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血管蒂锁骨内侧端骨膜、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带血管蒂锁骨内侧端骨膜、骨瓣转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 ,观察了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 ,并在标本上模拟术式设计。结果 :恒定起源的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游离长度达 8cm以上 ,外径 1.4± 0 .3mm。 90 .0 %终支直接达锁骨 ,10 .0 %与颈横动脉 (肩胛上动脉 )锁骨支吻合间接达锁骨。结论 :以甲状腺上动脉胸锁乳突肌支为蒂锁骨内侧端骨膜、骨瓣转位修复下颌骨缺损或行颈椎前方植骨融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肩部血管蒂骨膜(骨)瓣的解剖学基础与术式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肩部带血管蒂骨膜 (骨 )瓣移位治疗肩关节周围骨不连、骨缺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术式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 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观察并测量肩关节周围动脉网有关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肩关节周围动脉网有关血管来自 :①胸肩峰动脉 ,主要分支中锁骨支长度 (2 .0± 0 .1)cm、外径 (1.2± 0 .2 )mm ;肩峰支长度 (5 .1± 0 .4 )cm、外径 (1.5± 0 .2 )mm ;三角肌支外径 (1.9± 0 .2 )mm ,发出点至三角肌和胸大肌入肌点长度分别为 (4 .8± 0 .5 )cm和 (3.2± 0 .4 )cm。②旋肱前动脉 ,主要分支中外侧降支长度 (6 .0± 0 .7)cm、外径 (1.2± 0 .2 )mm ,起点距肱骨大结节最高点为 (4 .1± 0 .7)cm ;内侧降支外径 (1.0± 0 .7)mm ,起点距肱骨头最高点距离为 (4 .0± 0 .6 )cm。③旋肱后动脉 ,其大结节骨膜支起点外径 (1.2± 0 .2 )mm ,供骨面积为 3.0cm× 5 .0cm。④肱动脉肌间隙支发升支直接骨膜支 ,上行连接旋肱前动脉内侧降支 ,其外径 (1.1± 0 .3)mm。上述动脉存在丰富的吻合。结论 :以肩部血管为蒂的骨膜 (骨 )瓣 ,是治疗肩关节周围骨不连、骨缺损及骨坏死的重要供区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带蒂腹横肌瓣转位修复膈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新生儿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腹横肌的形态、血供及神经支配.结果1)腹横肌肌性部厚度平均为(0.98±0.22)mm,与腱膜部移行处的长度平均为(10.35±1.78)cm,平脐高度的宽度平均为(4.88±1.05)cm,腱膜部平均宽度(2.62±0.51)cm.2)腹横肌血供为多源性,由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腰动脉、旋髂深动脉升支供血,位置恒定.结论设计带蒂腹横肌瓣转位修复膈缺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临床应用缝匠肌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解剖学上的依据.在6具(12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对供应缝匠肌髂骨瓣血管的人肌位置、入肌外径及其在髂骨瓣的分布进行观测.结果显示股深动脉分支、旋股外侧动脉横支及降支分别在距髂前上棘(10.8±1.2)cm、(¨.2±2.1)cm、(1 6.3±2.5)cm进入缝匠肌,入肌外径分别为(3.0±0.2)mm、(2.9±0.1)mm、(2.8±0.1)mm,在髂骨分布范围分别为2.0 cm×3.5 cm、2.0 cm×3.0 cm、2.0 cm×2.8 cm.缝匠肌髂骨瓣血供丰富,提示选择分离缝匠肌蒂的最佳长度为(10.8±1.2)cm.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腕部背侧带血管蒂骨 (膜 )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 ,解剖观测了骨间前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腕背支以及第 2 ,3掌背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①骨间前动脉腕背支始于桡骨茎突上 (6 .6± 0 .7)cm处 ,外径 (1.4± 0 .2 )mm ;②桡动脉腕背支起点距桡骨茎突 (1.2± 0 .3)cm ,外径为 (1.3± 0 .3)mm ;③第 2 ,3掌背动脉分别始于桡动脉腕背支和掌深弓的穿支 ,外径均为 (0 .8± 0 .2 )mm ;④尺动脉腕背支于豌豆骨上 (4 .1± 0 .6 )cm始于尺动脉 ,外径 (1.2± 0 .3)mm。上述动脉间相互吻合丰富 ,在手背形成动脉网 ,并发骨膜支分布尺、桡远端和掌骨。结论 :以上述动脉腕背支及第 2 ,3掌背动脉为蒂 ,可以设计不同的带血管蒂的骨 (膜 )瓣 ,用于邻近移位修复舟、月骨骨不连或骨坏死  相似文献   

6.
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逆行转位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临床治疗胫骨中下段及踝部慢性骨髓炎合并软组织缺损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方法 :35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 ,观测了比目鱼肌内侧半的形态及血供特点。结果 :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血供主要来自胫后动脉分支节段性供应 ,平均每侧 6支 ,其中最下 2支距内踝突出点上距离分别为 (5 .45± 2 .0 8)cm、(9.70± 2 .43)cm ,管径分别为 (1.31± 0 .2 8)mm、(1.42± 0 .33)mm。从而设计出比目鱼肌内侧半肌瓣逆行转位的新术式。结论 :该术式可用于修复胫骨中下段及踝部慢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 ,手术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带血供的阔筋膜瓣转位重建膝交叉韧带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并观察初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 ,解剖及观测大腿前外侧面阔筋膜的形态、血供来源、分支及分布特点 ,2例新鲜标本模拟手术。结果 :膝上外侧动脉起始外径 (1.7± 0 .3)mm ,干长 (2 .8± 0 .2 )cm ,起始后沿股骨后外侧向前外侧上行分为升支和降支 ,供血分布于大腿阔筋膜。临床应用该术式重建膝后交叉韧带断裂伤 1例 ,效果满意。结论 :以膝上外侧血管为蒂阔筋膜瓣转位重建交叉韧带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带胸大肌胸肋部肌蒂骨(膜)瓣转位修复顽固性肱骨骨不连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了胸大肌胸肋部的形态、血供及其与肋胸骨的关系。结果 胸肋部肌腹上缘长18.8cm,下缘长19.5cm,肌蒂游离长度可达16.8cm,血供主要来自胸肩峰动脉胸肌支,其外径1.8mm,长度为5.6cm,其分支在肌内沿肌束走行。结论 可设计以胸大肌胸肋部为蒂带肋软骨骨膜、胸骨骨瓣转位修复顽固性肱骨骨不连。  相似文献   

9.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跟骨内侧和上腿内侧下1/3筋膜血管来源与分布情况,其中分布到跟骨内侧的滋养动脉主要来自足底外侧动脉与胫后动脉的分支,分别发出3~9支和2~5支外径0.6±0.4mm的骨支。小腿内侧下1/3筋膜的血供来自胫后动脉的肌间隙筋膜皮动脉,有1~3支,外径0.8±0.5mm。踝管区的骨皮支与肌间隙动脉的下行支相吻合。根据供区解剖学规律,充分利用筋膜血管明显纵向分布的特点,设计带筋膜蒂跟骨瓣,转位修复内踝骨折、骨不连。  相似文献   

10.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实践证明,带蒂肌骨瓣转位植入是骨修复效果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尤其是邻近肌蒂骨瓣转位植入,操作简便,移位距离短,对解剖干扰小,骨瓣血运充分,骨愈合率高。经过对大粗隆解剖分析,作者设计了前1/2大粗隆肌骨瓣转位植入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坏死新术式,经临床应用,均获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应用解剖 大粗隆的血液供应是来源于旋骨内侧动脉的后上动脉分支。该分支可游离性强。大粗隆的肌附着有臀中肌、臀小肌和梨状肌,这些肌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带血管蒂枕骨骨模瓣行枕颈融合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经动脉罐注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和8例头颈铸型标本(5例保留骨胳)上,解剖并观测枕骨骨膜的血供情况,并在标本上模拟术式设计。结果枕骨骨膜血供丰富,枕动脉的枕支和降支及椎动脉第三段各发出到枕骨的骨膜支为11.0±1.5、2.5±1.0、3.8±0.9支,骨膜支的外径为0.3~0.8 mm,骨膜支相互吻合成网;枕动脉枕支可游离长度为3.7±0.3 cm,外径2.1±0.2 mm;枕动脉降支可游离长度为2.1±0.2 cm,外径1.5±0.2 mm;椎动脉可游离长度为3.6±0.2 cm,外径2.6±0.4 mm。结论设计带血管蒂枕骨骨膜瓣转位行枕颈融合术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带血供半腱肌肌腱转位重建后交叉韧带 (PCI)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5 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半腱肌肌腱的形态、血供来源、分支及分布特点 ;2侧新鲜下肢标本进行摹拟术式。结果 :半腱肌腱长 15 2cm ,宽0 5cm ,厚 0 4cm ,其血供主要来源于月国动脉的半腱肌支、膝下内侧动脉的腱支和腱外周组织血管网。肌门位于半腱肌外后 ,距股骨内上髁上方 3 6± 0 8cm ;结论 :半腱肌肌腱与后交叉韧带形态相似、有足够的游离长度。血供丰富为多源性。以半腱肌肌腱转移重建前交叉韧带易成活和恢复功能。故采用带血供的半腱肌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是较理想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带蒂腹横肌瓣转位修复肺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生儿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腹横肌的形态、血供及神经支配。结果:1)腹横肌肌性部厚度平均为(0.98&;#177;0.22)mm,与腱膜部移行处的长度平均为(1 0.3521.78)cm,平脐高度的宽度平均为(4.88&;#177;1.05)cm,腱膜部平均宽度(2.62&;#177;0.51)cm。2)腹横肌血供为多源性,由肋间后动脉、肋下动脉、腰动脉、旋髂深动脉升支供血,位置恒定。结论:设计带蒂腹横肌瓣转位修复肺缺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带血管蒂的背阔肌瓣构建侧支循环治疗四肢慢性缺血性疾患 ,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 在 34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尸体上 ,对肩胛下动脉的起始、分支及在背阔肌外缘深部表面的分布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肩胛下动脉起始外径 (3.9± 0 .3)mm ,设计的带肩胛下动脉的血管化的背阔肌瓣长 (12 .2± 2 .3)cm ,临床观察肌瓣肿胀不明显 ,术后四月肢端血氧饱和度明显增高。结论 带肩胛下动脉的背阔肌瓣构建侧支循环治疗四肢慢性缺血性疾患有一定的可能性 ,临床效果展示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隐血管蒂逆行组织瓣移位修复小腿中上段损伤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32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隐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 隐动脉和膝降动脉关节支在 84 .33%的情况下共干于膝降动脉 ,膝降动脉在距股骨内侧髁上平均 8.4 2cm处发出 ,起始处外径 (1.79± 0 .32 )mm ,走行 (4.0 2± 2 .2 0 )cm后发出关节支后主干延续为隐动脉。隐动脉起始部外径 (1.14± 0 .2 3)mm ,营养缝匠肌的下 1/3段和膝内侧上部的皮肤。隐动脉终末支分布于小腿内侧上段皮肤 ,并在鹅足区附近皮下与膝下内侧动脉皮支和胫后动脉肌间隙皮支有恒定的吻合。膝降动脉关节支主干长 (6 .0 7± 0 .98)cm ,起始部外径 (1.19± 0 .2 3)mm ,营养大收肌腱和股骨内侧髁。结论 隐血管蒂逆行组织瓣移位可以修复小腿中上段骨和 (或 )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临床上较为棘手喉气管狭窄提供新的修复方法。方法 研究23具(46侧)福尔马林固定的头颈部标本的二腹肌前腹的形态学特征并测量其相关的解剖结构。结果 二腹肌前腹以(30.4°±3.5°)的角度起于下颌骨二腹肌窝内,其长度为(4.8±0.7),颏下动脉二腹肌血管支在距颏下动脉起始点(2.4±0.7)cm发出,下颌舌骨神经伴随血供入肌,该肌附着骨膜面积为69.6~155.4(111.6±28.2)mm2。结论 根据颏下动脉皮瓣和胸锁乳突肌锁骨骨膜瓣的制备方法和二腹肌前腹相关的解剖学数据,设计以二腹肌前腹和颏下动脉为蒂的下颌骨骨膜瓣修复喉气管,有良好的解剖学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带血管蒂大收肌腱修复陈旧性后交叉韧带提供应用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无下肢疾患的成人标本上解剖观测了 42侧后交叉韧带的长、宽、厚及其止点距大收肌腱止点的距离 ,研究了 70侧大收肌腱的形态特点和关节支的起止、分支、分布等。结果 ①后交叉韧带长为 (2 .6± 0 .4)cm、宽 (10 .1± 1.4)mm、厚 (3.5± 0 .2 )mm ;②大收肌腱腱质部长 (6 .8± 1.2 )cm ,宽 (9.6± 2 .0 )mm ,厚 (2 .2± 0 .6 )mm ;③后交叉韧带止点距大收肌腱止点的距离为(3.4± 0 .4)cm ;④膝降动脉的分支关节支的主干长 (6 .6± 1.2 )cm ,起点外径为 (1.9± 0 .5 )mm ,分支营养大收肌腱和股骨内侧髁骨质骨膜 ,并参与吻合形成膝关节动脉网。结论 带血管蒂的大收肌腱血供丰富 ,供区形态可塑性大 ,作为重建后交叉韧带有足够的长度 ,是修复后交叉韧带缺损的良好供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旋前方肌的肌内血管分布状况及肌皮双叶瓣的解剖学基础.方法:26侧前臂标本分别进行改良明胶/氧化铅灌注(14侧)或明胶墨汁灌注(12侧),层次解剖观测旋前方肌及骨间前动脉,测量其管径及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并拍摄X线片.应用电脑图像处理软件(Scion Image for Windows)分析旋前方肌肌皮瓣供区面积等.结果:旋前方肌体积5.5 cm×5.0 cm×1.0 cm,按血供方式可定义为Ⅱ型肌(Mathes and Nahai分类).其血供以骨间前动脉血管为主,桡、尺血管为辅.骨间前血管蒂长9.6 cm,动脉直径2.3 mm,静脉直径2.8 mm.骨间前动脉的背侧皮穿支(DPB)营养前臂背侧和腕背的皮肤,该支与1,2支持带上动脉中间支相吻合,DPB平均直径是1.2 mm,伴行静脉平均直径是1.3 mm,分布平均面积是21 cm2.结论:本研究证实了旋前方肌瓣及其肌皮双叶瓣的血管基础及它们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3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比目鱼肌附着肌于腓骨、胫骨的范围、与腓肠肌合并部位进行了观察。对比目鱼肌的血管供应、神经支配进行了测量分析和研究。比目鱼肌的供血动脉来自胫后动脉和腓动脉,肌瓣最大支动脉起始部外径男2.10±0.10(1.40~2.80)mm;女1.62±0.03(1.30~2.28)mm,肌瓣最大支动脉蒂长男2.52±0.20(1.52~4.80)cm;女1.93±0.31(1.02~2.62)cm。同时为选用比目鱼肌带腓骨复合瓣治疗慢性胫骨骨髓炎,陈旧性骨折等切取肌骨瓣的大小提供了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20.
胸大肌锁骨部肌蒂锁骨瓣移位术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带脑大肌锁骨部肌蒂锁骨肌骨辩转位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树成人上肢标本上观测胸夭肌锁骨部形态、血供及其与销合的关系。结果:购大肌锁骨部肌腹长平均为12.2cm,起始于锁骨宽平均为6.3cm,厚平均为0.7cm。止住长平均为0.6cm,厚平均为05cm,肌蒂游离长度可达10.5cm。结论:可设计以胸大肌锁骨部为蒂的锁骨肌骨辩转位修复脏骨骨不连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