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雷蕾  刘丹彦  吴会生  邹磊  安民  刘少星 《医学争鸣》2009,(20):2218-2221
目的:观察D-二聚体(DD)动态变化及凝血-纤溶参数对开胸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意义.方法:选择40例开胸手术(食管癌根治术和肺叶切除术)患者,于术前、关胸时、术后1d、术后3d行血浆DD、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凝固启动时间(CST)、最大凝固程度(MCE)、凝血达峰值时间(MCT)、平衡时间(BLT)和全反应时间(WFT)等凝血-纤溶图参数进行检测.术前所有患者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测均阴性.根据术后4—7d下肢彩超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T)组(n=13)和非血栓(NT)组(n=27).结果:与NT组比较,T组DD关胸及术后各时点均明显升高(P〈0.01~0.05),FIB术后3d明显增加(P〈0.05);与基础值比较,两组DD,FIB,MCE,BLT,WFT、术后各时点均明显升高(P〈0.01—0.05),而PT,APTT均于术后1d明显缩短(P〈0.01—0.05),TT于术后3d明显缩短(P〈0.01).结论:血浆DD动态监测对开胸术后并发DVT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而凝血-纤溶参数对预测DVT的形成无指导意义;且所有参数均提示术后血液呈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PLC)与悬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LC)对机体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影响,通过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检测,评估机体发生深静脉血栓(DAT)的危险性.方法:随机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共200例,分为气腹腹腔镜组(A组,n=100例)和悬吊腹腔镜组(B组,n=100例).分别记录两组术前24 h、术中气腹后20 min、术后24 h即时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指标值.结果:A组术中与术前、术后比较,各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比较,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各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C对凝血及纤溶指标影响大,而SLC影响小,避免了CO2气腹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减少深静脉血栓(DVT)及肺栓塞(PE)的发生.对于凝血纤溶功能不全患者、老年患者、手术时间长的患者,认为选择SLC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凝血和纤溶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发色底物、免疫比浊和凝固等方法定量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凝血酶(A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和血小板聚体率(PAgT),分别与对照组凝血纤溶各项指标比较。结果脑梗死组PAgT、D-D、Fbg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AT低于对照组;tPA低于对照组(P<0.01);PAI-1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异常。  相似文献   

4.
用血栓弹力图评价开胸手术围术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评价开胸手术围术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患者40例,分别于术前、术中3 h、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采集中心静脉血液标本,检测凝血四项指标和血栓弹力描记图(TEG).结果围术期PT、APTT无显著性差异,FG含量术后第1天和第3天显著低于术前和术中(P<0.05).TEG显示术中、术后反应时间(R)值和K值均逐渐增加,但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最大振幅(MA)在术中3 h和术后第1天降低,但与术前和术后第3天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凝血指数(CI)术中与术前相比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继续降低,但与术中相比无显著性差异;MA后30 min内血凝块幅度减少的速率(LY30)术后第1天开始增加,与术前和术中相比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开胸手术病人术中、术后凝血状态趋于低凝,TEG可对开胸手术围术期凝血纤溶功能的变化提供全面而准确的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对开胸非心脏手术气管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开胸非心脏手术患者,分为全麻联合硬膜外组(GEA组,n=22)和单纯全麻组(GA组,n=18).分别于入室开放静脉后5 min(T1)、插管前(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5 min(T4)观察SBP,DBP及HR的变化.结果 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SBP,DBP及HR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插管后1 min,SBP,DBP及HR较插管前均显著升高(P<0.01),GEA组SBP升高的幅度小于GA组(P<0.01);插管后5 min SBP,DBP及HR均有所下降,两组间降低的幅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插管前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TEA并没有显著加重诱导后出现的低血压,TEA能降低气管插管后SBP的变化,但是对插管后心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的规律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原发病将86例患者分三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n=43),原发性肝癌组(n=58),急性肝功能衰竭组(n=27).于术前及术中检测凝血、纤溶、血常规及生化等系列指标,观察各组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及酸碱失衡的变化,分析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凝血/纤溶功能的相关关系.结果 肝硬化组术前凝血状态的总体水平介于肝癌组与急性肝衰组之间,突出特点是术前血小板计数(PLT)明显减少,与其他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各凝血指标逐渐恶化,再灌注30 min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到峰值,纤维蛋白原(FIB)于无肝期达最低点,与术前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癌组凝血指标术前基本正常,术中变化幅度较其他两组小(P<0.05).急性肝衰组术前PT、APTT、INR延长显著,与其他两组比较,凝血状态最差(P<0.05),但恢复较快.FIB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无肝期除外.三组患者Hb、白蛋白(ALB)与TCO2无肝期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肝硬化组术中ALB水平较其他两组低,无肝期与再灌注30 min为著(P<0.05).三组患者术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与D-二聚体(D-Dimer)逐渐升高,再灌注期1 h达峰值(P<0.05).相关分析提示MELD评分与术中出血量具有相关性(r=0.638,P<0.05).结论 肝移植术中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特性因原发病的不同而各异,根据各自变化特点进行针对性调控,有助于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减少全身病理生理紊乱及术中出血,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0年2月至2015年6月我院妇科收治的40例子宫内膜癌及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子宫内膜癌记为研究组,健康志愿者记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前及研究组术前术后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PDW)、血小板压积(PCT)]、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溶指标[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前研究组较对照组血小板参数PLT显著升高,MPV显著降低(P0.05),PDW、PCT两组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PLT、MPV、PDW、PCT分别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凝血指标Fbg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其它凝血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aPTT、TT分别均较对照组及研究组术前显著降低,Fbf显著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纤溶指标分别均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t-PA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AI-1、D-D显著升高,分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37.50%较对照组0.00%显著增高(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发展的有效参考指标,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术后采取积极预防措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与产后出血的关系。方法对82例产后出血患者根据产后出血量的不同分为三组:少量出血组26例,出血量500~1 000 ml;大量出血组32例,出血量〉1 000 ml;对照组24例,为正常孕产妇,出血量〈500 ml。定量检测三组产时及产后48 h常规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少量出血组PT、APTT、TT、D-D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FIB、HGB、PLT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少量出血组比较,大量出血组PT、APTT、TT、D-D均明显升高(P〈0.01),而FIB、HGB、PLT则明显降低(P〈0.01)。结论产后及时监测常规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对于了解产妇机体凝血功能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从而降低孕产妇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AS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活性(AT-Ⅲ)、D-二聚体(D-D)等凝血、纤溶相关指标,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AS组D-二聚体,FIB高于对照组(均P<0.05),AS组与对照组其他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及FIB升高AS组ESR、CRP明显高于D-二聚体及FIB正常AS组(均P<0.01);相关性分析提示D-二聚体、FIB与ESR、CRP存在相关性。结论:AS患者血中D-二聚体和FIB水平均有升高,且与炎症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手术患者不同麻醉方式下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96例需行手术的西宁地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并通过血栓弹力图法对两组患者的凝血以及纤溶功能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的凝血及纤溶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均无明显变化,但两组患者的D-dimer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均无显著变化。与观察组相比,麻醉后对照组患者的R、K明显降低,α、MA、CI及LY30明显升高(P<0.05)。结论:西宁地区高红症手术患者给予硬膜外阻滞麻醉可以显著改善术后凝血及纤溶功能,有效避免血液高凝以及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胸科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Qu DM  Jin YF  Ye TH  Cui YS  Li SQ  Zhang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5):408-411
目的 了解胸科手术时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GEA)与单纯全麻(GA)两组病人应激激素。细胞因子变化。并观察GEA对胸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20例肺叶或肺叶局部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GEA和GA两组,于术前,切皮时,切皮后2,4,6h,术后第1,3日晨取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结果 (1)两组病人IL-6,ACTH及皮质醇浓度于切皮后逐渐升高,切皮后4-6h达高峰,GEA组皮质醇浓度在切皮后2h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余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2)IL-6与皮质醇浓度呈正相关(r=0.231)。结论 (1)胸部手术引炎性因子改变。其他泌不受硬膜外阻滞影响。(2)胸部手术使应激激素升高。硬膜外阻滞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泌不受硬膜外阻滞影响。(2)胸部手术使应激激素升高,硬膜外阻滞对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IL-6与皮质醇可能有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行镇静深度监测,进一步评价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组(GEA组),各20例,麻醉中维持BIS值在50~55。监测记录术前(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切皮时(T3)、去肋骨时(T4)、拔管即刻(T5)的BIS、MAP、HR及麻醉药用量,苏醒时间(停异丙酚到唤之能睁眼的时间)。结果:插管前即刻两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T2、T5时点,GA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GEA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GEA组麻醉药用量较GA组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间较GA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脑电双频指数检测下硬膜外复合全麻用于胸科手术,可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减轻气管插管、拔管时心血管不良反应.减少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氧供需平衡指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值(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difference of carbon dioxide,Pcv-aCO2)和中心静脉-动脉乳酸差值(difference between central venous and arterial lactate,Dcv aLac)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右胸、上腹正中两切口食管癌根治术(Ivor Lewis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全麻组(GA组,n=30)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n=30)。两组患者的全麻诱导基本一致,术中维持相同的麻醉深度,术后GA组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IA),GE组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术前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术中连续监测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及ScvO2等。患者入室后(T1)、关腹前(T2)、关胸前(T3)以及出麻醉后监控室(postanethesia care unit,PACU)前(T4)4个时间点分别抽取中心静脉血和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Pcv aCO2、Dcv aLac。记录患者术后第1天(POD1)和第2天(POD2)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随访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GA组相比,GE组术中HR、MAP显著下降(P <0.05),但其波动仍在正常范围内。在T4时间点,GE组ScvO2显著高于GA组(P<0.05),而其余3个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血气分析结果显示,T2、T3、T4时间点上,GE组患者Pcv aCO2、Dcv aLac均显著低于GA组(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GE组也显著低于GA组(P<0.05)。结论  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够提高ScvO2,显著降低Pcv aCO2和Dcv aLac,从而改善患者术中氧供需平衡,并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胡莉萍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76-1778
目的:探讨临产产妇分娩前血小板参数和凝血纤溶系统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本院生产的85例临产产妇为观察组,同期体检的85例未孕妇女为对照组,将两组产妇分娩前的血小板参数、凝血指标及纤溶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PT、APTT、TT均短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D-D、FDP及Ⅷ︰C均高于对照组,AT-Ⅲ低于对照组,PDW及MPV高于对照组,PLT及PCT低于对照组,且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波动幅度要大于未伴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临产产妇分娩前血小板参数和凝血纤溶系统指标呈现高凝状态,尤其是对于妊高征产妇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辅以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对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给予患者白控硬膜外镇痛:观察组采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辅以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min(R)、切皮后5min(T1)、术后1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测定患者血清皮质醇(Cor)、催乳素(PRL)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观察组T2~B时间点的Cor水平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26,P〈0.05);观察组T4时间点的Cor水平基本达到基线水平,与T0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11,P〉0.05)。观察组T1~T4时间点PRL水平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23,P〈0.05);观察组rr4时间点PRL水平基本达到基线水平,与T0时间点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820,P〉0.05)。观察组在T1~T4的IL-6水平与T0、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882;t=9.842、11.321、13.095、15.494,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术后辅以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能有效降低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龙伟  彭华保 《当代医学》2011,17(21):13-14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的凝血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依据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将60例新生儿分为危重组28例,非危重组32例;入院24h内采血检测血小板(PLT)计数、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D-二聚体(D-D)。统计分析危重组与非危重组凝血功能指标。结果危重组与非危重组比较,危重组PLT低于非危重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危重组FIB、AT-Ⅲ和PC降低,APTT、PT、TT和D-D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结论危重新生儿存在凝血功能紊乱,促凝物质增加,抗凝物质减少,纤溶系统被激活。监测凝血功能各项指标,对危重新生儿的早期干预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3种不同程度肺炎(普通肺炎、危重肺炎和极危重肺炎)患儿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为临床病情评估提供价值型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普通肺炎、危重肺炎和极危重肺炎患儿320例,其中普通肺炎患儿182例,危重肺炎患儿91例,极危重肺炎患儿47例,所有患儿入院24 h内抽血送检,分析比较各组的凝血功能、血浆D-二聚体(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