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悬钩子属植物成分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悬钩子属(RubusL.)自林亲建立以来川,世界上许多学者相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前报综述了1991年以前该属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本文将概括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悬钩子属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1化学成分研究据前人研究知本属植物含有维生素(Vit.B、Vit.C),微量元素(Na·K,Ma,Fe,Mn,Zn·{二,Cu等),挥发油类,K类、酚酸、丹宁、黄酮、萜及甾醇类等。1.IR类和酚酸类:90年代中叶我国学者从托盘根(R.crataegi-folius)中分得具有防癌作用的芪类自藜芦醇(trans—…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滁菊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对滁菊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所得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从滁菊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1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八烷醇(1)、β-谷甾醇(2)、羽扇豆醇(3)、α-香树脂醇(4)、胡萝卜苷(5)、ineupatorolide B(6)、紫丁香苷(7)、绿原酸(8)、petasiphenol(9)、大黄素甲醚(10)、金合欢素(11)、异泽兰黄素(12)、槲皮素(13)、香叶木素(14)、木犀草素(15)、芹菜素(16)、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8)、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9)、芹菜素-7-O-β-D-新橙皮糖苷(20)、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21)。结果:其中,化合物1~12、18和20为首次从滁菊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13~16表现出显著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活性强于Vit C。 相似文献
3.
牛尾菜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HPLC色谱等多种分离色谱法分离纯化牛尾菜Smilax riparia中的化学成分,进一步以1H,13C-NMR和质谱等有机波谱学方法鉴定各单体化合物的结构。从牛尾菜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为5-甲氧基-[6]-姜酚(1),脱氢松香酸(2),北美芹素(3),2-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4),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5),异香草醛(6),香草酸(7),对羟基桂皮酸(8),对羟基桂皮酸甲酯(9),对羟基苯甲醛(10),阿魏酸甲酯(11),苯甲酸(12),5-羟甲基糠醛(13)。其中化合物1~4,8~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DPPH法评价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5~11显示了明确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鉴定挥发油组分,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组分,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利用清除DPPH自由基、过氧化氢及还原力测定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结果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含量为(13.1±1.2)mL·kg~(-1),挥发油中共分离鉴定出33个组分,主要为榄香素(89.74%)、甲基丁香酚(2.67%)及去氢白菖烯(2.12%)等。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及过氧化氢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作用,其清除能力与挥发油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结论榄香素为斜叶黄檀香材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斜叶黄檀香材总挥发油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DPPH法对两种灯心草属植物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灯心草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评价了从该活性部位分离出的四个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化合物3显示了一定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两种悬钩子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首次对紫色悬沟子RubusirritansFocke和菰帽悬钩子R.plietusFocke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其地上部分的乙醇提取物经各种柱层析方法分离纯化分别得到6个和5个化合物,运用光谱方法和与标准品分别鉴定为2α3β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8酸(I),2α,3β,19α,23-四羟基乌索-12-烯-28-酸(Ⅱ)2α3β19α23,-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Ⅲ),2α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窄叶芍药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并采用1,1-二苯基-2-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法(DPPH)和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磺酸-6)二铵盐自由基清除法(ABTS)对化合物的体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从窄叶芍药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并鉴定为没食子酸乙酯(1),没食子酸甲酯(2),齐墩果酸(3),丁香酸(4),β-谷甾醇(5);对化合物1~4进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阳性药(维生素C,VC)及化合物1和2对DPPH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达到(35.13±0.28),(44.64±0.37)μmol·L-1,均低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IC50(60.17±0.98)μmol·L-1;阳性药及化合物1和2对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达到(25.13±0.68),(35.76±1.48)μmol·L-1,均低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IC50(38.55±0.78)μmol·L-1。结论:化合物3,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且化合物1和化合物2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其余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弱。 相似文献
9.
10.
11.
The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three successive extracts of Caesalpinia digyna Rottler root and the isolated compound, bergenin, were tested using standard in vitro and in vivo models. The amount of the total phenolic compounds present was also determined. The successive methanol extract of Caesalpinia digyna root (CDM) exhibited strong scavenging effect on 2,2-diphenyl-2-picryl hydrazyl (DPPH) free radical, 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 (ABTS) radical cation, hydrogen peroxide, nitric oxide, hydroxyl radical and inhibition of lipid peroxidation. The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effect of CDM was comparable with that of reference antioxidants. The CDM having the highest content of phenolic compounds and strong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effect when administered orally to male albino rats at 100, 200 and 400 mg/kg body weight for 7 days, prior to carbontetrachloride (CCl4) treatment, caus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levels of catalase (CAT)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levels of lipidperoxidation (LPO) in serum, liver and kidney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 when compared to CCl4 treated control. These results clearly indicate the strong antioxidant property of Caesalpinia digyna root. The study provides a proof for the ethnomedical claims and reported biological activities. The plant has, therefore, very good therapeutic potential. 相似文献
12.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ODS等色谱技术对毛重楼根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数据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羽扇豆醇(1),羽扇豆醇二十八烷酸酯(2),棕榈酸(3),α-棕搁酸单甘油酯(4),α-菠甾醇(5),薯蓣皂苷元(6),(25R)diosgenin-3-O-α-L-rhamn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7),偏诺皂苷元(8),(25R)pennogenin-3-O-β-D-gluc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9),flazin(10),calonysterone(11),异鼠李素-3-O-β-龙胆二糖苷(12)。其中化合物 1~5,10~11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蟾衣化学成分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源于蟾蜍的新资源蟾衣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对蟾衣提取物及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方法:蟾衣粗粉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提取物采用正相硅胶、反相硅胶和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结合结晶法对化合物进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对95%乙醇提取物及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从蟾衣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胆甾烯酯(1),胆甾醇(2),5α,8α-epidioxycholesta-6-en-3β-ol(3),胆甾-5-烯-3β,7β-二醇(4),胆甾-7-烯-3β,5α,6β-三醇(5),3-十八烷氧基-1,2-丙二醇(6),△4,5(E),△9,10(Z)-鞘胺醇-正十五碳酸酰胺(7)和蟾蜍噻咛(8);抗肿瘤活性筛选表明,蟾衣95%乙醇提取物和分离得到的主要化合物对试验的细胞株均无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蟾衣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5~7为首次从中华大蟾蜍和蟾蜍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草珊瑚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对草珊瑚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为研究其活性成分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聚酰胺、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HPLC进行化合物的分离与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草珊瑚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异东莨菪素(1),syringaresinol monoside(2),styraxjaponoside B(3),5-O-caf-feoylshikimic acid(4),shizukanolide E(5),异落新妇苷(6),新异落新妇苷(7),落新妇苷(8),新落新妇苷(9)。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研究中国传统中药白花地胆草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Sephadex LH-20,ODS及正相硅胶柱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通过多种波谱学手段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花地胆草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8个单体化合物,它们经结构鉴定分别为2-deethoxy-2β-hydroxyphantomolin(1),2β-hydroxy-2-deethoxy-8-O-deacylphantomolin-8-O-tiglinate(2),2β-methoxy-2-deethoxyphantomolin(3),2β-methoxy-2-deethoxy-8-O-deacylphantomolin-8-O-tiglinate (4),白花地胆草亭(5),柔毛地胆宁(6),苜蓿素(7),木犀草素(8),槲皮素(9),表无羁萜醇(10),3β-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 (11),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2),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甲酯(13),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14),xylogranatinin (15),byzantionoside B (16),邻羟基肉桂醛(17),咖啡酸乙酯(18).结论:其中化合物9,11,14~18均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藏药甘扎嘎日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精油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离鉴定甘扎嘎日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精油化学成分并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甘扎嘎日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精油得率为3.08%,分离得到47个色谱峰,鉴定出40种成分,主要成分是四十四烷(30.63%)、三十六烷(20.15%)、二十八烷(16.27%)、DL-α-生育酚(8.39%)、二十七烷(6.29%)、亚麻酰氯(1.87%)和石竹烯(1.64%)等。结论: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精油是藏药甘扎嘎日的药效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17.
研究马肾果叶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高效制备液相等方法,对马肾果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MS)、波谱数据分析(1H-,13C-NMR)进行结构鉴定。从马肾果甲醇提取物中分离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dasyclamide(1),aglamide A(2),aglamide B(3),aglamide C(4),aglamide D(5),aglaroxin A 1-O-acetate(6),3'-methoxyaglaroxin A 1-O-acetate(7)。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杜鹃兰假鳞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杜鹃兰Cremastra appendiculata干燥假鳞茎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及核对文献鉴定化合物结构。从其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是4,4’-二甲氧基-9,9’10,10’-四氢-(1,1’-双菲)-2,2’,7,7’-四醇(1),4,4’,7,7’-四羟基-2,2’-二甲氧基-1,1’-双菲(2),3,5-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3),大黄素甲醚(4),大黄酚(5),大黄素(6),芫花素(7),槲皮素(8),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9),3-甲氧基-4-羟基苯乙醇(10),丁香酸(1),香草醛(12),对羟基苯甲醛(13)。化合物 1~3,5~12 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德国鸢尾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硅胶,Sephadex LH-20葡聚糖凝胶,ODS反相柱色谱等分离技术对鸢尾科Iridaceae植物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该植物根茎中分离得到2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商陆素(1),5,3,3’-三羟基-7,4’-二甲氧基黄烷酮(2),5,7,4’-三羟基双氢黄酮(3),cirsiliol-4’-glucoside(4),3β,4’-dihydroxy-7,3’-dimethoxy flavornone-5-O-β-D-glucopyranoside(5),染料木素(6),irilin D(7),muningin(8),5,7, 4’-三羟基-6,3’,5’-三甲氧基异黄酮(9),鸢尾苷元(10),野鸢尾苷元(11),鸢尾苷(12),野鸢尾苷(13),芒果苷(14),irisxanthone(15),焦谷氨酸(16),2,4’, 6-trihydroxy-4-methoxybenzophenone-2-O-β-D-glucoside(17),茶叶花宁(18),草夹竹桃苷(19),β-谷甾醇(20),胡萝卜苷(21)。其中化合物 1~9,16,17 为首次从德国鸢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8,9 为首次从鸢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 1,4,17 为首次从鸢尾科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