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黄连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患者78例,治疗组(黄连素+二甲双胍)38例和对照组(二甲双胍)40例.治疗前后测定体重指数(BMI)、FPG、2hPG、HbA1c、FINS,血脂(TC、TG、HDL-C、LDL-C),肝功能(AST、ALT、GG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期16周.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进一步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P< 0.05);治疗组的血脂、肝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黄连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FLD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357-1358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ALT、 AST、 GGT)、脂代谢指标(TC、 TG、 HDL-C、 LDL-C)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FPG、 2hPG、 HbA1c、 HOMA-IR、 HOMA-β),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各肝功能、脂代谢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合并NAFLD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每日胰岛素使用量以及血糖达标时间,以评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之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体重增长只有(1.9±0.4) kg,低于对照组的(4.5±1.2) kg.观察组每日胰岛素使用量为(42±8)U,对照组为(57±11)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8.5±0.3)d,与对照组的(12.4±0.4)d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使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减少每日胰岛素使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并避免体重的过快增长,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病率和诊断率逐年上升,发病率高达46%[1].T2 DM是以胰岛素抵抗为发病中心环节的高糖代谢紊乱症候群.随着糖尿病的流行,对其相关合并症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有研究资料显示,T2 DM患者易合并NAFLD,其原因与NAFLD大多数伴随胰岛素抵抗和代谢综合征相关[2-3].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观察组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血糖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分别和本组治疗前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控制血糖效果好,且用药安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用二甲双胍或单独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择50例需进行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组(单用胰岛素治疗)和联合组(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的变化及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FBG、2hPBG、HbA1c较治疗前有下降(P<0.01),联合组与胰岛素组相比FBG、2 hPBG、HbA1c、BMI,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时,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索抵抗,减少体重增加,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采取平行双盲随机对照法,两组病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和苯乙双胍治疗组,疗程3个月。于治疗后第1、2、3月末分别测定空腹血糖,并于治疗结束后复查肝肾功能。结果两种药均有降低血糖作用.但二甲双胍降糖作用优于苯乙双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引起的不良反应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36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184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184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种类,分析发生不良反应原因.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胃肠道反应明显对于对照组,观察不发生乳酸性酸中毒,而对照组有发生乳酸性酸中毒,两组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用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相对较高,临床可优化治疗方案,加强药物的联合使用,以降低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李瑞婷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6,(3):77-77
目的:对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控制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其在降低患者血糖、血脂含量及控制体重等方面的功效,为治疗手段的更新、进步创造条件。方法择取入住我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其之前服用过降低血糖的药物且对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无过敏反应。通过随机抽签将这部分病患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实行胰岛素治疗,实验组患者每天口服1次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观察记录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饭后2h血糖(2hGB)、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等指标在14周前后具体变化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胰岛素治疗及口服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降血脂、血糖都具有一定效果,而在减少胰岛素抵抗和限制体质指数方面,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的效用显著优于只进行胰岛素治疗,其差异与统计学意见匹配(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和单纯胰岛素治疗对降血糖、血脂都有明显作用,而前者在减少病患胰岛素抵抗和限制体重方面也具有显著作用,后者则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0.
应巧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4):99-99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结合二甲双胍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沙格列汀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O.05)。结论:使用沙格列汀结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脂肪肝血浆网膜素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2型糖尿病(T2DM)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浆网膜素水平,探讨网膜素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以及NAFL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50例T2DM合并NAFLD(A组)、50例T2DM不合并NAFLD(B组)、51例糖代谢正常合并NAFLD(C组)和49例糖代谢正常不合并NAFLD(D组)血浆网膜素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等临床指标,计算体质指数、腰臀比和稳态模型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A、B、C和D组的血浆网膜素水平分别为(17.85±3.68)、(13.89±10.68)、(26.05±7.26)、(22.92±2.71)μg/L,A组和B组均低于C组和D组,A组高于B组,C组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浆网膜素水平与体重、体质指数、腰围、三酰甘油、空腹血糖、FINS、HOMA-IR呈负相关(P< 0.05或<0.01),与HDL-C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HOMA-IR、FINS是影响血浆网膜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糖代谢正常人血浆网膜素水平24.82 μg/L可作为预测NAFLD的风险值.结论 血浆网膜素水平与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并可能在T2DM和NAFL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水平与肥胖类型,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正常糖调节正常体重者(NW—NGR)44例,正常糖调节超重/肥胖者(OB—NGR)3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及其亚组2型糖尿病正常体重组(NW—T2DM)89例和2型糖尿病伴超重/肥胖组(OB—T2DM)44例空腹状态下血浆A—FABP,同时测定血脂谱、空腹胰岛素及测量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和脂肪含量(Fat%);采用HOMA—IR评价胰岛素敏感性。结果校正年龄、性别后,OB—NGR组,NW-T2DM组及OB—T2DM组血浆A—FABP高于NW—NGR组[11.32(6.54—15.43)ug/L、14.60(10.35—20.10)ug/L、18.25(12.85~26.65)ugL VS9.32(3.72-14.00)ug/L,P均〈0.05]。OB—NGR组与NW-T2DM组间血浆A—FA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2(6.54—15.43)VS14.60(10.35—20.10)ug/L,P〉0.05],但OB-NGR组与NW—T2DM组均低于OB—T2DM组[11.32(6.54—15.43)ug/L、14.60(10.35—20.10)ug/LVS18.25(12.85~26.65)ug/L,P〈0.01]。校正年龄、性别及BMI后,血浆A—FABP与WC、WHR、FPG、TG、FINS、HOMA—IR均呈正相关(r=0.416、0.341、0.344、0.196、0.306、0.312,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HOMA—IR、性别、WC和年龄是血浆A—FABP主要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血浆A—FABP与腹型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的代谢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肝脏超声分级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方法 选取197例T2DM患者,按脂肪肝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组:A组66例为不伴NAFLD的患者,B组63例为伴轻度NAFLD的患者,C组68例为伴中或重度NAFLD的患者.同时对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UAER及其他常规生化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并进行血脂、HOMA-IR与UAER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A组患者相比,B组、C组患者的UAER显著升高[(86.49±65.19)mg/24 h比(115.16±101.99)mg/24 h比(159.45±149.08)mg/24 h,P<0.05].与A组患者相比,B组、C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明显[(1.21±0.37)mmol/L比(1.05±0.38)mmol/L比(0.99±0.21)mmol/L,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三酰甘油与UAER之间的相关性最显著(P<0.05).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随着脂肪肝严重程度的增加,血脂紊乱进行性加重,UAER也随之增加.提示伴有中、重度NAFLD的T2DM患者已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微血管病变.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elationship of liver ultrasound class and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io (UAER)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combined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ninety-seven T2DM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hepar adiposum: group A (66 subjects without NAFLD), group B (63 subjects with mild NAFLD) and group C (68 subjects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NAFLD). Their clinical indexes,UAER and biochemical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the relative analysis of blood fat, HOMA-IR and UAER was done.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in group A, the levels of UAER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86.49 ± 65.19) mg/24 h vs. (115.16 ± 101.99) mg/24 h vs. (159.45 ± 149.08) mg/24 h,P < 0.05], and the levels of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decreased in group B and group C[(1.21 ± 0.37) mmol/L vs.(1.05 ± 0.38) mmol/L vs. (0.99 ± 0.21) mmol/L,P < 0.05].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riglyerid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risk factor affecting UAER(P < 0.05). Conclusions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FLD and UAER in T2DM. In the subjects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NAFLD, the UAER increas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se patients already have capillary vessel injury apparently. 相似文献
14.
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衔接蛋白p66Shc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大鼠肾脏衔接蛋白p66Shc的表达及活性氧的水平。方法以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双缩脲法检测24h尿蛋白;免疫组化、Westem blot方法检测肾脏p66Shc表达;二氢乙啶染色检测肾组织活性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24h尿蛋白明显增高(P〈0.01),肾脏特别是肾小管p66Shc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活性氧含量明显增高。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p66Shc表达增强,活性氧含量增加,p66Shc可能在糖尿病肾病肾组织氧化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患者198例,分成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脂肪肝的变化情况。结果经6个月的观察,治疗组在改善脂肪肝程度、降低空腹胰岛素及改善肝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好转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27.5%、48.0%、75.5%,而对照组分别为14.6%、33.3%、47.9%,2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吡格列酮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较为理想和安全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R)基因G3057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以216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104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及108例正常糖耐量者作为受试对象,采用半巢式PCR-RFLP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各组的基因变异频率,ELISA法检测各组瘦素及胰岛素水平,常规检测血糖、血脂等代谢参数。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具有较高的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瘦素水平和较低的胰岛素水平。其3057位核苷酸G—A变异频率为76.0%,也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不伴脂肪肝组及糖耐量正常组(分别为62.1.3%,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3,P〈0.01)。结论LEPR第3057位核苷酸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调节机体脂质代谢、影响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等途径参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例,正常对照20例,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同时测定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以及腰围(W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T2DM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较NC组和T2DM组明显升高[(50.85±20.14)ng/ml vs(18.50±4.60)ng/ml,(50.85±20.14)ng/ml vs(35.52±10.18)ng/ml,F=105.983,P<0.01],T2DM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与颈总动脉IMT(r=0.476,P<0.01)、TG(r=0.328,P<0.01)、WC(r=0.206,P<0.05)]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0.298,P<0.01).结论 血浆内脏脂肪素与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参与构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106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糖尿病病程与其骨密度(BMD)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中,80岁组的腰椎[(0.756±0.099)g/cm^2]、股骨颈[(0.658±0.111)g/cm^2]及Wards三角[(0.525±0.064)g/cm^2]BMD值较60岁组[(0.883±0.112)g/cm^2、(0.781±0.130)g/cm^2、(0.6274±0.118)g/cm^2]明显下降(P〈0.05)。低体重组(BMI≤20kg/m^2)的腰椎[(0.738±O.114)g/cm^2)]、股骨颈[(0.664±O.112)g/cm^2)]BMD值较正常体重组[(0.816±0.138)g/cm^2、(0.727±0.134)g/cm^2]明显下降(P〈0.05)。糖尿病病程〉10年组的腰椎[(0.743±O.122)g/cm^2]、股骨颈[(0.719±0.147)g/cm^2]BMD值较病程〈5年组[(0.886±0.132)g/cm^2、(0.792±0.122)g/cm^2]明显下降(P〈0.05)。骨密度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P〈0.05),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病与高龄、低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长的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菲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T2DM)的危险因素及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51例NAFLD合并初诊T2DM患者(NAFLD合并T2DM组),与43例单纯NAFLD患者(NAFLD组)及4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各组临床生化指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 NAFLD合并T2DM组、NAFLD组的体质指数及有吸烟史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27.25±3.16)、(26.31±2.63) kg/m2比(23.12±3.44) kg/m2,43.1%(22/51)、37.2%(16/43)比13.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合并T2DM组中有糖尿病家族史者所占比例高于NAFLD组及对照组[66.7%(34/51)比32.6%(14/43)、8.9%(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NAFLD合并T2DM组、NAFLD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增高[(5.39±0.85)、(5.12±0.77) mmol/L比(4.11±0.64) mmol/L,(2.77±1.11)、(2.32±1.04) mmol/L比(1.21±0.52)mmol/L,(2.98±0.93)、(2.76±0.78) mmol/L比(2.15±0.57) mmol/L,(48.4±18.9)、(43.3土16.5) U/L比(21.4±13.6) U/L,(46.2±16.7)、(42.1±17.5) U/L比(20.5±12.6) U/L,(1.95±0.93)、(1.26±0.51)咖比(0.71±0.22)mm],高密度脂蛋白胆圆醇(HDL-C)明显降低[(1.01±0.35)、(1.13±0.22)mmol/L比(1.31±0.26)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合并T2DM组与NAFLD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合并T2DM组空腹蛊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 h P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高于对照组和NAFLD组[(8.15±1.48) mmol/L比(5.10士1.32)、(5.62±0.88) mmol/L,(13.67±1.59) mmol/L比(7.31±1.25)、(8.64±1.35) mmol/L,(7.03±0.84)%比(5.16±0.72)%、(5.53±0.61)%,(13.32±4.55) mU/L比(6.06±3.11)、(9.13士4.37) mU/L,(106.37±21.45) mU/L比(33.21±18.87)、(46.34±16.39) mU/L,3.88±2.14比1.13±0.36、2.23±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合并T2DM组颈动脉IMT、斑块检出率及斑块Crouse积分高于NAFLD组[(1.95±0.93) mm比(1.26±0.51) mm、64.7%(33/51)比30.2%(13/43)、(3.11±0.57) mm比(1.35±0.4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家族史、FBG、2 hPBG、FINS、2 hPINS与NAFLD患者发生T2DM有关(P<0.05).结论 糖尿病家族史、FBG、2 h PBG、FINS、2 h PINS是NAFLD患者发生T2DM的危险因素.NAFLD合并T2DM患者更容易发生颈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