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方法对 15例脑瘫患儿进行系统的家庭康复治疗 1年。结果基本正常 3例 ,有效10例 ,无效 2例。结论小儿脑瘫的家庭康复治疗是一种有效、经济、简单易行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儿脑性瘫痪的社区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病因明确,症状、体征均典型的小儿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 )8例,进行社区综合康复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小儿脑瘫的诊断主要根据实用儿科学有关脑瘫的诊断 [1]:损伤的病因,运动神经功能异常,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年龄 8个月~ 3岁,平均 1.5岁。病因,早产合并脑室管膜下出血 2例,新生儿期缺氧缺血性脑病 4例,脑室管膜下出血 1例,核黄疸 7例。临床分型:痉挛型 4例, 3例四肢痉挛性瘫痪, 1例双重瘫痪,手足徐动型 1例,共济失调型 1例,混合型 2例。合并症:智力低下 6例,癫痫 1例,行为感知觉障碍 2例。方法:采用运…  相似文献   

3.
佳木斯市小儿脑性瘫痪的社区康复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康复医学在我国开展较晚,人们对立存在不同的看法是很自然的,本栏目专门给读者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争鸣园地,栏中所载文章一般尚不够成熟,不代表本刊也不代表任何组织而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欢迎读者踊跃投搞。佳木斯市约有残疾儿童2万,其中脑瘫患儿52O名,约占残疾儿童总数的3%。自199O年起,佳木斯市开展了社区康复,给脑瘫患儿带来了福音,使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取得理想效果。1康复形式1.1充分利用社区康复网络在佳木斯市社区康复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佳木斯市社区康复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下,利用原有三级医疗卫生保健…  相似文献   

4.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瘫的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强  李雪静 《中国康复》2009,24(4):269-271
脑瘫患儿发病形势多样化.临床表现复杂,脑瘫的治疗不能采用单一治疗方法,因此综合康复疗法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综合应用现代康复医学技术、针灸推拿、中药等传统康复手段,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时期脑瘫患儿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式,临床实践证明综合康复治疗比单一手段治疗小儿脑瘫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在社区进一步康复的模式和途径。方法:45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5例;观察组采取由医院康复医学科直接参与和指导的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社区康复治疗。结果:干预3个月后,2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GMFM和WeeFIM 评分均较干预3个月末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2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较干预3个月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由医院康复医学科直接指导模式下进行社区康复的新模式,更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文体疗法在脑瘫社区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脑瘫的文体疗法是在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中 ,针对患儿的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体育、娱乐和游戏等项目对其进行康复训练的一种方法。游玩是儿童、少年的天性 ,利用带有竞争性、游戏性的训练项目对脑瘫患儿进行训练 ,可使他们在心情愉快的状况下 ,身体的运动功能障碍和负性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生活质量。由于体育、娱乐训练的许多项目中具有游戏的性质 ,所以 ,文体疗法在脑瘫的康复训练中具有独特的作用。1文体疗法的作用1.1使脑瘫患儿的身体运动功能障碍得到改善 通过体育、娱乐训练治疗 ,可以降低患儿肌肉的张力、防止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社区康复组42例,家庭康复组49例,各经过6个月相应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以GMFM-88测定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结果:社区康复组治疗前GMFM-88总分38.4±16.2,治疗后54.8±16.8,(P<0.05);家庭康复组治疗前36.8±14.1,治疗后48.2±15.0(P< 0.05);两个组间治疗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98,P<0.05),社区康复组疗效好于家庭康复组.两组各功能区评分比较显示,除了A区之外,其他各区评分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社区康复组评分高于家庭康复组.不同年龄段患儿粗大运动的改变情况显示,低年龄段的GMFM分值增长快于高年龄段,社区康复组分值增长大于家庭康复组分值的增长.结论:社区康复较家庭康复更能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低年龄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和康复治疗问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小儿脑瘫的康复应该是从婴儿期开始到成年期所有年龄段的一个连续过程,也就是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到以后的康复治疗、教育指导以及成人后涉及到的职业康复等方面的广泛问题.对已具有高危因素的小儿来说,由于此时是脑的发育速度最快、脑的可塑性和脑的功能代偿性最强的时期,所以早期干预、早期预防、追踪观察,使脑瘫得到有效防治,是保护高危儿健康、减少残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脑瘫儿童言语障碍及康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儿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必须学习的最重要的技能是“交流”.不幸的是,脑瘫儿童由于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脑部运动中枢受损,不但影响运动功能的发展,也伴随有感知觉、认知以及语言的障碍,并影响其社会性、学习、语言等的发展.其中语言发展又是所有社会化、认知、学习、交流、职业等发展的基础,所以运动功能的康复与语言交流的康复训练是脑瘫儿童康复、教育的两大重点.  相似文献   

10.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是儿童严重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1].国外报道脑瘫发病率占新生儿的2.0‰~2.5‰,自1970年以来患儿总数保持稳定,或轻微增长[1].我国江苏、河北、四川、黑龙江、甘肃及广西六省(区)1~6岁儿童的抽样调查发现,脑瘫发病率为1.92‰[2].  相似文献   

11.
小儿脑性瘫痪的教育康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当前国内脑性瘫痪教育康复的现状及趋势。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5-01期间有关小儿脑性瘫痪的文献,检索词“脑性瘫痪,康复,教育”,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手工查阅研究对象为小儿脑性瘫痪的患者、研究内容为小儿脑性瘫痪的教育康复相关专业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脑性瘫痪教育相关的内容进行综述。资料提炼:共收集文献为59篇,参考书籍8本。排除重复性研究及观念陈旧的文献,纳入12篇文献和5本专业书籍的相关内容。资料综合:脑性瘫痪儿童的教育是一种特殊方法和形式进行的教育,教育康复要解决患儿运动、感觉、交流障碍,应早期干预、寓教于乐、采取集中训练,同时兼顾个体,采取家庭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充分运用引导式教育,激发和发展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儿童的性格与主动参与社会的积极性,使之体能、言语、智力和掌握日常生活技巧方面同步发展,尽可能独立适应社会和所生存的环境。结论:①医疗和教育的脱节,造成负责脑性瘫痪儿童教育的学校缺乏适应其需求及身心特点的教育康复课程。因此,为学龄脑性瘫痪儿童制定符合其身心康复、发展需求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课程及其标准已势在必行。②建立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和教育网络档案可有效提高连续性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当前国内脑性瘫痪教育康复的现状及趋势。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01/2005-01期间有关小儿脑性瘫痪的文献,检索词“脑性瘫痪,康复,教育”,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手工查阅研究对象为小儿脑性瘫痪的患者、研究内容为小儿脑性瘫痪的教育康复相关专业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与脑性瘫痪教育相关的内容进行综述。资料提炼:共收集文献为59篇,参考书籍8本。排除重复性研究及观念陈旧的文献,纳入12篇文献和5本专业书籍的相关内容。资料综合:脑性瘫痪儿童的教育是一种特殊方法和形式进行的教育,教育康复要解决患儿运动、感觉、交流障碍,应早期干预、寓教于乐、采取集中训练,同时兼顾个体,采取家庭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充分运用引导式教育,激发和发展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儿童的性格与主动参与社会的积极性,使之体能、言语、智力和掌握日常生活技巧方面同步发展,尽可能独立适应社会和所生存的环境。结论:①医疗和教育的脱节,造成负责脑性瘫痪儿童教育的学校缺乏适应其需求及身心特点的教育康复课程。因此,为学龄脑性瘫痪儿童制定符合其身心康复、发展需求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康复课程及其标准已势在必行。②建立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和教育网络档案可有效提高连续性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脑性瘫痪( 脑瘫) 的疗效。方法:在社区运用综合康复手段治疗脑瘫90 例,并与在资源中心治疗的78 例比较。结果:168 例总有效率90 .5 % ,社区组91.0% ,资源组89 .9 % ,疗效相似;平均疗程社区组为6.3,资源组为3.5,后者疗程缩短优于前者( P< 0 .01) ;而显效率社区组为58.8% ,资源组为32 .1 % ,前者优于后者( P< 0 .05) 。结论:社区康复和家庭参与为脑瘫康复的一种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以脑神经损伤不可逆理论为基点 ,运用中西医相结合的综合性医疗康复措施 ,促进机体代偿功能 ,纠正肢体畸变 ,建立新的条件反射 ,改善其运动功能。方法 :运用中药、针灸、按摩、经络疏通 ,He-Ne激光低能量血管内照射 ,紫外线氧离子透入 ,03生命信息仪 ,参量阵超声药浴 ,功能训练等手段进行医疗康复。结果 :总有效率为99.4 % ,其中显效率为51.7 %。结论 :中西医综合性治疗 ,标本兼治是治疗脑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脑瘫儿童的教育康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脑性瘫痪是由于出生后各种原因造成的脑损伤导致的以运动障碍为主的残疾 ,常伴有智力、语言、视觉和感知觉的障碍 ,而且这些障碍往往会制约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因此 ,对脑瘫儿童的康复应该采取全面、综合的方法 ,在逐渐改善患儿运动障碍的同时进行教育康复 ,以提高其智力水平 ,使其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之中。对脑瘫儿童的全面康复包括 :医疗、教育及社会康复。其中医疗康复是全面康复的基础 ,而教育康复同样是一重要的环节[1] 。对脑瘫儿童的康复目的是最终使他们能独立生活、参与社会。因此 ,教育康复就显得至关重要。对脑瘫儿童的教育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与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 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症状,康复治疗干预的方法。方法通过68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小儿治疗前后运动发育率的比较说明康复治疗的意义。结果 治疗后脑瘫儿童的运动发育率明显提高。结论 康复治疗方法在脑性瘫痪儿童的运动功能提高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Cerebral palsied (CP) children were given intensive visuo-oculomotor train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visuo-oculomotor control, using children's films as a visual stimulus.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a group of normal children of the same age. Results showed that training does improve visuo-oculomotor system control as illustrated by (1) a marked increase in smooth pursuit precision and maximum velocity, (2) an improvement of saccadic movement precision and stability, and (3) a shortening of the saccadic reaction time. The highest performance was observed under conditions in which the child pointed at and followed the visuo-acoustic target with his arm extend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脑性瘫痪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程度、不同康复时间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 3— 3 6个月的脑瘫儿 90例 ,用前瞻性方法 ,随机将 3— 12个月、13— 2 4个月、2 5— 3 6个月分为 3组。每组 3 0例 ,其中轻、中、重度各 10例 ,分别全面康复治疗 2个月与 3个月 ,对每例行治疗前、后生活自理能力 (ADL)评价 ,将所提高分值百分比进行组间比较 ,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婴幼儿CP康复治疗时间 3个月组明显优于 2个月组 ,病情程度一致的各年龄组组间比较康复疗效及各年龄组轻、中、重度CP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3— 12个月组明显优于 2 5 -3 6个月组。结论婴幼儿脑瘫康复治疗 3个月疗效显著。轻、中度脑瘫康复疗效明显 ,轻度脑瘫效果最佳。年龄越小 ,康复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9.
As in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community-based rehabilitation (CBR) in China is very important. However, because of differences in the social system, economy, and cultural level, it is impossible to implement a uniform model of CBR. This paper introduces material to show how CBR in China tends to be spontaneous. Experience of CBR stations in Shenyang has initiated a new approach to CBR within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