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附2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提高CT检查对本病价值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8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硬膜下出血10例,脑内出血4例,脑室内出血2例。结论 CT检查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和范围,是诊断维生素缺乏症并颅内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CT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确诊的33例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CT征像.结果: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蛛网膜下腔,本组病例几乎全部有蛛网膜下腔出血93.93%(31/33),其次是脑实质及硬膜下78.78%(26/33),脑室内出血少见本组仅1例.混合出血也是本病CT特征的一个显著特征,本组混合性出血占81.82%(27/33)结论:CT检查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诊断具有非常霞要的价值,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及范围,也可用于随访疗效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提高CT检查对本病价值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3例经临床证实的婴儿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脑内出血5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硬膜下血肿2例,出血破入脑室1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硬膜下血肿2例,均为单侧并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出血1例.结论:CT检查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及范围,且能随访疗效及判断预后,是诊断维生素缺乏症并发颅内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路苓  于春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79-1080
目的 探讨影响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随访结果。结果 颅内出血以右侧大脑及多部位出血多见,硬膜下出血最多见,其次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脑室内出血。随访正常29例(69%),后遗症13例(31%),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脑瘫、癫痫、语言发育落后。硬膜下出血预后较好,后遗症发生率5%,蛛网膜下腔出血次之,脑内出血的预后较差,出血量大导致脑疝者预后最差,后遗症发生率为100%。结论 头颅CT筛选是非常必要的,预后与颅内出血部位及量关系密切,后遗症发生率高,除应早诊断、旱治疗外,急性期适当降颅压,恢复期按疗程治疗和及早干预.最重要是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何萍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111-1112
目的 评价CT在诊断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有完整临床及影像资料的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病例的临床CT表现。结果 硬膜下血肿1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实质内出血10例,硬膜外血肿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室内出血1例。结论 颅脑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既可确定出血部位及程度.同时也是对临床疗效的观察和预后判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路苓  于春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4):1079-1080
目的探讨影响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随访结果。结果颅内出血以右侧大脑及多部位出血多见,硬膜下出血最多见,其次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脑室内出血。随访正常29例(69%),后遗症13例(31%),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脑瘫、癫痫、语言发育落后。硬膜下出血预后较好,后遗症发生率5%,蛛网膜下腔出血次之,脑内出血的预后较差,出血量大导致脑疝者预后最差,后遗症发生率为100%。结论头颅CT筛选是非常必要的,预后与颅内出血部位及量关系密切,后遗症发生率高,除应早诊断、早治疗外,急性期适当降颅压,恢复期按疗程治疗和及早干预,最重要是加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何萍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3):1111-1112
目的评价CT在诊断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有完整临床及影像资料的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病例的临床CT表现。结果硬膜下血肿1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脑实质内出血10例,硬膜外血肿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室内出血1例。结论颅脑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既可确定出血部位及程度,同时也是对临床疗效的观察和预后判断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方法:对90例确诊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和头颅CT 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78例为单纯母乳喂养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面色苍白、前囟饱满、全身性或局限性抽搐、发热、黑便、拒乳、呼吸不规则、两侧瞳孔不等大等 ;CT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脑缺血缺氧性改变、脑室内出血.结论:正确的预防、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张雪斌  周珉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2):1353-1354
目的 :评价 CT在小儿颅内出血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分析 6 9例经临床确诊患儿的临床和 CT影像资料。结果 :出血原因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30例 ,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 9例 ,脑血管畸形 7例 ,脑动脉瘤 3例 ,烟雾病 2例 ,化脓性脑膜炎 10例 ,颅脑外伤 8例。出血部位 :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2 6例 ,脑室内出血 6例 ,脑实质出血 4例 ,硬膜下出血 11例 ,混合性出血 13例。结论 :CT是诊断小儿颅内出血首选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小儿颅内出血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迟发件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24例新生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及CT征象,所有病例均行常规颅脑CT平扫。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硬膜下出血14例,脑实质出血2例,脑室内出血3例。颅内单部位出血14例,多部位出血10例。结论:颅脑CT扫描对新生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诊断有重要的作用,对指导临床进行早期合理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头颅B超、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进行同期对照检查,比较两种影像方法的诊断特异性。方法:对50例患儿在头颅B超检查的同时进行头部CT检查。结果:1.颅内出血中的室管膜下出血超声诊断为20例,CT诊断为0例;2.脑室内出血超声诊断为9例,CT诊断为4例;3.脑实质出血超声诊断为3例,CT诊断为3例;4.硬膜下出血CT诊断为2例,超声诊断为0例;5.蛛网膜下腔出血CT诊断为8例,超声诊断为0例。结论:超声、CT对新生儿期不同部位的颅内出血的诊断特异性不同,临床应选择适宜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小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颅内出血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63例小儿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凝血酶原时间检查超过照3s以上。63例头颅CT诊断以脑实质出血多见,次为蛛网膜上腔出血。降颅压采用小剂量甘露醇合用呋塞米及地塞米松。结论:小儿颅内出血以缺氧缺血性脑病、产伤和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为主。治疗给予止血、小剂量甘露醇降颅压、脑细胞赋活剂及慎重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13.
罗彩梅  侯继文  蓝锋 《西部医学》2006,18(4):432-434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发病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25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性别、喂养方式、地域差异、肝功能异常、巨细胞病毒感染、维生素K预防性注射与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关系密切。结论加强婴儿混合喂养,维生素K预防性注射,加强农村婴儿特别是男性婴儿的营养监测,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进行肝功能和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查,并辅以护肝治疗等全面综合治疗,是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曾冬明  王小宜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2):177-180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病人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86%);其中12例合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2例合并脑室内出血,2例合并脑实质内出血,1例合并硬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3例(7%),2例合并HIE;室管膜下出血2例(4%);脑实质出血2例,1例合并脑实质出血(IPH)和HIE;硬膜下出血3例(7%),均合并头皮下血肿。结论CT检查能对新生儿颅内出血作出准确的诊断,能精确显示出血部位、程度及分型,这些改变与病因、预后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超声、 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40例确诊为颅内出血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实施超声、 CT诊断并有完整的影像学诊断资料,分别对单独的超声、 CT诊断结果,超声与CT联合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40例患者中,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别是检出率最高的3个出血部位,且在室管膜下出血的检出率上超声显著高于CT,而在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以及硬膜下出血的检出率上,则有CT优于超声的情况,室管膜下出血和脑室内出血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CT、超声以及 CT 联合超声3种诊断方法下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2.9%、74.3%和92.9%, CT联合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2种影像学方法单独诊断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和CT都是临床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二者各有优缺点,将其联合应用,可以在诊断过程中获得最佳的诊断结果,为患儿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穿刺引流在迟发维生素K1缺乏致颅内出血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常规治疗的27例迟发维生素K1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为对照组,27例进行早期穿刺引流治疗的患儿为观察组,然后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出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不同时间的NAB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出血停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同时间的NAB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穿刺引流在迟发维生素K1缺乏致颅内出血中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Hunt-Hess Ⅳ、Ⅴ级合并脑室出血的动脉瘤(AN)破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结合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及颅压监测,对42例病情Hunt-Hess Ⅳ、Ⅴ级合并脑室出血的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超早期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结果:动脉瘤31例完全栓塞,11例大部分栓塞(≥90%)。死亡12例(28.6%),随访6~12个月,GOSⅠ级4例,Ⅱ级8例,Ⅲ级14例,Ⅳ级9例,Ⅴ级7例,无动脉瘤复发。结论:积极处理脑室出血及梗阻性脑积水,超早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Hunt-Hess Ⅳ、Ⅴ级合并脑室出血的动脉瘤破裂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与低钙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VKDB)致颅内出血90例(Ⅰ组),同期住院的晚发型VKDB无颅内出血23例(Ⅱ组)。入院时,查头颅CT,检测血钙水平、血电解质、血小板。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体重,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低钙血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的年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钙血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发型VKDB致颅内出血患儿中低钙血症发生率高,预防低钙血症有利于减低此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疑似有颅内出血的新生儿120例,同时进行超声和 CT 检查,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出血的检出率,同时分析患儿构成和患儿超声表现。结果120例新生儿共检出颅内出血者64例,检出率为53.33%;超声检出率为95.31%,CT 检出率为92.19%(P >0.05);64例患儿中,脑室管膜下出血者39例,伴脑室内出血者15例,伴脑室扩大者5例,脑实质出血者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例,硬脑膜下出血者1例,脑室出血病例明显多于其他部位出血的病例;按照新生儿颅内出血分级标准,其中:I 级者39例,II 级者15例,III 级者5例,Ⅳ级者2例。结论利用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具有检出率高、无辐射、无创伤、经济性以及可重复检查的优点,在新生儿颅内出血常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临床特征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46例迟型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36例,发生率78.3%。本组病例治愈32例,治愈率69.6%,死亡3例,病死率6.5%,病情好转自动出院9例(19.6%),无效放弃治疗2例(4.3%)。结论迟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以自发性颅内出血为特征。新生儿从出生至生后3个月定期小剂量补充维生素K1可预防本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