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杂音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对24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部动脉听诊与血管造影检查.根据颈部动脉杂音部位分为锁骨上窝杂音、颈前弥漫杂音及颈前局限杂音,并根据杂音强度分为1~5级.对颈部动脉听诊及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听诊发现本组145例(59.2%)患者有颈部动脉杂音,其中锁骨上窝杂音62例、颈前弥漫杂音44例、颈前局限杂音39例,100例患者(40.8%)无杂音;1 ~5级杂音分别有28例、26例39例、34例及18例.有颈部动脉杂音的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64.1%,93例)显著高于无杂音患者(49%,49例)(P<0.05).颈前局限杂音患者颈动脉狭窄及重度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锁骨上窝杂音及颈前弥漫杂音杂音患者(均P<0.01).颈部动脉杂音分级越高,颈动脉重度狭窄率越高(P<0.05).结论 有颈部动脉杂音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尤以颈前局限性杂音患者显著;杂音强度与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plasma homocysteine,pHcy)与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对185例脑梗死患者行MRA检查并按动脉硬化程度分组,比较不同程度颅内动脉硬化组患者血浆pHcy水平的变化.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等传统危险因素,以及pHcy、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等血生化指标.结果 (1)正常组、动脉硬化组和动脉狭窄组脑梗死患者高pHcy检出率分别为12.5%、37.5%、57.0%,随颅内动脉病变程度加重高pHcy检出率增高(P<0.05).(2)经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Hcy水平升高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33,95%CI:1.041~3.967,P<0.05).结论 pHcy水平升高与颅内动脉硬化程度有关,是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动脉硬化合并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RA结果分为颅内动脉狭窄组例)和无颅内动脉狭窄组例)。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检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脂蛋白-a,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性别(P=0.037 2)、吸烟(P=0.000 1)、糖尿病史(P=0.000 4)、高血脂(P=0.005 1)、高血压病史(P=0.002 5)、脂蛋白-a(P=0.007 3)、Apo-B(P=0.047 8)是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HDL-C(P=0.016 4)是颅内动脉狭窄的保护性因素。其中吸烟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糖尿病史、高血脂、高血压病史、男性是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脂蛋白-a、Apo-B、HDL-C与颅内动脉狭窄相关。危险因素越多,颅内动脉狭窄的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48例,老年组(年龄≥60岁)患者38例,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对患者脑动脉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及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1老年组患者在颅外动脉病变以及前循环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而颅内动脉病变以及后循环狭窄发生率却明显低于中青年组(P〈0.05或P〈0.01),在脑血管病变及颅内外动脉同时受累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青年组最常见为重度狭窄,发生率高于轻度及中度狭窄(P〈0.05),好发部位为椎动脉开口处,发生率高于颈内动脉起始段及大脑中动脉MI段(P〈0.05);老年组最常见为重度狭窄(P〈0.05),好发部位为椎动脉开口处及颈内动脉起始段,发生率高于大脑中动脉MI段(P〈0.05)。结论中青年患者最常受累血管为颅内血管,病变发生部位多以椎动脉起始处居多;老年患者最常受累血管为颅外血管,最常受累血管为椎动脉起始处及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外动脉并发狭窄导致的脑梗死的模式.方法 用CT血管成像(CTA)检测1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的狭窄情况;MR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确定患者的脑梗死模式:单发或多发性脑梗死,穿动脉梗死(PAI)、皮质支梗死(PI)、分水岭梗死(BZI)、大面积脑梗死.比较并发狭窄与非并发狭窄患者的脑梗死模式.结果 CTA示颅内外动脉并发狭窄69例,其中串联狭窄49例、非串联狭窄20例;非并发狭窄99例;无狭窄17例.颅内外动脉并发狭窄组的多发性脑梗死、PAI+ PI+ BZI的比率(55.1%,20.3%)显著高于非并发狭窄组(34.3%,5.1%)(均P<0.01);而单发小PAI的比率(24.6%)显著低于非并发狭窄组(48.5%)(P<0.01).并发狭窄组中串联狭窄亚组的多发性脑梗死(65.3%)及PAI+ PI+ BZI(26.5%)的比率显著高于非串联狭窄亚组(30%,5%) (P<0.05 ~0.01);而单发小PAI的比率(14.3%)显著低于非串联狭窄亚组(50.0%)(P<0.01).结论 颅内外动脉并发狭窄导致的脑梗死以多发性梗死及PAI+PI+BZI的模式多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232例经MRI、MRA检查的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存在狭窄患者根据狭窄部位分为单纯颅内狭窄组、单纯颅外狭窄组、颅内外狭窄组,分析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 (1)单纯颅内动脉狭窄者114例(62.0%),单纯颅外动脉狭窄者30例(16.3%),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者40例(21.7%)。前循环狭窄(76.6%)比后循环(33.7%)常见。分别主要发生在MCA(64.4%)、PCA(53.8%)。(2)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为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49、10.063、3.873、3.311、6.085)。(3)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779、3.593、4.408),高血压、糖尿病、Fbg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6.143、8.179、2.410)。(4)合并颅内外动脉狭窄组CRP(C-reactive protein,C-反应蛋白)平均值显著高于单纯狭窄的两组(P=0.001、P=0.018),单纯狭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研究人群中脑动脉狭窄以颅内动脉狭窄为多见。(2)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Fbg为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3)高血压、糖尿病为单纯颅内、颅外动脉狭窄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Fbg为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4)CRP可能为脑动脉狭窄的炎性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狭窄的分布及变化趋势。方法 缺血性卒中患者23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121例)和≥60岁组(109例),比较不同组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 ≥60岁组颈动脉颅外段和后循环颅外段狭窄的比率较<60岁组高(P<0.01);<60岁组颅内动脉闭塞较≥60岁组多见(P<0.01),<60岁组颅内动脉闭塞较同组颅外动脉闭塞多见(P<0.01)。结论 不同年龄缺血性卒中患者狭窄血管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方法对178例TIA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脑动脉颅内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其分布情况。结果在178例TIA患者中,124例(69.66%)存在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其中前循环动脉狭窄或闭塞50例(40.32%)、后循环为44例(35.48%)、前后循环均有病变为30例(24.19%);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29例(23.39%),颅外动脉为72例(58.06%),颅内、外动脉均有病变为23例(18.55%)。发现狭窄血管共237支,其中单支血管病变58例、多支血管病变66例。颅外血管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为81支,颅内血管狭窄以椎动脉颅内段最多为41支。结论 TIA患者常伴有脑血管狭窄,准确地评价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及其程度,为临床提供了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发病机制。已经证实,中国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颅内动脉狭窄为主,TCD检查发现,中国脑卒中患者中39.3%~51%存在大动脉闭塞性病变[1-3]。因此,进行颅内动脉狭窄的基础研究非常有必要。本文拟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特点.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1031例在院脑梗死和TIA患者的DSA资料,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00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DSA显示,1000例患者中有680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累计有1417条血管狭窄.发生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狭窄337条、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狭窄291条、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280条、椎动脉起始段狭窄207条、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115条、大脑前动脉狭窄100条、大脑后动脉狭窄70条.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和颈动脉颅外段是最常见的动脉狭窄好发部位.颅内动脉狭窄331例,颅外动脉狭窄134例,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215例.结论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仍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最近三年,多发病变、颅外动脉病变检出率明显上升,值得关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可预防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30例脑梗死患者、180例健康对照者血液标本,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Hcy、叶酸和维生素B12及酶法测定血脂水平。同时对165例患者作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按动脉硬化的程度分组,比较不同程度颈动脉硬化组血清Hcy水平变化。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cy与叶酸,维生素B12呈明显负相关(P<0.05),随着颈动脉病变程度加重血清Hcy水平呈上升趋势,且高Hcy检出率增高。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硬化程度有关,高血Hcy水平的主要原因可能与缺乏叶酸、维生素B12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结合二氧化碳(CO2)吸入试验评价单侧颈内动脉(ICA)或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力(CVR).方法 分别在静息状态下及CO2吸入试验后,对43例单侧ICA或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行SPECT检查.设定12个感兴趣区(ROI),左右对称各6个,计算各ROI的平均局部脑血流量比值(rCBF%),比较正常侧与患侧rCBF%的差值及CO2吸入试验前后各ROI的rCBF%变化.结果 43例患者检测516个ROI,对CO2反应存在4种情况:①静息状态下和CO2吸入试验后,各ROIrCBF%均正常241个;②静息状态时ROI rCBF%正常,CO2吸入试验后减低190个;③静息状态时ROI rCBF%减低,CO2吸入试验后减低更为显著25个;④静息状态时ROI rCBF%减低,CO2吸入试验后较前升高65个.另43例患者中有13例(30.2%)CVR正常,其中单侧ICA狭窄患者7例,单侧MCA狭窄患者6例.结论 SPECT ROI rCBF%提示单侧ICA或MCA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管CVR存在4种不同情况;单侧ICA或MCA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中存在CVR正常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的安全和有效的血管内治疗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2012年9月~2013年8月收住的因颅内外动脉狭窄拟行支 架治疗且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的患者26例。对其临床、影像学资料、治疗措施及结果、并发症及预 后等进行分析。 结果 26例患者共发现≥70%的狭窄或闭塞病变54处,动脉瘤30枚(非同流域16枚,狭窄后7枚,狭窄 处3枚,狭窄前4枚)。26例患者中21例实施了狭窄病变的支架置入术,共干预25个狭窄/闭塞病变,技 术成功率100%。选择个体化的动脉瘤干预措施:16例患者的17枚动脉瘤(非同流域、直径<5 mm、 夹层)建议随访观察;2例患者的2枚动脉瘤(直径>5 mm、形状不规则)择期行栓塞术;5例患者的 6枚动脉瘤(狭窄后、狭窄处、多发性、直径>5 mm、后交通段)同期行栓塞术或支架覆盖;3例患者 的5枚动脉瘤(狭窄后、分叶状、多发性、直径>5 mm)建议介入治疗但因家属拒绝手术等原因选择随 访观察。术后发生脑室出血1例。临床随访10~21个月,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仅发现无症状性支架内 再狭窄1例。 结论 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颅内无症状动脉瘤时根据动脉瘤与狭窄病变的位置关系,动脉瘤大小、 形态、位置、数量和患者情况等综合分析后给予个体化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侧分水岭脑梗死(IWI)的神经影像学特征与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评估28例IWI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病变,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结果:14例患者有大脑中动脉病变,其中部分型内侧分水岭梗死(PIWI)IO例,融合型内侧分水岭梗死(CIWI)4例;5例有颈内动脉病变,其中PIWI3例,CIWI2例。结论:IWI与颈内动脉以及大脑中动脉病变有关,PIWI主要与大脑中动脉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致血小板活化机制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超高磁场(3.0T)MRA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78例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和周围血血小板表面糖蛋白CD62_p、Ⅱ_b-Ⅲ_a表达,并与45例非脑梗死头晕患者对比。结果:78例脑梗死患者见MCA狭窄71例(91.03%),其中轻度MCA狭窄24例,中度MCA狭窄27例,高度MCA狭窄20例;其相应CD62p、Ⅱ_b-Ⅲ_a表达阳性率分别达(4.07±2.99)%、(1.33±0.64)%:(4.96±4.54)%、(2.20±0.87)%和(6.01±4.34)%、(2.31±1.06)%,高度MCA狭窄者活化血小板明显高于正常者和轻度狭窄者(P<0.05)。结论:MCA动脉狭窄引起血管剪切力重构,导致血小板活化,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山 《中国卒中杂志》2006,1(7):526-529
目的我们前瞻性研究了30例经颅多谱勒超声(TCD)和核磁血管成像(MRA)检查证实大脑中动脉(MCA)狭窄,并在该供血区域出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以探讨MCA狭窄的可能机制。方法全部病人均进行微栓子监测以及弥散加权磁共振(DWI)检查。急性梗死分成单发和多发梗死,梗死部位分成皮层梗死(CI)、交界区梗死(BI)和深穿支动脉梗死(PAI)。微栓子信号(MES)和DWI梗死病灶分别由两位不同的医生在不知道对方资料的情况下确认。结果DWI结果发现急性多发脑梗死和单发梗死各15例(50%)。多发梗死病人中,成链状排列的BI最常见(11例,占73%)。单发梗死中只有PAI是最常见的类型(10例,占67%)。10例(33%)病人检测到MES,每30min内MES的中位数为15(3-102)个。MES在多发梗死中的发生频率(9/15,60.0%)明显高于单发梗死(1/15,6.7%)(P=0.002)。MES的数目能预测DWI上脑梗死的数目(线性回归,调整后R2=0.475,P<0.01)。结论MCA狭窄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有两个:①穿支动脉闭塞引起的皮层下小的腔隙性梗死;②由动脉-动脉的栓子不能被清除而造成的多发小梗死,尤其是在交界区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脑梗死患者68例,根据彩色多普勒检查颈总动脉平均内中膜厚度,将其分为内膜正常组30例和内膜增厚组38例.并取33例年龄相当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oxLDL的含量.比较不同组别间oxLDL水平的差异以及oxLDL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oxLD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中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增厚组的oxLDL水平明显高于IMT正常组(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提示,oxLDL的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r=0.572,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oxLDL可认为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OR=3.896,P=0.002).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血清oxLDL水平显著升高,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