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儿童梅克尔憩室(MD)的临床诊断及并发症的诊治要点,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儿童梅克尔憩室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总结其对于准确诊断梅克尔憩室的价值及并发症的诊治情况。结果 198例梅克尔憩室患儿,男性76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约为3.5∶1,并发症包括梅克尔憩室引起的便血、肠梗阻、炎症等,以便血最常见(58/98,59.18%)。251例患儿术前行99TcmO-4检查,其中43例提示为异位胃黏膜,检出率为84.31%;84例术前行腹部超声检查,其中37例考虑梅克尔憩室,检出率为44.05%,经卡方检验,放射性核素与超声对MD患者检查结果有统计学差异(χ~2=5.852,P=0.02)。358例以便血为主要表现的患儿中,42例术前共同行了放射性核素检查和超声检查,阳性发现率分别为80.95%和66.67%。经卡方检验,放射性核素与超声对MD伴便血患儿检查结果无统计学差异(χ~2=2.217,P=0.14)。结论 MD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并发便血最多,超声在诊断MD伴便血中有较高的特异性,联合放射性核素检查可提高检出率;对于MD伴炎症及肠梗阻的患儿,急诊超声对其各种并发症的检出及判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有利于减少急腹症的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诊断小儿梅克尔憩室的价值.方法 对有便血史、临床疑诊为梅克尔憩室的43例患儿行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显像前禁饮食4 h以上,静脉注射99TcmO4-(111~185 MBq)后立即动态及30 min、1 h、2 h静态采集图像.23例患儿行小肠造影.将99TCmO4-显像结果与小肠造影结果及临床最终诊断结果进行对比、评价、分析.结果 43例患儿中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阳性且核医学医师诊断为梅克尔憩室27例,其中术后病理证实为梅克尔憩室26例,肠重复畸形1例.阴性16例中3例为梅克尔憩室,13 例非梅克尔憩室.诊断灵敏度为89.7%,特异性为92.9 %,阳性预测值为96.3%.阳性病例影像多表现为动态影像上与胃同时或稍晚出现异常核素浓聚灶,多位于右腹股沟区,呈圆形或类圆形,随时间延长渐增浓;静态影像上仍可见该浓聚灶,随时间延长其位置、形态、大小变化不大.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与小肠造影比较,诊断灵敏度(χ2=3.08,P>0.05)、特异性(χ2=0.28,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99TcmO4-异位胃黏膜显像诊断梅克尔憩室灵敏度、特异性高,无创、安全、简便且无痛苦,应作为诊断梅克尔憩室并出血的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梅克尔憩室并发症1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梅克尔憩室并发症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并发症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收治的101例梅克尔憩室并发症手术患儿诊疗经过,对其症状、检查、手术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并发症中出血50例、肠梗阻37例、憩室炎7例、穿孔7例,比例约为7:5:1:1.本组梅克尔憩室99mTc检查敏感度92%,全部病例痊愈出院.结论 患儿中出血最常见,并发梗阻、炎症及穿孔术前不易确诊.99m Tc检查可以诊断梅克尔憩室,其准确率与和异位组织相关,受憩室炎症影响;与性别、年龄、病程、憩室距回盲部距离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异位胃黏膜显像诊断梅克尔憩室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99mTcO4-异位胃黏膜显像鉴别梅克尔憩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99mTcO4-异位胃黏膜显像,腹部出现局限性放射性异常浓聚灶,诊断为梅克尔憩室。结果3例显像为阳性,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梅克尔憩室。22例经其他辅助检查确诊为其他原因引起消化道出血。其在诊断梅克尔憩室中具有很高灵敏度、准确性和特异性。结论异位胃黏膜显像简单易行、安全、无创伤,可作为小儿消化道出血鉴别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99mTcO4-胃黏膜异位核素显像诊断儿童梅克尔憩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消化道出血患儿99mTcO4-显像,手术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 95例患儿行99mTcO4-核素检查发现梅克尔憩室44例,检出率为46.3%;其中诊断胃黏膜小肠异位52.3%(23/44),疑诊胃黏膜小肠异位47.7%(21/44);男∶女为7.8:1。37例核素显像阳性者行手术治疗,其中35例术中见梅克尔憩室,1例术中见肠重复畸形,1例术中未发现憩室病变。35例术中见梅克尔憩室患儿的病理诊断均为梅克尔憩室、胃黏膜上皮异位,其中2例伴溃疡形成,1例伴小片胰腺组织,1例伴回盲部化脓性肠炎,1例伴慢性阑尾炎。结论 99mTcO4-显像可作为儿童梅克尔憩室首选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分析以急腹症为主要表现的小儿梅克尔憩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以提高疗效,防止误诊、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11年8月我科经治并经手术确诊的30例梅克尔憩室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主要症状、体征以及术前诊断过程和手术探查所见以及具体手术方法,其中7例为急性肠梗阻、消化道穿孔和憩室炎、腹膜炎等急腹症表现.结果 30例患儿均因不同并发症求治,其中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者20例,以长期反复发作腹痛为表现者3例,以急性憩室炎、消化道穿孔以及急性进行性肠梗阻为主要症状者7例,术中见梅克尔憩室均发生在距回盲部50 ~ 100 cm的小肠系膜对侧缘,憩室基底部直径大小基本与局部肠管的直径相当,但合并闭袢性肠梗阻者长径明显大且有黏连索带存在形成勒卡.病理检查梅克尔憩室的组织结构与末端回肠相同,有18例见异位组织,异位胃黏膜15例,异位胰腺迷生3例,憩室内衬均为小肠黏膜,镜下可见有炎症、出血、溃疡、坏死等病理变化.本组患儿手术行病变切除并一期肠吻合后均痊愈.结论 以急腹症为主要表现的小儿梅克尔憩室的患儿以小年龄组为主,术前确诊难度大,发病凶险且进展快速,治疗则以手术为主,病灶切除并一期肠吻合均可痊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继发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原因,以期提高儿童肠套叠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0例儿童继发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40例患儿中,临床表现为腹痛32例,呕吐29例,血便20例,腹部扪及包块25例。术中见回回结型14例,回盲型15例,小肠型5例,回结型4例,回回盲型1例,2例肠坏死。发病原因:梅克尔憩室23例,肠重复畸形1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2例,肠息肉2例,肠肿瘤2例。由梅克尔憩室引起的肠套叠均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由肠重复畸形引起的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约77.8%,由其它继发因素引起的肠套叠整复成功率约33.3%。结论当儿童年龄超过2岁时,继发性肠套叠在各年龄段所占比例明显增加,梅克尔憩室是主要继发因素。病程超过1 d或反复发生肠套叠者需警惕继发性肠套叠。  相似文献   

8.
脐部两孔腹腔镜结合ECT诊治小儿小肠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脐部两孔L腹腔镜结合ECT(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在小儿小肠出血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167例消化道出血患儿,其中72例患儿反复便血患儿进行99m锝酸盐(99mTc)显像检查,均行腹腔镜探查术.结果 72例中59例ECT阳性患儿均经腹腔镜探查及病理证实,其中47例梅克尔憩室,9例小肠重复畸形,3例为血管瘤;13例ECT阴性患儿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梅克尔憩室,2例为肠重复畸形,1例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2例为过敏性紫癜导致的肠道出血,1例未见器质性病变.以上患儿均治愈,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未见出血.结论 ECT检查可作为小肠出血的首选无创检查.脐部两孔腹腔镜结合ECT检查对小儿小肠出血不仅可以提高诊断率,而且又具有治疗价值,切口美观,创伤小,并可减少开腹探查的盲目性及创伤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梅克尔憩室引起儿童急性闭袢性肠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为及时救治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本院自2006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儿童腹腔内闭袢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就梅克尔憩室引起急性肠扭转、压迫形成闭袢性肠梗阻病例的病因、发病时间、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术中发现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8年间,收治腹腔内闭袢性肠梗阻患儿共37例,其中梅克尔憩室引起者9例。在梅克尔憩室引起的闭袢性肠梗阻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平均发病年龄6.5岁,开放手术6例,腹腔镜手术3例。术中证实梅克尔憩室与周围组织粘连形成闭袢7例;肠扭转2例,其中1例为梅克尔憩室引起并伴肠坏死;另1例为纤维索带引起。术中行肠管复位,肠切除肠吻合或纤维索带切除术,术后1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无好转行再手术。所有患儿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随访12个月至8年未见异常。结论梅克尔憩室是引起儿童急性闭袢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之一,学龄前后期发病多见,病情进展迅速,术前确诊困难,需早期探查,挽救肠管。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诊治儿童小肠反复出血性疾病2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报告腹腔镜诊治22例小儿小肠反复出血性疾病的结果及其优越性。方法 22例反复发作性便血患儿,平均年龄4.8岁,放射性核素^99mTc异位胃粘膜扫描17例阳性,22例均接受腹腔镜手术。将10例行开放性手术的梅克尔憩室患儿临床资料作对照。结果 19例为梅克尔憩室,回肠重复畸形、回肠息肉、空肠血管瘤各1例。20例成功施行腹腔镜辅助肠切除术。结论 腹腔镜手术是诊断治疗小儿小肠反复出血性疾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