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肾相交又称水火既济,是心火和肾水相互升降、协调、彼此交通,保持动态平衡的生理状态。脾胃气血充足,中气升降枢纽正常,是心肾阴阳水火升降的必要条件。脾胃不能斡旋其间以致水火升降异常而致心肾不交。在临证遣方组药时应注意"脾(胃)主交通心肾",于交通心肾的方中伍以调理脾胃之药,每获良效。文章援引历代医家的论述和方剂,以不寐方为例就脾(胃)主交通心肾理论在心肾不交的方剂配伍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清代吴鞠通运用此思维方式论治"心"病颇具特色,选方用药多合"心"象,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诸药之心,以入藏心;形色似心,以能治心;药成于夏,而通于心;通络之药,善通心脉;坎离互体,心肾相通,拓宽了临床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3.
交通心肾法是中医治疗由心火不能下降于肾 ,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致心悸、怔忡 ,失眠健忘 ,遗精等一系列病证的常用方法。然而交通心肾并非调整自身阴阳平衡就能奏效的 ,从历代医家用药来看 ,在众多以交通心肾法为主的方剂中 ,很大一部分方剂都配伍了调理脾胃的药物。下面就交通心肾法中佐以调理脾胃药的理论依据及方例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1 脾胃在交通心肾中的作用机理元代朱丹溪《格致余论》云 :“人之有生 ,心为之火居上 ,肾为之水居下 ,水能升而火能降 ,一升一降 ,无有穷矣 ,故生意存。”指出只有水火既济 ,阴阳相应 ,才是人体的正常情…  相似文献   

4.
<正> 耳为七窍之一,心、肾两脏皆开窍于耳,耳疾常与心肾两脏之病有关,然临床常主从肾论治,忽视心寄窍于耳病证之辨认,今试将心肾两脏相类似之病机作一甄别,或有助于提高诊治耳疾之疗效。  相似文献   

5.
心肾不交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心肾不交"涵盖了心肾之间的全面失交状态,文章从广义角度出发,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其临床辨证分型、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以便从整体上认识心肾相交和不交理论,并对临床实际应用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心肾不交是指心(阳)和肾(阴)的生理关系失调而出现的病变。即心火不能下交于肾水、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火而出现的心烦、不眠、多梦、心悸、怔忡、遗精等症。是和心肾相交相对而言。对这种水火既济关系的破坏,多数医家着眼于心和肾本身的病变。或曰肾水不足,或曰心血不足,心火上炎而致心肾不交。如清代医家周慎斋在《慎斋遗书》中说:“心肾相交,全凭升降,而心气之降,由于肾气之升,肾气之升,又因心火之降。”对其治疗又提出:“欲补心者,须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肾之法也。”陈良夫说:“心主一身之火,肾主一身之水,心与肾为对持之脏,  相似文献   

7.
张林庆  贾建伟 《河南中医》2012,32(6):777-778
水谷入胃为淡味,上输于脾,化为甘,甘味从足少阴入肾而为肾之体,肾之用苦入心变为心之体,而肾之化:咸,则为心之用;心之用:咸,入肺变为肺之体,而心之化:酸,则为肺之用;肺之用:酸,入肝变为肝之体,而肺之化:辛,则为肝之用;肝之用:辛,入脾变为脾之体,而肝之化:甘,则为脾之用;脾之用:甘,入于肾变为肾之体,而脾之化;苦,则为肾之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阅读清代名医陈士铎《辨证录》一书,从病机、治法、用药特色等方面总结其治疗早泄的经验和特色。其辨证以脏腑五行生克、命门之火及心肾相交为肯綮,治疗以补火生土、扶命生火、交通心肾为特色,用药以善用重剂、重用温药、酌用收涩为风格。陈士铎对于早泄的的病机分析和治则治法创立都独具见解,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新药——参仙升脉口服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仙升脉口服液由红参、淫羊藿、丹参等 8味药 ,根据中医学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组合而成 ,本方以红参、淫羊藿为君益气助阳 ,温补心肾 ,另配以温阳散寒止痛、益气养阴、逐淤通脉之品 ,8药配伍共用可奏温补心肾 ,活血化淤之功 ,达到治疗心肾阳虚、血淤寒凝、脉络受阻所致脉迟证的目的。参仙升脉口服液是国家三类新药 ,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厂合作 ,依据名家验方 ,历经 14年研究 ,于 2 0 0 0年 4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及生产批文。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2 0 0 0 0 0 42。该药亦是卫生部 1986年重…  相似文献   

10.
运用《周易》象思维浅析心肾不交证的理、法、方、药,阐述心肾不交的发生机制,治疗原则及遣方用药之理。  相似文献   

11.
中医典籍言"肾开窍于耳","心开窍于舌".纵观<内经>谈及心肾开窍时,未见此说,只有"心开窍于耳""肾开窍于二阴"之说.<素问·金匮真言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肾主耳……在窍为耳."'耳者,肾之官也.""心主舌,开窍于耳."唐·王冰注:"舌为心之官,当言于舌,舌用非窍,故云耳也."<素问·缪刺篇>:"手少阴之络会于耳中,义取此也.  相似文献   

12.
老年失眠症中医证治规律浅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老年失眠证应首辨阴阳,治疗重在调和营卫。次辨虚实,虚者多从肾、心、脾论治。在肾者多为阴虚,阳虚较少;在心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皆有,而以阴虚,血虚为多;在脾者为心脾两虚或脾肾两虚。对其治疗应扶正达邪,而以扶正为主。扶正以补心肾两脏之阴为主,若因病程日久而致脏腑虚寒者,亦可温补心肾之阳。因老年人具有体质多虚的特点,故应多用养心安神类药,少用重镇安神之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HPLC研究"丹参饮"中君药丹参与使药檀香合用前后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在家兔体内组织分布的变化.方法:家兔分别灌服丹参单煎液和丹参一檀香合煎液,于30,50,70 min取心、脑、肝、肾,以10%的高氯酸为蛋白沉淀剂,醋酸乙酯为萃取剂,4-羟基苯甲酸为内标,测定君药丹参中丹参素在各组织中的含量.结果:丹参素在心、脑、肝、肾中的达峰时间均接近50 min.丹参单煎和丹参、檀香合煎给药50 min后,对应组织中丹参素的平均浓度分别为:C_肾>C_心>C_脑>C_肝和C_肾>C_肝>C_脑>C_心,合煎给药后,心、脑、肝、肾各组织中丹参素含量均大于丹参单煎给药时的含量.结论:"丹参饮"中使药檀香可显著提高丹参素在靶器官的含量,从而增强君药丹参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补肾固本对治疗冠心病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冠心病(CHD)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中医学中虽没有冠心病之病名,但其发作时的症状、病因病机与“胸痹”等证相类似。笔者从心肾相交、精血互生的角度论述补肾固本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 1 中医学对心肾关系的认识 1.1 水火相济 《中藏经》曰“火来坎户,水到离扃,阴阳相应,方乃和平。”心居上焦属阳主火,肾处下焦属阴主水,正常情况下,肾中之水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心中之火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同时,肾水中有真阳上升而生心中之火,心火之中有真阴下降而生肾中之水。朱丹溪认为“人之有生,心为之火居上,肾为…  相似文献   

15.
王敏  任伟 《中医药学报》2011,39(5):11-12
考证祖国医学"心肾相交"学说之源,当本于道家内丹术。在丹经的修炼中以"坎离交济、心肾交互"为得道心法,从而达到长生不老之养生目的。祖国医学援道入医,将丹家"坎离交济、心肾交互"的人体阴阳交感的认识引入脏腑范畴的心肾,从而以"心肾相交"立论作为阐述人体脏腑生理病理的理论基础。从这一意义讲丹家养生的理论对中医学"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立论具有发端意义,为丰富中医学理论起到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6.
膀胱水篇     
<正>少师曰:水属阴,膀胱之水谓之阳水,何也?岐伯曰:膀胱之水,水中藏火也。膀胱无火,水不化,故以阳水名之。膀胱腑中本无火也。恃心肾二脏之火相通化水,水始可藏而亦可泄。夫火属阳,膀胱既通火气,则阴变为阳矣。少师曰:膀胱通心肾之火,然亲于肾而疏于心也。心火眉阳,膀胱亦属阳,阳不与阳亲,何也?岐伯曰:膀胱与肾为表里最为关切,故肾亲于膀胱。而膀胱亦不能疏于肾也。心不与膀胱相合,毋怪膀胱之疏心矣。然心虽不合于膀胱,而心实与小肠为表  相似文献   

17.
自张仲景之后,历代医家多认为肾气丸功效为滋阴助阳、温化肾气,附子、桂枝2味药作"温补肾阳"而设,并于众补阴药中起到"阴中求阳"之妙。笔者认为仲师取名肾气丸的原意当为"实肾气",即恢复肾的生理功能;桂附二药则寓"治未病"之意,即"见肾之病,知肾传心,当先补心火"也。  相似文献   

18.
交泰丸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交泰丸一方,出自明代韩懋的《韩氏医通》一书,名见清代《四科简效方》,本方由黄连、肉桂两味药组成,两药用药比例为10:1。本方药味虽简,但配伍独特.二药寒热相伍,体现清温并用之法,且以清为主,功能清心除烦,引火归元,交通心肾,对心肾不交之失眠有显著疗效。因其组方新颖,疗效显著,为后世广泛推崇,临床上除了治疗失眠、心悸、遗精等病证外,还用之治疗各种心律失常、胃炎及慢性咽炎、  相似文献   

19.
参究心肾不交治法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心肾不交证临床极为常见,心肾不交是虚劳之根。治未病,当以交通心肾为要,未病当先预防,虚劳当治其未成。临床交通心肾用药应法于阴阳,且注意心肾、水火之间的协调和精、神的因果关系。笔者据前贤经验结合临床实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开窍药 1、何谓开窍及开窍药? 人之九窍分属五脏:心之窍为舌,肝之窍为目,脾之窍为口;肺之窍为鼻,肾之窍为耳及前后二阴。心为五脏之主而主神志,心窍闭出现神志昏迷、不省人事,心窍闭则诸窍皆闭。所谓开窍多指开心窍而言,心窍开则神志回苏,故开窍常与醒神并称为开窍醒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