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月舟  李占宝 《中原医刊》2007,34(17):29-30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特征和不同治疗方法的区别。方法对16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手术切开内固定,并对优良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手法整复踝关节骨折共67例,其中,单踝骨折优良率91.6%,双踝骨折优良率80.0%,三踝骨折优良率44.4%,合并下胫腓分离的优良率25.0%。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95例,其中,单踝骨折优良率95.0%,双踝骨折优良率96.1%,三踝骨折优良率93.3%,合并下胫腓分离的优良率88.9%。结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关键是恢复关节的正确位置关系,只有精确的复位,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无移位的单踝、双踝非手术治疗优良率较好,而不稳定的双踝、三踝骨折或胫腓分离的骨折应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2.
踝关节骨折脱位及韧带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当代医学》2011,17(12):56-56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方法 本组46例踝关节骨折,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自后方复位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行内外踝复位固定后仍有踝穴增宽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另加石膏外固定.结果 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0~18周,平均14.5周.根据Baird Jackson评分系统评分,疗效:优4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结论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须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术中应充分重视外踝复位及下胫腓联合稳定.  相似文献   

3.
傅俊良  许汉荣  吴力军 《浙江医学》2009,31(8):1165-1167
后踝骨折即胫骨后唇骨折,常伴随内、外踝骨折,合称三踝骨折(Cotton骨折),较其他类型的踝部骨折更需切开复位^[1]。由于后踝骨折位置较深,显露和固定难度均较大,是造成手术时间延长、骨折复位固定欠佳、踝关节发生粘连和骨关节炎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其手术人路及固定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选取52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对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对内踝骨折复位后分别采用空心拉力螺钉或可吸收螺钉固定;后踝骨折大干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韧带损伤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结果 随访5-12个月,平均8.2个月.全部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周.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4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6.15%.结论 及时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有序的术后锻炼可使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从2006年1月~2008年10月,实施42例踝关节骨折手术,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4.5 mm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韧带损伤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结果 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9周,平均14.5周.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30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为90%.结论 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积极的术后锻炼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6.
所谓后踝骨折即胫骨远端后唇骨折,最早由Destot命名。踝部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在所有踝关节骨折中,累及后踝的骨折占14—44%.后踝骨折常伴内外踝骨折,单纯后踝骨折非常罕见,踝关节损伤中后踝骨折较难诊治,就其治疗而言,多数学者认为小的撕脱骨折无需处理,但是大块骨折的解剖复位内固定仍有很多问题,包括是否需要手术、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方向、内固定种类等均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折复位、手术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后的踝关节的疗效。方法:踝关节骨折87例,87例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58例内踝骨折中采用解剖复位后松质骨螺钉内固定38例,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20例,14例后踝骨折采用螺钉内固定;43例外踝骨折采用1/3管型钢板内固定和5例腓骨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三踝骨折内固定时按照外、后、内的顺序进行,手术时探查踝关节内侧的深、浅三角韧带损伤情况,对有断裂损伤的韧带予以修复缝合,确保了关节结构的完整。结果:87例得到6~14个月的随访,参照齐氏等的评定标准:优良71例,可11例,差5例。结论:踝关节的解剖复位可获得最佳的临床疗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收治三踝骨折45例,采用标准外侧切口固定外踝,后内侧切口固定后踝及内踝.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5~2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6周.根据改良Baird的主客观评价标准:优26例,良11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2.2%.结论 三踝骨折需切开复位保证踝关节获得解剖复位,并最大限度地恢复踝关节功能,通过后内侧手术入路可以直视下固定后踝及内踝,是值得选择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固定器中立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保证外踝骨折稳定的最佳踝关节固定位置.方法 应用手术截骨方法制作三踝骨折的尸体标本模型.复位后安装外固定器,并应用6根顶针复位与固定.于外踝顶针下表面贴应变片,并与应变仪导线连接.通过调整外固定器,使踝关节固定于背伸中立、跖屈中立位、强力背伸中立位三种位置.用试验机控制加载,应用应变仪采集顶针应变数据.实验结果经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外踝骨折背伸中立位比跖屈中立位、强力背伸中立位固定稳定.结论 外固定器中立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外踝骨折稳定的最佳踝关节固定位置是背伸中立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途径、手术顺序和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踝关节解剖学测量,了解三踝骨折的最佳手术入路;根据踝关节损伤生物力学机制分析的结果,对25例三踝骨折伴踝关节半脱位的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三踝骨折手术入路,通过后内侧切口暴露后踝,视野宽,视野深度较浅,视角大,易于暴露,与后外侧切口相比有明显的优势。手术顺序应为外踝→后踝→内踝,术中强调外踝的解剖复位,可靠内固定。应用上述手术途径及方法我科共治疗25例患者,其中23例疗效评定为优良,优良率为92%。结论:先采用外侧切口复位固定外踝,然后行后内侧切口复位固定后踝及内踝,是三踝骨折比较好的手术途径和顺序,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三踝骨折伴踝关节半脱位的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入路、顺序及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①通过对7例新鲜踝关节标本的测量,了解三踝骨折的最佳手术入路;②根据解剖测量及踝关节损伤生物力学机制分析结果,对16例三踝骨折伴踝关节脱位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①通过后内侧切口暴露后踝,视野宽及深度较浅,视角大,易于暴露。与后外侧切口相比有明显的优势。②手术顺序为外踝→外踝→内踝,术中强调外踝的解剖复位,经前内侧入路固定后踝,易于操作,固定可靠,取出方便。③本组16例患者中15 例疗效评定为优良,优良率达93.7%。结论:先采用外侧切口复位固定外踝,然后行后内侧“L”形切口复位固定后踝及内踝是三踝骨折较理想的手术入路及顺序,其中外踝解剖复位、固定可靠是恢复踝关节正常榫状结构的关键,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988年8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三踝骨折15例患者,采用手法复位3例,余行整复内固定治疗。结果:经手术治疗12例,随访8例,效果差1例,1例行走时踝关节有酸困感,6例效果满意,优良率78%。结论:三踝骨折是复合性的踝关节损伤骨折,应尽早手术解剖复位。牢固的内固定,加坚强的外固定,才能保证踝关节的功能恢复,从而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组22例踝关节骨折,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踩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4.5mm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韧带损伤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结果随访6个月~12个月,平均8.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Ⅰ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周-19周,平均14.5周。根据AOFAS评定标准,优1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09%:结论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积极的术后锻炼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本组22例踝关节骨折,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4.5 mm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韧带损伤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结果: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2~19周,平均14.5周。根据AOFAS评定标准,优12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0.9%。结论: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内固定及积极的术后锻炼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5.
余雨 《海南医学》2010,21(1):87-88
目的评价踝关节镜辅助下可吸收螺钉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48例后踝骨折病人在关节镜辅助下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即常规关节镜检查,对软骨损伤、滑膜炎、韧带撕裂进行关节镜下清理、修复,且关节镜监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和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年(8个月-2年),按照苟三怀标准分析,优良率为95.8%。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后踝骨折能确保骨折良好复位与固定,能早期诊治关节软骨及韧带损伤,并且手术创伤小;可吸收螺钉内固定避免了二次手术的再损伤;关节镜辅助下可吸收螺钉治疗后踝骨折能最大限度的恢复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胫腓骨关节分离的治疗治疗。方法本组40例踝关节骨折,对内踝骨折复位采用螺钉及张力带固定;外踝骨折行金属板螺钉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从前方置入4.7mm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韧带损伤者,以全螺纹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另加石膏外固定。结果随访6~15个月,平均9.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合并胫腓骨关节分离13~120周,平均14.5周。根据AOFAS评定标准,优35例,良3例,差2例,有效率95%。结论良好的复位、稳定的固定及积极主动地术后锻炼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腓骨关节分离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71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法复位治疗的回顾,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单踝骨折(包括外、内踝)、双踝骨折、三踝骨折、踝关节脱位-骨折、胫腓韧带联合分离的复位手法,尤其对踝关节功能影响较大且不易整复的内踝骨折,从复位手法到固定方法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肖建援 《当代医学》2013,(25):66-67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术中固定踝骨折块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手术治疗中对踝骨折块进行固定,对照组的踝骨折块则不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在踝关节X线、踝关节功能、肿胀、疼痛方面得分分别为(29.5±2.8)分、(32.3±3.6)分、(9.2±3.7)分、(29.3±3.1)分;对照组得分分别为(23.2±3.8)分、(27.8±4.8)分、(14.4±3.7)分、(34.4±2.8)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得分更优(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1.67%,对照组优良率为79.17%,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未固定治疗相比,踝关节骨折经后踝固定治疗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佳,合理选择固定方式及准确判断后踝骨折类型有利于改善远期疗效,提高复位质量,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三踝骨折治疗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自2010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6例三踝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后,69例患者恢复良好,27例患者恢复一般,优良率为90.57%;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2.19±14.29)min,术中失血量为(72.38±6.92)mL;有9例患者在术后3 d内出现足背外侧麻木,有4例患者内侧切口发红.临床愈合时间为6~13周,平均时间为(7.97±3.02)周.在术后6个月时行X线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的骨折线均模糊,不良愈合的现象不存在.结论 给予三踝骨折患者行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疗效较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三踝骨折的手术方法、要点,评估手术疗效。方法 自1999年9-2003年9月对28例三踝骨折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 采用olerad和molander的疗效标准评估,结果满意。结论 三踝骨折应行解剖复位,恢复踝穴的稳定性,早期手术切开复位,早期踝关节活动,恢复踝关节功能,避免后期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