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吕仁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永华 《世界中医药》2007,2(3):151-153
中医学称糖尿病为消渴病,《黄帝内经》的记载将消渴病分为三个期:早期称为“脾瘅”;中期称为“消渴”;后期称为“消瘅”。消渴病消瘅期是由于消渴期上溢之甘气(血糖)不能解除,久之转为陈气。若陈气(糖毒)不除,复加怒气上逆,则出现胸中蓄积,致血气逆留,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成为消瘅。其初期,若干微型“瘕积聚”留于血脉,故全身皮、肌、脉、筋、骨、五脏六腑、诸窍均可被涉及而受伤害。但每位患者并发症的表现无论是部位,还是轻重程度,都各有不同。《灵枢.本脏》云:“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脆,则善病消…  相似文献   

2.
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中的运用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 活血化瘀治疗糖尿病的理论依据 瘀血导致消渴(糖尿病)论 瘀血是导致消渴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灵枢·玉变》云:"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臆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金匮要略》中指出:"病者如热状,烦渴,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状,是瘀血也"。《血证论》云:"瘀血在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沛雨 《河南中医》2007,27(7):75-75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历代医家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为“阴虚燥热”,因而至今将“阴虚”或“燥热”作为治疗消渴的用药依据,而对于阴虚燥热所致全身广泛瘀血之病理改变却认识不足。其实早在《内经》中就已阐述了消渴与瘀血的关系。如“怒则气上逆,胸中积热,血气逆流,骨筝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金匮要略》亦阐述了瘀血做渴,  相似文献   

4.
应用仲景方药治疗消渴的脏腑辨证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之名,始见于《内经》。《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气之滥也,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虽然对消渴的症状未曾说明,但已概括了消渴的病因病机。《灵枢·五变篇》又谓:“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除“消渴”、“消瘅”之外,还有如“鬲消”、“肺消”、“消中”等不同名  相似文献   

5.
“五脏脏真”与“消渴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 ,久则形体消瘦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对消渴病病机的认识传统上一直认为是阴虚为本 ,燥热为标。《灵枢·五变》篇 :“人之善病消瘅者 ,何以候之 ?少俞答曰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消瘅即五脏脏真不足在消渴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随着中医理论及临床的发展 ,对消渴病病机的认识也日趋深入 ,现结合《内经》中有关论述及后世医家之说 ,对其病机作如下探讨1 心脏与消渴的关系心主神明 ,主血脉。《医宗己任编·消症》“消之为病 ,源于心火炎炽……然其病之路 ,皆由不节嗜欲 ,不慎喜怒。”说明了心与消渴…  相似文献   

6.
消渴从肝论治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般认为消渴病机主要与肺、胃、肾三脏关系密切,而本人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血糖的变化也与患者的情志因素有很大关系,并从肝论治消渴每获良效。现试从其病因、病机、三消之候及其并发症探讨之。 1 病因 消渴病的发生与情志失调的关系最早见于《灵枢·五变篇》“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与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刘河间《三消论》认为“……或耗乱精神,过违其度,或因大病阴气损而血液衰虚。”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真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在黄帝内经里已有详细记述它三多一少的特征——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当时的病名叫:脾瘅、消渴、膈消、热中、消中……等。到了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里,统一的以消渴命名。消渴的病因,主要的有:一、精神影响:灵枢本藏篇:“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近代苏联医家也认为精神上的刺激,能通过大脑皮层视  相似文献   

8.
张德贵 《光明中医》2005,20(2):14-17
消渴之病即现代医学所称之糖尿病。消渴之名概括而形象地反映了消渴病之主要症状为消与渴。消者 ,消瘦、消耗、消灼、消谷之谓也 ;渴者 ,口渴而多饮之谓也。消渴又称为消瘅 ,皆由《内经》首先提出。如《灵枢·五变》篇云 :“五脏皆柔弱者 ,善病消瘅”。这里不但提出了消瘅之病名 ,更提出了消瘅 (消渴 )之病理为 :“五脏皆柔弱”。诚然 ,然而引起“五脏皆柔弱”之病理者何也 ?笔者认为 ,主要在于肝失疏泄与肾阴虚两方面。即由肝失疏泄引起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的全身脏腑功能失调 ;肾阴虚引起全身阴虚、阴虚燥热和阴阳两虚 ,最终成为“…  相似文献   

9.
《内经》对糖尿病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是中医学认识较早的疾病之一,《内经》称为消瘅。《内经》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就两千多年前科技水平而言,表现出相当的超前性。1 初期遗传学认知的脏腑精质论糖尿病是一种有一定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灵枢·五变篇》首先提出:“人之善病消瘅者”这一群体概念,并指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本脏篇》亦指出:“五脏脆则善病消瘅”。高士宗指其:“谓五脏之精质柔弱”。按《内经》诣义:五脏六腑,入之所以具受于天也。参天地,副阴阳,运四时,化五节。固有小大、  相似文献   

10.
论糖尿病与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有关病本的记载,散见于中医籍“消渴”、“消瘅”、“风消”、“膈消”、“肺消”、“消中”、“肾消”等门中。消渴之名,始见于《内经》,首先谓“二阳结谓之消”,并提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以及“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等理论。临床常  相似文献   

11.
“消瘅”病名《内经》中共出现17次,散见于6篇。对症状描述较详细的是《灵枢·五变第四十六》“黄帝曰:人之善病消瘅者何以候之?少俞答曰:五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黄帝曰:何以知五藏之柔弱也?少俞答曰:  相似文献   

12.
论糖尿病与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有关本病的记载,散见于中医古典医籍“消渴”、“瘅消”“风消”、“鬲消”、“消中”、“肾消”等门中。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首先谓“二阳结谓之消”,并提出“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以及“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等理论。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患者,大都有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疲乏无力、视物昏花、大便秘结或泄  相似文献   

13.
消渴血瘀说概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95级研究生王春丽,郭美珠,邹艳红指导李冀消洞与血瘀的关系早在《灵枢·五变篇》即有论述,“血气逆留,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历代医家当推唐容川之《血证论》述之较详。谓“瘀血在里,则口渴。所以然者...  相似文献   

14.
试论脾失健运是消渴病发病的内在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关于消渴病的发病机制.历代医家存在较大的争议。如《灵枢·五变》中提出唐容川认为“瘀血致消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金元名家张从正则提出“三消之说当从火断”的观点。自清代名医叶桂在《临证指南医案·消渴》中提出“三消之证,虽有上、中、下之分,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的论断后.阴虚燥热的发病机制遂成为众学说中的主流观点。  相似文献   

15.
浅谈糖尿病与肝的密切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中医学属消渴病范畴[1],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消渴之名,首见于《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生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说:“怒则气上逆……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说明了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五志过极,是消渴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两千多年前古人已初步认识到“消渴”与情志不舒、肝失调畅、气机紊乱有密切关系,此后,虽历代医家也有关于肝与消渴方面的论述,然仍以“三消辨证”研究较多,基本以…  相似文献   

16.
1.糖尿病的古代记载糖尿病古称消渴,三消、内消、上消、中消、下消、消肾、消瘅等等;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内经,以后历代各家皆有记述,且由简而繁。糖尿病所可能有之并发症,皆散见于各家专辑论着中。糖尿病之主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黄帝内经即巳记载之,如厥气论曰:“肺消者,饮一尿二,死不冶。”脉要精微论曰:“瘅成为消中,善食而瘦。”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亦一斗。”晋王叔和脉诀歌曰:“脾  相似文献   

17.
严娟 《四川中医》1998,16(11):5-5
消渴病乃临床常见难症之一。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巨著《内经》一书中,对有关消渴之内容已多有论载,并有“消瘅”。“脾瘅”、“鬲消”、“消中”等多种称谓,其理论论述虽散见于各篇之中,然颇为系统精详。现笔者仅就《内经》中有关对消渴病认识之理论搜隐索微,择其精要,试作探析如下。1正气不足,五脏柔弱为消渴之本《灵枢·五变》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夫柔者易伤也……此人皮肤薄。”《内经》认为,消瘅之疾,本乎五脏柔弱,皮肤虚薄,正气不足。因五脏虚弱,精衰液夺,实为消渴病之形成提供了病理基础,故…  相似文献   

18.
吕仁和教授多年从事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和研究工作,倡导遵从《内经》“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即消渴病发病即有气机失调。进而气阴两伤,后期“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吕教授认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慢性内分泌疾病。属祖国医学“消瘅”、“消渴”范畴。其病因病机,早在《素问·奇病论》中说:“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篇》也说:“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转而化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瘴。”对本病症状的描述,如《金匾要略·消渴……脉证并治第十三篇》:“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本病治疗,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或舒肝理气,或补阴清热。举例如下: 杜××,女,52岁,唐山市饮食公司职工,于1975年5月10日初诊。  相似文献   

20.
析《内经》消瘅的病因与证治湖南中医学院(410007)熊继柏【关键词】《内经》消瘅病因证治消瘅,泛指五脏柔弱、内热消灼的病证。《内经》亦称之为“消”,或称“消渴”、“或称“风消”。杨上善《太素·卷第十五》注:“瘅,热也,内热消瘦,故曰消瘅。”张介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