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目的统计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院内感染发生率、转归、抗菌药物使用相关并发症,分析抗菌药物阶梯疗法对VLBWI院内感染的防治效果,指导临床正确使用抗菌药物,从而减少院内感染发生率。方法选择96例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VLBWI,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为治疗组(20例重症患儿),升阶梯治疗为对照组(43例轻症患儿),回顾性调查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出生时胎龄、性别、体质量、母孕期状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院内感染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总费用、抗菌药物使用相关并发症、转归等。结果 96例VLBWI入院时感染者83例(发生率86.45%),合并胎膜早破者感染发生率96.15%,机械通气者感染发生率95.65%,Apgar评分低者感染发生率90.63%。治疗组院内感染4例(20%),对照组院内感染4例(9.3%)(P0.05);上机时间治疗组(平均6.65d)于对照组(平均5.07d),住院时间治疗组(平均31.9d)于对照组(平均27.37d),住院费用治疗组(平均57 911元)于对照组(平均46 443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使用相关并发症(真菌感染)治疗组4例(发生率20%),对照组3例(发生率6.98%)(P0.05),而肝肾损害、腹泻等无发生;治疗组死亡5例(病死率25%),对照组死亡8例(病死率18.6%)(P0.05)。结论 VLBWI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进展迅速,主要为肺部感染,胎膜早破、机械通气、Apgar评分低等是VLBWI感染的主要因素,早期使用降阶梯疗法可显著阻断重症患儿病情进展,挽救生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成本效益比,而且不会显著增加院内感染率及抗菌药物使用相关并发症(真菌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中心静脉导管(PICC组)和外周静脉(PIV组)治疗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方法极低出生体重儿124例,PICC组65例,PIV组59例,对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常见病原菌及预后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ICC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8.5%,其中肺部感染、败血症、穿刺部位局部感染、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8.5%、13.8%、1.5%、4.6%。PIV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4.1%,其中肺部感染、败血症、穿刺部位感染、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3.7%、11.9%、5.1%、3.4%。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痰培养、血培养主要病原菌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未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度Ⅱ型呼吸衰竭撤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OPD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l例与对照组20例。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治疗组拔除气管内导管,应用BiPAP通气方式行无创通气,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逐步撤机。主要观测指标为: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和院内病死率。结果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两组资料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拔管时与应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2h相比,心率、呼吸、动脉血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的有创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缩短[(6.9±3.0)d与(13.1±4.3)dt=5.38,P〈0.01];VAP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48%(1/21)与40%(8/20)],X^2=5.51,P=0.02],撤机成功率较对照组提高[95%(20/21)与65%(13/20),X^2=4.19,P=0.04]。但两组机械通气总时间、院内病死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当COPD上机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时,应用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方式撤机可缩短有创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老年患者院内气管支气管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老年患者并发院内气管支气管炎(NTB)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院内感染防治措施提供流行病学资料和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观察2002年10月-2004年7月收治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内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符合标准的66例SICU内机械通气老年患者有35例发生NTB(发生率为53.03%)。NTB组和非NTB组在低白蛋白血症、鼻饲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抗生紊使用种数以及住SICU时间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鼻饲、低白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4d、住SICU时间〉9d、抗生素使用种数增加以及APACHEⅡ评分〉9分是NTB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鼻饲、机械通气时间〉4d、抗生素使用种数〉2种是NTB的独立发病危险因素。结论 SICU内机械通气老年患者NTB的发生率较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机械通气时间延长、ICU内住院时间延长、低白蛋白血症、高APACHEⅡ评分、大量使用抗生素等是NTB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化胃残余量控制对预防肠内营养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方法分析96例机械通气超过48h的患者,随机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各48例。分别采用强化胃残余量控制和普通控制。比较2组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病例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0.83%、病死率18.75%、机械通气时间(15.21±2.36)d、住院时间(22.38±12.34)d;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9.58%、病死率39.58%、机械通气时间(19.85±4.58)d、住院时间(29.46±15.24)d。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强化胃残余量控制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生真菌败血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81例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根据血培养真菌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观察组(真菌血培养阳性,n=21)及对照组(真菌血培养阴性,n=160)。收集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真菌败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菌株培养及药敏结果,记录患儿用药情况及转归。【结果】两组患儿在男性、阴道分娩、出生窒息、胎膜早破、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合并慢性肺疾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联合使用抗生素时间≥7 d、肠外营养使用时间≥14 d、PICC留置时间≥14 d、有创机械通气时间≥7 d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联合使用抗生素时间≥7 d、PICC留置时间≥14 d、有创机械通气时间≥7 d是影响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生真菌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极低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真菌败血症多为院内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PICC置管的管理及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对降低真菌败血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法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66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19例,对照组247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常规吸痰方法,研究组采用封闭式负压吸痰法,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8.2%低于对照组14.6%,两组比较,x^2=4.5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开放式常规吸痰方法相比,封闭式负压吸痰法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后48h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1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国外报道,VAP发生率为9%~70%,病死率达50%~69%。国内有医院调查,VAP发生率为43.1%,病死率为51.6%。2005年6月--2006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中医院ICU对46例机械通气发生VA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易芳 《当代护士》2009,(10):76-78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产生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8年12月期间实施人工气道并行机械通气的84名患者中VAP的发生率、致病菌分布和高危因素。总结预防和控制VAP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生VAP21例(25.0%),铜绿假单胞菌(23.6%)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8.1%)是高危致病菌,发生VAP的主要危险因素气管切开占42.9%,肺功能障碍占35.2%,胃肠内营养占23.3%,抗感染预防性用药占29.5%,通气时间(〉8d)di27.0%。结论结合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实施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口咽部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和胃内容物反流等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进而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改良式体位干预防治机械通气病人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卫华 《护理研究》2007,21(5):1187-1187
机械通气是抢救和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防御功能,因此机械通气病人发生院内获得性机械通气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较高,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14%~18%。而体位对预防VAP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同行对体位预防机械通气病人VAP、肺不张已有相关报道。现采用改良式变换体位法预防机械通气病人肺部并发症的发生,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原因,探讨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7年1—12月本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率为9.71%,以新生儿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胃肠道感染及脐部感染。早产儿的感染率较足月产儿高(P〈0.05),出生后1~3d新生儿较〉3d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率高(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以呼吸道、胃肠道、脐部感染为主,特别是早产儿;护理上应根据新生儿感染的特点,加强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这是控制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特别是早产儿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全部患儿监测呼吸暂停、血糖紊乱情况、贫血、视网膜病变(ROP)、院内感染等,并进行防治。结果本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均存在1种以上并发症,呼吸暂停62例,血糖异常88例,贫血82例,ROP11例20眼,院内感染16例。住院期间死亡6例,其中院内感染2例。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病应重视。院内感染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应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用于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的效果,以期减少喂养不耐受等情况的发生。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0年1月至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37例为对照组,同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住院的47例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早产儿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施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胃潴留、呕吐发生率较低,患儿过渡到全胃肠营养的天数(25d者占82.97%,且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和体质量达2000g日龄较早,平均体质量增长较快,患儿住院天数较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集束化管理在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儿肠内营养中具有优势,可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对患儿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感染部位病原菌的构成及感染影响因素,以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自制调查表收集贵州省铜仁医院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362例NICU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感染部位、感染诱发因素、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可能的影响因素等并作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8.5%,8.2例/1000床日,高于同期医院其他科室的感染率;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疾病为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医院获得性肺炎,分别为58.2%和34.3%;共检出病原菌22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03株(46.8%),革兰阳性球菌96株(43.6%),真菌21株(9.5%)。金葡菌除对万古霉素呈敏感外.对其余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80.0%,大肠埃希菌除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为1.1%外,对其余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20.0%。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是否机械通气、侵袭性操作、H2受体拮抗剂的使用有关。结论NICU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感染部位集中,影响因素复杂,应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加强病室管理,在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监测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减少住院期间的交叉感染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根据生后第一周内有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分为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无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例; 同时根据第一周后有无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分为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无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例。分别对其临床情况进行比较, 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108例患儿纳入本研究, 平均胎龄(30.1±2.2)周, 平均出生体重(1188±216)g。其中32例发生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53例发生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孕母妊娠期患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高于未发生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59.4%比31.6%, P=0.007)。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胎龄小于未发生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29.5±2.3)周比(30.6±2.0)周, P=0.009];出生体重低于未发生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1123±212)g比(1251±201)g, P=0.002];早发感染、晚发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未发生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50.9%比30.9%, P=0.034;100%比43.6%, P < 0.001)。早发感染患儿中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高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45.5%比25.0%, P=0.045)。  结论  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不同。孕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是早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小胎龄、低出生体重、早发感染和晚发感染可能是晚发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The intestine of newborns is colonized by bacteria immediately after birth. This study explored dominant bacteria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arly intestinal colonization in the early life of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VLBWI).MethodsWe enrolled 81 VLBWI and collected anal swabs at 24 h, 7th, 14th and 21st day after birth. We conducted bacterial culture for anal swabs, then selected the colony with obvious growth advantages in the plate for further culture and identification. Afterward, we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estinal dominant microbiota combined with clinical data.ResultsA total of 300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of which 62.67% (188/300) had obvious dominant bacteria, including 29.26% (55/188) Gram‐positive bacteria and 70.74% (133/188) Gram‐negative bacteria. The top five bacteria with the highest detection rates were Klebsiella pneumoniae, Escherichia coli, Enterococcus faecium, Enterococcus faecalis and Serratia marcescens. Meconium‐stained amniotic fluid and chorioamnionitis were correlated with intestinal bacterial colonization within 24 h of birth.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antibiotic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affecting colonization.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Kpneumoniae and Smarcescens were associated with intestinal colonization. The colonization rates of Kpneumoniae, E. coli, Efaecium, and Efaecalis increased with the birth time.ConclusionsThe colonization rate in the early life of VLBWI increased over time and the predominant bacteria were Gram‐negative bacteria. Meconium‐stained amniotic fluid and chorioamnionitis affect intestinal colonization in early lif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antibiotic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intestinal bacterial colonization.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some bacteria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intestinal coloniz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感染途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治疗与干预。方法根据发病时间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进行分组,分为早发型组与晚发型组,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感染途径方面,两组患儿均以呼吸道感染多见(44.7%与46.O%),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6)。两组间出生情况相比较,早产、出生体质量低、羊水污染、窒息均是新生儿败血症早期发病的高危因素。两组患儿临床特点相比较,早期发病者多以吃奶差(57.9%,22/38)入院,而晚期发病者易出现发热(42.0%,21/50)。血培养阳性4l例,阳性率46.6%(41/88),两组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均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分别是75.0%(15/20)、90.4%(19/21),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主要致病菌。结论早产、出生体质量低、羊水污染、窒息均是新生儿败血症早期发病的高危因素。早发型败血症常常表现为吃奶差,而晚发型败血症患儿易出现发热。早发型及晚发型败血症的常见致病菌均为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见。针对有高危因素的患儿,应结合其临床特点早期行病原学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12月住院48 h以上的新生儿进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感染因素分析。结果新生儿共发生54例医院感染,感染发病率为1.25%,发生部位依次为呼吸道(占66.7%)、胃肠道(占18.5%)、皮肤软组织(占9.2%)。出生体质量越低(χ^2Trend=126.88,P〈0.001)、住院时间越长(χ^2Trend=106.89,P〈0.001),发生医院感染的比例或风险越高;有侵袭性操作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增高(χ^2=5.338,P=0.021);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性别无关(χ^2=0.984,P=0.321)。在54例新生儿医院感染患儿体内共分离出54株病原菌,其中G+菌23株,占42.6%,主要G+菌对青霉素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普遍耐药;G-菌31株,占57.4%,G-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药性最高。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较低,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及侵袭性操作是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肖勇  黄维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6):8829-8830
目的探讨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及其意义。方法对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胎龄32周68例BPD患儿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探讨,同时以168例非BPD患儿进行对照。结果 BPD在32周早产儿中发生率为28.81%,出生体重1 000 g(P0.01,OR=6.684)、胎龄28周(P0.01,OR=2.629)、胎膜早破(P0.05,OR=2.313)、呼吸机治疗(P0.05,OR=1.592)、感染(P0.05,OR=2.313)是早产儿发生BP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避免低体重早产儿的出生,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及时治疗和防治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史预防早产儿发生BPD的重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中心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应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内镜诊疗的56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医院感染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在年龄是否〉65岁、是否有2种以上并发症、有无皮肤或黏膜糜烂、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广谱抗生素时间是否≥20d及住院时间是否〉40d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560例中并发感染107例(19.1%),以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为主,其中≥2个部位感染10例,因感染死亡24例(4.3%);细菌培养检测出86株病原菌,以幽门螺旋杆菌最多,肺炎克雷伯杆菌其次,其中合并2种病原菌感染5例,3种病原菌感染3例,4种以上病原菌感染2例;行胃镜检查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内镜检查(P〈0.05)。结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偏高、存在多种并发症、有皮肤黏膜糜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剂、住院时间长,并与病原菌及内镜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