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以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6例AFL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6例孕产妇经抢救全部存活,8例胎儿(其中2例为双胎),死胎1例,新生儿窒息3例,新生儿死亡1例. 结论 AFLP发病急、突然,病情危重,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积极支持治疗是改善母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妊娠特发致死性的严重并发症。AFLP起病急而凶险,死亡率高达85%。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提高,目前该病的发病率降为1/7000~1/6000,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8%以下,围生儿死亡率降至15%~23%。早期诊断、积极有效治疗与及时合理的产科处理,可明显改善该病的预后。现结合我院收治的3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双艳平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1):4489-4490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方法:对近4年收治的11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FLP多见于初产妇,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黄疸,出血,短期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白细胞升高,血小板下降,低血糖及DIC指标异常,肝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阴性。孕产妇治愈9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18.18%。11例围生儿中,存活6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45.45%。结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发生在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尽快终止妊娠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母儿预后的关键,应引起产科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妊娠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生于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该病起病急骤,预后较差,孕产妇病死率达85%,而围生儿死亡率可高达90%。为了提高对AFLP发病特点的认识,探讨如何进行早期诊断和防治,现将华西医院近年来收治的11例AFLP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罗莉  韩全国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9):2660-2661
目的:探讨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FS)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4例产科MOF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14例产科MOFS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重度子痫前期3例、子痫2例、产后出血3例、羊水栓塞2例、HELLP综合征1例、子宫破裂1例、胎盘早剥1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例;8例抢救成功,6例死亡,病死率42.86%;围生儿14例,死亡6例,围生儿死亡率57.12%。结论:积极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原发病,控制诱因的进一步发展,及时发现MOFS的征兆并积极治疗是降低产科MOFS病死率和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Child-Pugh改良评分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进行分级,总结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探讨母儿结局及临床诊治要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36例AFLP患者的预后及临床特点。36例患者均表现为肝脏损害为主伴多器官功能受损,根据Child-Pugh改良评分对肝脏功能评级分为:A级组5例,B级组16例,C级组15例。结果 3组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越高,MODS发生率和围生儿死亡率越高。结论临床AFLP误诊率高,肝功能恶化期间肝损程度和支持治疗对母儿预后影响大。尽早就诊、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是降低母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俊翠  曹炎培  于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112-3114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以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住院的26例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治情况和母婴结局。结果:26例病例中,早期出现厌食、乏力、恶心等症状21例,皮肤黄染19例,肝酶增高和凝血功能异常26例,胆红素升高2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9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16例,产后出血18例,肝性脑病6例,宫缩乏力5例;术中均尽早行Blynch缝合,无1例子宫切除;产妇死亡1例,死胎3例,新生儿轻度窒息4例,重度窒息1例,均抢救成功。结论:加强产检,重视孕妇妊娠晚期消化道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对AFLP尽早诊断、尽快终止妊娠、加强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FLP患者临床表现以胃肠道不适、黄疸、出血、精神症状等居多;实验室检查异常主要表现为血白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高胆红素血症、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尿素氮及肌酐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低血糖等。孕产妇存活10例(71.43%),死亡4例(28.57%),死亡原因是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肝衰竭。结论AFLP病情严重,早期诊断和及时终止妊娠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林萍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67-3769
目的: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对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6例AFLP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母体并发症:肝性脑病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消化道出血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经阴分娩3例,剖宫产13例,子宫切除4例,产后出血13例,围产儿死亡率22.22% (4/18),孕产妇死亡率18.75% (3/16),血浆置换人工肝治疗6例.结论:认识AFLP的临床特点是早期诊断的重点,及时终止妊娠是治疗AFLP的关键,周密的综合治疗措施是抢救成功的根本,血浆置换人工肝治疗可明显缩短AFLP的病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为提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依据,以降低母婴死亡率。方法:对2000~2008年我院收治的13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FLP多见于初产妇,以无诱因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有进行性的肝功能损害,短期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下降,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IC),母儿死亡率高。结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起病急、病情凶险,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和多科协作以及综合治疗是改善母儿愈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诊治。方法对本院妇产科2001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均发生于妊娠晚期,初产妇6例,经产妇2例;单胎妊娠6例,双胎2例;男胎8例,女胎2例。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检室检查特征;其中7例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例出现肝、肾、心和肺等多器官功能衰竭(MOF);B超诊断妊娠期急性脂肪肝8例,未作cT和肝穿;8例经过积极治疗后均剖宫产终止妊娠,其中4例术后予以血滤治疗(CRTT),抢救成功6例(75.0%),产妇死亡率25%(2/8)。产后出血率50%(4/8);无一例围产儿死亡,新生儿窒息率50%(4/8)。结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死亡率高,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早期发现,给予血滤治疗、补充凝血因子及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能改善预后。血滤治疗(CRRT)是提高产妇预后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该院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的回顾分析,总结治疗经验,为降低病死率,提高母婴生存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6年9月在该院治疗的20例AFLP患者,将其分成生存组13例及死亡组7例,对比两组发病到终止妊娠的时间和治疗方案,从而得出积极的治疗方法。结果 20例患者均发生在孕晚期,经产妇2例,初产妇18例。自发病起7 d内终止妊娠的患者生存率为69%,超过7 d终止妊娠的患者生存率为33%。生存组中2例患者在发生肝性脑病后1 d进行血浆置换;死亡组中1例患者在发生肝性脑病后4 d进行血浆置换。结论早期诊断,积极终止妊娠,术后早期行人工肝治疗,可提高母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早期检出诊断率,应用综合治疗措施,减少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方法我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AFLP 7例,对诊断标准的适用性,人工肝等综合治疗措施以及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例临床诊断AFLP,对照Swansea诊断标准,全部符合。3例病情较轻者,2例短时间内阴道分娩,1例剖宫产分娩,产后第2 d病情开始好转,肝功能2周内恢复正常,其发病至终止妊娠病程≤3 d。4例早期肝功能衰竭患者均行剖宫产分娩,术后病情继续加重,行人工肝等综合治疗,死亡2例,存活2例,其发病至终止妊娠病程≥7 d。结论应用Swansea诊断标准可提高AFLP的早期检出诊断率。终止妊娠后病情仍可继续加重,出现肝功能衰竭征兆宜尽早应用人工肝治疗,可减少孕产妇死亡。加强孕期监测,及早就诊是改善AFLP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改善母儿预后。方法对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5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FLP平均发病时间为孕34+5周,主要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及黄疸,其特点为血清胆红素升高、肝酶升高、白蛋白降低、白细胞异常升高、凝血功能异常及低血糖。结论AFLP是发生在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尽快终止妊娠及综合治疗是降低母儿病死率、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顾涛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83-1784
<正>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又称妊娠特发性脂肪肝,是发生在妊娠晚期或产褥早期的一种罕见的严重并发症。最早由美国的Stander和Gadden等在193年报道了该病,1989年Finley报道孕妇中AFLP的发病率为1/1.3万,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提高,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起病急剧,病情凶险,临床表现与暴发性肝炎极其相似,病死率高。1980年以前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高达85%以上,常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4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FLP患者临床表现以胃肠道不适、黄疸、出血、精神症状等居多;实验室检查异常主要表现为血白细胞增高、血小板减少、高胆红素血症、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尿素氮及肌酐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减少、低血糖等。孕产妇存活10例(71.43%),死亡4例(28.57%),死亡原因是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肝衰竭。结论AFLP病情严重,早期诊断和及时终止妊娠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3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AFLP)是发生于妊娠晚期或产后早期的特发性疾病,过去认为系一致命性疾病,死亡率高达80%以上.自80年代以来随着诊断水平及人们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提高,使其预后大为改善,病死率下降至20%~40%.笔者对我院收治的13例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对10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及婴儿均痊愈出院。结论:早诊断,终止妊娠,降低并发症,有效的护理措施,抢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MODS)是改善AFLP预后,确保母婴安全的关键,提高孕妇和围产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度子痫前期90例、子痫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终止妊娠时的孕周将其分为三组:〈34周组(15例)、34~36撕周组(46例)、≥37周组(39例)。按终止妊娠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剖宫产组(81例)和阴道产组(19例)。对比分析终止妊娠时机和方式与新生儿窒息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34周组与34—36+6周组、≥37周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60.0%、21.7%、56.4%,围生儿病死率分别为13.3%、2.2%、5.1%,34~36撕周组新生儿窒息率及围生儿病死率最低。剖官产组新生儿窒息率和围生儿病死率(34.6%和3.7%)明显低于阴道产组(68.4%和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时终止妊娠是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有效的方法,34—36^+6周为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终止妊娠的最佳方式为剖宫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的病因及相关因素,观察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选择羊水过少孕妇106例,同时选择羊水量正常的孕妇106例作为对照,就两组病例的妊娠并发症、围生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羊水过少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93.40%,较对照组高(P〈0.01);围生儿情况发生率为77.36%,亦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密切相关,它严重威胁围生儿生命,一旦确诊,及时终止妊娠,使胎儿尽快离开不良环境,以减少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