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在筛选抗茵药物,疫苗研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迄今已建立小鼠、大鼠、豚鼠、蒙古沙土鼠、雪貂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2.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一个多病因、多阶段的过程。1994年,WHO根据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确定H.pylori为I类致癌因子。H.pylori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与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及胃癌关系密切。为克服人体研究的局限性,许多学者致力于H.pylori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试图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进一步阐明H.pylori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机制,以及用于评价H.pylori疫苗的预防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许多研究者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一个致病因子,目前对HP 感染的认识有了很快的发展。但是,正如人类的许多疾病一样,如果能建立一个供实验用的HP 感染动物模型,将会使人们对HP相关性胃炎的认识有一个飞跃。为未来研究着想,应优先考虑在常规饲养动物中选择优良的动物作为感染的模型,这样一个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完善Koch’s 原则,明确致病机理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引起变态反应的动物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迄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动物模型尚未能在常规动物中建立,因而限制了对其致病机制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近年有证据显示Hp引起的病变可能与其诱发的免疫反应有关[1-3]。病理组织学研究表明,Hp感染者的胃粘膜中嗜酸性粒细胞及其脱颗粒显著增加[4],肥大...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动物模型张振华十余年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与各种慢性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已取得了一致认识[1],可是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HP的致病及致癌机理,HP感染的免...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大鼠腺胃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幽门螺杆菌HP)的致病机理仍不明确,动物实验有可能阐明其致病作用。目前尚无理想的人HP感染的动物模型。为此,我们用HP菌株(SyndeyStrain1,SS1)感染Wistar大鼠腺胃,以建立HP感染的大鼠模型。方法取二级Wistar大鼠40只,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20只)及对照组(20只)。实验组动物接种HP菌液,大鼠1.5ml/只(约109/ml),连续5次,一周完成,而对照组则不作相应处理。距最后一次接种Hp的4、8、12、及24周分别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动物各5只。取动物胃粘膜组织分别进行尿素酶试验、HP培养、Gimesa染色及HE染色来评价SS1在Wistar大鼠腺胃的定植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4周时所有实验组动物胃窦、胃体HP检查均阳性,SS1主要定值于胃窦的胃小凹及腺腔,胃体较少且其定植量随感染时间的延长有增加的趋势,至24周时仍有明显定植;对照组功物未有HP定植。病理组织学检查,4周时动物未见炎症反应,至8周、12周和24周胃窦及胃体出现轻至中度慢性活动性胃炎,在本实验周期内未见萎缩性炎症改变,对照组动物无炎症反应。结论本研究表明SSIHP可长期定植于Wistar大鼠腺胃,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该模型的建立对于HP药物筛选、HP疫苗的研究及HP致病性的阐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胃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引起胃部疾病已被大量流行病学及实验研究所证实。为了进一步揭示H.pylori与胃癌的关系,用H.pylori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将有助于研究胃癌的发病机制。此文对近年来该领域H.pylori胃癌动物模型的研究作一综述,并介绍几种成功的胃癌动物模型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在筛选抗菌药物 ,疫苗研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迄今已建立小鼠、大鼠、豚鼠、蒙古沙土鼠、雪貂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 ,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幽门螺杆菌(Hp)BALB/c小鼠感染动物模型。[方法]用cagA基因和vacA基因同时阳性的Hp小鼠适应株给BALB/c小鼠灌胃。[结果]经Hp小鼠适应株灌胃4周后,病理模型组10只感染的小鼠胃黏膜尿素酶试验、细菌学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均为阳性,感染率为100%;正常对照组未见Hp生长,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云南Hp小鼠适应株感染的BALB/c小鼠动物模型。这种ca gA基因和vacA基因同时阳性的Hp小鼠适应株毒力强容易定植;可在普通饲养条件下建立,即有利应用于云南地区Hp的相关研究,又可节约研究经费,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蒙古沙鼠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的胃部病理学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的蒙古沙鼠长期感染模型并观察其胃内的病理学改变。 方法 蒙古沙鼠 (8周龄 ) 80只 ,随机分为实验组 (40只 )和对照组 (40只 ) ,所有沙鼠禁食水 1d ,第 2天灌喂 5 0 %的乙醇 0 3ml,试验组第 3天及第 4天分 3次灌喂cagA Hp菌液 (10 9cfu/ml) ,0 5ml/只·次 ,对照组灌喂相同量无菌肉汤。最后一次灌喂后 2h进食水。距最后一次灌菌后 4、8、12、2 0、2 4周分别剖杀动物 ,每次实验组、对照组各 8只 ,进行微生物学检查 (粘膜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 )、血清学检查 (ELISA测抗Hp抗体 )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实验组沙鼠在不同时间Hp感染率均达到 10 0 %。从第 4周开始 ,可见所有实验组沙鼠胃组织中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随着时间推移形成淋巴滤泡。部分沙鼠在第 12周后至 2 4周可见明显出血、慢性活动性胃炎及溃疡 ,有的溃疡可深达肌层。对照组沙鼠均无Hp定植及组织学病变。结论 蒙古沙鼠感染Hp后 ,可出现与人极相似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对于研究Hp的致病机制及疫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Hp圆球体动物模型。 方法 通过去营养法来培养cagA(+)Hp圆球体 ,定期用MTT和SCC方法来检测细菌的代谢活性 ,用吉姆萨染色和电镜负染色来观察细菌在不同时期的形态和变化。在圆球体培养的第 7周 ,进行幽门螺杆菌及其圆球体经口感染裸鼠的实验。结果 通过细菌学、尿素酶实验、16SRNA、cagA(+)PCR检测和电镜负染色等方法确定从已喂服幽门螺杆菌及其圆球体的裸鼠胃里分离到的细菌克隆 ,经证实为cagA(+)Hp。 结论 首次在裸鼠上证实了Hp圆球体是Hp“粪—口”传播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造模周期短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模型,观察Hp对小鼠胃黏膜的损害程度,同时研究Hp感染是否促进亚硝基类化合物的致癌作用.方法 94只Balb/c小鼠分为4组.第1组单用N-甲基-N-亚硝基脲(MNU);第2、3组小鼠用灌胃法定植Hp,第3组小鼠加用MNU灌胃;第4组为正常对照.36周后处死全部小鼠,分别用尿素酶、Giemsa染色和微需氧细菌培养检测Hp定植;H-E染色进行鼠胃黏膜病理诊断.结果 Balb/c小鼠Hp定植率达93.9%.Hp单一处理组中度以上炎症占100.0%,其中萎缩性胃炎占20.0%;而Hp和MNU联合处理组中度以上炎症占100.0%,其中萎缩性胃炎占23.1%,不典型增生占42.3%和57.7%(胃体和胃窦),并发现2只小鼠有低分化腺癌,占7.1%.Hp处理组和Hp MNU联合处理组在炎症程度上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Hp感染小鼠模型,验证了Hp和胃癌的发生有高度相关性,证实Hp在协同MNU致癌性中的作用,提示胃癌的发生并非Hp感染单一因素的结果,而和多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H.pylori长期感染C57BL/6小鼠致胃黏膜病变及其致癌性,并从血管新生的角度探讨H.pylori感染致胃癌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将80只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40只.正常组正常饲养,模型组经口直接灌服H.pylori标准株SS1,距末次灌胃后10 wk、25 wk、45 wk、72 wk分4批处死,每批每组各处死10只小鼠.快速尿素酶试验、Giemsa染色法观察H.pylori在胃黏膜的定植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胃黏膜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动物的胃窦、胃体及十二指肠黏膜的尿素酶实验、Giemsa染色结果均呈阴性,在末次接种H.pylori后第10周、第25周、第45周、第72周,模型组H.pylori的定植率分别为88.9%、100%、100%、100%;72 wk时,模型组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的发生率分别为100%,88.9%,77.8%,33.3%和22.2%,胃黏膜组织中MVD为18.56±2.62,较正常组(2.50±1.54)明显升高(P<0.01).结论:成功建立了H.pylori长期感染诱发C57BL/6小鼠胃癌模型,且H.pylori可增加小鼠胃黏膜MVD,可能在胃黏膜的癌变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其感染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是在胃黏膜的粘附定植。Hp定植因素包括尿素酶活性、鞭毛的动力、特定的形状及粘附素。Hp的适应能力极强,可在同一宿主存活数十年,可能是通过多种受体特异性的粘附素直接与宿主细胞、粘蛋白及细胞外基质结合。Hp粘附于胃黏膜,引起胃上皮细胞IL-8释放,并诱导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增强,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Hp定植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疫苗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瘤有关。疫苗是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切实可行的方法。近年来新的防治和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疫苗正在开发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对新近研制的蛋白组分疫苗、活菌疫苗、DNA疫苗、缓释微球疫苗及表位疫苗等幽门螺杆菌疫苗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Beagle犬动物模型 ,为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对Beagle犬口服灌喂Hp液体培养悬液 ,通过胃镜观察其胃部组织病理改变 ,酶试验、组织培养、粪便PCR、血清及唾液中抗体和RT PCR法检测脾脏中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含量等方法对Hp感染Beagle犬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Beagle犬感染Hp数月后胃部组织仍有病理改变 ;组织培养、酶试验、粪便PCR及抗体、细胞因子检测均阳性。 结论 Hp可以长时间定植于Beagle犬体内并引起相应的病理改变 ,其可以作为Hp感染动物模型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稳定的Hp感染BALB/c小鼠模型 ,用于Hp致病、免疫和防治的研究。 方法 选用临床分离株 ,应用外科手术法向小鼠胃内直接接种Hp菌液 0 2ml(10 9CFU/ml) ;接种后不同时间取小鼠胃粘膜组织进行细菌学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接种后 2~ 8周 ,小鼠胃内均可分离到Hp ,Hp分离阳性率为 95 %。病理学检查显示鼠胃粘膜明显炎症。感染鼠用阿莫西林治疗后 ,鼠胃组织Hp培养均转阴性。结论 使用Hp鼠胃接种法 ,能建立稳定的Hp感染BALB/c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的形态变异及返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幽门螺杆菌(Hp)在体外很易发生球形变,目前一般认为是不能培养的退化状态.而对Hp在环境中生存方式和如何感染大量人群仍不清楚,为此本研究对Hp的形态变化尤其是球形变的返祖进行了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对18株Hp在不同条件下的培养,观察其生存及形态变化,并在加有鸡蛋和小牛血清的空弯培养基上及加有血清有布氏肉汤培养基中是进行培养和返祖,观察其变异规律.结果Hp可在室温液体中繁殖,18株中观察到3株球形体Hp在室温下的返祖,除常见球形变外的Hp杆状弯曲、长杆状、短杆状、长丝体、巨球体、丝球体、原生质体及细小“S”和弧形变异.并根据Hp形态变化的顺序及表型,初步发现Hp由典型“S”或多螺旋形态变为杆状弯曲、长杆状、短杆状、然后变为球形、长丝体、巨球体、丝球体、原生质体的规律.部分变异体在一定条件下可返祖.结论Hp易发生多形变化,有一定规律.可在室温下生长繁殖,球形体可在Hp鸡蛋培养基上或室温液体培养基中返祖.提示Hp的球形变在其感染和治疗后的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全明 《胃肠病学》2007,12(9):567-570
摘要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人类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菌,为慢性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病因。目前临床治疗尚存在诸多不足,研制疫苗对预防和控制H.pylori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20余年的发展,H.pylori疫苗在动物模型建立、候选抗原的选择、佐剂和投递方式的优化等方面均已取得了较大突破。本文主要就全菌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活载体疫苗和DNA疫苗四种类型的H.pylori疫苗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