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疾病,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其常见死亡原因之一。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方面,随着介入放射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正在逐渐替代外科手术,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3.
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静脉曲张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其病死率可高达15~35%,预防和控制出血是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及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4例乙肝后肝硬化、均合并有脾大、脾功能亢进 ,既往有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史 ,或有活性出血的患者采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选可吸收性明胶海绵作栓塞剂 ,将其切割成 1~ 2mm颗粒 ,加庆大霉素 12万U ,混入 6 0 %泛影葡胺 10~ 15ml注入行栓塞术 ,待脾动脉三级分支血流变慢时停止栓塞 ,造影检查栓塞范围。结果 :①外周血象 2 2例于术后 1周白细胞总数升至正常 ,2例白细胞升至 3.5× 10 9/L不再升高 ,以后也稳定在该水平 ;血小板 2 4h即开始上升 ,2 3例于 1周后升至 (10 0~ 2 0 0 )× 10 9/L ,1例升至 89× 10 9/L。② 4例有活动性出血患者 ,均于 48h内停止出血 ,6例红色征消失 ,消失率 75 % ,随访 2年仅有 2例分别出现 1次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③脾在 2个月后开始缩小 ,外缘凹凸不平 ,脾静脉变细。④并发症主要有发热、左上腹脾区痛 ,2例出现一过性谷丙转氨酶升高 ,其它为腹胀、厌食等。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于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可靠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薛迪广  杨文彬 《江苏医药》1997,23(12):890-890
我院自1986年4月至1995年6月,为71例肝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直视下。氨基丙烯酸正辛酯(TH胶)胃冠状静脉栓塞术,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本组71例,其中男60例,女11例,年龄18~63岁。合并食管下段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急诊手术32例。急诊手术中,按中华医学会1983年武汉制定的肝功能分级标准,四级24例,!级7例,I级1例。择期手术39例,肝功能巨级10例,五级17例,五级12例。本组71例肝活俭均为肝炎肝硬化大结节型。二、术式及并发症:脾切除加胃冠状静脉栓塞64例,其中3例同时作牌腔静脉分流术;脾动脉结扎加胃冠状静脉栓塞4…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LC)合并脾功能亢进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效果.方法 80例LC合并脾功能亢进和EGVB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42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内镜下静脉套扎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SE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外周血象、门...  相似文献   

7.
脾切除加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045000)高云生,赵庆荣,任振林,马宏祥脾切除加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我院自1989年~1992年采用脾切除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症16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对胃底静脉曲张长期疗效。方法 67例肝硬化并胃底重度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行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治疗。栓塞剂主要为无水乙醇、钢圈和明胶海绵。均行1次栓塞治疗,并经48~69个月随访,平均60.2个月,胃镜复查。结果随访期间43例(76.8%)胃底曲张静脉完全消失,8例(14.3%)胃底静脉曲张复发、无红色征及糜烂,有3例(5.4%)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无明显变化,而1例(1.8%)因门脉高压性胃炎致黏膜糜烂出血,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刺行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治疗具有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高,复发率低,长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胃冠状胃短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的长期疗效。方法经胃镜、超声、CT、实验室检查证实93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及脾功能亢进患者,随即分成:37例联合组,56例单纯对照组,并随访5年,定期复查胃镜、超声及肝功能及血细胞分析。结果联合组33例(89.6%)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消失,4例(10.4%)明显减轻,无1例发生再出血,白细胞(6.9±1.3)×109/L、血红蛋白(134.6±16.4)g/L,血小板(164.6±59.8)×109/L,门静脉血流量(0.66±0.15)L/min,而单纯对照组食管胃底静脉消失43例(76.8%),12例(23.2%)明显减轻,3例(5.4%)发生再出血,白细胞(4.8±1.3)×109/L,血红蛋白(98.2±16.6)g/L、血小板(116.2±45.9)×109/L、门静脉血流量(0.87±1.4)L/min;两组相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胃冠状、胃短静脉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快、复发率及再出血发生率低、长期疗效好,并有很好解除脾功能亢进症状,使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恢复正常值作用,优于单纯胃冠状、胃短静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SE)和内镜下静脉曲张硬化术(EIS)联合治疗对门脉高压症及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19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PSE和EIS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门脉高压变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脾脏大小改变。结果18例患者行1次PSE治疗,1例行2次PSE治疗,EIS治疗次数平均为2.3次。PSE和EIS联合治疗后患者脾功能亢进明显改善,脾脏体积减小,门脉高压有所缓解,上消化道出血危险程度减低,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SE和EIS联合治疗相对安全,创伤小,对肝硬化门脉高压造成的脾功能亢进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和预防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超选择栓塞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行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造影后进行超选择插管并行栓塞治疗,栓塞材料组合分别为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海绵条+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海绵条。结果 9例栓塞后,30d内无再出血,无肠缺血、肠坏死等并发症,1例栓塞1d后复发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超选择栓塞治疗创伤小,效果迅速可靠,是安全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吴伟东  李焯永 《中国当代医药》2011,(24):39+41-39,41
目的:探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5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脾栓塞术治疗,观察比较术前、术后脾功能亢进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6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性脾栓塞术后总有效率为94.4%(53/56),3例效果不明显。56例患者1年后随访,2例复发,复发率为3.57%。56例患者中,术后1周时有44例患者血小板均〉10.0×109/L。术后均有一定比例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实施PSE治疗,血细胞数值有不同程度升高,达到了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目的,消化道出血减少,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脾切除术与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脾切除术或脾动脉栓塞术的103例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接受脾切除术的57例患者定义为观察组,将接受脾动脉栓塞术的46例患者定义为对照组,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含量(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WBC、PLT显著升高,对照组患者的Hb、WBC、PLT同样显著升高,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WBC、PLT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体温、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腹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脾动脉栓塞术相比,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童耀英  王卫东  范晨  王春新 《江苏医药》2012,38(19):2359-2360
我科采用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2],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良好的护理减轻了患者围手术期痛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的康复.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36-71岁.所有病例均有一次以上上消化道出血病史,且均经胃镜证实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均行PTVE联合PSE.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部分脾动脉栓塞术( 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9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1~4年,观察术前与术后血常规、脾脏体积、门脉内径、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肝功能改变以及并发症。结果9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3个月脾脏逐渐缩小,6个月内明显缩小( P<0.01)。门脉内径缩小,术后不同时期门、脾静脉血流动力学具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无影响。83例术后有左上腹疼痛、发热,10例出现胸、腹水,5例出现左侧肺炎。结论 PSE治疗肝硬化并发脾功能亢进可显著改善脾功能亢进症状,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消化道出血风险,不影响肝功能,延长生存期,远期效果显著且稳定,是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田伦  张志华 《河北医药》2003,25(11):862-862
我们自 1994年 10月起 ,采用直视下钳夹密闭式胃冠状静脉栓塞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3 9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9例中 ,男 2 9例 ,女 10例 ;年龄 16~ 62岁 ,平均 3 9岁。全组均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食管静脉曲张为中、重度 ,肝功能按Child分级 ,A级 9例 ( 2 3 .1% )、B级 2 3例 ( 5 9% )、C级 7例( 17.9% )。病理检查 :术中所见 ,大结节型肝硬化 9例 ,小结节型肝硬化 12例 ,混合型 18例。细胞学检查 :3 9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 ,其中结节性肝硬化 3 4例 ,慢…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是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造成的弥漫性肝脏损害.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慢性肝病,病程较长,病情不可逆转,呈进行性恶化.  相似文献   

18.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皮穿刺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经B超、CT和临床资料证实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将4~5FRH导管经右侧股动脉插至脾动脉,行DSA检查,观察脾动脉的分支及结构和脾脏大小,对栓塞范围进行评估,然后超选择插管脾动脉远端近脾门处,经导管注入用抗生素浸泡的1mm×1mm×1mm大小的明胶海绵颗粒行部分栓塞术。结果:脾动脉插管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周、3个月复查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26例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恢复到正常水平,2例部分缓解;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疼痛,无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对脾亢患者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既可减轻脾亢又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且并发症少、恢复快。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评价脾部分栓塞术后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术对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治疗的价值。方法32例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经内镜检查行套扎硬化治疗后仍有出血的患者,经皮经肝穿刺行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治疗。栓塞剂主要应用无水乙醇、钢圈和明胶海绵。均行1次栓塞治疗,并经3~11个月随访,胃镜复查。结果29例复查胃镜,其中21例(72.4%)胃底曲张静脉完全消失,8例(27.6%)胃底曲张静脉明显减轻,无红色征及糜烂。随访期只有1例(3.1%)因门脉高压性胃炎、粘膜糜烂出血。而该项治疗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行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栓塞治疗能消除胃底静脉曲张,并可预防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脾动脉栓塞术是通过部分性阻塞脾动脉减少脾动脉血流,降低门脉压力,抑制亢进的脾功能,同时保留了脾脏免疫功能,因此更适用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采用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亢45例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