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吴强  张美雄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6):507-508
目的 比较Swan-Ganz漂浮导管技术、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BNP等三项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5例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均行Swan-Ganz漂浮导管技术监测PCWP,并监测BNP及LVEF.结果 ①心力衰竭患者BN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力衰竭组(P<0.01).②PCWP降低3 mm Hg(1 mm Hg=0.133 kPa)时检测的BNP浓度与PCWP降低前检测的BNP浓度比较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正规心力衰竭治疗1周后BNP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④正规心力衰竭治疗1周前后LVEF值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漂浮导管监测PCWP最为及时、精确.快速检测BNP水平对诊断心力衰竭有重要价值,并可用于心力衰竭患者治疗随访的指标.超声心动图对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变化的敏感性较BNP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检测对急性呼吸困难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2004年3月 ̄2006年6月有急性呼吸困难患者80例。左心衰竭组41例,非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组26例,其中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35例。另统计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慢性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13例。均经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分析检测BNP。结果①血浆BNP水平在左心衰竭组及非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组分别为(1285.3±1516.3)pg/ml、(103.8±146.5)pg/ml,(P<0.01)。②左心衰患者心功能Ⅳ级、Ⅲ级、Ⅱ级组血浆BNP水平分别是(1907.4±1406.2)pg/ml,(625.4±494.8)pg/ml,(107.9±108.0)pg/ml,两两相比均P<0.01。③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与不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组血浆BNP浓度分别为(420.4±717.1)pg/ml,(79.8±87.4)pg/ml。④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组与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组比较,P>0.05。结论急性呼吸困难患者测定血浆BNP对鉴别左心衰竭与非心源性急性呼吸困难有重要价值。血浆BNP水平随NYHA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显著增高。血浆BNP浓度可作为一项慢性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是否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心衰患者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和NT-proBNP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衰患者血清N末端脑型尿钠肽(NT-proBNP)定量检测与肺毛细血管楔嵌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6月至2006年4月心内科住院的心衰患者90例并按床边漂浮导管测定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采用电化学发光检测仪Elecsys2010定量检测不同PCWP(水平)组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血清浓度和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当PCWP<18mmHg时NT-proBNP平均水平451pg/ml,当18mmHg≤PCWP≤30mmHg时,NT-proBNP平均水平4258pg/ml,当PCWP>30mmHg时NT-proBNP平均水平11845pg/ml,各组间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NT-proBNP定量检测对于诊断心衰有定性和定量意义,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且与PCWP水平有正相关性,随PCWP升高血清NT-proBNP值也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对判断小儿呼吸困难应用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有呼吸困难症状的心衰24例、肺炎23例、肺炎心衰18例、正常对照15名、肺炎心衰恢复期10例患儿的血清BNP浓度。结果: 心衰组BNP浓度(141.55±75.99) pg/ml高于肺炎心衰组(113.73±87.05) pg/ml、肺炎组(26.00±14.57) pg/ml及正常组(19.31±10.29) pg/ml (P<0.05~P<0.01);肺炎心衰组显著高于肺炎组及正常组(P<0.01),肺炎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检测血清B型利钠肽浓度对判断小儿心功能状态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左心室功能不全(LVD)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门诊及住院并诊断为LVD的糖尿病患者92例,随机选择无心脏疾患的糖尿病患者(单纯糖尿病组)20例和正常对照组23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BNP浓度,超声心动图测定受试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LVD诊断以超声心动图为金标准。结果:糖尿病伴LVD组BNP水平(614.0±263.5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9.2±27.5pg/ml)(P<0.01),而单纯糖尿病组BNP水平(53.6±29.0pg/ml)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将糖尿病伴LVD患者进行分组,单纯性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组BNP水平(295.1±85.2pg/ml)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但明显低于单纯性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组(630.3±121.5pg/ml)(P<0.05),单纯性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组BNP水平低于收缩性伴舒张性左室功能不全组(1055.8±387.4pg/ml)(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NP诊断LVD界值(cutoff值)为>90pg/ml时灵敏度为86%、特异度为92%、阳性预期值为95%、阴性预期值为76%。结论:BNP可以客观准确的评价心功能,对LVD的诊断具有理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糖尿病并发LVD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快速B型钠尿肽(BNP)测定对心源性和肺源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将794例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分成四组:CHF组(453例)、CHF+肺源性疾病组(76例)、肺源性疾病组(213例)和非CHF+非肺源性疾病组(52例),采用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测定全部患者的血浆BNP浓度。结果CHF组血浆BNP浓度为(761±413)pg/ml;CHF+肺源性疾病组为(573±316)pg/ml;肺源性疾病组为(69±43)pg/ml;非CHF+非肺源性疾病组为(61±43)pg/ml。肺源性疾病组与非CHF+非肺源性疾病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功能II~IV级患者BNP数值分别为(394±231)pg/ml、(644±306)pg/ml和(894±411)pg/ml,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急诊科快速测定血浆BNP浓度有助于提高心源性和肺源性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阳化气方治疗水气凌心型肺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诊治的水气凌心型肺心病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阳化气方。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测定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24h尿量和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LVEF相比治疗前均显著升高,LVEDD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59.38±6.27)%vs.(55.12±5.30)%],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43.87±4.68)mm vs.(50.11±5.26)mm](P<0.05);两组治疗前NT-pro BNP和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NT-pro BNP和TGF-β1比较于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NT-pro BNP[(1134.08±77.23)pg/ml vs.(1592.66±73.59)pg/ml]和TGF-β1[(133.37±14.88)pg/ml vs.(178.25±20.17)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24h尿量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24h尿量和ADL评分比较于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24h尿量[(1782.53±102.77)ml vs.(1289.20±76.35)ml]和ADL评分[(81.23±7.21)分vs.(74.90±6.2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阳化气方可有效改善水气凌心型肺心病患者的心功能,提高24h尿量,降低NT-pro BNP和TGF-β1水平。  相似文献   

8.
洪中立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8):523-523,522
第 75届美国心脏协会 (AHA)年会于 2 0 0 2年 11月 17~ 2 0日在芝加哥召开 ,出席会议的代表逾 30 ,0 0 0名 ,现将有关慢性心衰的论文摘编如下。1 慢性心衰的诊断  本届年会有关B型钠尿肽 (BNP)对慢性心衰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面的论文较多。如法国Logeart对LVEF均 <0 .4 5且临床确诊为慢性心衰的 4 1例和急性肺部疾患的 4 4例作BNP检测 ,结果前者测定值为 35 2±2 15 pg/ml;后者为 134± 112pg/ml(P <0 .0 5 )。Berman报告对严重心衰 4 2例和成人呼吸窘迫症 (ARDS) 36例均表现明显气急的患者作BNP检测 ,结果前者为 77…  相似文献   

9.
谭钰珍 《疑难病杂志》2012,(11):867-868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超敏肌钙蛋白(cTnI)浓度测定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月诊治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40例作为PTE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浆BNP及cTnI浓度的变化。选择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35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对2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PTE组血浆BNP、cTnI浓度分别为(381.6±125.4)Pg/ml和(159.0±107.2)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0.4±18.7)pg/ml和(4.8±2.9)μg/L。治疗后PTE组BNP和cTnI浓度均明显下降,分别为(46.6±9.6)pg/ml和(5.1±2.4)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TE组治疗前PaO_2水平(mmHg)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50.4±8.3 vs 86.5±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PTE组PaO_2水平为85.7mmHg,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浆BNP、cTnI浓度升高,有效治疗后其浓度下降,观察两者浓度有助于PTE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吴强  罗书裕  林慧 《海南医学》2006,17(7):91-92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浓度的检测对呼吸困难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2004年9月至2005年10月有呼吸困难患者63例.左心衰竭组30例.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23例,其中肺源性呼吸困难19例.另统计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慢性肺源性呼吸困难10例.均经干式快速免疫荧光法定量分析检测BNP.结果(1)血浆BNP水平在左心衰竭组及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分别为(1165.0±1128.3)pg/ml、(49.3±44.6)pg/ml(P<0.01),(2)左心衰患者心功能Ⅳ级、Ⅲ级、Ⅱ级组血浆BNP(Pg/ml)水平分别是1702.8±649.3、607.9±344.1、108.8±101.1,两两相比均P<0.01,(3)肺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合并肺源性心脏病与不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组血浆BNP浓度分别为(504.9±500.9)pg/ml、(54.5±46.4)pg/ml(P<0.05),(4)心源性呼吸困难组与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的肺源性呼吸困难组比较,P>0.05.结论呼吸困难患者测定血浆BNP对鉴别左心衰竭与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有重要价值.血BNP水平随NYHA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加重显著增高.血浆BNP浓度可作为一项慢性肺源性呼吸困难是否合并肺源性心脏病早期诊断的指标.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与左心衰竭患者比较血浆BNP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疾病与妊娠双方面的相互作用以及有效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进行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心脏病发生率2.3%,围产儿病死率15.38%,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发生心衰14例次,占妊娠合并心脏病数26.92%。结论加强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管理,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产程监护,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适时终止妊娠,防止心衰的发生是积极防治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孕产妇及围产儿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在心力衰竭早期阶段选取适当的生物学标志物,对心衰识别、风险评估和患者管理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介绍了传统和新兴的心衰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以及这些标志物在早期心衰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对心室收缩功能正常而舒张功能减退的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80例患者用卡托普利治疗前及治疗两个月后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心房收缩期流速、等容舒张时间。结果 对心室舒张功能减低而收缩功能正常的患者用卡托普利治疗后心室舒张功能有显著改善。结论 对于心室收缩功能正常而舒张功能减低的患者可酌情选用卡托普利。  相似文献   

15.
利喜定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利喜定 (盐酸乌拉地尔 )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 ,观察了 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滴注利喜定的血流动力学效应。结果 心力衰竭患者用药 30分钟后 ,血管总外周阻力 (TPR)、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每搏输出量 (SV) ,每分输出量 (CO) ,心脏指数 (CI)与治疗前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用药后 30分钟、 60分钟、 2 4小时、 72小时的血流动力学呈稳定改善。用药后 2 4小时的心率、血压与用药前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利喜定可降低总外周阻力、肺毛细血管楔压 ,增加心输出量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且不引起血糖、血脂值的改变及肝、肾功能的损害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扩血管药物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再入院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仁华  单其俊 《医学综述》2014,(15):2757-2760
心力衰竭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医疗支出的特点。近年来,虽然采取了相关措施降低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死率,但心力衰竭的再入院率仍很高,在出院后6090 d内高达30%。为了有效预防心力衰竭再入院和改善总体预后,需要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有总体的认识。该文指出适当的疾病管理策略可以减少心力衰竭再入院的概率以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卡托普利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收治入院的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4个月后左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减少程度和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卡托普利可以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舒张、收缩末期内径及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对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充血性心衰ACEI治疗后醛固酮逃逸与螺内脂治疗的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衰常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治疗后 ,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Ald)活性变化及醛固酮逃逸程度 ,探讨加用螺内脂治疗对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93例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CEI加螺内脂 (观察组 )和不加螺内脂 (对照组 )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CEI治疗前、治疗 1个月及 6个月时血浆肾素 (PRA)、AngⅡ、Ald的活性 ,观察治疗前后AngⅡ与Ald的变化及比较两组醛固酮逃逸程度 ;以 6min步行距离为客观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后 1,6个月步行距离的改变 ,借以评价心功能改善的程度。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 1个月后血浆AngⅡ活性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 ( 14 3± 5 9vs 15 8± 5 8,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 ( 14 3± 5 9vs 14 1± 5 7,P >0 0 5 ) ,治疗 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166± 5 6vs 15 8± 5 8,P >0 0 5 ) ,与治疗 1个月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166± 5 6vs 14 3± 5 9,P<0 .0 5 ) ,6个月时Ang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 166± 5 6vs 167± 5 7)。②观察组治疗 1个月后血浆Ald显著下降( 12 0± 63vs 14 9± 62 ,P <0 0 1) ,继续治疗 6个月时又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 ( 2 0 3± 72vs 14 9± 62 ,P <0 0 1) ,与治疗 1个月比较 (P <0 0 1) ,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心脏功能及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测定66例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并分为cTnI正常组和升高组,随访至少12月患者远期心脏事件,分析cTnI与心脏功能及远期心脏事件的关系。结果:66例心力衰竭患者中有27例血清cTnI升高,5例CK-MB轻度升高;Ⅲ级心功患者cTnI升高检出率(66.7%)比Ⅱ级心功cTnI升高检出率(5.9%),显著增高(P<0.05);Ⅳ级心功患者cT-nI升高检出率(100%)比Ⅲ级心功患者明显增高(P<0.05)。62例心力衰竭患者远期随访,随访时间(18±6)个月,cTnI正常组远期心脏事件17例次,cTnI升高组远期心脏事件35例次(P<0.01)。结论:心功能越差cTnI升高的检出率越大,血清cTnI不仅是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敏感标志物,而且是远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红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9):2514-251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8例慢性心衰患者(心衰组)和35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结果: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0.76±3.42)%与(-1.61±2.05)%,P<0.01];心衰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2.53±1.21)ms/R-R与(9.56±4.03)ms/R-R,P<0.001]。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HRT现象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