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胃炎停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炎停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胃炎停胶囊,对照组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丽珠得乐、叶酸。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1年后随访,复发率比较,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后胃腺体萎缩程度、IM病理分级、ATP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HP根除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炎停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消萎灵I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 7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服用消萎灵I号胶囊治疗组 5 2例、服用维酶素治疗对照组 2 6例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主症、镜检及病理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胃镜下黏膜相及活组织病理的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病变明显改善 (P <0 .0 1)。结论 消萎灵I号胶囊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3.
黄晋红  张仲海  罗红  于海英 《武警医学》2004,15(11):815-817
 目的探讨消萎灵Ⅰ号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将7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服用消萎灵Ⅰ号胶囊治疗组52例、服用维酶素治疗对照组26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主症、镜检及病理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胃镜下黏膜相及活组织病理的炎症、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等病变明显改善(P<0.01).结论消萎灵Ⅰ号胶囊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激光加综合治疗对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选择109例门诊患者,分为试验组54例,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口服阿司咪唑9mg,1次/d。试验组:(1)先用SUNDDOM-300IB型半导体激光治疗机照射病变部位及相应的穴位;(2)放松训练;(3)支持性心理治疗。比较两组疗程、疗效。结果:两组在第1、2w有效率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3、4w两组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从第3w开始,两组的有效率之问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在治疗3w后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激光加综合治疗可提高慢性湿疹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藏西医结合治疗高原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将案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根除HP、促胃肠动力和保护胃黏膜治疗;治疗组在根除HP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藏医用药。疗程均为3个月。两组治疗前后均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和药物副反应,同时观察HP根除率和病理变迁情况。结果:两组HP根除率均达90%以上,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黏膜萎缩、肠化、异性增生等病理表现均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根除HP结合藏医药治疗能明显改善高原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人高血压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氨氯地平片口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压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降低血压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人原发性高血压,可以明显改善高血压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心绞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硝酸甘油治疗,实验组采用丹参川芎嗪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比较两组的心电图改善情况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心电图疗效及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后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发作次数明显缩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16.6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硝酸甘油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心绞痛具有很好的疗效,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夏雨  王晓丽  刘艳丽 《人民军医》2006,49(10):597-598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上感)的疗效。方法:将上感2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97.29/5,对照组71.0%,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上感疗效明显优于清开灵注射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口服多糖铁复合物与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对改善贫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09—2011年我院妇产科缺铁性贫血住院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多糖铁复合物300mg/d治疗)和对照组(口服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900mg/d治疗)。治疗4W后复查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并进行疗效比较,同时记录药品不良反应。结果多糖铁复合物与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均可使Hb、RBC、HCT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Hb、RBC升高更加明显(P〈0.05),HCT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多糖铁复合物改善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效果优于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是一种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的补铁制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中药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80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帕司他片1:2服,3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木丹颗粒7g,3次/日,加用中药外洗治疗,2周后观察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及I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t临床总有效率为8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木丹颗粒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血黏度,I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健脾益气冲剂对不同病理分级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影响差异的比较,以探讨该方的作用机制.方法观察病理变化,并以酶联免疫技术对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匀浆HSP70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轻、中度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HSP70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重度者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轻、中度组HSP70含量显著增高(P<0.01),重度组明显增高(P<0.05).轻、中度者疗效明显高于重度者(P<0.05).结论轻、中度与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存在HSP70表达的差异,这种差异对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有一定影响;健脾益气冲剂对萎缩性胃炎的疗效与促进HSP7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海昆肾喜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兵  何自育 《西南军医》2008,10(3):44-45
目的观察海昆肾喜胶囊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6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海昆肾喜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餐后1小时服用;对照组口服包醛氧淀粉,5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检测治疗前后Scr、Ccr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疗前与疗后Scr及Ccr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海昆肾喜胶囊既能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又能改善肾功能,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耐受性好。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郭燕  刘宁  张原  黄乐平 《西南军医》2008,10(2):38-39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86例RRTI患儿随机分戍2组。治疗组45例予健脾益肺的玉屏风散加味方口服3个月,对照组予以多抗甲素片口服3个月。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呼吸道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半年内治疗后每月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病天数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半年内治疗后每月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病天数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肺法可增强免疫,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对防治RRTI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β-catenin及Lgr5在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03至2015-06在武警特色医学中心住院及门诊病例105例,其中正常黏膜2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7例,胃癌3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β-catenin及Lgr5的表达和分布,根据阳性细胞比例和染色强度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 β-catenin在正常胃黏膜阳性表达率为8.7%,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28.0%、59.3%、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r5在正常胃黏膜阳性表达率为13.0%,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32.0%、66.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β-catenin、Lgr5是判断从胃炎到胃癌发展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活化的重要标志物,其异常活化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彭艳玲  黄洁  马东星 《武警医学》2018,29(6):578-581
 目的 探讨托伐普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7 d检测24 h尿量、血钠、血钾、尿素氮、肌酐、尿酸、B型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7 d 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24 h尿量、血钠明显改善,BN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尿素氮、肌酐明显下降,LVE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尿酸、血钾未见明显变化。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托伐普坦可有效改善CHF患者临床症状,纠正低钠血症,改善心肾功能,且不会引起电解质紊乱,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胃癌组织AprueA基因表达状况,探讨HpureA基因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Warthin-Starry银染、原位PCR方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40例、胃癌(CG)35例胃粘膜Hp及ureA基因感染状况。观察非癌患者胃膜炎症反应程度。结果:慢性浅表性胃萎缩性胃炎、胃癌组织、癌旁胃粘膜组织Hp检出率分别为48.57%、62.5%、0、54.28%;ureA基因检率分别为51.42%、75%、37.14%、82.86%,萎缩性胃炎、癌旁组ureA基因检出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P<0.05,P<0.01)。非癌患者胃粘膜单个核细胞、分叶核细胞浸润程度ureA组、Hp^ 级较HP组显著增多(P<0.01)。结论:纤维性胃炎、胃癌患者HpureA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引更严重的炎症反应。说明Hp感染与萎缩性胃炎、胃癌关系,在胃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某部官兵胃镜检查结果情况,为本地区官兵上消化道疾病的防治提供策略和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07至2021-06共10年间在武警浙江总队医院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1768例部队官兵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种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率,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职别、季节各主要疾病的发病情况。结果 近10年来该地区官兵常见上消化道疾病依次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胃炎伴胆汁反流、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贲门炎、十二指肠球炎,其检出率分别为97.00%、21.72%、9.95%、5.60%、3.11%、3.00%、1.70%、1.53%、1.41%;除贲门炎外,上述其余疾病的患病情况在不同年龄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炎伴糜烂、胃炎伴胆汁反流、反流性食管炎、胃息肉、胃癌的患病情况在不同职别人群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季节之间比较各疾病发病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总的Hp感染率为44.57%,...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HP)感染对慢性胃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亚群(PG Ⅰ、PGⅡ)水平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取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内科2010年10月-2011年4月就诊的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263例(胃癌6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04例,消化性溃疡92例)及正常对照88例,采用快速尿激酶实验、病理吉姆萨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USA)进行H.pylori检测及PG Ⅰ、PGⅡ含量测定.结果 消化性溃疡HP感染的阳性率为71.7%,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和正常对照分别为63.5%、56.7%和55.6%,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PG Ⅰ、PG Ⅰ /PGⅡ下降,PGⅡ上升,消化性溃疡患者PG Ⅰ/PGⅡ下降,PG Ⅰ、PGⅡ上升(P<0.05或P<0.0l).胃癌患者PG Ⅰ、PG Ⅰ /PGⅡ较正常对照降低,但PGⅡ升高(P<0.0l).正常对照、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中Hp+者血清PG Ⅰ、PGⅡ水平与相应HP-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萎缩伴肠化及萎缩伴不典型增生患者血清PG Ⅰ、PGⅡ及PG Ⅰ /PGⅡ比值与单纯萎缩性胃炎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但其PG Ⅰ /PGⅡ比值均明显高于胃癌患者(P<0.01).单纯萎缩性胃炎、萎缩伴肠化、萎缩伴不典型增生患者中,HP+者血清PG Ⅰ、PGⅡ及PG Ⅰ/PGⅡ比值与相应HP-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胃炎和胃癌患者中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变化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高原地区Hp相关性慢性胃炎病理变迁和溃疡转归的短期影响。方法:对Hp阳性的37例慢性胃炎和30例溃疡患者均给予以洛赛克为中心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一周疗法,停药一月后复查Hp并观察胃镜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与根除Hp治疗前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统计Hp根除组和未根除组溃疡的愈合率。结果:37例慢性胃炎中32例Hp被根除,30例溃疡中14例Hp被根除(2例未复查),平均Hp根除率70.77%;Hp根除前慢性胃炎组中有19例胃炎活动,治疗后16例Hp被根除,根除者胃炎活动完全消退,消退率100%,而3例Hp未根除者仅1例胃炎活动完全消退,消退率33.33%(P<0.05);28例溃疡在Hp根除治疗前均有胃炎活动的病理组织学改变,14例Hp根除者中,13例胃炎活动完全消退,消退率92.86%,14例Hp未根除者中,只有6例胃炎活动完全消退,消退率42.86%(P<0.05);所有的慢性胃炎和溃疡患者胃窦粘膜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两组Hp根除前后其上述病理组织学变化均无明显改善(P>0.05);Hp根除组溃疡全部愈合,愈合率达100%,未根除组只有8例愈合,愈合率为57.14%,两组比较Hp根除组溃疡愈合率显著高于未根除组(P<0.05)。结论:根除Hp感染可使绝大部分胃炎的活动性消退,并可明显提高溃疡的愈合率,而Hp根除后短时间内无慢性胃炎(萎缩、肠化、异型增生)逆转的病理组织学表现,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