强化。结论 颈静脉球瘤的MRI表现有较强的特征性,为该肿瘤理想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颈静脉球瘤的影像诊断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综述了颈静脉球瘤的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CT和MRI的应用,已取代了传统的X线秤片和X线体层摄影检查,并成为颈静脉球瘤的首选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直接、可靠的依据。血管造影检查已不再是明确诊断颈静脉球瘤的唯一方法,现仅用于明确肿瘤的供血动脉及术前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静脉球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8例颈静脉球瘤均经病理证实,均行MRI平扫,其中,6例行MRI增强扫描,MRA和MRV检查各2例,CT平扫2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显示肿瘤密度均匀,周围骨质呈侵蚀性破坏;MRI肿瘤呈等T1长T2信号,“盐-胡椒”征为颈静脉球瘤特征性表现;MRA显示肿瘤区畸形血管及供血动脉,MRV显示静脉窦受压变细。结论 CT对显示骨性结构改变有明显优势,MRI,MRA和MRV对显示病变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体瘤的MRI和MRA表现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MRI及MRA表现。材料与方法 13例15个颈动脉体瘤术前SET1WI检查,其中行2DTOF MRA检查者12个,SET1WI增强检查者10个。结论 15个颈动脉体瘤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13个骑跨于颈动脉分叉(86.66%)。T1WI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T2WI表现为混合高信号。SET1W13个肿块内可见流空信号(86.66%),FSE T2WI均可见流空信号(100%)。  相似文献   

7.
颈静脉球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和MRI检查在颈静脉球瘤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径路选择中的作用与价值。材料和方法:5例经手术证实的颈静脉瘤患者,术前均行CT增强前后扫描,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后成像。分析CT和MRI的不同表现,比较其优缺点,并介绍分型与手术径路的关系。结果:按Glasscock-Jackson's分类法,其中Ⅰ型1例,Ⅱ型1例、Ⅲ型2例、Ⅳ型1例。CT能清晰地显示颅底骨质结构的破坏程度及范围,颈静脉孔的扩大以及边缘不规则的侵蚀性破坏是颈静脉球瘤的特征性表现。MRI能更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与颈内动脉、颈内静脉的关系以及有无颅内侵犯、侵犯的程度。肿瘤内迂曲的流空血管及"椒一盐"征是颈静脉球瘤的特征性MRI表现,结论:CT和MRI结合,能更全面地提供临床诊断及治疗所需的信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肝转移性肿瘤DSA表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肝转移瘤血供特点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以及和原发肿瘤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搜集51例肝转移瘤DSA影像,根据肿瘤血管的多少和肿瘤染色深浅分为多血供、中血供和少血供,原发肿瘤包括腺癌38例,鳞癌8例,其他类型5例。结果 肝转移瘤血供来源主要为肝动脉,门静脉参与供血,多血供肝转移12例,中血供7例,少血供32例。累及肝右叶少血供转移27例,腺癌转移多于动脉晚期及以后显示多或单发环状染色;鳞癌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颈静脉球瘤患者增强MRI脑容积成像(BRAVO)序列的图像质量及对脑膜侵犯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静脉球瘤患者的颞骨增强MRI BRAVO序列及增强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的影像资料,评估两种增强序列的图像伪影.分别测量两种增强序列上肿瘤最大层面及同层面脑干的信号强度(SI...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DSA影像特点及其诊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02年5月至2007年3月12例术后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患者的DSA造影表现,并将相关影像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为肝脏单发占位病变,2例多发;动脉晚期病灶开始显影,在实质期及门静脉期,7例病灶周边染色明显,呈环状,中央区对比剂充填较淡,5例病灶不均匀染色。结论DSA是肝脏类性假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最有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较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MRI及DSA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较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均行MR平扫及腹主动脉、肾上腺动脉造影检查。结果:6例MR表现均为长T1长T2信号,2例见囊变和坏死信号。5例主要波及肝右叶和肾上极,1例主要波及胰头并包绕下腔静脉。6例中,4例颖诊嗜铬细胞瘤,2例诊断为巨块型肝癌。DSA显示瘤体由肾上腺动脉供血,肿瘤血管丰富,染色浓密,诊断为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12.
CT、MRI与DSA在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MRI与DSA检查在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资料,CT平扫22例,其中增强扫描17例。MRI检查22例,其中增强扫描13例。DSA检查5例。结果CT表现为高密度,略高密度,等密度。MRI表现为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与T2WI均呈高信号,病灶周围可见低信号环;T1WI与T2WI均呈低信号。病灶无占位效应或占位效应轻微,病灶多为不强化及轻微强化。DSA检查无肿瘤染色。结论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MRI表现典型,比CT表现更具特异性,与CT检查结合是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参考DSA表现有利于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子宫肌瘤的MR成像研究以--DSA为参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以DSA为参照评价子宫肌瘤的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DSA上有明显血供的子宫肌瘤行MRI检查,所有病例采用SE T1、turbo—SE T2WI和SET1WI增强扫描,对比剂为Gd—DTPA,剂量0.1mmol/kg体重,对不同成像序列的MRI信号特点和相关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37个肌瘤T1WI均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多为等、高信号(28个肌瘤),增强扫描肌瘤均出现明显强化,信号多数高于或等于子宫肌层(35个肌瘤)。多数肌瘤内部为均匀结节状或团块状改变,其间可见分隔结构,肌瘤包膜在T1WI、T1WI和增强扫描时能明确显示。结论 DSA表现明显血供的子宫肌瘤MRI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肌瘤血供。  相似文献   

14.
血管球瘤的临床及MRI诊断(附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管球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其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对3例手指血管球瘤的患者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3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肿瘤呈结节状,位于肌肉软组织内;在T1WI上为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及梯度回波序列上为高信号,静脉注射Gd-DTPA后病变明显强化。结论:MRI能明确血管球瘤的解剖部位,提示其组织学特点,对指导其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MRI与DSA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MRI、DSA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7例(脑内型22例,脑外型5例),其中9例行CT扫描,24例行MRI检查,10例行DSA检查.分别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表现为稍高密度影,MRI表现为混杂信号团块,DSA检查未见异常染色。结论: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比较有特异性,综合CT、MRI和DSA所见有利于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头颈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MRA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与DSA对照,探讨MRA在头颈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与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头颈部血管检查的病例32例,均进行2D-TOFMRA和DSA检查,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2例经DSA检查8例为正常,余24例中病变血管共38支,其中轻度狭窄12支,中度狭窄8支,重度狭窄8支,闭塞10支;MRA正确诊断26支,总体准确率为约70%。椎动脉假阳性较高,达62.5%。结论MRA可以作为颈动脉和大脑动脉环闭塞性疾病的筛选方法,但不适宜应用于椎动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在颈部动脉血管狭窄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临床拟诊颈部动脉血管狭窄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患者行颈部3D CE-MRA。将两种方法检查结果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 23例患者共230个节段血管,3D CE-MRA显示了227个节段,共诊断出74处(32.6%)狭窄,其中28处轻度狭窄,22处中度狭窄,20处重度狭窄,4处闭塞;DSA共显示了230个节段的血管,共诊断出69处(30.4%)血管狭窄,其中24处轻度狭窄,23处中度狭窄,19处重度狭窄,3处闭塞。与DSA相比,3DCE-MRA对颈部动脉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动脉闭塞的显示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85.71%、90.91%、90%和75%,两种检查方法对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有良好的一致性(κ=0.921,P=0.000)。结论 3.0T 3DCE-MRA能够可靠的评价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基本可以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18.
烟雾病的磁共振成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分析8例烟雾病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探讨磁共振成像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8例烟雾病中男女各4例。年龄4~49岁,平均20.4岁。磁共振成像应用Siemens1.0TMR系统和头表面线圈。均有SE序列T1WI和T2WI,7例有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3D-TOFMRA),1例有DSA。结果:SE序列MRI均见丘脑-基底节区(单侧2例,双侧6例)有扩张的烟雾血管,其中以T1WI显示更为清楚直观。7例3D-TOFMRA和1例DSA均见ICA上端、MCA和ACA近端闭塞以及丘脑-基底节区的烟雾血管。这些病理血管分布侧别与SE序列磁共振成像所见一致。结论:SE序列磁共振成像和3D-TOFMRA是诊断烟雾病的有效方法。T1WI显示丘脑-基底节区烟雾血管优于T2WI。3D-TOFMRA尚适用于烟雾病血管旁路术后随诊及其高危人群普查。  相似文献   

19.
颅颈部动脉狭窄的增强 MRA与DSA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椭圆形中心K空间编码增强(CE)MRA在颅颈部动脉狭窄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48例根据临床症状怀疑有颅颈部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CE MRA和DSA检查.MRA图像采用MIP、MPR方法重建,范围包含从主动脉弓部到Willis 环的所有的血管.以DSA为标准,MRA和DSA结果通过统计相关系数比较.结果 以是否狭窄为评判点时,MRA和DSA在各段颅颈部动脉取得较好的一致性.以狭窄程度超过70%为评判点时,MRA和DSA在颈动脉部位取得相当高的一致性.CE MRA显示椎-基底动脉,颈动脉终末段,颅内血管方面稍差.结论 椭圆形中心K空间编码CE MRA能有效地筛选出颅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在颅外颈动脉部位可使大部分患者免于接受DSA检查.在诊断椎-基底动脉,颈动脉终末段,颅内血管狭窄方面的准确度不够,不能替代传统DSA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