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管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试验组50例,给予气管综合护理;对照组50例,给予一般护理。结果试验组拨管时间是(23.88±6.32)d,对照组为(28.65±7.43)d;试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8%,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8.0%,试验组无气管息肉发生,对照组气管息肉发生率为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学有效的气管切开术后综合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干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方法,针对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临床干预措施(使用可冲洗气管套管、把握气管套管拔除指征、积极的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治疗、合理营养支持和代谢调理、振动排痰机排痰)。结果观察组(实施临床干预)肺部感染率为55.56%(35/63),平均感染控制时间为(6.33±2.71)d;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未实施临床干预)肺部感染率为72.31%(47/65),平均感染控制时间为(8.44±3.14)d;两组肺部感染率与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分别Χ^2=3.89,P〈0.05;t=3.19,P〈0.01)。结论经临床干预后,有效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率,并缩短了肺部感染控制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均行气管切开,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强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其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5.5±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强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9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除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外,针对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时进行评估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2.2%,观察组为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刺激咳嗽以防治意识障碍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患者260例给予体外刺激咳嗽防治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对照组患者224例给予常规措施预防呼吸道感染。结果观察组行气管切开45例(17.3%)、并发肺部感染46例(17.7%);对照组行气管切开86例(38.4%)、并发肺部感染142(63.4%);观察组行气管切开及并发肺部感染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刺激咳嗽以防治意识障碍患者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且易于操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6.
单体华  李宏 《中国保健》2007,15(18):77-78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自2001年10月~2006年10月我院收治的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伤后早期(时间≤48h)切开51例为观察组,伤后48h以后切开34例为对照组,其余治疗方法相同.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率45.1%(23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率70.6%(24例)(P<0.05);观察组基本治愈率49.0%(25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基本治愈率26.5%(9例)(P<0.05);观察组死亡率21.6%(1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死亡率44.1%(15例).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早期气管切开可有效防治肺部感染,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影响,为更好的救治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于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6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患者实行早期气管切开,对照组患者实行晚期气管切开,对两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在手术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血氧饱和度(SaO_2),对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估(GCS评分)并比较,同时检查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6.47%、23.54%;术前两组患者PaO_2、PaCO_2和SaO_2数据及格拉斯哥昏迷评估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有效率为65.5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也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过程中,应掌握好气管切开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对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影响,为更好的救治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于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6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患者实行早期气管切开,对照组患者实行晚期气管切开,对两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在手术前后检测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血氧饱和度(SaO_2),对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估(GCS评分)并比较,同时检查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主要感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6.47%、23.54%;术前两组患者PaO_2、PaCO_2和SaO_2数据及格拉斯哥昏迷评估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改善有效率为82.05%,对照组有效率为65.52%;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也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救治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过程中,应掌握好气管切开时机。  相似文献   

9.
吴虹 《药物与人》2014,(9):302-302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干预在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效果应用,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10月~2012年9月出院的44例气管切开患者为干预组,2010年10月~2011年9月同期归档病例37例为对照组。干预组实施居家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出院。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出院1周时两组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个月、2个月、3个月时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绪论:实施居家护理干预对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感染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控制率、控制时间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研究早期气管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2013年进行诊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颅脑损伤后24h内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在损伤后>24h行气管切开术,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感染率、控制率、控制时间及两组患者的病死率。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组为31.67%,对照组为86.67%;19例早期气管切开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得到控制16例,控制率为84.21%,对照组5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肺部感染患者得到控制25例,控制率为48.08%;肺部感染控制时间治疗组患者平均为(7.3±2.9)d,对照组为(14.4±4.5)d,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治疗组为13.33%、对照组为45.00%,早期行气管切开术明显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结论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应作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64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10μ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10ml中静脉滴注,1次/d,4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71.9%)高于对照组(40.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TBIL、PT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LT下降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BIL下降水平,PTA上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PTA升高的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临床应用对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尤其在改善凝血酶原活动度方面,且毒副作用较少,可作为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苗林 《中国卫生产业》2014,(32):140-141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人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中采用大剂量沐舒坦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自我院收治的270例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小剂量沐舒坦,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大剂量沐舒坦治疗,比较分析不同剂量沐舒坦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率以及感染控制时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疾病接受综合治疗后,采用大剂量沐舒坦可有效防控感染情况发生,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如何应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100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钠、血钾、血糖等指标变化和代谢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死亡12例,对照组死亡21例,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高血钠5例,对照组13例,两组出现重度高血钠的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12mmol/L 10例,对照组1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高血糖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APACHEⅡ评分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对水、电解质代谢及血糖的调控更为平稳,更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而且方便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消化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65例,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早期肠内营养组术后24~48h内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术后6~8d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观察2组患者研究期间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入院4周后的体重变化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腹泻、便秘、呕吐、胃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伤后14d及伤后28d早期肠内营养组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和减缓体重下降,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及GCS评分。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总有效率82.2%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GCS评分提高7&#177;3分。对照组GCS评分提高4&#177;3分,两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尼莫地平治疗有助于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的时机选择,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急者共35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气管切开术不同时机分为紧急组6例和预防组29例.紧急组在行气管切开术前,有明显的呼吸困难,预防组为在气管切开术前,未出现明显的通气、换气障碍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机使用情况、气管切开时间、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术后预防组与紧急组各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气管切开时间、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呼吸机使用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为了提高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必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尽早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以改善生命体征、降低MODS发生和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镜灌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病变的治疗价值。方法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102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肺部病变患者伤后早期行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清除气管内异物,痰液、分泌物、血性液,并局部给抗生素或激素类药物。监测治疗前后30min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结果气管灌洗后,患者PaO2、SaO2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无灌洗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支气管肺泡灌洗能有效防治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病变,操作简单有效,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振动排痰机对减轻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12月年龄大于75岁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90例,符合振动排痰适应症,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试验组使用美国G5振动排痰机以促进排痰,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扣击法促进患者排痰。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日均排痰量分别为(52.35&#177;3.22)与(35.70&#177;4.1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有效排痰率分别为85%与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天数分别为(14.45&#177;2.11)与(18.72&#177;3.17)天,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舒适感为98%与45%,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振动排痰机能够促进患者痰液排出,减轻肺部感染,缩短住院天数,患者普遍感到舒适,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省力,易于操作,对老年肺部感染有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气管切开患者不同雾化吸入方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智芬 《现代医院》2009,9(6):79-80
目的对比氧气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3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分为氧气雾化吸入组(氧气组)和超声雾化吸入组(超声组)各15例。比较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前中后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观察两组患者的每日排痰量和吸痰次数。结果氧气组患者治疗后血氧饱和度上升较超声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氧气组在减少日均排痰量及吸痰次数疗效中优于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血氧饱和度优于超声雾化吸入,并且是防治重度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的感染更为有效舒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作用。方法:60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于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GOS等级及清醒率和清醒时间。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OS良好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清醒率和清醒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高压氧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促醒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