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木彪  何援利 《实用癌症杂志》2003,18(3):318-319,332
恶性肿瘤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 ,抑制血管生成可能是限制肿瘤生长和防止转移的有效策略。肿瘤的血管系统已成为 1个新的抗肿瘤治疗靶点 ,目前已有多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应用于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近年新发现的内抑素(endostatin)是 1种强力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2.
血管生成抑制素Endostatin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97年O‘Reill从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瘤中分离到一种新的20kD具有特异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抑制因子--Endosiatin,它对牛它细血管内皮细胞、牛肺主动脉内皮细胞有特异的抑制增殖作用,而对非血管内皮细胞系细胞如NIH3T3,A10平滑肌细胞等则无增殖抑制作用,实验证实大肠杆菌生产的复性及未复性的Endostatin及杆状病毒生产的重组Endostatin均有抑制鸡胚血管生成的作用,而且  相似文献   

3.
从人血浆中分离出血管生成抑制素(Angiostatin),并以此进行胃癌转移模型治疗试验,以探讨血管生成抑制素抑制胃癌浸润转移的作用.以Sepharose亲和层析柱从血浆成分中分离出纤溶酶原,再用弹性蛋白酶酶切,经Sepharos 4B-Lysine亲和层析柱分离出血管生成抑制素.以完整组织块裸鼠胃壁内原位种植建立胃癌转移模型,肿瘤种植当天给实验动物24μg(1.2mg/kg)血管生成抑制素腹腔内注射,以后每天给以12μg(0.6mg/kg);以相同剂量的纤溶酶原腹腔内注射作为对照,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作为空白对照;治疗共进行3周,肿瘤种植后10周处死实验动物,测量肿瘤体积,观察转移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  相似文献   

4.
Wu JX  Xu BL  Huang WL 《癌症》2005,24(3):376-384
血管生成与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目前,以抑制血管生成为靶点治疗肿瘤有望成为抗肿瘤新疗法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了多种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其中一些已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对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结构、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原发性肿瘤抑制其转移瘤生长的分子机制,O’Reilly等从一个原发性肺肿瘤抑制其转移瘤的小鼠模型上,分离纯化到一个由原发瘤产生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瘤生长的多肽,并命名为血管稳定素。  相似文献   

6.
血管抑素与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血管抑制是一种新发现的特异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剂,对肿瘤血管形成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是非常有效的抗肿瘤血管形成抑制因子,可能在血管生成调控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是治疗肿瘤的新途径。目前的研究重点是通过抑制内源性促血管生成因子 ,利用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和外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来抑制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并获得重组人血管抑素 (angiostatin)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 )方法 ,从人胚胎肝细胞中扩增出人全长血管抑素cDNA片段。用原核细胞表达载体构建 pBV 2 2 0 /angiostatin重组质粒 ,并将其转化大肠杆菌DH 5α进行表达 ,初步纯化。应用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实验及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其活性。结果 经SDS PAGE分析 ,表达产物相对分子量约 3 8kD ,薄层扫描显示表达产物可达细菌总蛋白的 3 0 %。活性实验显示 ,重组蛋白能够抑制血管形成。结论 重组人Angiostatin在大肠杆菌中实现高效表达 ,并具有很好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成抑制素在实体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生成抑制素是肿瘤衍生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能有效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在实体瘤的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综述了血管生成抑制素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它与实体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在实体瘤抗血管生成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血管生成抑制素和IL—7联合治疗的肿瘤抑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裸质粒DNA肿瘤内直接注射入方法,以观察血管生成抑制素(Angiostatin),和IL-7联合治疗肿瘤的可行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构建的血管生成抑制素、IL-7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每次100μg/只),分别或联合注射到接种U14肿瘤细胞5天后的荷瘤鼠体内,以后每隔7天注射一次、共三次。观察荷瘤鼠的存活率、肿块生长情况、以及小鼠整体免疫功能,并对肿瘤对照组与联合基因治疗组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及细胞凋亡分析。结果 血管生成抑制素、IL-7、以及两者联合治疗均可不同程度地增加荷瘤鼠的存活率、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调节免疫功能,以联合基因治疗组更显著。病理分析表明联合治疗组肿瘤血管形成显著减少,基底部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升高。结论 直接裸质粒DNA注射血管生成抑制素和IL-7基因可能成为一种方便、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药物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人们认识到实体瘤的生长依赖血管生成后,各种血管生成抑制剂应运而生,为肿瘤治疗开创了新视角.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优势在于:(1)作用的靶是具有遗传稳定性的血管内皮细胞,不易产生耐药性;(2)药物易于到达靶细胞,与化疗药物合用,可以增加其在肿瘤组织内的聚集浓度;(3)有效抑制肿瘤转移、复发等.目前已有二十余种抗血管生成药物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本文就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现状,根据其作用原理,将其分为细胞内作用和细胞外作用两类.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抑制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轩  刘福坤 《临床肿瘤学杂志》2001,6(3):287-288,F003
1971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Folkman[1]教授在实验中发现一有趣现象:将黑色素瘤细胞注射进被抽干血液的甲状腺,结果黑色素瘤一直只有笔尖大,但一旦肿瘤与血管相通,肿瘤体积在2周内快速增大至100余倍。根据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4.
血管生成抑制素是肿瘤衍生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能有效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 ,在实体瘤的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综述了血管生成抑制素的研究现状 ,分析了它与实体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及其在实体瘤抗血管生成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内皮细胞抑制素(ES)、VEGF表达和肿瘤血管生成间的关系,初步探讨乳腺癌血管生成调节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9例乳腺癌组织ES、VEGF表达及其微血管密度(MVC);分别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试验和ELISA测定患者乳腺癌组织和手术前、后血清ES及VEGF水平.结果:1)癌组织ES、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5%和59.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5).2)手术前乳腺癌组血清ES和VEGF水平显著增高;手术3周后,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而ES仍保持在较高水平.3)癌组织VEGF表达、组织和血清VEGF水平间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癌组织ES表达和血清ES水平间仅有弱的关联(P=0.06).4)癌组织VEGF阳性和阴性组,MVC分别为37.5±10.3和22.8±8.3,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血清VEGF浓度与MVC呈正相关(P<0.0001,r=0.63);癌组织VEGF表达阴性组,血清ES与MVC显示负相关(P=0.03,r=-0.45).结论:VEGF是促进乳腺癌血管生成的直接相关因子,而ES可能是肿瘤及其转移的血管生成负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6.
血管抑素基因和内皮抑素基因抑制肝癌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的:比较血管抑素(angiostatin)和内皮抑素(endostain)基因抑制肝癌作用的差异.方法:建立大鼠肝癌模型,随机分组,在肝癌局部分别注入血管抑素基因、内皮抑素基因、血管抑素 内皮抑素基因及0.9%氯化钠溶液,观察各组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肿瘤凋亡率、肺转移瘤的数量、大鼠生存期及肿瘤生长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治疗组的肿瘤体积生长率均受到抑制,以双基因联合的作用最为明显.各治疗组肺内转移灶数、MVD和凋亡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和P<0.05);双基因联合应用组与其他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一基因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基因联合应用后大鼠存活时间最长,而对照组生存时间最短.结论:血管抑素、内皮抑素均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长、迁移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2种抑素基因的协同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是一种广谱的抗血管生成分子靶向药物,主要循证证据为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年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研究逐渐增多,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此外,有关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治疗手段、给药途径、给药方法的研究逐渐开展,有利于其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抑制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Endostar,恩度)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MTS/PMS系统测定不同浓度恩度对HUVECs和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恩度在相同时间内诱导HUVECs和HepG2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情况;通过迁移/侵袭实验、体外管腔形成实验和鸡胚尿囊膜(CAM)实验观察恩度对HUVECs迁移/侵袭和体内外管腔形成及功能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恩度持续作用72h,对HUVECs具有抑制增殖,且在50~200ng/ml的剂量范围内呈现浓度依赖关系;而对HepG2细胞未见明显作用.药物处理方式的不同,恩度对HUVECs诱导凋亡和迁移/侵袭作用差异显著;对HepG2细胞的迁移/侵袭未见明显影响.高剂量的恩度对HUVECs体外管腔形成和鸡胚尿囊膜的血管发生及成熟具有显著影响.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能够有效地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形成复杂的管腔,并显著影响血管的成熟;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生长及迁移/侵袭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持续微量泵入联合化疗治疗多种晚期恶性实体肿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晚期恶性实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单纯化疗组(78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组(78例)。两组在病种、分期、年龄、性别、一般状况评分及化疗方案等方面临床资料相近。治疗两个周期后据RECIST评价近期疗效和生命质量。结果联合化疗组总有效率为39.74%(31/78);单纯化疗组总有效率为17.95%(14/7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化疗组中患者生活质量(QOL)改善42例(53.8%),稳定26例(33.3%),下降10例(12.8%);单纯化疗组中患者QOL改善30例(38.5%),稳定17例(21.8%),下降31例(39.7%),两组QOL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均为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均能耐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持续微量泵入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晚期恶性实体肿瘤,能够有效控制和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的QOL,且安全、低毒、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0.
抑制血管生成在抗癌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肿瘤血管研究近年在国外颇受重视。肿瘤生长必须依赖持续和广泛的血管生成。肿瘤可产生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成因子、血管生成素、转移生长因子、TNF 等。抑制血管生成即可阻止肿瘤的生长,这可能成为抗实体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