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因此强调早期、长期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的原则,合理的综合治疗手段可以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并可以减少或防止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临床实践证明,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切实的治疗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少,适用于不同阶段的2型糖尿病患者。笔者希望通过临床经验的分享,使更多的医疗工作者和糖尿病患者从中受益,特别是在控制血糖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面,从而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水平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格列吡嗪控释片联合盐酸二甲双胍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89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40)和对照组(n=49),对照组予格列吡嗪控释片治疗,联合组基于对照组联合采用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变化、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3.
那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那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观察6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那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组)31例,对照组(格列吡嗪联用二甲双胍组)30例,观察12周.观察餐前、餐后2 h血糖(FPG,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前、餐后2 h血浆胰岛素(FINS,2 hPINS),体重指数(BMI)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FPG,2 hPG,HbA1c,2 hPINS组内比较都有显著变化(P<0.05),但FINS,BMI变化不大(P>0.05),组间比较除2 hPINS外差异无显著性(P>0.05),那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组无低血糖反应出现.结论:那格列奈联用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相似,但那格列奈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格列吡嗪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列吡嗪(glipizide)为第二代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二甲双胍(mefformin)也有降低胰岛素抵抗及降糖作用.本研究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进行随机双盲试验,研究对2型糖尿病(T2DM)的降糖效果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在以后的几年中,糖尿病的治疗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如果处在第三试验阶段的一些药品达到它们目前的目标,能够进入市场,我们会看到以下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在以后的几年中,糖尿病的治疗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如果处在第三试验阶段的一些药品达到它们目前的目标,能够进入市场,我们会看到以下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片降糖、调脂及改善胰岛素敏感作用。方法:采用平行双盲随机对照研究两药的作用。结果:(1)吡格列酮组试验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和C-肽、餐后2h胰岛素和C-肽、甘油三酯(TG)和自由脂肪酸(FFA)、血尿酸和血压均较试验前下降(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较试验前升高(P<0.01)。二甲双胍组试验后空腹和餐后2h血糖、HbA1c:、餐后2h胰岛素、TG、FFA、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试验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HDL—C较试验前升高(P<0.01)。(2)吡格列酮组试验后空腹、餐后2h胰岛素和C-肽均低于二甲双胍组(P<0.05或P<0.01)。二甲双胍组TC与LDL—C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3)两种药物不良反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药有相似的降糖和调脂作用,而吡格列酮还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格列吡嗪联合阿卡波糖,观察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肝肾功能变化以及副反应,疗程3个月。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糖均得到良好的控制,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比较安全和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血脂、体重指数的影响.方法: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格列吡嗪加二甲双胍,对照组采用格列吡嗪,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血脂、体重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治疗组治疗前后具有非常显著差异性(P<0.01),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血肌酐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脂及体重指数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格列吡嗪联合二甲双胍能更好地控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可致血脂及体重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5例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设为观察组,余3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二甲双胍治疗,设为对照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疗效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同时注意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4.3%,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7.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FBG、2h PB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FBG、2h PBG、HbA1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格列奇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120例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格列奇特组、二甲双胍组、格列奇特联合二甲双胍组,对照了解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素的改变情况。结果使用联合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血脂降低、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结果格列奇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Ⅱ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伍英  曾立  王宁 《江西医药》2005,40(4):195-196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未接受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予吡格列酮30mg/d,对照组(30例)予二甲双胍0.75g/d,治疗12周。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药物均使空腹和餐后血糖、HbA1C明显下降(P<0.05),两组疗效相似。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结论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单用及分别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93例,随机分为3组各31例:单用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口服控制血糖治疗;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治疗;吡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控制血糖治疗。观察3组患者在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3组患者在控制FBG、2hPBG、HbA1c各项指标达标率方面均取得较好疗效,联合用药治疗组的指标达标率均高于单用吡格列酮治疗组,但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较单用吡格列酮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结论吡格列酮单用能较好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格列美脲或二甲双胍合用在控制2型糖尿病的血糖方面则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但合用组易发生低血糖不良反应,尤以吡格列酮与格列美脲联用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格列吡嗪片和二甲双胍片为对照,评价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三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研究方法,用药观察周期为12周,其中试验组服用药物为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格列吡嗪模拟片+盐酸二甲双胍模拟片;格列吡嗪对照组服用药物为格列吡嗪片+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模拟片+盐酸二甲双胍片模拟片;盐酸二甲双胍对照组服用药物为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吡嗪模拟片+二甲双胍格列吡嗪模拟片。结果:随机化入组患者352例,其中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组116例、二甲双胍组118例、格列吡嗪组118例。经治疗12周后,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组、二甲双胍片组、格列吡嗪片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别为(5.5±1.3)%、(6.0±1.4)%、(6.1±1.5)%;空腹血糖分别为(7.3±1.8)、(7.9±2.3)、(8.2±2.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分别为(11.0±4.0)、(12.2±4.2)、(12.5±4.5)mmol/L,3项指标较用药前均有显著下降,各组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餐后2小时胰岛素均有所上升,空腹胰岛素无明显变化。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二甲双胍片两组甘油三酯有所下降,格列吡嗪片组有所升高,胆固醇前后差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共发生不良事件54例,不良反应22例,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对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格列美脲单药治疗6个月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成2组:二甲双胍治疗组(A组)34例,在使用格列美脲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500mg,tid);吡格列酮治疗组(B组)34例,在使用格列美脲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15mg,bid);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同时利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FMD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升高(P<0.05)。但2组患者治疗前后FMD的改变无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均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但二者的作用无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格列吡嗪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某院于2017年3月~2018年8月期间接治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前者应用格列吡嗪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后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和FBG等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的HOMA-β和BM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FPG水平为(5.46±0.93)mmol/L,2hPG水平为(7.06±1.18)mmol/L,HbAlc为(6.15±0.47)%,空腹C肽水平为(2.23±0.87)ng/ml,HOMA-β为(57.39±13.28)%,BMI为(23.06±1.74)kg/m~2,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吡嗪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6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血糖控制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二甲双胍药物应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包括患者的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方案结合应用治疗后,指标均有部分改善,同时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适以及恶心等不良反应,而治疗组有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适以及恶心等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1.1%与对照组9.5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指标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晋红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1):809-811
目的:观察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40例)、二甲双胍组(40例)及联合治疗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胰岛素(INS)的变化。结果:连续服吡格列酮3个月后其FPG、2h-PG、HbAlC及空腹胰岛素(FINS)与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肾功能等无影响。结论:吡格列酮能显著降低血糖并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应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降糖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我们选择12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两组,单用吡格列酮或二甲双胍以观察其降低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吡格列酮组及二甲双胍组均为63例。二甲双胍用药1—3周开始下降,至第4周下降明显,而吡格列酮组至第8周下降明显,至16周无继续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吡格列酮26.8%,二甲双胍为41%。结论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无论是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均可使空腹及餐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该院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1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8例.观察组在原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片与二甲双胍片;对照组在原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仅服用二甲双胍片.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FBG、2hBG、FINS、HbA1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观察组FPG、2hPG、FINS、HbA1c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