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关键是如何延长缓解期,克服耐药性,防止髓外白血病发生,为探讨提高无生存的方法,我们采用COAP+DNR(柔红霉素)作诱导巩固治疗,多种方案交替进行维持治疗,使12例急非林白血病持续缓解已达2.5年以上,现报告如下。一、对象病例系1989年6月~1990年10月经临床及细胞形态学、组化染色确诊的ANLL12例。急单3例,急拉(m2)7例,急拉(m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4~7)岁6例,(7~10)岁3例,>10岁3例;伴眼部浸润3例;确诊前未经任何治疗。二、方法诱导方案选用COAP,Prednison60mg/(m2·d)(1~7…  相似文献   

3.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的急性白血病称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此型白血病极易发生颅内出血及呼吸窘迫综合症,早期死亡率高,缓解率低。本文报导我院1989年1月至1996年6月采用VP-VDCP方案治疗儿童高白细胞急淋白血病18例,目的在于探讨降低早期死亡率,提高长期缓解率的方法。18例中男,14例,女4例,年龄6个月至13岁,确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200×109/L8例、200~300×109/L6例,>200×109/L4例。ALL113例、ALL24例、ALL31例。确诊后先给以小剂量VP方案(VCRlmg/m2、Prcl40mg/m2/天),辅以扩容、抗凝〈低分子右旋糖酐〉,碱化尿液(5%碳酸氢钠、别嘌呤醇)等综合治疗。外周白血细胞数第3天开始下降,一般3~5天,最迟10天降至50×109/L以下,此后再给以VDLP方案强化疗,同时鞘内注射MTX.Ara-cDXM每周1次。用此方案使早期死亡率由文献报导的60%降至16.7%;缓解率由20%提高到83.3%,其中2例完全缓解已达7年。然而此型白血病髓外浸润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及睾丸白血病发生率高,极易导致复发,本文复发率33.3%。所以如何加强髓外白血病的防治,是降低复发率,提高长期缓解率的关键,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患儿 女,9岁。于1996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确诊时外周血WBC为490×109/L,原幼淋巴细胞0.88;骨髓中原幼淋巴细胞0.89,单抗为普通淋巴细胞表型;组化染色:糖原(+),未作染色体检查。入院后予泼尼松及别嘌呤醇预处理,环磷酰胺、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及左旋门冬酰胺酶诱导,第28天骨髓完全缓解。后用3次大剂量氨甲喋呤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性治疗,继以威猛及阿糖胞苷巩固治疗。出院后6个月行颅脑放疗,规则应用高危维持方案,定期强化治疗。骨髓及外周血象均正…  相似文献   

5.
使用HOAP+DEA方案治疗小儿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36例。21例(58%)先后放弃治疗。19例坚持治疗者,完全缓解(CR)11例(57%),持续完全缓解(CCR)〉5年1例(5.3%),≥2年3例(15.8%),〉1年者2例(10.6%)。总结认为,影响小儿ANLLCCR最主要取决于初治时化疗强度、CR后的治疗措施,及地区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6.
使用HOAP+DEA方案治疗小儿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36例。21例(58%)先后放弃治疗。19例坚持治疗者,完全缓解(CR)11例(57%),持续完全缓解(CCR)>5年1例(5.3%),≥2年3例(15.8%),>1年者2例(10.6%)。总结认为,影响小儿ANLLCCR最主要取决于初治时化疗强度、CR后的治疗措施,及地区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7.
白血病的皮肤病变多见于髓性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少见 ,而以皮肤病变为首发或复发症状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更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 4例报告如下 :一、病例来源 :4例均为我院 1 988~ 1 997年收住院确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男 2例 ,女 2例 ;4例均为初诊 ,年龄 4个月至 4岁。其中L1型 3例 ,L3型 1例。二、临床特点 :入院时 4例均无明显贫血及出血 ,外周血象 :Hb 1 0 2~ 1 2 0g/L ;WBC4 2~ 6 8× 1 0 9/L ;PC 70~ 98× 1 0 9/L ,均未见幼稚细胞。仅例 4颈部可触及花生米大小淋巴结 ,肝脏肋下 3cm ,脾脏肋下 1c…  相似文献   

8.
9.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10^9/L的急性白血病称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此因病极易发生颅内出血及呼吸窘迫综合症,早期死亡率高,缓解率低。本文报导我院1989年1月至1996年6月采用VP-VDCP方案治疗儿童高白细胞急淋白血病18例,目的在于探讨降低早期死亡率,提高长期缓解率的方法。18例中男,14例,女4例,年龄6个月至13岁,确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0 ̄200×10^9/L8例、200 ̄30  相似文献   

10.
儿童及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前期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前期虽有报告,但儿童ALL 前期报告尚少。我们对两例儿童ALL 前期患者进行了动态观察,现报告如下:病历摘要例1,患儿贾××,男,13岁,以大便带血且进行性增多为主诉,按出血原因待查收住院。入院体检:体温36℃,脉搏100次/分,血压100/50毫米汞柱,呼吸20次/分,重病容,贫血貌,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全身表浅  相似文献   

11.
小儿急淋白血病强化疗导致一个剂量即骨髓缓解的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随着联合化疗的发展,小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淋)的完全缓解率及持续完全缓解率不断提高,5年无病生存率可达50~70%,但仍有相当部分病儿缓解后复发。为了探讨提高长期无病生存率的方法,我们于1989年10月设计了  相似文献   

12.
例1,男,8岁。1988年9月骨髓检查诊为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急淋),经治疗完全缓解。后自动停药,1989年10月骨髓复发,经诱导再次完全缓解。1990年4月出现双侧腮腺肿大。腮腺部位穿刺见到大量原始淋巴细胞,诊断为急淋腮腺复发。同时查骨髓仍完全缓解。给予COAP方案2疗程后腮腺肿胀完全消失,3月后骨髓复发死亡。  相似文献   

13.
研究长期缓解(7年以上)的儿童急性白血病,无论是对于确定预后良好的临床、血液学指标,或是对于制定最恰当的治疗方案,都是很重要的。由于采用现代的治疗方法,病人完全缓解并存活5年者,根据Mathe、Pouillart,Simone等人的资料已达17~58%;Rosen和Howack的资料为7.8%;Yamada和Uetani的资料为1.55%。当长期缓解5~7年以上时,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真正康复。  相似文献   

14.
我院1975年~1991年共收治病毒性肝炎3685例,其中25例并发再障,报告如下。25例均先发生肝炎后出现再障,两者相隔23d~104d。男10例,女15例,年龄8~14岁,24例属急性黄疸型,肝组织病理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均有乏力、尿色深黄及巩膜黄染等。不规则发热、皮肤淤  相似文献   

15.
例1男,2月。拒乳伴尖叫1天,抽搐5~6次于1991年9月入院。足月顺产,生后20天左右发现皮肤稍黄,无外伤史,母孕期健康,母乳喂养。体检:T36.6℃,P160次/分,R48次/分。嗜睡,呼吸  相似文献   

16.
我科近5年共收治婴儿肝炎综合征163例,有7例并发颅内出血。临床表现嗜睡、惊叫2例,抽搐5例,皆有前囟紧张或膨隆及佝偻病表现。检查均示血胆红素增高,严重肝功能异常,血钙降低,并有贫血。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正常,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5例腰穿见血性脑脊液,7例B超提示颅内出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儿童T细胞急淋白血病(T-ALL)危险度特异性微小残留病(MRD)分层标准的预后价值。方法对于采用BCH-03方案(n=40)或CCLG-08方案(n=43)治疗的T-ALL患儿,分别在中危和高危组分析诱导治疗结束(TP1)和巩固治疗前(TP2) MRD水平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在TP1,中危组MRD≥10-3、高危组MRD≥10-2与预后差相关。在TP2,中危组MRD阳性、高危组MRD≥10~(-4)也与预后差有关。据此,提出了新的分层标准:对中危组,MRD反应良好(MRD-GR)指TP1 MRD 10-3或TP2 MRD阴性,MRD反应差(MRD-PR)指TP1 MRD≥10-3且TP2MRD阳性;对高危组,MRD-GR指TP1 MRD 10-2且TP2 MRD 10~(-4),MRD-PR指TP1 MRD≥10-2或TP2 MRD≥10~(-4)。无论中危或高危,最终复发的患儿均为MRD-PR,10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4. 3±12. 8)%和(20. 0±12. 6)%(与MRD-GR比较,P值分别为0. 0003和0. 001)。结论对儿童T-ALL,危险度特异性MRD分层标准可能更准确地预测疗效,应在使用相同治疗方案的多中心研究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9.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起病急 ,进展快 ,通常无白血病前期 (Pre ALL)的表现。本文报告 2例以骨髓幼淋巴细胞偏高为白血病前期主要表现 ,1周~ 5个月后转化为ALL。例 1 女 ,6岁。因面白 2个月 ,咳嗽、发热 4~ 5d入院。查体 :P 140次 /min ,贫血貌 ,双肺呼吸音粗 ,少许干鸣音 ,心尖部可闻及Ⅱ级缩鸣。肝肋下 3cm ,脾未及。血常规 :WBC 2 6× 10 9/L ,Hb 5 9g/L ,PLT 10 7× 10 9/L ,分数 :早幼粒细胞 0 0 1,晚幼粒细胞 0 0 2 ,杆状核粒细胞 (St) 0 2 3,S 0 2 1,L 0 43。入院诊断 :再生障碍性贫…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 患儿女性,4岁,因发热20余天伴面色苍白、乏力、消瘦、双下肢痛2天于1999年5月21日入院。查体:体温39.2℃,脉搏140次/分,精神差,消瘦,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瘀斑,颈部及双侧腹股沟区可触及多个花生米大小淋巴结,质韧,无压痛。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粗。腹软,肝肋下 3.0cm,质韧,脾肋下 2.0cm。四肢脊柱无异常。实验室检查:外周血 WBC27.4×109/L,幼稚淋巴细胞80%,Hb 84g/L,PLT 40×109/L。骨髓象示增生极度活跃,淋巴系异常增生,原始+幼稚细胞占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