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下肢骨折的患者1400例。按手术日的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其中对照组694例,护理干预组70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予以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肺栓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护理2周内护理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肿胀及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发生肺栓塞1例,护理干预组未发生肺栓塞,两组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方法对下肢骨折术后94例患者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将49例接受传统护理方法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5例接受综合护理的设为观察组。分别统计DVT等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45例中,发生下肢肿胀及疼痛8例(17.78%),发生DVT 2例(4.44%);对照组49例中,发生下肢肿胀及疼痛19例(38.78%),发生DVT 12例(24.49%)。下肢肿胀及疼痛和DVT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下肢骨折术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腹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26例老年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周内下肢胀痛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出院前采用问卷法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2周内下肢胀痛发生率6.3%,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6%;对照组下肢胀痛发生率14.3%,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7.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8%,对照组82.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老年患者腹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4.
雷海清 《大家健康》2017,(10):13-14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6月于该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3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非切口处)疼痛、深静脉血栓(DVT)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护理中,能够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提高预防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用于预防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收的120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术后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肺栓塞发生率以及各项凝血指标水平。结果实验组的下肢DVT发生率(1.67%)、肺栓塞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在血小板计数(BPC)、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凝血指标水平显示较对照组低凝,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护理能够降低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下肢DVT发生率,并且患者术后的凝血状态得到改善,护理总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脊柱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患者。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术后综合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凝血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为2. 94%,下肢疼痛发生率为8. 82%,下肢肿胀发生率为5. 88%,护理满意度为97. 06%;对照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为17. 65%,下肢疼痛发生率为29. 41%,下肢肿胀发生率为23. 53%,护理满意度为70. 5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 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给予脊柱骨折患者在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间歇性充气压力静脉泵结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下肢间歇性充气压力静脉泵结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术后下肢周径差及D-二聚体水平,并统计两组DVT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d及10d下肢周径差及D-二聚体水平均较低(P <0. 05);观察组术后10d DVT发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下肢间歇性充气压力静脉泵结合护理干预能够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DVT的发生,应用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各6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15 d下肢周径差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15 d下肢周径差分别为(3.25±0.93)cm、(2.08±0.61)cm,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15 d下肢周径差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6.67%,96.67%,预防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减轻术后下肢肿胀程度,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罗宇春  陶腊枝  黄玉萍 《黑龙江医学》2021,45(12):1321-1322
目的:探讨对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术后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5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两组均予以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融入早期护理干预,统计两组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PT、D-D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8%(P<0.05);术后7 d两组PT均提高,D-D均降低,但是实验组指标改变幅度明显要比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对于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可取得满意的干预效果,显著降低术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改善凝血指标,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减少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方法:将134例骨折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术前评估、体位干预、早期功能锻炼、运动指导、心理指导等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同干预方式对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下肢DVT发生率分别为0%、6.0%,下肢肿胀及疼痛发生率为2.4%、12.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5.2%、74.0%,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DVT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模块式教育计划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113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骨科术后护理模式,实验组57例采用模块式教育计划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进行干预。对比两组老年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疼痛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实验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及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模块式教育计划可增强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的下肢功能,减少疼痛度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感染、髋关节脱位、下肢静脉血栓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发生感染0例,髋关节脱位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3例,髋关节脱位2例,下肢静脉血栓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张淑霞 《中外医疗》2013,(35):157-157,159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的护理重要性,从而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后的护理进行探讨.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的护理模式后,出现1例肺部感染,其发生率为2.5%,无切口感染的发生,而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2例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手术成功率较高,但术后并发症常见,对患者术后进行优质的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高龄患者术后使用抗血栓压力袜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对140例高龄老年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术前开始使用抗血栓压力袜,术后联合使用间歇压力泵治疗,直至可自行下床活动,对照组采用术后传统护理.术后(3~8)天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为2,9%,对照组DVT发生率14.3%,P<0.05,两组高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开始应用抗血栓压力袜及间歇压力泵治疗,可有效预防高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应用优质护理,分析对膝关节僵硬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2例下肢骨折患者,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在基础护理上使用优质护理给予观察组干预,随访术后3周观察两组膝关节僵硬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优良率对比,观察组治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研究显示,对下肢骨折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足底静脉泵,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大腿周径、小腿周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足底静脉泵的应用能减轻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患肢肿胀程度,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根据患者有无接受下肢骨折术后针对防治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将88例下肢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下肢骨折术后常规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对应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各项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除了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上比对照组有优势外,观察组在VAS评分、大小腿周径、下床时间上也比对照组有优势,组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给患者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科特殊护理预防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患者来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9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5例,术后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另实施骨科特殊护理,观察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凝血活酶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术后DVT发生率及随访1年后复发率。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2组凝血功能指标较护理干预前明显改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年随访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特殊护理预防可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姜莎 《中国民康医学》2022,(14):169-171
目的:观察空气压力波治疗仪在脊柱骨折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86例脊柱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进行护理,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下肢肿胀水平、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术后1周,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当天,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下肢肿胀水平为(0.20±0.03)c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32±0.0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两组FIM、BI评分均高于术后当天,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空气压力波治疗仪进行护理可降低脊柱骨折术后患者VAS评分、下肢肿胀水平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FIM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便秘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压疮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帮助下肢骨折患者改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有效消除或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