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规范设计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输液标签。方法:分析总结国内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输液标签的设计情况,结合医院调配工作实际,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进行输液标签的设计。结果:适当增减输液标签前记、正文、后记的内容,让输液标签容纳更多有效的用药信息,保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安全、有序。结论:所设计的输液标签合理、美观、大方,符合《处方管理办法》和《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能够满足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软件系统设计和调配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简称“静配中心”)的工作关系到静脉用药的用药安全、合理用药以及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防范,环节比较复杂。做好静配中心工作,需要有规范的质量管理制度。因此,静配中心应当按照《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要求,对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进行总结,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制定对应的实施细则,在工作中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行初期的管理工作,确保初期运行顺畅.~Lx-作全面顺利展开。方法:介绍某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试运行及全面开展过程中,对运行管理、工作流程、药物配置、信息系统、合理用药等各方面常见问题进行记录汇总、分析探讨、摸索创新并建立管理工作模式的情况。结果与结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行初期,该院在保证配液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对常见问题的分析解决及持续改进,完善了信息系统,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各个流程和环节均得到了不断改进,从而实现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的安全运行及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4.
王巍 《海峡药学》2015,(4):268-270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药学服务向临床转变的新举措。本文从基础规划、功能区划分、人员配置、医嘱规范、信息系统、标准化管理等方面对建立静配中心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讨论。规范化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提高了临床的合理用药水平,促进了医院药学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徐萍  罗建华 《齐鲁药事》2012,31(3):159-159,173
目的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流程。方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原有信息平台上,增设条形码系统,贯穿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整个工作流程。结果系统根据原有信息生成二维条码后,工作人员在每个操作环节均使用二维码扫描技术,大大提高配置准确率。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运行管理引进二维码扫描技术后,极大地提高了药师排药、审核和配置的准确性,减少了数字统计等非主要业务工作量,确保药师有充足的时间处理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工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在2017年9月成立.2018年3月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工作中应用了细节管理,选择院内的50位医护人员对于护理工作服务满意度.同时对比实施前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考核合格数量.结果:开展相关工作前,医护人员对于相关工作满意度为76.00%,实施后工作满意度为96.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工作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实施细节管理之前,护理人员的成绩总达标率为76.00%细节护理后,成绩达标总率为96.00%.和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护理人员业务水平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工作中应用细节管理,有助于提升中心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有助于提升院内其他工作人员对于静配中心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陈翠萌  丁小荣 《中国药业》2012,21(23):31-31
目的减轻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冲配人员的心理压力,提高配液工作效率。方法分析调配中心冲配人员压力源,针对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结果配液工作责任大,技术操作环节多,工作不规律,冲配人员心理压力源来自各方面,心理健康不容乐观。结论管理者应注意缓解冲配人员的工作压力,重视冲配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努力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更多地给予冲配人员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徐嵘  刘夏  郭澄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8):1601-1605
目的:探索使用双向精密配液泵替代人工进行术后镇痛泵集中调配的可行性,实现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持续改进。方法:2015年6月15日-7月3日,为期3周的试用时间内,采用比较法,比较应用RepeaterTM双向精密配液泵的机器调配模式与人工调配模式,深入分析机器调配模式的优劣势。结果:机器调配模式与人工调配模式相比,在药品质量、流程优化、人力节省等多个方面有显著优势。同时,总结并形成了使用RepeaterTM双向精密配液泵集中调配术后镇痛泵的标准操作流程。结论:RepeaterTM双向精密配液泵依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这一集中调配的模式极大地发挥了机器的优势,如何利用双向精密配液泵的特性以实现更多静脉药物的集中调配是未来探索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法降低静配中心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的方法。方法 通过Plan(计划)、Do(执行)、Check (检查)、和Action (处理)四个阶段对我院静配中心出现的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所出现的调配差错率的变化。结果 实施PDCA循环法后我院静配中心静脉调配用药调配差错率显著下降,调配差错率降低27%,达到设定目标值。结论 利用PDCA循环法,能够显著降低静配中心静脉用药调配差错率,优化静配中心的药学服务流程,提高工作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并实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成品核对岗位标准化管理体系,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统计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格成品问题及占比,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影响药师成品核对质量的相关因素,从成品核对耗时、药品调配残留判定标准、工作内容及岗位说明等方面建立标准化管理系统并实施,比较实施前后不合格成品检出率。结果:共发现11种不合格成品问题,19个成品核对质量影响因素,成品核对耗时平均11 秒/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针对问题编制标准化工作内容及岗位说明,标准化管理体系实施后不合格成品检出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构建成品核对岗位标准化管理系统有助于加强成品核对岗位管理,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1.
条形码技术在静脉药物配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建立一套用于静脉药物配置管理的条形码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方法:基于“军字1号”医院信息系统,采用PowerBuilder 6.5为开发工具,以条形码管理为思路,研究和开发用于静脉药物配置管理的系统软件。结果:根据医嘱,在系统程序中可自动产生标签号,赋予条形码标记,形成条形码标签,通过粘贴在药品上,再由扫描设备进行读取,获得相关信息,辅助操作人员进行复核。结论:条形码系统的建立使静脉药物配置的人工操作更加规范化,病人医嘱信息记录清楚,传递可靠、快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专用软件系统的应用及优化改进措施。方法:介绍我院PIVAS 专用软件系统的常用功能,分析软件系统在静脉用药调配工作日常使用中体现的优点,描述使用过程中的优化改进情况。结果:建立良好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提升PIVAS 工作的限速点,在原有医院信息或专用软件的架构下,将条形码技术等数字化手段应用于PIVAS每个工作环节,确保输液调配与使用的安全与质量。结论:针对现有PIVAS 信息化系统提出具体的改进和优化措施,可使静脉用药达到全程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文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从个人管理和团队管理两个层面,通过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制度管理,坚持全员培训,健全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等方式,将人文管理融入PIVAS管理中。结果:通过实施人文管理,PIVAS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管理依从性明显提高,工作差错率下降,临床科室满意度上升。结论:人文管理有助于提高PIVAS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信息管理系统改进优化,提高PIVAS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方法:比较PIVAS信息管理系统优化前后(2016年8-12月和2017年4-8月)系统审核率、不合理医嘱漏审率、排批耗时、打印耗时、贴签耗时、配置扫描耗时,以评价PIVAS信息管理系统改进优化后的效果。结果:PIVAS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及优化后,医嘱审核效率明显提升,不合理医嘱漏审率由2.6%降至0.88%;排批、打印、贴签时间较优化前均有明显缩短;配置扫描耗时由每袋1 100 ms降至每袋10 ms,提高了配置效率。结论: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可明显提高PIVAS各环节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药品效期管理体系,评估其应用提高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实践效果。方法:根据科室实际情况,以智能二级库为基点制定完整效期管理体系方案并严格执行,统计2020年下半年体系实施前后的月度质量指标并比对,评价PIVAS药品效期管理体系的价值。结果:体系实施后,PIVAS近效期药品品种数量显著减少,强化了效期意识,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都大幅提高。结论:基于智能二级库的效期管理体系使药品有效期管理更加科学、合理、高效,提高了员工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金海荣  闫荟羽  宋燕青 《中国药事》2017,31(9):1072-1077
目的:通过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个人调配速率及工作效率,确保临床及时用药。方法:根据品管圈质量管理方法,以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第三批次药品的调配速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记录输液总量、配制人数及配制时间,相比得出的速率值(单位:袋/小时)作为衡量指标,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拟定计划书,把握现状、设定目标、解析问题、拟定对策,并对政策的实施进行效果确认,制定标准化流程,最后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提出品管圈活动的改进意见。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查找到影响个人调配速率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不规范、备品准备不充分和其他个人因素。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个人调配速率由活动前的88袋/小时,提高到改善后的106袋/小时,进步率为20.4%。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个人调配速率,亦提高了各圈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参与管理的意识,形成标准化文件,完善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流程及规章制度。  相似文献   

17.
黄博  钱晓萍 《中国药事》2022,36(11):1300-1307
目的:探讨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的智能化建设与实践,为PIVAS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PIVAS信息系统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对接智能贴签机、智能摆药机、智能PDA、扫描枪、智能分拣机等智能化设备,并进行全流程监控,考察运行效率与质量。结果:PIVAS经过智能化建设后,提高了医嘱审核、排批、分拣、运输效率,减少了贴签、摆药、分拣、运输等相应岗位的人员数量,差错降幅达到61.90%,输液执行及时率从76.02%提升至92.53%。结论:PIVAS的智能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提升药学服务水平,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马昭朝  贾云  司延斌  庆昕  杨静  赵志刚 《中国药事》2020,34(9):1109-1114
目的:评价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应用自动分拣系统的效果,为提高PIVAS成品输液的分拣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介绍自动分拣系统设备组成及工作流程;比较该系统使用前、后日均分拣工作量、分拣时间、分拣劳动强度、分拣差错及临床科室满意度等指标的变化,评价其对PIVAS工作环境及成品输液分拣工作的影响。结果:自动分拣系统使用后,人工分拣比率降低为3.29%,平均每袋成品输液所需分拣时间缩短5.97 s(61.80%),人均每日步行数下降45.08%,总差错率下降87.93%,临床各科室对PIVAS的满意度提升了10.92%。结论:自动分拣系统使用后,PIVAS工作环境更舒适,流程更优化,提升了效率、降低了差错,可将药师从繁琐的分拣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该系统的智能化应用推进了PIVAS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促进了PIVAS自动化信息建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南阳市通过评审验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运行现状,分析该市PIVAS建立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符合该地区发展需要的工作模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电话采访,调查南阳市通过评审验收PIVAS的有关情况.结果 几家医院PIVAS建造模式主要为企业援建与医院自建两种方式,工作模式以药护结合为主,几家医院都未在全院开展调配服务,药学人员配备不足,整体素质偏低.结论 PIVAS是未来医院药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各家医院应重视PIVAS的建设和药学技术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利于该学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