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36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辨证分为气机郁滞型、肝火犯胃型、痰浊中阻型、瘀阻胃络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亏虚型进行治疗。结果:痊愈209例,好转13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94.78%。  相似文献   

2.
分型辨治功能性消化不良3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金群  王爱民 《江苏中医》1999,20(7):17-18
对36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辨证分为气机郁滞型、肝火犯胃型、痰浊中阻型、瘀阻胃络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亏虚型进行治疗。结果:痊愈209例,好转136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94.78%。  相似文献   

3.
赵万为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2):1009-1009
慢性胃炎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 ,笔者采用平胃散加味治疗慢性胃炎 ,疗效好。治疗组 ,予平胃散加味汤剂 ,药用 :苍术、厚朴、陈皮各 15 g ,炙甘草 10 g ,延胡索、川楝子各 15g ,黄连、鸡内金各 10 g。肝胃气滞型加柴胡、青皮、佛手等 ;胃热炽盛加黄芩、蒲公英、大黄等 ;脾胃虚寒加桂枝、草豆蔻、砂仁等 ;胃阴亏虚型加沙参、麦门冬、白芍等 ,其它如兼瘀阻胃络加白及、三七 ;胃络溃破加乌贼骨、白及、大贝 ;食滞胃脘加焦山楂、炒麦芽、丝神曲 ;寒邪犯胃加良姜、香附 ;气血不足加党参、茯苓等。对照组 ,予维…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6,(6):662-664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对不同证候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治疗分析。方法:将22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按辨证分为脾胃虚弱型、肝郁脾虚型、胃阴亏虚型、痰瘀阻络型、痰湿中阻型等5大类型,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分型加减用药治疗,4周后比较5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血糖水平、肠道激素水平等。结果:5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18%、88.64%、93.18%、81.82%、79.55%,痰瘀阻络型和痰湿中阻型疗效较差,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脾胃虚弱型、肝郁脾虚型、胃阴亏虚型症状积分明显较痰瘀阻络型、痰湿中阻型低;5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脾胃虚弱型、肝郁脾虚型、胃阴亏虚型治疗后明显较痰瘀阻络型、痰湿中阻型低;脾胃虚弱型、肝郁脾虚型、胃阴亏虚型空腹及餐后胃泌素、胃动素、胰高血糖素明显较痰瘀阻络型、痰湿中阻型改善。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对不同证候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疗效显著,有效改善胃肠道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利用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胃炎分型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热炽盛型、肝胃气滞型、瘀阻胃络型、胃阴亏虚型)的诊治方法。结果:大部分患者病情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在临床通过健脾和中、清脾泻热、降逆和胃、疏肝泄热、调气和胃、活血化瘀、养阴益胃等治法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利用中医辨证论治,对慢性胃炎分型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热炽盛型、肝胃气滞型、瘀阻胃络型、胃阴亏虚型)的诊治方法。结果大部分患者病情好转,症状明显减轻。结论在临床通过健脾和中、清脾泻热、降逆和胃、疏肝泄热、调气和胃、活血化瘀、养阴益胃等治法治疗慢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胃脘痛的辨证分型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对100例胃脘痛患者采用辨证分型治疗。结果:100例患者中以肝胃郁热型最多32例,其次为肝胃不和型25例,寒热错杂型15例,胃阴亏虚型10例,脾胃虚寒型10例,胃络瘀血型6例,湿热中阻型2例。经用辨证分型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结论:胃脘痛是临床上多见的一种病证,治疗胃脘痛的关键是辨证分型治疗。  相似文献   

8.
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68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世常 《河南中医》2011,31(5):516-517
目的:观察辩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8例确诊病例分为以下四型辨证治疗.脾胃虚弱型治宜健脾争胃,方选香砂六君子汤;肝气犯胃型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方选柴胡疏肝散;胃阴亏虚型治宜滋阴养胃,方选一贯煎加芍药甘草汤;痰瘀交阻型治宜温阳散结,活血化瘀,方选加味丹参饮.结果:268例中,痊愈239例,显效15...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四逆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半夏泻心汤联合四逆散(清半夏12g,白芍、枳实、柴胡各10g,大枣、黄连各6g,黄芩10g,干姜9g,太子参15g,甘草炙6g;肝胃气滞加香附、郁金各10g;寒邪犯胃减黄连、黄岑,加香附、高良姜、吴茱萸各10g;胃阴亏虚加石解、麦冬、北沙参各10g;胃热炽盛者加蒲公英、山栀炒各10g;食滞胃肠加山楂、神曲各10g,鸡内金30g;瘀阻胃络加赤芍、降香、丹参各10g;脾胃虚寒减黄连、黄岑,加饴糖10g,桂枝6g),1剂/d,水煎300m L,早晚口服,150m L/次。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RDQ症状评分(病情等级/平均得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痊愈32例,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67%。病情等级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RDQ症状评分平均得分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四逆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胃脘痛的辨证分型及“以通为用 ,以降为顺”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 :对 98例胃脘痛患者采用“通降和胃汤”加分型治疗。结果 :98例患者中以肝胃郁热型最多见 32例 ,其次为肝胃不和型 2 5例 ,寒热错杂型 15例 ,胃阴亏虚型 10例 ,脾胃虚寒型 10例 ,胃络瘀血型 6例。经用通降和胃汤加辨证分型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胃脘痛是临床上多见的一种病证 ,虽然病因复杂 ,受诸多因素影响。但是 ,治疗胃脘痛的关键是通降和胃加辨证分型治疗。  相似文献   

11.
任伟 《中医临床研究》2014,(29):107-108
目的:分析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急慢性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胃痛的临床表现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3月收治的患急慢性胃痛患者82例运用中医理论辨证分为胃络瘀阻型、肝气犯胃型、胃阴亏虚型、脾胃虚寒型四类患者,施以不同方药.结果:本组82例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12例,占14.6%;显效32例,占39.0%;好转37例,占45.1%;无效1例,占1.2%;总有效率98.8%.结论:中医治疗急慢性胃痛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藏药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0年3月选择32例诊断为慢性胃炎,藏医辨证为肝胃气滞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亏虚型、脾胃虚寒型、瘀血停滞型病人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藏医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为84%。结论:藏药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其中对肝胃气滞型,脾胃湿热型的疗效优于胃阴亏虚型、瘀血停滞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祛瘀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均以胃阴亏虚、胃络瘀阻为主证,拟健脾益胃祛瘀散予健脾理气,养阴和胃,活血祛瘀治疗。结果: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健脾益胃祛瘀散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亏虚、胃络瘀阻证的有效处方。  相似文献   

14.
病种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炎及球部溃疡。用本方加减:姜半夏、黄连、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10g.大枣6g。肝胃气滞加枳实、佛手;寒邪犯胃黄连、黄芩减量,干姜增量;胃热炽盛黄连、黄芩增量.干姜减量;食滞胃肠去人参、大枣.加莱菔子、砂仁、陈皮I瘀阻胃络加蒲黄、丹参、元胡;胃阴亏虚干姜减量.加石斛、麦冬;脾胃虚寒去黄芩.加白芍、黄芪、肉桂。日1剂水煎餐前服。结果:治愈103例。好转7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5%。  相似文献   

15.
和胃汤治疗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运用中药和胃汤治疗浅表性胃炎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所观察的 160例患者中 ,男 10 4例 ,女 5 6例 ;年龄最大者 69岁 ,最小者 2 1岁 ,平均年龄 4 2 5岁 ;病程最长者 30年 ,最短者 1年 ,平均病程 5年。所有病例均有上腹部反复疼痛或胀满史 ,均经纤维胃镜及病理切片检查确诊。其中 ,浅表性胃炎132例 ,浅表萎缩性胃炎 2 8例。中医辨证分型 :肝胃不和型 4 8例 ,胃阴亏虚型 4 7例 ,脾胃虚寒型 34例 ,脾胃湿热型 15例 ,瘀阻胃络型 1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 ,各 80例。2 治疗方法治疗组 :用和胃汤加减 :玄胡 15g ,…  相似文献   

16.
消化性溃疡证型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毅  刘艳  徐太九 《陕西中医》2009,30(5):581-582
目的:通过对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文献回顾性调查,寻找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的一般规律,初步建立消化性溃疡辨证分型的标准。方法:检索1979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国内的相关文献,采集相关信息,以频数分析、K-means聚类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结果:共检索出有关消化性溃疡的文献1481篇,有中医证型诊断5319例,无证型诊断534例。涉及51个不同的证型,经频数统计分析,消化性溃疡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脾胃虚寒证、肝胃气滞证、瘀阻胃络证、胃阴亏虚证、胃热炽盛证。经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初步证型标准化为脾胃虚寒证、肝胃气滞证、瘀阻胃络证、胃阴亏虚证、胃热炽盛证、肝郁脾虚证、寒热夹杂证、湿热中阻证等8个证型。结论:消化性溃疡标准化证型及其分型依据有助于临床辨证,并为前瞻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分型分布规律及癌前病变发生情况。方法1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根据内镜下表现中医微观辨证分为胃阴不足型、胃络瘀阻型、脾胃虚寒型、脾胃湿热型、肝郁气滞型和肝胃郁热型。对腺体萎缩部位进行靶向活检判定肠上皮化生或上皮内瘤变,免疫组化法检查胃黏膜组织CD34及Ki67平均光密度,同时判定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微观辨证胃阴不足型54例、脾胃虚寒型28例、肝郁气滞型26例、胃络瘀阻型24例、肝胃郁热型22例、脾胃湿热型16例。中医微观辨证各证型间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型和脾胃湿热型的肠上皮化生率及上皮内瘤变率显著高于脾胃虚寒型与胃阴不足型(P0.05或P0.01),肝郁气滞型上皮内瘤变率显著高于脾胃虚寒型与胃阴不足型(P0.01)。肝郁气滞型CD34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肝胃郁热型、胃络瘀阻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P0.05或P0.01);脾胃湿热型与脾胃虚寒型显著高于胃络瘀阻型、胃阴不足型(P0.05);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型Ki67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高于脾胃虚寒型、胃阴不足型与胃络瘀阻型(P0.05或P0.01),脾胃湿热型显著高于肝胃郁热型(P0.01)。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分型实证较虚证多,各微观证型中肝郁气滞型和脾胃湿热型的癌前病变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胃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3例,观察组根据患者胃痛特点辨证分型:瘀阻胃络型患者12例,脾胃湿热型患者16例,胃阴亏虚型11例,脾胃虚寒型25例,肝气犯胃患者19例,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吗丁啉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痛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p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取350例Hp相关性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分别判定为9种体质类型,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胃脘痛的有关内容辨证分型为脾胃虚寒证、胃阴亏虚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瘀阻胃络证,分析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关系。结果:1Hp相关性胃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出现的频次为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平和质血瘀质痰湿质阴虚质特禀质;2中医证型频次为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亏虚证瘀阻胃络证;3胃镜征象、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充血红斑、水肿多见于阳虚质,糜烂多见于痰湿质,阳虚质、气郁质的炎症程度较重,阳虚质、气虚质的萎缩程度较重,气虚质伴肠化生多见;4脾胃虚寒证属阳虚质的较多见,脾胃湿热证属湿热质的较多见,瘀阻胃络证属血瘀质的较多见,胃阴亏虚证属气虚质的较多见,肝胃不和证属气郁质的较多见。结论: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和气虚质是Hp相关性胃病的主要体质类型,因体质具有可调性,故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可望成为防治Hp相关性胃病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肝胃气滞型27例,肝胃郁热型26例,瘀阻胃络型21例,胃阴不足型21例,脾胃虚寒型25例,根据以上患者不同证候特征,予以相应的中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中医辨证治疗,肝胃气滞型总有效患者25例,占92.6%;肝胃郁热型总有效患者23例,占88.5%;瘀阻胃络型总有效患者18例,占85.7%;胃阴不足型总有效患者19例,占90.5%;脾胃虚寒型总有效患者23例,占92.0%。各型总有效患者108例,总有效率为90.0%。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可缓解病痛,避免恶变,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